“姚麦组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恻隐之心怎么造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恻隐之心怎么造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恻隐之心怎么造句

篇1:恻隐之心怎么造句

恻隐之心的造句:

1. 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2. 望乡台,是阎罗王动恻隐之心,为投胎鬼魂修建,构造极为奇异,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只有一条石级小路外,周围竟然全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

3. 恻隐之心一动,正老太爷就把自己所受的蒙骗放到了次要位置上,只是呆立在原地,有些进退为难了。

4. 一元论,他论据的重点是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5. 李松倒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心神意念一动,那股夹带着小鸟的狂风便被吸引到了树冠上,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

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7. 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宁巩看在眼里,不免感叹豆萁相煎,电传安哥拉,告诉洛蒂已被解雇的消息。

8.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 大幽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难免有人会动恻隐之心;各边境加强戒备,城内一旦发现行迹可疑的人物就地处决!

10.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发音技巧】恻,不能读作“chè”。

【书写技巧】恻,不能写作“侧”或“测”。

恻隐之心怎么造句(精选3篇)

篇2:恻隐之心的造句

恻隐之心的造句

1、 瞧那可怜的模样,还真让人有恻隐之心。

2、 我看这也不能怪你,杨牧与你相处多年,你难免会有恻隐之心,就算当初你没有放过他,恐怕还是会有人打清风寨的注意。

3、 洪一见状也动了恻隐之心,心中问道:“行者,能不能救她?”。

4、 梧将军若发好生恻隐之心,敢烦开关以度蚁命,他日衔环,决不有负!

5、 一个落魄的残疾杀手破天荒的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给他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6、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人性;荀子的“性恶论”。

7、 在一个智慧者的'印象中,宇宙万物是普遍无知的。毒药反而不一定是毒的,受伤反而不一定是致命的。恻隐之心是一个很不可靠的基础。它是稍纵即逝的。它的诉诸同情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8、 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

9、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10、 亚伦之所以关注一个斯巴达少女,并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或者是动了什么恻隐之心。

篇3:恻隐之心的造句

恻隐之心的造句

1、我想,人们喜欢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非常瘦小、脆弱,容易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

2、贷款人的动机来自恻隐之心,他们选择他们觉得最需要到贷款的企业主,然后见证他们的贷款带来积极效应。

3、比起无视于其它生命的苦难,拥有恻隐之心会让你活得更满足。

4、也许他正想着那样一个快乐的家庭应当是肯待客的'吧,他在眼前的那片福地上也许找得着一点恻隐之心吧。

5、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对这位不可多得的慈悲神甫,都是引起恻隐之心和济世宏愿的永恒的动力。

6、倒不是因为我为人比别人残忍,而是因为我一点感觉不到我有什么恻隐之心。

7、本来起了杀意的国王因为亚瑟的年轻和优秀而动了恻隐之心。

8、在那儿我插入了一段动人,引人恻隐之心的话,好打动听众的心灵。

9、她是一位非常厚道的女人,充满恻隐之心。

10、诸葛亮遂大动恻隐之心,一一为顽童捏了一双耳朵,顽童们道谢后,在椒林中须臾不见。

11、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基督徒那种恻隐之心才制服了我非份的自尊。

12、他起了恻隐之心。

13、你还告诉我这位法官对你深表同情,大发恻隐之心?

14、对敌人怀恻隐之心就是对自己无怜悯之心。

15、孟子的“恻隐之心”在含义、性质、行为等方面与康德的“敬重”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16、孔子之仁有三层面:恻隐之心,仁爱行为,仁德模式。

17、丽莎是一位非常厚道的女人,充满恻隐之心。

18、子贡一时起了恻隐之心,他觉得有义务告诉当地人,他们在晋国实施多年的简易灌溉方式。

19、在此之前,动物仅能依靠人类偶发的恻隐之心。

20、虽然我们会基于法律和道德的理由去谴责这些购买和使用假冒文凭的人,但我们仍然会对他们怀有某种恻隐之心,因为他们也是这个唯文凭是论的国度的牺牲品。

21、士兵告诉了她发生的一切。老奶奶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对他动了恻隐之心,便答应帮他。

22、有没有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时候?有没有恻隐之心,想为“有需要的人”做一点事?

23、按照孟子的说法,我们不忍看到他人遭受苦难,这就证明“恻隐之心”或同情感是人性的基点(“仁之端也”)。

24、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25、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26、她事实上很少有恻隐之心。

27、这种博爱,小而言之,是一种同情心,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