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泥奥利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关于西藏萨迦寺的导游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西藏萨迦寺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西藏萨迦寺的导游词

篇1:关于西藏萨迦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到日喀则不可不去萨迦寺,寺中的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极高,因此也被称为“第二个敦煌”。大家看,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萨迦盆地,矗立在谷地中央的那座紫红色的“城堡”就是鼎鼎大名的萨迦寺。它是7前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 从本波山鸟瞰, 萨迦好似水晶; 水晶瓶中达姆. 容颜胜过仙女: 莫要鄙视萨迦, 佛阁为其增光……其实,萨迦的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即当地土壤的颜色。萨迦寺分为南寺和北寺,南寺建在平坦的谷地上,北寺建在北面的山坡上。萨迦北寺由贡觉杰布创建于1073年,并由此形成著名萨迦派。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萨迦派,萨迦派以其主寺萨迦寺而作教派名称。萨迦派的寺庙围墙涂有红、白、黑三色相间的色带,红色象征文殊,白色象征观音,黑色是金刚持菩萨,三色成花,故人称萨迦教派为“花教”。萨迦派的教义中,最独特和重要的是“道果法”。其教法有三个程序:

一、舍非福。“非福”即坏事”。一个人时刻勉励自己行善做好事,不做坏事,来世有望投生在天、阿修罗、人“三善趣”之中。

二、断除我执。即悟透人生无常,世间万物皆由因缘凑和而成,都不是实有的道理,以此把世间的一切看透,断除任何欲念,解脱痛苦。

三、诸法无成。即在修习中防止武断之见,达到用超乎世俗的见地认识宇宙的境界。萨迦派与其他教派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之一是准许教徒娶妻生子,且该教派的政治权力父子相传,而宗教权力则叔侄相传。

萨迦派有五位重要祖师。其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为13世纪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萨迦格言》是西藏文学名著。

另外,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萨迦寺的历史概况和著名的八思巴。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陷于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与战乱动荡。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各部落崛起于北方,并逐渐统一了中国。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曾派遣大将多达纳布率领蒙古骑士深入西藏。阔端意识到要想统一西藏,必须利用当地宗教势力。他了解到当时在后藏的萨迦地方崛起的萨迦派势力日益强大,萨迦寺的寺主贡噶坚赞(又称萨迦班智达)在西藏各教派中影响最大,于是便邀请贡噶坚赞前往凉州(现在的甘肃武威)会面。...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公元1247年,萨班携其侄子八思巴到达凉州,代表西藏地方势力与蒙古王室达成了西藏归顺元朝的条件。至此,西藏地方正式加入了祖国大家庭,成为元朝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地方。萨迦派也因此取得了元朝的信任和西藏地区的领导地位。

如今,北寺已经荡然无存,一眼望去,北边那片浩大的废墟仍有当年的恢弘之势。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南寺,即现萨迦寺所在,它是1268年由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所建。大家请看,萨迦南寺的样子十分特别,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四角有碉楼,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

其他景点 西藏萨迦寺导游词 ·西藏纳木错导游词·西藏拉萨导游词

现在我们进入的主殿叫“拉康钦姆”,意为大神殿,高ll米,面积5500平方米,宏伟壮丽。殿中有40根大柱子,其中4根最粗的柱子,要3个人才能合抱。最粗的一根直径有l.5米。每根支柱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第一根支柱为忽必烈皇帝柱,名叫“加纳色钦嘎瓦”,意思是元朝送的柱子。传说,当初八思巴在元朝大都任职,元朝皇帝知道他想回萨迦建庙宇,便选了一根直径达4尺的柱子赐给他,那柱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无法运往西藏。八思巴惋惜地返回萨迦。谁知当他回到萨迦的时候,那根大柱竟漂浮在寺北的仲曲河上。第二根支柱为野牛柱,名叫“冲布噶瓦”(意为“野牦牛运送的柱子”);第三根支柱为猛虎柱,名叫“达布噶瓦”(意为“公老虎送的柱子”);第四根支柱为滴血柱,名叫“那布查杂噶瓦”(意为“海神送的柱子”),据传说海龙王送来时,曾受伤流血于这根柱子上,现在还可见柱子赤色斑斑的血迹。这几根柱子顶天立地,没有一点接缝,据考证来自萨迦县南边的陈塘沟谷,属于喜马拉雅自然保护区。

篇2:关于西藏萨迦寺导游词

各位旅客们!现在我们即将来到西藏的拉萨古城.这里是佛教的圣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这里的空气异常清新.难怪是被称为神圣之地,幸福之地呢! 现在映入眼帘的是风格独特,色彩明丽的藏族民居.每一户人家门口都装饰着漂亮的短皱帘.经幡随风飘荡,远远望去,就像一艘正要起航的船,那种壮观与美丽,真是无与伦比啊! 精美典型的大昭寺和繁华的八廓街,也令人叹为观止.大昭寺的气势雄伟,那些各有特色的雕塑,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也迎来了不少游客们的赞美.八廓街的摊点与商店星罗棋布,令人眼花缭乱.街市上,叫卖声,诵经声......不同的声音交杂在一起,烘托出了这个热闹非凡的场面! 拉萨古城的不同景点,使它成为了魅力永驻的城市.现在请各位旅客们自由活动,相信你们也会被拉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惊人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住的!篇五:西藏林芝导游词 西藏林芝导游词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景观。 其他景点 西藏萨迦寺导游词 ·西藏纳木错导游词·西藏拉萨导游词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著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篇3:关于西藏萨迦寺的导游词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南约180公里萨迦县境内。公元十三世纪中叶,这里曾是萨迦王朝的首府,是西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北宋熙宁六年(1073)由喇嘛教萨迦派(花教)创始人昆·公却杰布创建,萨迦寺便成为该教派的祖寺,后屡经重修。分南北二寺。殿宇宏伟,布局紧凑,富有元代建筑风格。寺...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境内,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被誉为“第二敦煌”。

萨迦寺由萨迦教派的创始人创建,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当初萨迦王朝曾统治全藏70余年,寺内保留有大量文物,其中包括据说是萨迦法王八思巴当年集合全藏书写家抄写的几千块上千年的梵文贝叶经,还有手工细致的壁画等,与敦煌不同的是,敦煌现时成为历史的遗迹,而萨迦寺则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到日喀则不可不去萨迦寺。萨迦寺位于日喀则西南130公里处的萨迦县城里,自备午饭可用一天时间往返。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又极高,因此被人们称为“ 第二个敦煌”。

关于西藏萨迦寺的导游词

从日喀则西行170公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加措拉山,便是夹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萨迦盆地,矗立在谷地中央的那座紫红色的“城堡”就是鼎 鼎大名的萨迦寺。

其实,那“城堡”只是萨迦南寺。萨迦寺分南寺和北寺,南寺建在平坦的谷地上,北寺建在北面的山坡上。那座山名叫苯波山,山体呈灰白色,“萨迦”的意思就是灰 白土。萨迦北寺由贡觉杰布创建于1073年,并由此逐渐形成著名的萨迦派。北寺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一眼望去,北边那片浩大的废墟仍有当年的恢弘之势。星罗棋布的 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见。

萨迦南寺保存得比较完整,它兴建于1268年,是一组典型的元代城堡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它的样子十分特别,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四角 有碉楼,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 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黑色象征金刚护法神,白色象征观音菩萨。三色成花,因而俗称“花教”.

主殿叫“拉康钦莫”,意为大神殿,殿中有40根大柱子,其中4根最粗的柱子,要3个人才能合抱,最粗的一根直径有1.5米。当地人给它们起了一些风趣的名字 ,如最粗的那根叫“加纳色钦嘎瓦”,意思是元朝送的柱子。民间流传着“皇帝赐柱”的故事,传说八思巴兴修南寺时,皇帝听说了,便赐予他这根直径4尺的柱子,那柱 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无法运往西藏。八思巴惋惜地返回萨迦。没料到,那柱子竟出现在寺北的仲曲河上。这个传说,被人们讲得煞有其事。另外3根粗柱子,分别叫“ 公老虎送的柱子”、“野牦牛送的柱子”、“海神送的柱子”,顾名思义,也都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几根柱子顶天立地,没有一点接缝,据考证来自萨迦县南边的陈塘 沟谷,属于喜马拉雅自然保护区。

大殿内供奉着释迦三世佛像和萨迦五祖,灵塔殿内还有历代萨迦法王的灵塔。这萨迦五祖在当地几乎妇孺皆知,很多人都能说上几段故事。萨迦教派一度是西藏占统治 地位的教派,其领袖人物都出自昆氏家族。昆氏家族是吐蕃时期的老贵族世家,传说在赤松德赞时期,昆氏家族的人做过内相。贡乔杰布以后的五位萨迦派领袖被尊崇为萨迦五祖。

萨迦寺的元代壁画总计有上万平方米,以萨迦法王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仅曼陀罗壁画就有130多幅。萨迦寺所藏经典浩瀚,有2800多函是元、明时期的手抄经 典,发源于古印度、有上千年历史的贝叶经在世界上已不多见,但萨迦寺还保存有大量医学、天文、历算等内容的贝叶经,有3636叶是用藏、汉、蒙3种文字书写的。 用金粉、朱砂抄录的大藏经只有萨迦寺保存的最多。此外,还有元朝皇帝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等等。

篇4:关于西藏萨迦寺的导游词

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它以历史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巨、文化及寺藏之丰著称于世。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即当地土壤的颜色。它的外墙绘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道不同的颜色,成为萨迦派寺庙独特的标志,因此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城的仲曲河南岸,在日喀则市西南方约160公里处,海拔4280米。在历史上,萨迦寺曾与布达拉宫和桑耶寺并列,殿宇宏伟,布局紧凑。

萨迦北寺由昆·贡觉杰布创建于1073年,并由此逐渐形成著名的萨迦派。北寺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一眼望去,北边那片浩大的废墟仍有当年的恢弘之势。星罗棋布的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见。萨迦北寺现为遗址,萨迦南寺中珍藏有北寺原貌的木雕模型,不易见到。

篇5:西藏导游词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西藏小昭寺,它位于八角街北约500米处。大家看这就是小昭寺,它创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意为放宝贝的地方。晟初是为供置文成公主人藏时带的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赤金像,后来这尊佛像和大昭寺的佛像对调了。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在参观大昭寺的时候曾听过这个故事。据传,小昭寺早年为仿唐建筑,楼高阁峻,金碧辉煌,颇为壮观,曾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僧人来寺习修佛法,可惜几度大火,原貌荡然无存。后来小昭寺屡获修复,却已改仿唐模式为藏式结构。小昭寺占地400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庭院、转经回廊、大经堂和佛殿组成。

现在我们进人寺内,只见门楼有10根大柱子为十六方棱形.有三条铜箍,铜箍上雕有花瓣;柱子上部雕有繁复的花草纹,柱头上浮雕有宝珠、回字纹、花瓣及六字真言,前四排大柱,柱拱上有浮雕海水云龙纹。明廊后部墙壁绘有四大金刚和六道轮回图。六道轮回图描述的是:佛教宿命论的核心就是生死轮回,只要成不了佛,就永远在地狱、饿鬼、阿修罗(恶鬼)、人、天这六个界里轮回往复,永远受轮回之苦。

大家请随我穿过门楼,就来到了转经回廊,它围绕主殿大经堂,南面西面北面都设有玛尼经桶,供信教者顺时针方向转经,朝拜时用手转动以积福祉。大家可以试一试,按顺时针方向转。跨入神殿,底层有佛殿、经堂、门庭,高三层。现今只有这座神殿是早期的建筑,大家看到的这十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的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还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经堂四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传等传教壁画。天井对过的一排檀木七刻有28只卧狮,底座装饰有四瓣或八瓣莲花。穿过经堂就来到了佛殿,佛殿面积24平方米,有两根柱子,柱头雕有莲花宝座,柱头大小拱上则无装饰,这是早期建筑的特点。殿内供的是赤尊公主从尼泊尔迎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鎏金铜像和泥塑八大弟子、两大愤怒力士以及宗喀巴塑像。

神殿的二层为僧舍、经堂、佛殿。佛殿内供有桑杰鲁王甲布、十六尊者、药师佛八尊、度母及《甘珠尔》等经书。三层楼上过去是金顶殿。金顶殿面积为55平方米,金顶为汉式风格,属歇山式,以斗拱承托,金顶垂脊末端套有摩羯鱼头,是为套兽;殿内门窗壁画、柱子则为藏式风格,整个建筑体豫了藏汉风格的巧妙结合。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

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相信今天的这些景点会给你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祝大家愉快。

篇6:西藏经典导游词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还有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

始建后的布达拉宫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于九世纪末,随着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毁坏。期间主因两次事故,一次是赤松德赞期间金顶受到雷击,另一次是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因反对佛教引发战乱,布达拉宫被毁得只剩下两间房屋。

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0-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占地10万多平方米,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迭,主楼高117米,共13层,东西长370余米。山下附属建筑有雪老城、龙王潭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东庭院,也称为德央夏:系白宫正门前面平坦广阔的平台。面积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

布达拉宫白宫门廊,有通向白宫的大门。在门廊上,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世0-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即执政)的文告。

东有寂圆满大殿,这是布达拉宫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内有34根柱。北侧面设0-宝座,上方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0-坐床等重要庆典均在此举行。

布达拉宫西日光殿是作为0-起居生活的宫殿,位于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0殿组成。

布达拉宫东日光殿是十三世0-晚年扩建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0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弥勒佛殿。主供弥勒佛塑像。左右为长寿3尊,仙女顿珠卓玛等,殿内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侧设有八世0-宝座。

布达拉宫金顶区。金顶位于面达拉宫的最高处。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有许多鎏金装饰,在日落余晖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

布达拉宫坛城殿。殿内四周绘声绘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均为密宗本尊。

布达拉宫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0-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动在此殿举行。

布达拉宫长寿乐集殿。此殿堂设有六世0-仓央喜措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埃革则底”0神和宗喀巴塑像等余尊佛像。

十三世0-灵塔殿。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镶嵌的珠宝上万颗,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十三世0-土登嘉措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3层楼四壁均为十三世0-一生的传记壁画。

篇7:西藏经典导游词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兴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桑耶寺周围绿树成荫,河渠萦绕,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猜您感兴趣:

1.关于西藏之旅的导游词

2.西藏导游词

3.关于西藏的导游词

4.西藏八角街导游词范文3篇

5.拉萨导游词3篇

6.介绍西藏导游词

篇8: 西藏布达拉宫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谢铭璐,大家能够叫我谢导。期望我的服务能给你们带来方便及快乐。我也期望能跟你们一齐度过这完美的一天。

看!此刻我们在布达拉山脚下,布达拉宫就是建在这座山上的,所以这座宫殿叫布达宫。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大家只要爬上这座山就能领略到布达拉宫的风貌了。

各位,此刻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前方,耸立在我们的眼前的宏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了,请允许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赞干布时。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布达拉宫依山而筑,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构成较多空间层次,富有节奏美感,又在视觉上加强了高耸向上的感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请各位细细游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