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mei3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旅游随笔:游台北故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旅游随笔:游台北故宫,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随笔:游台北故宫

篇1:旅游随笔:游台北故宫

早饭后去往今天的第一站,8:20,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湾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听小帅导游讲,台湾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66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每次维持五千余件的藏品展出,所以如果要想看完里面的藏品,得需要三十多年的时间。

来到博物院,导游重点跟我们介绍了三大镇院之宝:毛公鼎、肉形石和翡翠白菜。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用导游的话说,它的价值在于鼎内四百九十九字的铭文,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翠玉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是当年瑾妃的陪嫁品。按照中国人的观点,这件珍品背后有丰富的文化寓意。白菜谐音“摆财”寝宫中放置翠玉白菜既能彰显身份地位之富贵,又祈愿财源广进。白菜叶色青翠,根部白皙,青白二者寓意清清白白。菜叶上停留着两只小蝗虫,蝗虫在《诗经》中被称为“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生殖能力强,因此这里寓意希望瑾妃能够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肉型石,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时供入内府,现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是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不得不使人感慨大自然造物之神奇。

博物院内所见皆为珍品,颜真卿、苏轼的真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慈禧太后用过的翠玉屏风……随便哪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物件,2972箱故宫文物都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沧桑。

今天,在这里,在阳明山麓的绿荫里,在这片黄墙碧瓦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中,透过玻璃橱窗里一件件珍品,我们追忆那些前尘往事,找寻一个闪耀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吉光片裘的记忆。

公众号:云说语文

篇2:游故宫随笔

游故宫随笔

故宫,是皇权的最高指挥中心,又称紫禁城。记忆中第一次逛故宫时,门票才五分钱,那时我刚中学毕业,没有上山下乡在家待业,有朋友给我找了个押运的临时活,正好路过北京,也就有了故宫之游。从那时到现在30年中,多次游览故宫,但从来没有涂上一笔,感到故宫神圣而又内含太大,无从下笔,今日又游于此,只能以白描的手法,淡绘一笔。

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到午门要穿过金水桥,走天安门,再过一片青砖铺就的广场便是,这里城墙高厚,巍峨壮观,是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增强自己的帝王威慑力。我不知道戏中常演的推出午门斩首,是不是这个地方,但确实让人感到这里庄严肃穆。午门过去后,前边又是一个大广场和金水桥,走过去便是雄伟的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决策国家大事的地方,是中华古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紫禁城三大殿之一。太和殿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正中上方挂着“正大光明”匾,下面就是皇权象征的金漆雕龙的宝座。站在这里,仿佛听到了君臣对白,商议国是,也似乎感到政治斗争残酷无情。最近,听了中国科学院满族史专家阎崇年先生的`《清十二帝疑案》讲座,对王宫内部斗争深刻揭露,对清十二帝王一一解读,雍正继位之疑,乾隆身世之说,光绪暴死之迷…..求证有力,学术严谨,令人佩服。再望一眼“正大光明”匾,我好象看到“正大光明”下的不光明。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是中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二,这里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大殿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在中和殿前面是保和殿,平面长方形,琉璃瓦项,建筑精巧,形体绚丽。在保和殿皇帝每年都在这里赐宴,与外藩王亲近,奖励守土,拢络人心。

再向里边走,就是乾清宫,是故宫三大殿之三,这里也叫内区,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故宫始建于明代,清朝更加完善,整个皇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藏宝多达百万之件,而且都是国宝。故宫的前半部政治色彩很浓,主要体现皇权至高无上,而后半部富有生活气息,交泰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御花园松柏常青,山石嶙峋,亭台水榭,鸟鸣花艳,是皇帝休闲的地方。

漫步故宫,给人以雄伟、庄严、壮丽、秀美的感受,透过精美的建筑艺术,可以显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重游故宫情感颇多,但笔拙难尽人意。

篇3:台北故宫导游词作文

位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原为“中山博物院”,于1965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落成。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样式设计的宫殿式建筑。外观壮严宏伟,是中国收藏文物艺术精华所在。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旅游景点介绍

博物院建筑分为四层,正院的平面图采梅花形,分成五个大厅。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厅、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八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侯家庄基园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层则陈列书画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及织绣等;第四层则为各种专题研究室。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富举世公认,典藏品数量近70万件。由于不断接受捐赠与购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断增多,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宝格珐琅器、文具、雕刻、织绣、缮本图书及满蒙档案文献,品类众多且精致。三楼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楼的瓷器最受游客瞩目。来台湾旅游的游客,大多都会到此一游。

篇4:台北故宫导游词作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故宫博物院于抗日战争的前夕,选择重要文物南迁。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7年,在亚洲协会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1965年,在现址建成新馆。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后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

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

该院陈列展览强调配合旅游观光事业及为大众服务的原则,院内辟有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种陈列室。先后成功举办多个大型展览。为了方便外地民众参观,该院还举办巡回文物展览,深入许多市县展出。

该院出版有《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国之重宝》、《惠风和畅》、《文物光华》、《故宫宝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画皴法点苔之研究》、《清代通鉴长编》等著作,并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院内还有定期刊物《故宫文物月刊》和《故宫学术季刊》等。

旅游随笔:游台北故宫篇5:精选台湾台北故宫导游词

博物院建筑分为四层,正院的平面图采梅花形,分成五个大厅。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厅、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八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侯家庄基园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层则陈列书画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及织绣等;第四层则为各种专题研究室。

篇6:台湾台北故宫的导游词

国立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研究重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为中国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紫禁城、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_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20_年底,位于嘉义县太保市的台北故宫南院即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院将建成开馆试运营。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约1公顷,是一座仿北京故宫式样设计建造的钢筋水泥大厦。仁立在院前大眺台上观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北京故宫;而紧贴博物院的是覆盖浓密树林的陡峭山势,又令人宛如站在南京紫金山麓。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篇7:台湾台北故宫的导游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祟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这是一般博物馆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从外形看,筑物似为2层,实则4层,建筑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8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及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图书、文献、碑帖以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研究室。巧妙的是;第三层楼后面架了一座长廊天桥,直插人后山之腹,原来是一个深180米、高6米、宽3.6米的山洞,洞内分为一个个小室分类收藏文物,全部设有空气调节系统、防潮系统、防火系统和防盗系统。

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祟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这是一般博物馆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篇8:台湾台北故宫的导游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台湾游必去之处。为了迎接大陆观光客,台北故宫工作人员花了不少心思。先是为每位游客配备了一副耳机,导游自己配上一只话机,带领游客参观时,不论走到哪里,人多拥挤时,远近都能听到介绍的内容。除了在导览、展出编排方面想得如此周到外,在纪念品贩售处,还考虑到大陆民众对“翠玉白菜”、青花瓷的喜爱,设计了好几个系列产品,如匙圈系列、指甲钳系列、书签系列等纪念品。

五花八门的纪念品,使台北故宫宝贝的奇妙发挥到了极致:有从乾隆年轻时的画像中获取灵感,创造出“清先生”吉祥物公仔;以清先生为造型的系列椒盐瓶、蛋杯等生活用品;还有各类珍品造型的手机吊饰、书签、名片盒组、开瓶器、鼠标垫等,甚至还有各类瓷器花纹的领带、丝巾、T恤等。我看到这些纪念品造型逼真,小巧可爱,一下子买了四五十件,澳门导游词,上机前,把各种食品和纪念品一起装纸箱打包托运。当然,在我们百人团队中,也有人花了新台币2500元(约合人民币580元),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卷轴仿制品呢。

篇9:游览台北故宫的观后感精选

台湾是个美丽的宝岛,是中国人睽别了50年的家园。在这里,我们有着心酸的历程,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着和暖温馨的记忆。当我听到妈妈告诉我,要去台湾旅游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就此启程,我的心,也时时刻刻的悬在那里,生怕遗漏了什么。

妈妈说:“不了解历史就很难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去亲眼看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了解的历史无非也就是一些知识的记忆,这些知识会被更多的信息冲击逐步的消磁。”妈妈对我说的这些话我还是不完全明白,但是我也懂得,这也就是为什么读万卷书后还要并列行万里路的含义吧?只有真正来到一个地方,才能领悟到书中知识更深层次的含义,才能更加体会到历史对当地文化背景冲刷所造成的影响。

于是,开始了去宝岛的前期准备工作。

打开宝岛近百年来的历史,我看到了屈辱的时代,台湾被迫成为了日本的补给地,帮助日本人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后期则配合日本的南进政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功。

但是,这一切,终于在1945年8月结束了。台湾重新回归了祖国的怀抱,日本人被打跑了。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国共两党进行内战,国民被迫逃向台湾,并封锁了台湾与大陆的海岸线。在这50年间,被隔在台湾海峡的家庭被迫分离,妻离子散。60多年后,英明的“小马哥”解除了海岸线的封锁,终于让家庭能重新团聚。

回顾国共内战的时候,蒋介石带兵把故宫里好东西都搬遍了,带着这些文物,来到了台湾,花费五十几亿建立国立故宫博物院(又名中山博物院)。而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来到这国立故宫博物院,看看这些中国最珍贵的文物,听说这故宫博物院有镇馆三宝呢!

一是纯洁美丽的翠玉白菜,这翠玉白菜是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哦!翠玉白菜是由一块完整的翠玉雕琢而成,翠玉本身就有绿与白两种颜色,再加上宫中的工匠鬼斧神工的技术,这传世珍宝翠玉白菜就此诞生。但看着绿的“菜叶”就觉得鲜嫩欲滴,还有那又白又大的“白菜帮”,加了几条有趣的纹理。哎呀呀!简直就是一个新鲜的大白菜嘛!好像一掐就能掐出水来。

二是让人垂涎三尺的肉形石,乍一看,还真能和江南著名的肥肉相间的东坡肉相媲美,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取自一块黄玉,经人的鬼斧神工,竟然就雕成了一块玉东坡肉。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这肉呀,好像是经过十几次的熬煮,炖烧、卤味,让看见的人垂涎欲滴。仔细一看,肉皮表面的那一个个毛孔都清晰可见,听说是工匠们用那最硬的钢针一个一个扎出来的。可见工匠们的细心。总的来说,这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可以以假乱真。

三是刻着五百个字的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于清朝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周原出土,据考证是清道光年间(1851年),自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的,听说毛公鼎还险些被日军抢走,幸亏叶恭绰做了一只假鼎上交日方,这时才有了结。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毛公鼎亦在其中。这才来到了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三个镇馆之宝,可夺去了我的眼球。在这三个宝贝旁边,永远是围满了人。你可不要以为只有这三个宝贝是真的,告诉你哦!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面所有展出的东西都是真的。而且保存真宝贝的的玻璃柜都是控制着湿度和温度,这也许就是建个博物馆要花费五十几亿的原因吧!

这里还有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开片的汝窑水仙盆,曾经有一个身家数亿的美国兄弟,想买走这个水仙盆,出价五十亿,这已经可以盖一个非常高级的博物馆了。可是没能买走,谁也不知道这个水仙盆到底应该有多少的价钱,我们只知道,这个水仙盆是个无价之宝。美国人把这个美丽的,唯一没有开片的汝窑水仙盆称作猫食盆,就是猫喝水的盆子。这也算是一个笑话。

这博物院里的东西,真是有奇又有故事。有祖孙三代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共同雕刻的象牙球。听到这个故事,我感动的险些留下了眼泪;有皇帝用的纯金的饭碗,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奢侈;这些宝物看得我心花怒放,一天的视觉盛宴就这样结束了。回到酒店,故宫博物院里的奇珍异宝在我面前飞舞、旋转,伴我入眠,这是我在宝岛台湾第一天的旅程,是一次令我感动又感慨的旅程。

游览台北故宫的观后感精选范文

篇10:游台北故宫博物院作文

天空飘来两朵乌云,太阳也和我们玩“捉迷藏”,时而刮来几阵冰冷的寒风。虽然天气比较糟,但我的好心情却一点都没有受天气的影响。我今天要去台北故宫博物院。

到了目的地,只见故宫的屋顶覆盖着蓝绿色的琉璃瓦,下面是米黄色的墙壁,洁白的玉石栏杆环绕在青色的基台上,幽静典雅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宫殿,隐于青山绿水之中,令人神往。

进入场馆,我就看到许多奇珍异宝,让我眼花缭乱。于是我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开始寻找“宝中宝”。

这次,我们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镇馆之宝——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但也听了她们的详细介绍。

翠玉白菜是清朝皇帝宠妃的嫁妆,有一块绿白掺杂的翡翠雕刻而成,玉石工匠别有用心地将其雕琢成一颗鲜嫩的白菜,白菜有旺财、吉利的象征。

肉形石好似一块厚厚的东坡肉,表面光滑,呈酱棕色,肉的纹路和毛孔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想着都让人垂涎三尺。

之后,我又参观了博物院珍藏的其他文物,如五彩龙凤大盘、宝石红僧帽壶、婴儿枕……有的是大自然的杰作,有的是能工巧匠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让我大开眼界。

故宫的每一件文物,都是稀世珍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为祖国而自豪。

篇11:随笔《游青青旅游世界》

随笔《游青青旅游世界》

今天,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去青青旅游世界,就是《哈哈总动员》的拍摄场地。

一进门,就来到紫藤长廊,穿过长廊来到一块大大的绿油油的.大草坪换衣服。换好后,我俨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小童子兵。

我们穿过阴森的林间小道来到了勇敢者道路。令我感到几位恐惧的是铁索桥,一不小心就会跌倒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想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勉强的上去了,果然不出所料被这座铁索桥第一次绊倒了,我吃一节长一智,又鼓起勇气走,屡屡跌倒,又再次爬起。终于我的精神战胜了我安安稳稳地走了过去,这才让我兴奋。

绕过勇敢者道路来到了火灾馆。在火灾逃生馆内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紧跟着就是亲身体验,我冒着“浓浓硝烟”迷糊的走着 ,不敢抬头怕被红外线扫到,那就说明我被火烧到了。于是,我屏住呼吸,紧跟着“大部队”,生怕走丢了,大约五六分钟左右,我们终于顺利地来到了出口,离开了危险区,就好像刚刚真的发生了火灾一样。

学完了知识该放松放松了,我们来到了彩弹射击场。在这里,我们配戴上了实战用的头盔。开始射击了,我拉下保险锁,就如恶狼般攻击女生。结果女生没打中,自己却被又打中了,我头上流下了鲜红的“鲜血”,我壮烈“牺牲”了。游戏结束了可我仍旧沉浸在“枪林弹雨”和“冲锋陷阵”的感觉之中。

夕阳西下,松江青青旅游世界也以鸦雀无声,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青青世界”。

篇12:有关旅游的随笔:野三坡游

七月二十一日,一个由16人组成的小团队,踏上了向往已久的野山坡之旅。

火车晚点四十分后,在北京西站下车又转乘去野山坡的汽车,车外一座座犹如刀削斧劈、奇石兀立的大山映入眼帘,山顶上有像披着絮帽的青云;山壑到处是绿色植被,像盖着绿色的锦缎,被风吹起了皱褶。一个接一个一到两三公里的穿山洞,使人不禁感叹人类创造的奇迹,不用“愚公移山”就可以“飞天入地”到达任意想去的地方;车内乌姐天籁般的歌声把大家的兴致推向高潮。

中午在酒店略休息,就迫不急待地向清泉山出发了。一条像长蛇一样蜿蜒曲折向上延伸的台阶出现在眼前,旁边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时有蓝紫色的蜻蜓飞来飞去,各种颜色的小花点缀在小树底下,悠闲地散发着清香。一帘银白色的瀑布倒挂在绝壁上,倾泻而下,顿时一股清凉扑面而来。踏着青色台阶向上爬,一只黄色的大葫芦悬在峰顶,源源不断的清泉正从葫芦嘴里喷出,才知道瀑布和小溪都是从这个“八仙过海”铁拐李幻化在人间的葫芦里倒出来的玉浆。过了葫芦峰,栈道再不向上延伸了,而是围绕绝壁挂着一条依山而建的平行栈道,也正好到了山的正面,可以把山下的美景尽收眼底。环山栈道直达七彩玻璃桥,凭空伸出的玻璃眺望台倒映着葱林翠竹、长波浅黛、宠柳娇花。玻璃像清澈的泉水一样透明,使人不敢伸脚上去,只恐一不小心坠入人间仙境。玻璃栈道全长1200米,高差600余米,走在上面像踏上了“彩虹桥”。

过了玻璃桥就到了最刺激也是最好玩的高山漂流了,两人一组小皮艇,其实对玩这个高山漂流我心里还是很恐惧的,最终勇气战胜了恐惧心理,我和乌姐的小皮艇随着弯弯曲曲的滑道飞速而下,皮艇不时左右撞击着石壁,溅起高高的水花,又旋即落到我们的身上、小艇子上。我手忙脚乱地打开了装在防水袋里的手机摄像,记录下了51秒的精彩漂流过程。

真是兴来无远近,晚饭后,一群人又徒步来回七到八公里去了趟七彩小镇。,观赏了保留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民居建筑,品尝了以麦芽糖为材料制作的“倒糖人儿”,那栩栩如生的造型和制作过程吸引了游人的目光和孩子们的味蕾。彩灯时而从江面一扫而过,泛起点点白光,不禁想起苏东坡的“临江仙”诗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篇13:游九台观-旅游随笔

游九台观-旅游随笔

初到宁强工作,就听同事讲韩家坝有座九台观,不仅所处地势险要,几乎临空而建而且许愿特别灵验,而且是许多善男信女魂牵梦绕之灵地。于是在双休日的闲暇之余约上几个朋友想一睹百年道观之遗韵。

汽车将我们送至韩家坝收费站,便开始步行。行约二百米,只见路边矗立着一棵千年古银杏,粗壮的树干三人难以合围,开裂的枝干直插云霄。虽老态龙钟但依旧遒劲挺拔、枝繁叶茂。硕大的气根凌空指向地面,摇摇欲坠。它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见证着韩家坝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从树下光影婆娑的小路向南攀沿而上便是通往九台观的崎岖山路了。

走在树影斑驳的风化岩山路上脚下异常的滑,稍不留神便会被滑下山去。一路上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明亮的阳光照在阔叶乔木的蜡质叶片上熠熠闪光,林间顽皮的鸟儿象给我们带路一般,唧唧喳喳的闹着,不等我们临近,它们便噗的`一声飞过头顶又降落在路前边的枝头上。三三两两的游人在绿树掩映中时隐时现。攀登约四十分钟,挺拔险峻的山峰已如巨人般挺立在面前,九台观便由远及近映入人的眼帘了。

最后一段路是通往九台观山门的台阶,尽管有些陡峭,我们还是彼此拉着手一鼓作气爬了上去。

进入观内顿觉豁然开朗、凉风习习,稍事休息,疲惫荡然无存。道观的西南方是一排厢房,简单而朴实,是穿着青布道袍的管理人员居住的宿舍。房子的前边是一泓水池名曰“放归池”,快活的金鱼如身着轻纱的姑娘在水中翩翩起舞,漂亮的让人感动。游人可以从管理人员那里买来几尾金鱼投于池内放归,据说此后放归人的心灵会受到神灵庇护而不再被禁锢。鱼池北边是顺着山势绵延的林海,山风吹来松涛阵阵让人惬意万般。道院内雄鸡群群、引颈高亢,听老人们讲,雄鸡是来九台观还愿的人放养的,九台观有一条不成文的观规,那就是许愿的人如应愿后要在来年提一只雄鸡以示还愿。西行五十余步沿着狭窄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一处圆形的石砌平地,地上满是香蜡纸表燃烧后的灰烬,这是专供游人焚香鸣炮的地方,旁边还有一管灭火用的清泉,泉水汨汨流淌、清凉甘洌,让人顿生山高水长之感慨。

向北登上几级台阶便是九台观的制高点大雄宝殿,殿宇木石结构、青砖黑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站在门外廊下放眼望去,一览无余,大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俯瞰脚下悬崖百丈、荆棘丛生,令人望而生畏、股栗欲堕。山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舍星罗棋布,四面竹树环合。勉宁高速公路宛如一条旋律优美的五线谱徜徉在山水之间,路上行驶的车辆便是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了。

进入殿内,只见四围塑像身材魁伟、怒目圆睁,手拿十八般兵器端坐台上,形象面目狰狞、呼之欲出,即使为非作歹之人也定会原形毕露。台下正中摆放着两个蒲团,乃虔诚之人许愿之处,为了防火起见香蜡可以拿在手上敬,心诚则灵,但绝不能点燃。足见管理者安全意识之一斑。在此道家净地小憩,闭目聆听松涛阵阵、溪水淙淙、林鸟啾啾,深感心旷神怡、明志淡泊、宠辱皆忘、触景生情,大有“得此道观灵地,一生愿做逍遥游”之心境。沿着走廊从北边台阶下去便回到了最初的道院。

下山时分正是薄暮冥冥,我们沿着来时路蹒跚而行,彼此交流着游历的感受。等到达韩家坝收费站再回望过去,山中一片暮霭沉沉,九台观已如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神秘的隐藏到轻纱般的雾气中去了。

篇14:故宫旅游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万全旅行社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列入世界遗产的一座宫殿――北京故宫。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就是宫墙,而且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四个“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或自行参观,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宫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