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帅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张家界的山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张家界的山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张家姐妹散文
张家姐妹散文
山连着山,海连着海,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海靠着山,山靠着海,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红日出山临大海,
照亮了人民解放的新时代,
看旧世界正在土崩瓦解,
穷苦人出头之日已经到来,已经到来。
帝国主义、反动派、妖魔鬼怪,
怎抵得革命怒潮排山倒海。
哪怕它纸老虎张牙舞爪,戳穿它,敲碎它,
把它消灭,把它消灭!
……
这首《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够雄壮吧?她可是当初树人中学的一只保留节目。有一段时间,几乎每次演出都会上这个大合唱。
树人中学的保留节目有不少,比方《洗衣歌》、《丰收歌》、《逛新城》、《十送红军》等等。演的百演不厌,我们看的也乐此不疲。
高三有位女同学,忘了叫什么名字,她唱的一首《哈瓦那的孩子》特别感人,常常是她在台上表演,台下的观众跟着她流泪。
当时,我真怀疑她是不是就是那个从哈瓦那来的女孩。直到今天,她的歌声似乎还在我的耳边飘飞: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
明媚的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
爸爸爱我象宝贝,邻居夸我好娃娃,
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亲爱的妈妈。
忘不了那一天,我坐在棕树下,
爸爸他拉住我的手,叫一声玛丽娅,
孩子你已长大仇恨该发新芽,
你日夜想念的妈妈,她在也不能回家,
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是牛马,
可恨的美国庄园主,逼死了你的妈。
妈妈她刚死后爸爸又遭毒打,
沉重的苦难逼着我浪走天涯,
爸爸去闹革命拿枪去打天下,
跟着那英雄卡斯特罗,打回了哈瓦那。
赶走了庄园主建立了新古巴,
工人和农民做了主人,再不会受欺压。
祖国象太阳生活象彩霞,
可惜你亲爱的妈妈,没看到幸福的家。
听爸爸一席话气得我直咬牙,
我决心当一名小民兵,保卫新古巴,
假如那美国强盗它再敢来,一定要消灭它。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记录下这些,实在是因为我无法把当时那种高昂向上的激情遗忘。
不能遗忘的还有许多。
与我们同级不同班的一位女生,表演的《小曲好唱口难开》,不仅嗓音甜美,与电影原唱相比,丝毫不会逊色多少;最难得的是一个碟儿、两只筷子,在她的手里,被摆弄得出神入化。可惜那女孩长得不太好看,而且,听说学习成绩也比较差。
当然也有长得漂亮,唱得好听,成绩也出色的。
那时我们初二,初三(1)班的张佳秀,在我看来,就是个样样出挑的女孩。
张佳秀演过不少节目,但最受称道的是她饰演的江姐。
那时,我还是头一回在舞台上见到“江姐”。张佳秀的表演,那么真切,那么催人泪下,甚至使我产生错觉,江姐就是她的这种模样。
张佳秀演的是《绣红旗》那一折,只见她一边姿势优美地飞针走线,一边声情并茂地唱道:
线儿长针儿密,
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么绣红旗。
热泪随着针线走,
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多少代,
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
千分情万分爱,
化作金星绣红旗绣呀么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
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一线线,
绣出一片新天地。
每当张佳秀与她的同学们表演《绣红旗》时,全场总是一片寂静,哦不,也有声音,但那只是轻轻的抽泣。
我也常常被她的歌声与表演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相信,张佳秀与她的名字一样出色无比。
然而,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她或别的什么人错了,就在我们二年级下半学期时,张佳秀出事了!
张佳秀的妹妹是我的同班同学,叫张守瑛。在我看来,张守瑛同样也是非常出色的女孩,学习成绩好,待人处事也好。
当初,我填表格时,她也曾极力主张我不要在家庭出身栏里写上那两个字。
别人都把表格藏得很好,但她的让我看过,我看到她的家庭出身是“自由职业”。
我不知道“自由职业”指的是什么。要不是她姐姐的“出事”,我恐怕也不会知道,她的父亲原来是牧师,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神职人员吧。
听同学说,张守瑛的父亲当时还在坐牢,因为,他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狼”。
当然,这只是听说。
虽然张守瑛的座位与我的只隔了一条走道,平时关系也不错,但这样敏感的话题,她不会说,我当然更不会问了。
我倒真的希望一切都是误传。
再说,即使她们父亲真是牧师,与作女儿的她们也没什么关系啊。事实上,姐妹俩在学校里的表现那么出色,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看来,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照学校的提法,那叫“张佳秀事件”,是“阶级斗争在学校里的反映”。
都上升到“事件”与“阶级斗争”的高度了,还能不触目惊心吗?
我们总算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张佳秀有两个同学,平时学习也不可谓不认真不刻苦,可她们的成绩就是上不去。
这两个女同学发现,平时张佳秀除了上课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之外,好像从来不像她们那样,在学习上花过额外的时间,相反,她倒是总把精力放到与学习一点不搭界的地方去,忙于开会、忙于排练或演出。
她们自然会向张佳秀请教了:“你学得那么轻松,学习成绩却出奇的好;而我们,辛辛苦苦地学了一天星斗,到头来还老是要背榜。这是为什么啊?”
张佳秀浅浅一笑,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有主保佑着我。”
“主?”两位自然惊讶了。
“哦,我主耶稣基督。”
我猜想,当时张佳秀肯定只是随便说说,或者干脆是开开玩笑而已。
可那两位显然是很当一回事了。
于是,在两位的要求下,张佳秀就把自己所知道的,对她们说了。
接下去的事情,复杂而又简单。
据说,那两个女同学去了张家,在那里的一只大水缸里,她们行了“洗礼”。
满以为成了“上帝的孩子”,学习一下子就能突飞猛进。事与愿违,那两位的的成绩反而更加下滑。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精神压力太重――那时毕竟不是可以随便信教的――两位女生无论上课下课,注意力都无法集中起来,以至精神恍惚。
起先是同学们发现的,继而,老师也知道了。
于是,一场有关“张佳秀事件”的大讨论在校园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广播喇叭里,黑板报上,连篇累牍都是张佳秀。
张佳秀在学校里消失了。
不过张守瑛依然坚持每天上学,而且,面色平静。所不同的,再也听不到她的笑声与歌声。
班会活动时间,照例是讨论张佳秀事件。一位绰号叫“烂番薯”的男同学突然向张守瑛发难,要她谈谈对“事件”的看法。
我相信,当时不少同学肯定也与我一样,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大家都盯着张守瑛。
张守瑛则目不斜视,神色不变,嘴唇紧紧抿着。
好在,有好心的同学及时扯开了话题。
记得一年级时,我们班还有少先队组织,张守瑛还是我们的中队长呢。
张守瑛还是我舅舅的学生。曾经有好几次,舅舅告诉我,张守瑛是她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我原以为,凭张守瑛的那种镇定自若的神色看,她是决不会像她姐姐那样自动退学的。
可是,我又猜错了,初三年级时,她终于没有再在课堂里出现。
张守瑛的家就在树人中学校园的背后。有好几次,我都想去看看她,或者至少借口“顺便”从她家门口走过。但我始终没有那样做。
在心底里,我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然而,正是这种“同病”,反倒使我更缺乏勇气去找她看她。
那次王老师他们来看我,我曾经问及张守瑛,我企望有谁能知道她的情况,遗憾的是,五六个人,谁都不知道她的下落……
唉!
篇2:仙界山游记的散文
仙界山游记的散文
深秋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的机会,有幸和同事们一起来到邢台县的仙界山旅游区。作为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来说,游山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向往,平原上生活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山,也想象不到山的雄伟,也想象不到山的气势。电视上的山再巍峨也不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也不如身在其中被山风吹被群山包围的那种感觉。
车行到坎上(地名),连绵不绝的丘陵山地映入眼帘。虽然到了深秋,左右依然是树木葱茏,苍翠欲滴,沟壑纵横。茫茫群山在雾霭掩映里若隐若现,好不壮观。吸一口山里清新的空气,倍感舒畅,通透心脾,对长期在平原污浊的空气里生活的我们来说,真得是一种享受,身心顿觉畅快了许多许多。
一路颠簸,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山的纵深行去,山道两侧的山峰一个个高大起来。在路旁耸立的山峰直入云端,大有泰山压顶之势,让人都有呼吸沉重之感,生怕这山会突然倾倒,知道这是一种错觉,但也从心底生出一丝寒气,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七折八弯,终于来到仙界山景区,下车蓦然出现的是高高的山脉,连绵起伏错落有致地并排在两侧耸立,山连山,岭排岭,令人目不暇接。一道淙淙欢快的溪流自山中流淌而来,水声哗哗的小溪奔流不息。不时有一片片落叶顺着溪流在水波里顺流而下,在一个浅湾里积聚,或漂浮,或沉入水底,形成一个巨大的叶的盖子在水面晃来晃去。
过了山门,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直通向山的深处。刚开始还不觉得,没走多远,两条腿就感觉像是灌了铅似的沉重起来,没走过山路真觉得不习惯。穿溪过坎,一路都是向上的坡道,每走一步都耗费好大的力气,不过景色愈来愈美丽,流连山景之间,倒也忘了脚步的疲累,不时在山水之间找一处美景让自己入画,留几张自己到此一游的证据,留下自己一个美丽的'记忆。
时下正值山里红柿成熟的时节,经过的路上不时看见一棵棵挂满鲜红柿子的柿树,柿树的叶子都所剩无几了,唯有红红的柿子在树枝上一个个像红灯笼似的随风飘荡,令人馋涎欲滴,真想大快朵颐一番。偶尔碰到来摘柿子的果农,在树枝间上下腾挪,把一个个柿子摘下来,不一会就能摘满一大筐。果农满脸汗水,洋溢着收获的笑容,幸福在眉宇之间绽开。
上行,来到山的转弯处,山上的小路仅容一人通过。两边的不知名的树木层层叠叠,或高或矮,或密或疏,在秋风里舞动妖冶的枝蔓不时轻轻地触碰到过路人的脸上,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绿叶之间夹杂着些许被秋风染红的红叶,红红绿绿,煞是好看,顺着山坡望去一片林海,一眼望不到边。
山路陡峭起来,人工修建的阶梯近乎垂直。一手紧紧地抓着铁链子,一手扶着山石,艰难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不一会每个人都是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豆大的汗珠一个个冒出来,三步一停,五步一歇,一个个再也没了刚上山的兴致。大家在半山腰上不去下不来,望山上,高高的山峰直冲云霄。看山下,涧深莫测,一排排的房子像是一个个鸽子笼,蜿蜒的路好似一条弯弯曲曲的丝带在山脚下延伸向远方。大家相互打气,既来爬山就要有勇气把这山踩在脚下,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先行开路,大家鼓起勇气继续攀登。终是敌不过那些小伙子,慢慢地就走成三三两两的一伙一伙。我倒是不紧不慢地一步一步爬,每爬一小段就停下来仔细观看眼前的风景,在每一个驻足处看同一个景色,居然也有不同的感受,也有不一样的美丽。我深深地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以至于长时间停在一处观望,细细地品味山里怡人的美丽。
终于爬到山顶,连绵的群山尽收眼底。站在最高处的那块石头上,山风呼啸而至,一种征服的快感油然而生,极目远眺,远处的山脉连绵不绝,云遮雾绕。我在山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泽,真想在这山顶上放歌一曲,唱出心中的那种涌动。当年杜甫在泰山上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定也是有我这种感觉吧。
下山相对来说容易些,可以大踏步地在窄窄的小路上行走。只是脚下的碎石不时硌一下脚,稍不注意就会拌个趔趄。忽然发现一股山泉自山的高处落下,我拿出水杯接了满满一杯泉水,浅浅地尝了一口,甘洌的泉水顿时滋润了喉咙,甜美的泉水在口齿之间清香怡人。那叫一个痛快,我连饮了两大杯,多时的疲累顿时烟消云散。坐下来一边饮着清冽的甘泉,一边欣赏着如画的美景,仿佛我就是画中之人,若是能在这儿结庐而居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没有红尘的纷扰,没有尘世的喧嚣,真是我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之所啊!
不想走还得走,歇息了好一阵子体力也恢复了不少,我在美景里多拍了几张照片,在各个角度都印上我的影子。起身缓慢地向山下走去,歇的时间长了些,和大队人马拉开了不小的距离,只剩我一个人在山里沿着山路盘旋而下,不过这样我更能在无人打扰的时候独赏这片胜景,听林涛翻滚,听百鸟鸣唱,听山风呼啸,听泉音如诉,观红叶如火,观山色如黛,观长空如碧,观清溪如稠,这世上美丽尽归我所拥有,何乐而不为呢。
拐弯处有一悬崖正对着山门,探出半个身子向下观看,万丈深渊深不见底,丢一颗石子下去,久久听不见回音。迎面而来的山风带着一丝寒意,许是身上有汗,不由得打了个冷颤。我现在悬崖边凝神伫立,深吸一口带着甜美果香的空气,大吼一声,整个山谷都回荡着我的声音,久久没有停息,一声一声的回音由远及近回传到我的耳鼓,震耳欲聋。山下的人小得就像一只蝼蚁,我们乘坐的大巴比孩子们玩的玩具车还小,这登高望远真的是感觉不同,置身于大山之中,连自己也渺小的如沧海一粟。群山环抱中我放肆地放声歌唱,山无言,倾听着我高亢的歌声,风无语,轻轻地把我的歌向远方传送,积郁的心情一下子得到彻底放松,一刹那竟也忘记了愁苦,任何的不愉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一路走一路歌,走走歇歇,歇歇停停,流连于每一处钟情的山水,累了就靠在山石上歇脚,渴了就饮一口山泉,耳边播放着我最爱的那首歌曲,把每一个绝佳的美丽都印在脑海里留在相机里。
时间不觉在脚下溜走了好几个小时,看看计步器竟然走了十几里地,从上山时的大汗淋漓,到下山时的轻松惬意,一整个下午就隐没在这座郁郁葱葱的山里。顺路而下,很快就来到等候我的大巴停泊的地方,回首看看身后的群山,一如刚来时耸立。它虽没有泰山的气势磅礴,华山的陡峭险峻,黄山的缥缈壮丽,但它有自己的一种巍峨,别有的一份恬静。仙界山虽不是仙界,但我相信山里住着神仙,您若不相信,来这里看一看,置身山中您就觉得连自己都是神仙了。
别了,仙界山,给我一日忘忧的山;别了,仙界山,我会记住你的名字,因为我在你的怀抱里当了一日的神仙。
篇3:雪落张家大院散文
雪落张家大院散文
小城天水最美的雪景,起初我以为在天水湖畔。上下班路过天水湖,时常会见白鹭翩飞,便心生无限欢喜。喜欢那雪白的羽翼,褐色的腿,不经意展翅迂回,在安静的白雪世界里,划着晶莹的弧线穿行。最煞风景的是,忽一阵汽笛,惊得一声促鸣须臾远去,水波回旋着,涟漪跌宕着,苍茫的湖波之上,却徒有余音在冬雪的河畔蔓延,那美丽的影儿早已跟着漫天的飞雪羽化登仙去了,心中又怅然起来。
其实,最好的雪景,依然是在张家大院。那里盛满了我心中念想的雪。越过热闹的街心,拐进育生巷的小路口,途径育生幼儿园门前那棵百年老槐,在卖猪油盒的老铺子门口稍作停留,还未走到常记呱呱对面,抬头就可见张家大院的百年银杏,正伸展着广袤的枝桠,俯瞰雪天的秦州城。我的心开始逐渐安静、温暖,且无比从容起来,暖意便开始在内心流淌,这湿漉漉的薄雪的路面和乱纷纷的雪花,都在告诉我,张家大院等着我。
夏日或秋,那葱茏的银杏叶覆盖着整个四合院,伸出来的枝叶,铺展着无边的绿,把细碎的小影一片一片投在小巷的青石路上。这里夏有幽凉,秋有金黄,冬,笼着雪的心事,高高在上。
轻轻推开红漆大门,雪也跟着我进了四合院。确切地说是我循着雪的气息,踏进这古朴院落的。没有任何繁复的丝竹乱耳,没有聒噪的烟火交织,没有什么车马喧嚣人声鼎沸。雪随意而无声地落,院落无言而静默地听。两种透明、两种静悠纯粹而和谐地交融着,像离落许久的故人在深情对视。
小院的青砖小路,在薄而温柔的浅雪的爱抚里沉思着。垂花门楣的暗角上,积了淡淡的一抹,像是朵雪梅花,镶嵌在绛红的枝桠上,银杏树不露声色地和雪花窃窃小语,惬意地摇晃着枝桠。这单薄的雪,洒在铺展至多半个院子的银杏树的根茎周遭,显得过于恓惶,似乎又多了几份简约的神韵。所有风物,一旦来到这古老的张家大院,都那么恬淡美好,那薄薄的一层雪,围着百年古树的根基,像是冬天的使者,在悄悄告诉老古树一些春天的信息。几颗冻得发白的银杏果,间或啪地一声零落,雪地上便有一个薄圆的浆果的轮廓,橘红的果浆溢出来,小而圆的一圈橙红,不时有隔壁的鸽子停在南房的檐角咕咕叫着,惊飞一群麻雀儿呼啦啦纷飞出去。台阶上的雪也淡淡的,像是笼了一层乳色的雾气,偶尔有来人掀起厚厚的绿门帘,问一些闲散或要紧的事情。雪落张家大院,像一位山水画家的写生,简约线条,只重意境,简单而干净地勾勒出一幅恬静神秘的画面美。
二院的小花园尽是雪,枯黄的叶子和枯绿的花草上,也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雪。空了的一排小南房,寂寞地上了锁,里面沉寂的一些经年的书画,它们此刻会想些什么呢?那日小溪取颜料,打开小南房的门,看见桌上的迎春盆景,竟然开出金黄的小花,我们围在一起惊叹,张家大院的春天,居然最先来到。
雪清闲地悠落着,静无声响。我们悄悄地走路,轻声说话,蹑手蹑脚在雪地上小影。怕纷扰了她的清梦,怕扰乱了她的忧思,最怕破坏了这大院里的宁静。
再次穿过月亮门去三院,我再也不用胆怯了。三院向北的那间小红木屋子,安放了我的散文小集《樱花漫》。昔年春天,张家大院的樱花如雪,今冬雪天,张家大院的雪如樱花。那个安守时光的女子如我,喜欢闲来读书写字,也对着缀满小秋扇的树影儿,想一些遥远的心事。日子就这样,在三个小院子里暖转,不日冬天即到。因为冷的缘故,遂闭了三院的小门,搬了二院的小南房的物什,大家集中在向阳光的北屋办公。围炉烤火,偶尔刷个小火锅,或者讲一段笑话,闲暇的的日子就这么惬意而过。忙碌的时候,下乡调研、伏案写文或外出演出,忙得紧紧凑凑,把工作做成一种享受,随意且情趣,也是我们日渐历练的本领。我想最终还是得益于张家大院这个文化府邸厚重给予的勇气和才气吧!
薄暮时分,雪落得紧了一些。院子里,屋脊上,银杏树和樱桃树的枝枝杈杈上,覆了绒乎乎的一层雪,花园里低矮的枯枝被雪怜爱似的'完全盖住了,好像要替她们抵挡住所有风寒。南面镂空的红木格子窗和垂花门楣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院子里的雪,像一卷铺展开来的宣纸,干净地叫人不忍落墨。整个张家大院沉浸在雪世界里,只有一个声音,又细,又轻,又小,又美,那就是雪落的声音,簌簌的,像婴儿的呼吸,又像女子上下睫毛碰撞的声息。张家大院的雪,向来不喜喧闹,喜欢独自静享属于她的冬日清欢。
小屋的炉火哔哔啵啵地歌唱着,火把炉堂烤的炽热,一屋的花草们,暖得和我一样,舒服得有些慵懒。紫藤斜靠着修长的枝干,好像在想追忆从前,丁香耐不住性子了,枯黑的枝头长出粉嫩的小丫包,花盆里的银杏寂寞着,虽不曾有院子里老银杏那般伟岸辽阔的江天,但独有它静默的小清雅。离火炉最近的盆景,阿拉蕾喊它叫做“鬼见愁”,听起来怪吉祥的名字,叫着怎么冷飕飕的怕。所幸它也有温和的性情,已经开始生出许多葱绿的芽。还有好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们,都各自丰富着自己的孤独,或相互搭肩,或耳顶厮磨,或冷冷地转过脸去生气,调皮的吊兰和兰草,叶子亲密地纠缠在一起,是不是在讨论雪花的模样呢!窗外的雪,开始不安分地飞舞着,撕扯着,纠缠着,嬉闹着,像是在张望、揣测小屋里花草们的小秘密,
我必须悄然起来,不敢出门去惊扰,安静地守着这一尊炉火,细心眷顾着她的涨落,静静看着窗外雪飞,雪舞,雪笑,雪闹。雪飞,如樱花漫开;雪舞,像天女散花;雪笑,如孩童嬉闹;雪闹,像英雄舞剑;雪落,如一场回归,静默暖睡。此时,我都分不清,张家大院和雪,究竟喜欢那个会更多一些。只是觉得,在如此宁静的雪夜,这座有故事的院落,雪和它的渊源,我想不仅仅止于一个冬天吧!
篇4: 绿意水墨张家川散文
绿意水墨张家川散文
白白的土崖,黄黄的水;扎头巾的妹妹,放羊的哥哥追.....
这是多年前我心目中的张家川印象。然而,近几年,老有朋友从张家川回来,说那里水很清,山很绿,草原更美。前几天,麦积山读写沙龙与张家川县委宣传部约定机缘,我们便乘兴走览了一趟张家川。
风影飘过牛头河,车身轻捷,峰回路转,不多久清水城已留在身后了。王总的车技很好,再加上途中好景连连,我们并没感到鞍马劳顿,反而一洗久居城内的郁闷,深感天地宽广无限。
张家川县中心广场彰显着张川人的现代与文明,但我们更惦记那一泓天然的绿海――关山草原。因而没有在广场逗留多久,而是穿越楼林直奔城外了。大道平坦,道旁细柳依依,空气里混着青草气息,不远处看见了放牧的羊群和扬鞭的牧童。蓝天,白云,草地,牛羊,还有那些正在耕作的.农人及他们嘴里随时飘出的“花儿”。这些情景不由得使我怀想童年,仿佛童心离我不远。突然,隐隐的,悠悠的,田野里有人唱起了少年的歌。哦,那里正上演青春恋曲。
湾儿过了上山梁。此时,阳光隐去,梁头的天空呈青蓝。地面的花草,绿而不单一。鹅黄的苗儿,鲜绿的麻叶,粉白、浅黄的野花,赭石色的树身,湿润的黄土,都和那青蓝色的天空和谐而统一着。这里人工化的痕迹很少,我们的心真正地回归到了田园。坐在大石之上,仰望上苍,几个人天马行空地聊着自己情怀梦想。笑声是那么爽朗,私语又那么明亮,和这儿的大氛围一样,我们的心情都是绿色的,天然的。
车子又转而向下,向山野深处走去。村口的鹅黄、鲜绿一扫而光,山野草色苍绿起来,远处的山树渐变成墨绿。天色渐暗,空中飘起了小雨。绿意愈来愈深,遂呈墨色了。我刚想问:是天色的缘故,还是山树本就绿而黑?前面的车停了下来,有人说到了。
真的到了。下了车,我们的视线一寸寸延伸,草原一寸寸展开。对于蜗居小城的人来说,这草原太珍贵,不想一眼看到边,得一寸一寸地仔细品味。我抬脚探到草里,深怕踩坏了正仰头承接雨露的花朵。可小屁孩们稀里哗啦地跑下缓坡,兴奋得连刚才的口渴、肚子疼都忘了。草原,溪水,大石,上百头牛,还有一群奔跑的娃娃,摄影师们贪婪地“咔哧,咔哧”,不停地变换角度,不停地抢拍好景致。
上百头颜色各异的牛陪着我们说悄悄话,和牛们耳鬓厮磨了个把钟头。谁说对牛弹琴,我看它们很通人性哩。他们不认生,不使牛脾气,比有些牛人和善多了。抬头远眺,草原不是一望无际,但目光所及之处,总让人想这后面还是草原,后面的后面还是草原。我们真想用脚步丈量草原的面积,哪怕花去剩余之年华。然而,这是何等奢望!
离牛们不远,是一条两三米宽的溪流,弯弯曲曲流向远方,也不知哪儿是尽头。有人在溪上用歪倒的树身做了独木桥。我们手牵着树枝,手牵着手走过去,真有点过天河的意思。姑娘的小红帽掉了,轻轻地飘在溪流里又成一道难得的景致。
过了溪流,我们沿着草原边边一点点向里行进,向着吃草的英俊马儿跑去。远远近近,苍翠的草原,褐色的骏马,青黑的大石,简直是大自然的绝版乐章。草儿很深,听不见“得得”的马蹄声,但其脖项上马鬃深处铃铛的脆响,实乃天籁祥和之音,比之闹市之音,恬淡而不失热烈,纯而不失优雅。远处有一圆扇形树冠的大树,叶儿密不透风,不知它是何种树木,但它形似菩提。有人提议去“菩提”树下留个影,无奈前面地湿草盛,不能轻易到达。于是照了几张“菩提”下的百骏图也算圆满了。
午餐是蜂蜜浇油饼,土豆加牛肉,地方风味浓郁,也正合大家的胃口。
从农家乐后窗望去,烟雨弥漫,绿意水墨更加酣畅淋漓,这又引起了我们游览的意兴。吃过午饭,张川的朋友领我们沿寺湾沟进去,另一天地展现在面前:森树高峻茂密,怪石百态;水流湍急,桥身隐约可现;草地青湿,蒙古包亮丽。不时听见深林中的鸟鸣,还有水流撞击大石的声音。这一切令我们目不暇接,耳不暇听。这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绿意覆盖了我们眼中久积的城市灰色,心灵尘霾也抛至九霄云外了。
真想,真想待下来,再细细体味这大自然意蕴---张家川风情。然而,天不作美,我们只好依依惜别,依依惜别......
篇5:与但丁一起走进神曲净界山的散文诗
与但丁一起走进神曲净界山的散文诗
但丁问他的引领人什么是爱。维其略回答:爱由于外物,而内心立即受其影响而生冲动,便是爱。所以内心所走的路为直为曲是没有责任的。
爱是发自内心的本质的,这是上帝造人时就给予的。
用爱字命名,喜欢爱的含义,
爱千年的老树,爱它的顽强洒脱向上的形式。
爱东流的河水,爱它经久不息的歌声,润泽后小草的绿,花的香。
爱婴儿,爱他笑得清脆,哭的响亮。
爱青春少年,爱他们水灵灵的明眸,藏不住天真的'娇羞。
爱心怡很久的男人,爱他身上的气味,骨子里清高的品质。
爱花花绿绿的钞票,爱它能满足一切的物欲与虚荣。
爱光彩夺目的珠宝,爱它给人带来的雍容华贵与恒久的璀璨。
爱掌管天下的权力,一手指挥千军万马,一手超度众生。
心,原来是静的,因了爱,心在运动。
爱是喜欢,因欢喜而奔向它,而达到爱的愉悦,这是一种好的向上的行为。
爱的欲望不断的分裂,行走至悬崖,不论经历多少磨难,
多少风雨,都折不断追求的目光。
当你受外物的影响而内心产生冲动时,这就是爱的本源,
如蝴蝶追逐花朵蜜蜂采蜜一样,但是,人是有思想的,
知道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
什么可以爱,什么不能爱,这一点,
正如人的智慧一样,是上天赋予还是后天修炼?
关于人类的善恶,是要用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
你的执着,成全你人格的上升,在思考中,
智慧逐一晾晒在道德面前,你说,一切都是应该的。
人要敬仰的,就是那致情致善的。
一些懒惰的人在行跑,他们生前,看到爱,却懒于把爱奉献,
让爱沉浸在心湖的最底层,与淤泥混淆一起。
活着的人,请把爱向阳光一起泼洒,如春风一起,
爱抚每一个生灵。当爱,如潮水般洒向人间,万物因爱而生,万物因爱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