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min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游岳麓书院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游岳麓书院观后感,欢迎阅读分享。

篇1:游岳麓书院观后感
游岳麓书院观后感
今天是个大好的晴天,我们思修老师带着全班的人踏着午后的阳光,走进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从前门入口,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便映入眼帘,许多游客都在拍照,可能是出于好奇吧,我们寝室的几个姐妹也不放过这个好机会,拿着手机也在拍照。
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随着不断深入地参观,了解到,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我们一行认真参观岳麓书院的建筑、碑文、纪念馆、陈列室、大讲坛,这些都是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年学府”的见证!
一路走来、一路看来、一路想来……
其实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并非古人所专有,随着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更渴望获取知识,丰富才智,陶冶情操,而读书是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中央党校举行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他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并指出一是要爱读书,二是要读好书,三是要善读书。
是的,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才是现代人的理念。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使我们了解历史,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
读书的益处大家都了然于心,但是坚持长期阅读的人却并不多,我们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作为放弃读书的念头,实际上每天抽出一小时或半小时完全可以做到,但读书肯定没有看冗长的电视剧更有热情,于是崭新的总是书籍。也许我们缺乏的是获取知识的紧迫感,所以长期坚持读好书才能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
当前在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仅要认真学习相关的书目,真正领会名家名篇的内涵,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这才不虚此行。
篇2:游岳麓书院有感
游岳麓书院有感600字
今天的天,很爽朗。走在路上,瞥见冰雪已融化大半。
踩着冬日的阳光走近岳麓书院,这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但却有些陌生。刚才还喧闹不已的同学们一下子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偌大的'一个书院内,只听得见讲解员从扩音器中发出的声音。走着,看着,平常的书院在冬天显出别样的一番气韵。从重瓦飞檐上望去,望去,枯枝、绿叶、红叶、黄叶交织着,以冬日的纯净天空为底色,绘成一幅明净的图画。古老的书院,在此时仿佛又多了一分生机。
穿过一重重的门槛,掠过一对对的楹联,蓦地,眼前忽然开朗,走入一个宏敞的大院内,再往前方,就是教室了。天花板上,悬着皇帝御赐的两块匾;左右两旁的墙上,分别有两个半人高的壁龛,写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地面上,立着一个高高的讲坛,摆着两把椅,曾经,就有两位讲师在台上,各持一种思想,给学生们来一次生动的、激烈的讲学。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壁上的学规。详实的规矩,从日常生活,到课业学习,短短几言,几乎无所不包。讲解员还讲到,湖南大学中的学生,不管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新生们的第一节课都是来到书院,了解学习这里的学规。这就是传承啊。在这数百年中,有多少来此求学的学生曾像我此时这样,抬头仰望着这学规中的条条文文?在那古旧的字刻背后,我仿佛看见了中国传统文化深潜而密布的根脉。
再往前走,就是御书楼。有两亭、两池各布于两侧。中央的正道上,古木参天,似乎在拱卫这御书楼。御书楼中,从简到帛,无所不有,上可至先秦,下可达明清,从永乐大典到四库全书,其文化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再往里走,就是园林了。阳光,分外地明媚,房檐上,初融的雪水不断地往下滴落着;碧波环绕着整个园子,映着一条条虬枝不断伸开。
千年以前,也曾有人在此处,同我一样,在这里徜徉吧。
篇3: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集锦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悬于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悬于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悬于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此次,还收集到一些上面没有收集到的几幅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大门)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悬于二门门厅)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悬于文庙庑廊)
篇4:岳麓书院对联
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长沙岳麓山。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
篇5:岳麓书院对联精选
上联:胸中锦绣湖湘气象今日天才争头角
下联:笔底珠玑韩柳文章明朝人杰领风骚
上联:郡园才俊今朝应国考笔聚千钧绘出胸中锦绣
下联:湖湘人杰明日谋大事神驰万里谱成壮丽诗章
上联:人生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下联:书读万卷,合拟峰登九仞高
上联:面壁囊萤今露角
下联:干云破浪始达人
上联:夏闱竞秀奥运赢金一样心期惟逐日
下联:得则抟风失犹结网他年虎变可拿云
上联:惟楚有材虎啸龙吟鹏举弦歌千阙铸湖湘彦俊
下联:于斯为盛天时地利人和日月两轮擢社稷英贤
上联: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且看行业办学逐鹿群雄格物致知索大道
下联:蛟腾凤起楚韵悠扬更喜特色兴校角力杲闱求诚本信展鸿猷
上联:天酬健者腾蛟起凤开福地
下联:世重英才纬武经文振翮时
上联:博古通今,伴我十年书百卷
下联:瞻高眺远,登峰万仞路千条
上联:盛世重英才,冀诸君跃过龙门,蔚为梁栋
下联:帘闱好传统,凭成绩胪登虎榜,不失珠玑
上联:湖湘多才俊百舸争流直挂云帆奔锦绣
下联:国考择栋梁大鹏展翅会凌绝顶览众山
上联:眼前江山胸中气象
下联:世间经济笔底波澜
上联:挥笔如剑倚麓山豪气干云揽月去
下联:展卷似帆横湘水长风破浪采珠回
篇6:岳麓书院简介
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地理坐标(28°11′02″N,112°56′07″E)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自然气候
岳麓山海拔300.8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岳麓书院
篇7:岳麓书院简介
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气象上来看,常年会在3月16日入春,5月19日入夏,因此春季增温迅速,从3月平均气温10℃升至5月平均气温22℃,而且气温变化大,高时4月底到5月就能达35度以上,低时不到5度,初春时气温快速回升,随后强冷空气到来造成“倒春寒”天气,也是比较常见。此外3-5月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月平均雨日可达17天左右,几乎2/3的日子都有雨水光顾,天空云量也是一年中最多的时段,每天的日照时间平均还不足两小时,是全年中阴雨寡照最严重的月份。这时候去旅游,不仅要多带衣物,还要带好防雨用具。
旅游景区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篇8: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1、前门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横批:千年学府
注:当代虞愚题外门。虞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赫曦台对联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注:清代左辅题赫曦台
3、赫曦台对联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注:当代商鸿逵题赫曦台
4、岳麓书院大门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清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明经张中阶题。
4、岳麓书院大门门厅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
5、岳麓书院二门对联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
6、岳麓书院二门过厅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
7、岳麓书院三门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
8、讲堂对联
篇9: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
9、讲堂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注:冯友兰撰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撰书。
10、讲堂对联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注:当代陈荣捷题讲堂。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
11、讲堂对联
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注: 当代周叔弢题讲堂。周叔韬,爱国实业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12、讲堂对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注:清代旷敏本题讲堂。旷敏本,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
13、教学斋对联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注: 佚名题教学斋。
14、半学斋对联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注:佚名题半学斋。
15、大成殿对联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注:佚名题大成殿。
篇10: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1920xx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韩愈《进学解》
篇11: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着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篇12: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