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份特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milbata(WilH)Ohw的干燥根,习称野葛。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之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等疾病。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葛根的主要成分;其中葛根素是葛根的特有成分,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文报道了从葛根乙醇提取物的水部位分离得到11个异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在对葛根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中,从葛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5-8151821和22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5-7151821和22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1材料
BUerAvance300和BiukerAance500型核磁共振仪;Agiet100SeiesLC/MJDTaP质谱仪;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集团)薄层色谱硅胶预制板(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Waer: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series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型色谱柱:AgilentpeP-C8(50mmx250mm10PhenonenexSYnergi4p〇la-RP(0mmx250mm4Mm)AltchAltmaqs(2mmX250mm10ym)分析型色谱柱:PhenomenexSynegi4pP〇^nRP(4_6mmx250mm4Mm)AltchAlmaC8(4.6mmx250mm5Mm)。柱色谱和萃取所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正丁醇和甲醇均为分析纯(Un-Chm)HPLC级甲醇购自Men%纯水经Mill-Q纯化系统纯化;混合溶剂比例为体积比。葛根原药材购于安徽省金寨县,经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张现涛鉴定为野葛POba〇的干燥根,标本保存于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
2提取和分离
干燥葛根药材20kg加200L95%乙醇热回流提取3次,得流浸膏3.3kg取流浸膏2.9kg用3倍量去离子水稀释,搅拌使之混匀后,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将萃取层旋干后得石油醚部位提取物98.4g醋酸乙酯部位提取物160g正丁醇部位提取物1108g卩水部位提取物935g将葛根石油醚部位(98.4g反复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100:0-0:100)先脱,得到1(30mg2(200mg3(200mg4(300mg,5(5mg5个化合物以及化合物6和7的混合物,化合物6和7的混合物通过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PhenomenexSynergi4mP〇la-RP30250mm4Mm)流速10mL。miff1;甲醇水(MOH-HO85:15)]分离得到化合物6(5mg和7(5mg将葛根醋酸乙酯部位(160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00D~1:1)洗脱,得到21个组分(EF1~EI21)。EF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100D~1:1)洗脱得化合物8(10mg和12(80mg。EF11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化9(20mg)11(6.4g13(260mg和14(150mg。EF12经ODS柱色谱,MOH-HO梯度(20:80~0:100)洗脱,并进一步通过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PhmcmenexSynergi4,uP〇la-RP柱(30mmx250mm4Mm)流动相MOH-HO(0:50);流速10mL。mn1]纯化得到化合物15(8mg。EF15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化合物16(70mg。EF17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化合物17(4.2g。E20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化合物1030mg。
葛根正丁醇部位提取物(2049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95:5~1:1)洗脱,得到13个组分(BF1~BF13。BF2经反复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1(15mg。BF~合并后经制备高效液相[Agilent
PeP-C色谱柱(50mmX250mm10pm)流动相
Me:H-H〇(60:40)流速50mL。miff1],分离得化
合物11(5mg)14(25mg18(2mg和组分BF.lBF.1经制备高效液相[PhnonnexSnegi4ppolarRP色谱柱(0mmX250mm4Mm)流动相M(H-HO(60:40)流速10mL。mn1]分离得到化合物19(2mgBF经反复重结晶得到化合物20(40mg。BF和BF合并后经制备高效液相[Ag-
lntPeP-C色谱柱(50mmX250mm10Pm)流动
相MOH-HO(50:50)流速50mL。mn1]分离得化合物14(25mg4'甲氧基葛根素(6mg以及组分BF.1和BF.2BF.2经制备高效液相[PhencmenexSynegi4PP〇latRP色谱柱(30_X250mm4Pm)流动相MOH-HO(50:50)流速10mL。mn1]分离得到葛根素(2mg和化合物21(2mg。BF3经制备高效液相[AgilntPeP-;色谱柱(50mmx250mm10Pm)流动相MOH-HO(25:75)流速50mL。mn1]分离得3'羟基葛根素(0mg葛根素4-3葡萄糖苷(8mg)和化合物22(2mg3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无定形粉末(甲醇)1H-NMR
(CDCi300MHZS5.37(1HdJ=5.3H,zH-7)
463(1HmH-3)1.25(多个HmCH)1.02(HSH-19)0.80~0.94(15Hm5XCH)0.68(HSH-18>;3CNMR(CDCi75MHZS37.0(C1)27.8(C2)73.7(C3)38.2(C4)139.7(C5)122.6(C6),31.9(C7)31.9(C8)50.0(C9)36.6(C-10)21.0(C11),39.7(C-12)42.3(C13)56.7(C-14)24.3(C-15)28.2(C-16)56.0(017)11.8(018)19.3(C49),36.1(C-20)18.8(C21),33.9(C22)26.1(C23)45.8(C24)29.1(C25)19.8(C-26)19.0(C27)23.1(C-28)12.0(C-29)173.3(C-1'34.7(C-2’),25.1(C3’)29.1~29.7(C4’~C13’)31.9(C14'22.7(C15')14.1(C16')。以上数据与文献[5]报道一致,故确定化合物1为卩谷甾醇棕榈酸酯。
化合物3白色无定形粉末(甲醇)ES-MSm/Z405[M+H|+;1H-NMR(DMS:X4300MHZ
57.67(1HdJ=8.4H,zH-7),7.60(1HSH-10)7.11(HdJ=2.0HzH-10)6.92(1H却J=8..20HzH-8)6.91(HSH4)5.34(HmH-13)5.11(HmH-17)3.34(2HdJ=6.8HzH-12)206(4HmH-1516)1.68(3HSH-19)1.65(3H,SH-20)1.57(3H,SH-21)
13CNMRCDMSXd75MHZS126.4(C1),1146(C1a)123.9(C2)159.4(C3),101.9(C4)152.8(C4a。157.6(102.3(C-3a。120.8(C-7)113.9(C7a。103.7(〇8)155.9(C9)98.5(C-10)156.9(C-10a)158.9(C-11a。27.2(C-12)120.5(C-13)136.1(C-14)39.1(C-15)26.0(C16),121.5(017)130.8(C18)17.5(C19)
25.4(C20)15.8(C21)。以上数据与文献[6]报道一致,故确定化合物3为葛香豆雌酚(Peiaro)化合物4白色无定形粉末(醋酸乙酯石油醚)1H-NMR(CDCl300MHZS469(1HdJ=24HZH.,-29)4.56(HmH,-29)3.19(1H却J=5.210.8H,zH-3a)1.68(3H,SH-30)1.03(HSH-26)0.97(3HSH-23)0.94(3HSH-27)0.83(3H,SH-25)0.79(3H,SH-28)0.76(3HSH-24)13CNMR(CDCl75MHZS38.7(C1)27.4(C2)79.0(C3)38.8(C-4)55.3(C5)18.3(C6)34.3(C-7)40.8(C8)50.4(〇9)372(C-10)20.9(C-11)25.1(C-12)38.0(C43)428(Cl4)27.4(C-l5)35.6(C-16)43.0(Cl7)483(Cl8),48.0(Cl9)151.0(C20)298(C21)40.0(C22)280(〇23)15.4(C24)161(C-25)160(C-26)14.5(C-27)18.0(〇28)109.3(〇29)19.3(030)。以上数据与文献[7]报道一致,故确定化合物4为羽扇豆醇(lupeo)。
化合物5白色无定形粉末(醋酸乙酯石油醚)'H-NMR(CDC1300MHZS469(HdJ=2.3H,zH.,-29)457(dJ=2.3HzH,-29)1.72(3HSH-20)1.05(6HSH-2326),1.02(3H,SH-24)0.95(H,SH-27)0.93(3H,SH-25),
0.80(3HSH-28)13CNMR(CDq75MHZS39.6(Cl)34.1(〇2)218.1(C3)47.3(C-4),549(C5)19.7(Cs)33.6(C7)40.8(C8),49.8(C9)369(C-10)21.5(Cll)25.1(Cl2)38.1(C-13)42.9(C-14)27.4(C-15)35.5(C-16)43.0(C17)48.2(Cl8)47.9(C19)150.9(-20)29.8(-21)40.0(-22)26.6(-23),21.0(C24)16.0(C25)15.8(C26)14.5(C-27)18.0(-28)109.4(-29)19.30(-30)。以上数据与文献[7]报道一致,故确定化合物5为羽扇豆酮(UPeone)。
化合物6淡黄色油状物;1H-NMR(EMSad,500MHZS7.73(2HddJ=5.73.3H,zH-25),
7.66(2HddJ=5.73.3HZH-34),4.01(4HdJ=6.4HZH-1;1“),250(2HmH-2,’2”)0.92
(12HdJ=6.7HZH-3,’4,’3;’4“)13CNMR(EMSCXd125MHZS167.3(-CCD-)132.2(C^l6),129.0(-25)131.9(C-34)71.6(Cl;l”27.7(C2,2“)19.3(C3;4,3”4“)。以上数
据与文献[8]报道一致,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ylPhhalae)。
化合物7淡黄色油状物;1H-NVIR(EMSC-d500MHZS7.71(2HmH-25)7.67(2HmH-3
4),415417(eah2HddJ=11.05.4HZH-1,
l”1.63(2HmH-2,2“1.20~1.40(16HmH-3,4,5,7,3”4“5”7“)0.88(6HtJ=6.8HZH-8,8”0.86(6HtJ=6.8Hz6“
13CNMR(EMS:)d125MHZS166.9(-COD),131.7(C-16)128.6(C25),131.5(C34),
67.3(Cl,l”38.0(C2,2“)29.7(C3,3”)
23.2(C4,4“223(C5,5”)10.7(C-5;6“)
28.3(C7,7”13.8(C8,8“以上数据与文献[9]报道一致,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tylhexy)Phhalae。
化合物8淡黄色无定形粉末;1H-NVIR(CMS-d500MHZS10.7(lHS3-)H)7.86(HdJ=8.6HzH-l)7.61(lHSH-7)7.25
(H,SH-10)6.95(HddJ=8.622HZH-2)
6.91(lHdJ=2.2HzH-4)6.63(1HdJ=9.8HzH4’),5.84(lHdJ=9.8HZH-3,1.43(6H
4H-5;6,13CNMR(EMSOd,125MHZS122.7(Cl)1040(Cla)113.8(C2),161.4(C-3)103.0(C-4)161.3(C-4a),157.4(C-6)101.8(C-
5a)117.2(0-7)116.3(〇7,),119.5(C-8)152.0(C9)100.0(C-10)155.0(Cl0a)159.9(-11a)76.7(C2’)131.0(C3’)121.8(C4’)27.5
(CC5;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01,故确定化合物8为槐香豆素A(scphoacomestanA)。
化合物151H-NVIR(EMS3-(d500MHZS10.67(lHbrs7-:)H)8.97(2Hbrs3’-:)H4’-〇H〉8.26(lH,sH-2)7.97(lHdJ=8.6HzH-
5)7.03(HdJ=2.1HZH-2’6.93(lHdJ=8.8HzH6)6.85(HbSHg),6.82(lHddJ=
8.321HzH6’6.78(lHdJ=8.3HZH-
5’13C-NMR(EMS>d125MHZS152.7(C2)
123.6(C-3)174.7(C4),116.6(C4a)l27.3(C-
5)115.1(C-6)162.5(C-7),102.1(C8)157.4(C8a)123.0(Cl’116.7(C2’1448(C3’)145.2(C4’115.3(C-5’119.9(CV)。以上数据与文献[11]报道一致,故确定化合物15为3'羟基大豆苷元(3’-hyd〇ydadzen)。
化合物21白色无定形粉末(甲醇)1H-NMR(EMS:Xd300MHZ)S5.77(lHSH4)5.77
(2HmH-78)432(H?J=6.0HzH-9)
13CNMR(EMSad75MHZS40.9(Cl),49.3(匕2)197.3(C3)125.6(C4)163.9(C5)76.8(C-
130.3(C-7)133.3(C8)74.5(C9)20.9(C-10)24.1(C-11)23.0(C12)18.8(C43)100.9
(Cl73.7(C2)76.9(C-370.0(〇4’),77.8
(C5)61.1(〇6')。以上资料与文献报道一致|12,故确定化合物21为(6$9R)长寿花糖苷。
其余化合物与文献数据比较分别被鉴定为:P-谷甾醇(2)1131,香豆雌酚(9)114,尿囊素(10)|15],大豆苷元(1)芒柄花素(12)1141,3'甲氧基大豆苷元(3)芒柄花苷(14)1161,染料木苷(16),大豆苷
(17)甲氧基芒柄花苷,羟基芒柄花苷(19)[18,(^)-PueiolB2-(3-glu〇〇Pyianoside
(20)蔗糖(22)|2<1。
4讨论
本研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异黄酮类成分,与此前葛根成分研究结果一致。作者同时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了两个微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成分在多种中药成分研究中被分离得到,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因此在未来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对这一类成分的控制研究值得关注。
篇2:覆盆子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覆盆子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覆盆子(RubusChingiiHz)为蓄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植物,覆盆子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子,又因其分布区仅在华东地区故为华东覆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覆盆子品种是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ihuschingiiHu的果实,果味甜,可食,制糖及酿酒喝,入药则具补肝肾、固精、缩尿的功效,临床上用来治疗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等症[1。
对悬钩子属化学成分的系统研宄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外化学工作者己对二十余种本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宄,从中分得五十多个新化合物,多为三萜(苷)类和二萜(苷)类化合物,并认为二萜及三萜类化合物是旋钩子属植物中的特征性成分。但对覆盆子化学成分的研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3-谷甾醇(1)、胡萝卜苷(1丨)、椴树苷(111)、山奈酚-3中-D(ilia)-glc(IV)其中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发现。
1仪器和材料
NMR用BrukerAM-400和BiukerDRX-500以TMS为内标;MS用VGAutospec-3000;紫外用UV757CRT紫外光谱测定仪;熔点仪为XRC-1型显微镜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四川大学科仪厂出品;薄层硅胶及柱色谱硅胶均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覆盆子样品购于安徽省安国市市场,由安徽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方成武副教授鉴定。
2提取和分离
48kg覆盆子粉碎后,80%乙醇提取,回收乙醇无醇味,过滤。滤渣用水溶解制成混悬液,乙酸乙酷萃取,得浸膏15g,硅胶拌样干法上柱分离,依次用CHCl3-MeOH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每100ml为一个流份,在CHCVMeOH(8:1)部分,流份5浓缩放置,析出白色针状结晶,重结晶后得化合物1(35mg),在GHQ3-MeOH(5:1)部分,流份17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处理得化合物li(20mg);滤液上D101树脂柱,依次用H2O和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每1000ml为一流份,在60%乙醇洗脱部分,流份293031合并浓缩,得浸膏14g.硅胶拌样干法上柱分离,依次用GHCl3-MeOH(5:1-1:1)梯度洗脱,最后纯甲醇冲洗,收集洗脱液,每100ml为一个流份,在CHOa-MeOH(5:1)洗脱部分,流份6至12合并浓缩放置,析出固体,甲醇重结晶,得化合物UK20mg),流份26至28合并浓缩,乙酸乙酷萃取,得浸膏108g硅胶拌样干法上样分离,依次用CHO3-Me0H(20:1-1:1)梯度洗脱,最后纯甲醇冲洗,收集洗脱液,每100nl为一个流份,在CHCl3-MeOH(8:1)洗脱部分,流份111-180合并浓缩,得固体700mg.硅胶拌样干法上柱分离,用乙酸乙酷一丙酮一H2O-乙酸(5:1:0.5:02)洗脱,得化合物iV(45mg)
3鉴定
3.1化合物1无色针晶(CHCljEtOAC),mp136~138°Qliebeimanri-Burdiard反应阳性,EI-MSm/z(%):414(81),399(35),396(55),381(45)329(75),303(64),255(71),213(95),145(100)55(54)与文献报道一致[2].所以化合物1的结构确定为(3-谷甾醇。
3.2化合物U白色无定形粉末(甲醇),mp285~287°C,Liebermariri-Burchard反应阳性,EI-MSm/z(%)414(M-glc)(7)396(100),382(15),367(5),255(26),213(23),145(60),121(46),69(73)按常法水解,得到苷元部分和糖部分经TLC展开后,其Rf值分别与随行的卩一谷甾醇及葡萄糖标准品相一致,与文献值一致故化合物1丨结构确定为胡萝卜苷(13-sitosterot3-^)-[3-D-glucopranoside)。
3.3化合物HI黄色粉末(甲醇),mp214~216°C,盐酸一镁粉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紫外光下呈黄色荧光,UVXnm:348266为典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酸水解,通过TLC检查,与对照品对照表明有葡萄糖;順R、C-NMR与文献对照表明有山柰酚存在13'4|,'H-NMR谱中有一组AB偶合系统;7.31(1H,dJ=15.9Hz)6.11(1H,d,J=15.9Hz)2组A2B2系统;7.98(2H,dJ=8.8Hz)685(2H,dJ=8.8Hz)7.36(2H,(iJ=8.6Hz),6.78(2H,(iJ=8.6Hz)和间位偶合系统:637(1H,dJ=1.7Hz)6.15(1H,dJ=1.7Hz)l3C-NMR谱中有组化学位移相同的信号:115.0(X2),13Q0(X2),130.7
(X2)和一个酯碳基信号S166.1,HSQC示拓11(1H,dJ=8〃')相关,HMBC示a5.11C1HdJ=15.(Hz)与1660(09〃')相关,7.31C1H,dJ=15.6Hz)与113.1(07〃)1660(09〃)相关,12491308,115.7160.5为苯环,E-MS中有一147碎片,与上述片断相比较多一个17单位,结合1H-NMR、I3C-NMR,进一步证明了分子内有对羟基桂皮酸的存在,286为苷元,121为A环碎片,13ONMR(DEPT)表明,该化合物中含有糖的信号冴00..74..76..70..74.1,62.9,值得注意冴00.6(5.44,1HdJ=7.3Hz)示(3-D葡萄糖。由HMBC表明,^5.44(1HdJ=7.1Hz)与133(C-3)相关,示葡萄糖与C-3位相连。在HBMC谱中可以看到1660CC-9〃)与糖的d-C亚甲基4.02(1H,dJ=12.0Hz)和426C1H,dJ=12.0Hz)相关,另夕卜,mesy谱中也显示H_1”与H_2",《有关,因此化合物111为椴树苷。
以往文献中[把1301归属为C-2、6!,而把1308归属为C2〃6〃但结合2D~NMR中1H,W-COSY及HMBC,HSQG我们有理由把130.1归属为C2〃6〃130.8归属为O么6';1H-HMR、13ONMR及HMBC数据归属见表1。
3.4化合物IV黄色粉末(甲醇)mp171~173°C,盐酸一镁粉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紫外光下呈黄色荧光,UVXim:348266为典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酸水解,通过TLC检查,与对照品对照表明有葡萄糖和鼠李糖;1H-NMR,13C-NMR与化合物1对照表明有山柰酚存在,1h-NMR谱中有一组A2B2系统;7.97(2HdJ=8.7Hz)6.87(2HdJ=8.7Hz)和间位偶合系统;639(1H,dJ=1.7Hz),6.19(1H,dJ=1.7Hz)BC-NMR(DEPT)表明,该化合物中含有糖的信号衍01.3(5.30,1HdJ=7.5Hz)741,76469.9,75.7,669和S10Q7(4.351HdJ=1.2Hz)70.3,70.671.868.2,17.7,分别属于6位取代的(3-D葡萄糖和a-L-鼠李糖,由HMBC和HSQC确定衍00.7(4.351Hd>1.2Hz)与66.9(C-6)相关,说明鼠李糖以a构型与葡萄糖C-6位相连,衍01.3(5.301HdJ=7.5Hz),与133.2(C-3)相关,说明葡萄糖以(3构型与母核的一个季碳相连,由此可推断化合物W为:山柰酚-3-13-D(rha)-glcCV)1圧HMR、13C-NMR及HMBC数据归属见表2表2化合物W(DMSO)H-HMR、13C-NMR和HMBC光谱数据1D~NMRAtBrukerAm-40inDMSO一d62D~NMRAtBrukerDRX-500inDMSO~d6
4讨论
4.1以往文献中有把C2、6,日属为1301,而把1308归属为C2〃6〃但结合2&NMR中1H」HCOSY及HMBC和HSQC,我们有理由把130.8归属为C2、6',130.1归属为C2〃6〃。
4.2悬钩子属植物所含黄酮醇类化合物以槲皮素、山柰酚为主,成苷位置多在“-3”位,且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均有17],但化合物IV在该种中尚未见报道。
篇3:不同产地莲子心及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不同产地莲子心及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并比较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及其部分化学成分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DPPH法和ORAC法,评价了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学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湖南湘潭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101.65μg/mL,对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的ORAC值为3.41(μmolTE/μg),在两种体外抗氧化测试模型中均表现出最好的抗氧化效果。莲子心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中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生物碱类化合物,但是这两类化合物对ORAC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产地莲子心及其部分化学成分抗氧化能力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有一定的差异性,莲子心作为抗氧化剂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莲子心;抗氧化;DPPH;ORAC;生物碱;黄酮
莲子心(Plumulanelumbinis),又名莲薏、苦薏、莲心,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成熟种子的干燥幼叶及胚根,其性味苦寒,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功效,主要产地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山东等省[1]。
经研究发现,莲子心中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化合物,如: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去甲基乌药碱、荷叶碱、前荷叶碱等[2-6];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山奈酚、金丝桃苷、水仙苷等[7-11]。研究表明莲子心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心律失常、降压、降血糖、抗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12-15],而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16-18]。
在抗氧化研究方面,陈静[19],郑铁松等[20]报道了莲子心的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均有清除作用;张俊生等[21]报道了莲子心乙醇提取物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及抗油脂氧化作用;杨小青等[22]报道了莲子心总生物碱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很强的清除活性;陈铭等[23]报道了超微粉碎能明显提高莲子心的还原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但是,尚未见文献有使4962用ORAC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对莲子心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评价的报道,也未有文献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莲子心的体外抗氧化的差异进行比较和评价。
近年来,随着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体衰老、病变和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均和自由基以及活性氧有关。DPPH法最早由Blois报道,后经一系列修订,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于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定量分析[24]。其原理为:1,1-二苯基-2-苦味酰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其甲醇或乙醇溶液呈紫红色,在波长为517nm下有最大吸收峰。当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DPPH的单电子被捕捉,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在最大吸收波长517nm处的吸光度变小。因此,可由吸光度的降低表示自由基清除率,清除率越大,样品抗氧化能力越强[25]。
而被译为抗氧化能力指数的oxygenradicalabsorbancecapacity(ORAC)方法,是目前抗氧化研究领域中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评价方法。其原理为:FL(disodiumfluorescein)作为荧光底物,在波长485nm激发下,可在波长527nm下发射荧光。以偶氮类化合物AAPH[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热分解产生的过氧自由基(ROO)可将FL氧化,使其荧光特性消失。当抗氧化剂存在时,FL与其竞争氧化剂,从而抑制其荧光消退的速率。ORAC(ox―ygenradicalabsorbancecapacity)法以一种维生素E水溶性类似物Trolox(6-hydroxyl-2,5,7,8-tetramethylchroman-2-carboxylicacid)为定量标准,使用荧光微孔板分析仪进行分析[26-27]。本课题组前期建立了莲子心药材80%乙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对9批不同产地的`莲子心药材进行了相似度评价以及其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莲子心样品无论在指纹图谱相似性以及生物碱含量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考察不同产地来源的莲子心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差异,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DPPH法和ORAC法,评价了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本课题组对莲子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得到了9个单体化合物,本实验采用DPPH法和ORAC法,评价了这9个莲子心主要化学成分的抗氧化能力,分析了生物碱和黄酮等不同种类的化学成分对莲子心药材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为莲子心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材料与仪器
1.1材料与试剂
1.1.1材料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购自不同的药材公司,具体产地来源如下:湖南湘潭、福建建宁、福建福州、安徽亳州、湖北洪湖、江西广昌、江西石城、山东微湖和四川成都,并经暨南大学张英副教授鉴定为莲子心(Plumulanelumbi―nis)。9个莲子心单体化合物由本课题组提取分离所得,并鉴定为: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槲皮素、异槲皮苷、山奈酚、金丝桃苷、芦丁、水仙苷。1。1.2主要试剂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2,2’-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APH)、荧光素钠(FL)、VC、水溶性维生素E类似物(Trolox)均购于美国Sigma公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和无水乙醇均购于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二甲基亚砜(DMSO,分子生物学专用)购于阿拉丁试剂公司;蒸馏水购于怡宝公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TECANInfinite200多功能酶标仪(奥地利公司);PHS-3B雷磁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L-104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移液枪(德国普兰德(Brand)公司);GrenerBio-One96孔黑、白酶标板(德国葛莱娜第一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2方法
2.1莲子心的提取
分别称取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药材100g,用12倍量80%(体积分数)的乙醇浸泡过夜,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即得各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备用。
2.2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方法
用DMSO溶解样品,并稀释成系列浓度。测定时采用96孔酶标板,设空白组(2×10-4MDPPH100μL+DMSO100μL)、样品组(2×10-4MDPPH100μL+待测样品100μL),阳性对照组(2×10-4MDPPH100μL+VC100μL),每组设3个复孔。震荡混匀后,室温避光放置30min,于波长517nm处测吸光度OD值。按如下公式计算待测样品的自由基清除率:自由基清除率=(OD空白-OD样品)/OD空白×100%。
2.3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测定方法
测定使用96孔黑色酶标板,于避光环境中加样。经过预实验,对于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确定样品的初始浓度为6.25μg/mL,Trolox标准对照品和VC阳性对照的初始浓度为6.25μM,对于莲子心部分单体化合物确定样品、VC阳性对照和Trolox标准对照品的初始浓度均为6.25μM。依次每孔加入待测样品溶液20μL、PBS缓冲溶液20μL、荧光素钠溶液(FL)20μL。放入酶标仪中,37℃下震荡30s,孵育10min。接着,除了阴性对照组不加AAPH外,其余各空均加入140μL153mMAAPH溶液后,立即放入微孔板读数仪中,每2min记录1次荧光数值,记录120min。其中,阳性对照组加VC溶液,标准对照组加Trolox标准溶液。计算结果以抗氧化能力指数[27](即抗氧化剂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值)表示。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比较
3.1.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见表1。以VC(IC50为4.96μg/mL)作为阳性对照组,比较发现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湖南湘潭>江西广昌>福建福州>福建建宁>四川成都>湖北洪湖>江西石城>安徽亳州>山东微湖。
其中,湖南湘潭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3.1.2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测定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见表2。以VC(ORAC值为3.40μmolTE/μmol)作为阳性对照组,比较发现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ORAC值依次为:湖南湘潭>江西广昌>福建建宁>湖北洪湖>江西石城>山东微湖>四川成都>安徽亳州>福建福州。其中,湖南湘潭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强,ORAC值为3。41。以OringinPro8.5统计软件作图,结果见插页ⅩⅤ图1。表1不同产地莲子心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n=3)
3.2莲子心部分化学成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测试
3.2.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莲子心部分化学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见表3。以VC作为阳性对照,比较发现莲子心部分单体化合物中黄酮类化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较好,生物碱类较差。3.2.2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测定莲子心部分部分化学成分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见表4。以VC作为阳性对照,比较发现莲子心部分单体化合物ORAC值与阳性对照组相差无几,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无明显差异。其中,金丝桃苷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强,ORAC值为4.02。以OringinPro8.5统计软件作图,结果见插页ⅩⅤ图2。
4结论
4.1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
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测定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发现:湖南湘潭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在两种评价体系中均显示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另外江西广昌和福建建宁产地的莲子心乙醇提取物也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4.2莲子心单体化合物体外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
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测定9个莲子心单体化合物,发现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同种单体化合物抗氧化能力表现有差异性,总体表现为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黄酮类化合物较好,对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无明显差异,也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种类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有所不同,从而对总抗氧化能力有不同的贡献。本实验对9个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发现不同产地莲子心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以该实验结果为指导,选择合适产地的莲子心药材。
同时,发现莲子心中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也表现有差异,不同产地莲子心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不同可能导致了其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本实验为进一步探索莲子心化学成分与其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在预防和治疗自由基诱发的疾病及延缓衰老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篇4:爵床的化学成分研究
爵床的化学成分研究
为了研究爵床全草中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从爵床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芹菜素(1)、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甙(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3)、洋芹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4)、洋芹素7-O-新橙皮甙(5)、β-谷甾醇(6)、β-胡萝卜甙(7)、东莨菪素(8)、羽扇豆醇乙酸酯(9)、环桉烯醇(10)、木栓酮(11)、木栓醇(12)、积雪草酸(13).HPLC检测结果证明,该植物中还存在木犀草素(14)和槲皮素(15).其中化合物1、14和15为爵床中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成分.图1表2参28
作 者:张爱莲 戚华溢 叶其 张国林 ZHANG Ailian QI Huayi YE Qi ZHANG Guolin 作者单位:张爱莲,ZHANG Ailian(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戚华溢,叶其,张国林,QI Huayi,YE Qi,ZHANG Guolin(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刊 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 年,卷(期): 12(2) 分类号:Q949 关键词:爵床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黄酮 木脂素 三萜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Justicia procumben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flavonoid lignan triterpene篇5: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inn.)中分离获得了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丁香酸(1)、芹菜素(2)、3,3'-二甲基鞣花酸(3)、没食子酸(4)、原儿茶酸(5)、异鼠李素(6)、咖啡酸(7)、槲皮素(8)、木犀草素(9)、没食子酸甲酯(10)、广寄生苷(11)和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12).除4和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火炭母中分离得到.
作 者:谢贤强 吴萍 林立东 刘梅芳 魏孝义 XIE Xian-qiang WU Ping LIN Li-dong LIU Mei-fang WEI Xiao-yi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 刊 名: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年,卷(期): 15(5) 分类号:Q946 关键词:火炭母 黄酮 酚酸类篇6:金刚纂化学成分研究
金刚纂化学成分研究
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等手段,从金刚纂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1),3,3'-di-O-methylellagic acid(2),6,7,8-trimethoxy-coumarin(3),7-hydroxy-6-methoxy-coumarin(4),Kaempferol-3-O-a-L-rhamnopyranoside(5),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对其中的`两个香豆素化合物3和4的光活化抗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4在黑暗中和紫外光的照射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未表现出抗菌活性.
作 者:李芸芳 田学军 杨光忠 陈玉 LI Yunfang TIAN Xuejun YANG Guangzhong CHEN Yu 作者单位:李芸芳,田学军,杨光忠,LI Yunfang,TIAN Xuejun,YANG Guangzhong(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4)陈玉,CHEN Yu(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武汉,430074)
刊 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42(3) 分类号:O629 关键词:大戟属 金刚纂 化学成分篇7:土槿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土槿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土槿皮(Pseudolarix kaempferi)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分离手段,根据理化及波谱(NMR,MS)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β-sitosterol(1)、pseudolarolide A(2).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土槿皮中分离得到.
作 者:熊春梅 XIONG Chun-mei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刊 名: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年,卷(期): 30(4) 分类号:Q946-33 关键词:土槿皮 化学成分 β-sitosterol pseudolarolide A篇8:祁天花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论文
祁天花粉之所以有多种方面的药理作用,主要含有多种类型的活性成分。
1.1 皂苷类
陈颖[4]等曾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优选天花粉中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结果提示温度对天花粉总皂苷的提取率影响较大,而超声辅助提取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浸提有效成分,避免高温对其破坏。超声辅助有机溶剂萃取天花粉总皂苷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2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
刘文[5]等曾经用高效液相的方法测定天花粉中的瓜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其确立的方法测定溶液稳定性好,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被测物质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天花粉中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1.3 天花粉蛋白
有人从祁天花粉中提取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24000,对中期妊娠引产有效的简单蛋白质-天花粉蛋白,它不含糖和磷酸基团, 是由19种氨基酸共2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二线型多肽,N 端为天冬氨酸,C 端为丙氨酸和甲硫氨酸[6]。
1.4 多糖
天花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木糖组成, 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天花粉中还含有许多酶类, 其中件半乳糖昔酶活性最强, a -甘露糖昔酶活性次之。从括楼根中提取T C S 后的大量清液中还分离出水合瓜氨酸和a 一经氨酸、丝氨酸等氨基酸及少量肤类[7]。
1.5 凝血素
天花粉凝血素(TKA ) 是一种半乳糖特异性的'植物凝血素, 是有两种异构体的糖蛋
白, 分子量分别为30000 和3。纯化的TKA 与其他凝血素相结合已经用于奈瑟菌属引起的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8]。
2.祁天花粉药理作用研究
祁天花粉具有皂苷类、多糖、凝血素、瓜氨酸等多种活性成分,临床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炎、抑菌、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046)
作者简介:张静(1981-),女,硕士,讲师,执业中药师,医药工程师,河北省中药高级鉴别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和中药品质鉴定、质量分析工作。
2.1 降血糖
从秦汉至今《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消渴病的方药412 方,其中治疗消渴病的药物225 味,而天花粉为高频用药,位居第13 位,是消渴病组方中的首选药。明清时期17部医学著作中记录了19 名医学有关59例资料中治疗消渴病的有效药物,天花粉位居第12 位[9]。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的药物也列举了草部治疗消渴的主力军-天花粉[10]。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在消渴症的治疗方面天花粉任然是非常重要的中药。
2.2 具有终止妊娠、抗炎、抗病毒
目前临床研究证明天花粉蛋白有终止妊娠、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的药理作用。
2.3 抗肿瘤
宋华梅[11]等通过实验研究认为TCS 是从葫芦科植物栝蒌的块根中提取的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通过对TCS 进行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的研究,已经明确它具有引产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临床上已应用于引产治疗异位妊娠、治疗恶性葡萄胎、并尝试用于治疗肿瘤[12]。
2.4 抑菌、降低血小板含量
临床发现一些患者服流产药后, 出现月经淋漓不尽现象[13], 应用止血药物时配伍天花粉取得明显的效果。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记录, 天花粉“续绝伤”;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 天花粉治“通月水、胎衣不下”;《医学衷中参西录》有天花粉治跌扑腰痛的记录。现代有人用天花粉蛋白中期引产, 发现应用天花粉引产后阴道出血量小,因为用天花粉后血小板含量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先开始下降, 然后回升, 祁天花粉有抗菌作用, 可预防流产后继感染。
2.5 通经络
临床在诊治糖尿病伴有血管并发症患者时, 发现天花粉有良好的通经、活血之效。后在临床上使用, 大多效果明显[14]。
3.小结
祁天花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价格便宜,自古至今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以祁天花粉为原料制成了颗粒、片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在临床应用方面使用较为普遍。
4.讨论
祁天花粉与山药、防己、茯苓、粉葛有相似之处,在中药的鉴别方面应该严格加以区分,以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有效。祁天花粉与其他易混中药最大的区别点是其横断面有放射状的导管孔和较淡的粉性。由于其功效显著、价格便宜、易得,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一部52。
[2]李振红,陆阳,刘晶星.天花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8( 1) : 1-4.
[3]张其威,张楚瑜. 抗病毒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成药,,27( 1) : 116-119.
[4] 陈颖,孙海燕等.正交实验优选天花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 J ] .时珍国医国药,,22(7):1668-1669.
[5]刘文,陈文秋等.天花粉中瓜氨酸与γ -氨基丁酸的含量测定[ J ] .中国药业,2012,21(4):26 -28.
[6]汪酸. 天花粉蛋白. 第2 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36
[7]李振红,天花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J ] .国外医药,2003 ,18 (1):1
[8]李振红,天花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J ] .国外医药,2003 ,18 (1):3
[9] 周君,冯妍. 明清时期消渴病案59 例用药统计分析[J].国医论坛,2005,20( 6) : 18.
[10] 孙丰雷,高华.《本草纲目》治疗消渴病药物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 ( 2) : 83
[11]华梅等天花粉蛋白对宫颈癌Caski 细胞DNMT1 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10):1312 ~ 5
[12]孙健,吴志全,李雁,等. 天花粉蛋白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协同抑制人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2003, 10(3) : 278 - 80.
[13]张翠贞,天花粉善治流产后经血淋漓不尽[J].中医杂志,, 47 (9):653
[14]李公文,天花粉有通经活络之效[J].中医杂志,2006, 47 (9):653
篇9: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根茎的化学成分.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RP-8和RP-18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三七根茎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三七皂苷T5(Notoginsenoside T5,Ⅰ),人参皂苷F1(Gin senoside F1,Ⅱ),人参皂苷F2 (Ginsenoside F2,Ⅲ),三七皂苷E(Notoginsenoside E,Ⅳ),人参皂苷Ⅱ(Ginsenoside Ⅱ,Ⅴ).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Ⅰ~Ⅳ为首次从该植物根茎中分离获得.
作 者:宋建平曾江 崔秀明 戴云 江志勇 张雪梅 周家明 马云保 陈纪军 SONG Jian-ping ZENG Jiang CUI Xiu-ming DAI Yun JIANG Zhi-yong ZHANG Xue-mei ZHOU Jia-ming MA Yun-bao CHEN Ji-jun 作者单位:宋建平,戴云,SONG Jian-ping,DAI Yun(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曾江,崔秀明,周家明,ZENG Jiang,CUI Xiu-ming,ZHOU Jia-ming(文山州三七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
江志勇,张雪梅,马云保,陈纪军,JIANG Zhi-yong,ZHANG Xue-mei,MA Yun-bao,CHEN Ji-jun(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4)
刊 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9(3) 分类号:O629.13 关键词:三七根茎 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篇10: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黄连木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99个化合物,主要含有多种长链脂肪烃\,棕榈酸及芳樟醇等多种萜类化合物.初步分析了所含成分的.药效.结果显示,黄连木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作 者:袁冬梅 杨玲娟 闫世才 YUAN Dong-mei YANG Ling-juan YAN Shi-cai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刊 名:西北植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年,卷(期): 25(12) 分类号:Q949.754.4 Q946.91 关键词:水蒸气蒸馏 色谱/质谱 中药 黄连木篇11: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从云南西双版纳大度岗茶厂生产的普洱熟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因、芦丁、水杨酸、没食子酸、牡荆素、(+)-儿茶索、(-)-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索.
作 者:邹艳丽 董宝生 张伏全 何嵋 李聪 欧灵澄 何严萍 ZOU Yan-li DONG Bao-sheng ZHANG Fu-quan HE Mei LI Cong OU Ling-cheng HE Yan-ping 作者单位:邹艳丽,李聪,欧灵澄,何严萍,ZOU Yan-li,LI Cong,OU Ling-cheng,HE Yan-ping(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1)董宝生,DONG Bao-sheng(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23)
张伏全,ZHANG Fu-quan(云南省林业厅科技产业处,云南,昆明,650032)
何嵋,HE Mei(昭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云南,昭通,657000)
刊 名:云南化工 英文刊名: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 年,卷(期): 36(2) 分类号:Q946.91 关键词:普洱茶 化学成分 大渡岗茶厂篇12:海参水解方法和化学成分研究
海参水解方法和化学成分研究
研究了海参在蒸馏水、盐酸和硫酸中的3种水解方法,并测定了海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盐酸水解方法优于硫酸和蒸馏水水解方法,且盐酸浓度在4~6 mol/L范围内其水解效果最佳.测得海参蛋白质含量高达665 mg/g,氨基酸为59.762 mg/g.铁、锌、钙、镉、磷和铜在海参本体和内脏中的`含量不同,内脏中的铁、锌、钙、镉和磷含量分别是参本体的9.4、3.7、1.05、1.3和1.4倍,而参本体中铜的含量是内脏的1.3倍.
作 者:周慈由 陈志刚 黄金龙 ZHOU Ci-you CHEN Zhi-gang HUANG Jin-long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刊 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46(2) 分类号:P745 关键词:海参 水解 化学成分篇13:竹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竹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肉座菌科真菌竹菌(Engleromyces goetzei P. Henn.)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到一个新化合物(2S, 3S, 4R, 10E)-2-[(2′R)-2′-hydroxytetracosanoyl amino]-10-octadecene-1,3,4-triol (1)和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cerebroside A、cerebroside B、cerebroside D、cytochalasin D、expoxycytochalasin D、cytochalasin C、loganin、cerevisterol、ergosta-7,22-dien-3β, 5α, 6α-triol、ergosta-4,6,8 (14), 22-tetraen-3-one、ergosterol peroxide和ergosta-5,7,22-trien-3-ol.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ESI-MS等)及化学方法将化合物1鉴定为一新的神经酰胺.除化合物cytochalasin D 外, 其余的'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真菌中发现.首次从真菌界分离鉴定了一个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 loganin.
作 者:占扎君 孙汉董 吴厚铭 岳建民 ZHAN Zha-Jun SUN Han-dong WU Hou-Ming YUE Jian-Min 作者单位:占扎君,岳建民,ZHAN Zha-Jun,YUE Jian-Min(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1)孙汉董,SUN Han-dong(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
吴厚铭,WU Hou-Ming(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2003 45(2) 分类号:Q914 关键词:竹菌 细胞松弛素 环烯醚萜甙 神经酰胺 Engleromyces goetzei cytochalasin iridoid glucoside ceram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