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女侠郭芙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又到枣花飘香时抒情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又到枣花飘香时抒情散文,希望您能喜欢!

又到枣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篇1:又到枣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又到枣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夜来听雨的时候,竟从窗户里飘进枣花的缕缕清香。哦,又到了枣花飘香的时节,阵阵花香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向了悠远……

枣花品性谦逊。“四月八,枣树芽儿麻”。枣树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发芽,四月中下旬开花,到五月初进入盛花期,因此枣花的开放往往错过了初春百花争艳的季节。等到暮春、初夏枣树发芽、抽出嫩叶,米粒大小的花蕾从叶茎上一点一点挤出,然后用尽全力羞羞答答,绽放出如小喇叭形的细碎的花朵来时,满田野早已是花的世界了,谁还会去注意枣花的存在呢!宋代诗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盛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我想用在枣花身上,也是合适的。

开放后的枣花细碎,夹杂在树叶当中很不起眼,与枣树树形高大、古拙,枝干屈曲、遒劲的外形相比很不相称,这也许正是枣花不善于张扬的君子品性所致吧?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也许就是这种品性。

枣花为花,实不为观瞻。一因花形太小,比香头稍大;二因花色太淡,只有一点淡黄色,因而确乎没有多少人去欣赏她的模样。枣花来到世上,不像桃花、杏花、梨花一样以艳丽、繁华冲击人的视觉,而是以馥郁、芬芳的香气浸入你的口鼻、沁入你的心肺、渗入你的骨髓。站在树下,细碎淡雅的花朵虽然不易使人发现,但浓郁的香气树叶挡也挡不住,依然从枝头弥散开来,立刻弥漫在心头,让人通体舒畅,心脑迷醉,仿佛觉得生活整个儿都是香甜的。

枣花虽小,但并不影响她给人们奉献出的一片真情。她呈现给生活的,除了秋后香甜的红枣外,还有一种滋补佳酿——枣花蜜。

蜜蜂是花的使者,这些天枣花才刚刚开放,它们就闻着枣花的香味赶来了。起初只有几只,一两天后就有了几十只、几百只,再过去几天就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树枝、树叶间“嗡嗡嗡……”地闹了!于是,整个生活都浸染透了香味,日子也从此不再寂寞。杨朔在《荔枝蜜》中很赏荔枝蜜,我想,如果他能尝尝枣花蜜,说不定也会写一篇《枣花蜜》吧!

每到枣花盛开的时节,精明的养蜂人都会准时来枣园放蜂采蜜。枣花蜜,蜜之上品。纯枣花蜜,蜜汁油亮透明、略带黄色,质地粘稠、不易结晶,有浓郁的枣花香味,味道甜腻,甜度深远,回味悠长,口感适合所有人群,因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坚持饮用枣花蜜,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护脾养胃的功效。现代人很注重自身保健,尤喜枣花蜜。每年到枣花割蜜的时节,都有朋友托我在乡下给他们买一些。而我自己就多年坚持喝枣花蜜,以前困扰我的肠胃不适、心慌气短等杂症都一扫而光,深得它的益处。

枣花性情坚韧。生活没有厚待她,让她沉寂一个漫长的冬季之后,仍然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保持缄默。而生命的脚步一旦催生出她的活力,她就会将蓄积一冬和早春一个多月的'精华在短短的几天里释放出来,奉献给大地最醇、最香的佳酿。并且,在生活不给她同样眷顾的情况下,她会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保准在秋季收获的季节里让人们尝到香甜的大红枣。

立在窗前,我常想,如果人如枣花,或许我们就不会因自身的卑微而自轻自贱;如果人如枣花,或许我们的心就会因淡泊名利而不再浮华;如果人如枣花,我们的性情就会因不舍追求而日臻稳健。有人说,我们的生活需要梦想者,需要实干家,也需要平凡人。枣花是平凡的,就让我们做朴实无华的枣花吧!

篇2:又到枣花飘香时散文

又到枣花飘香时散文

我的家乡是港南胡家村,位于西凉湖畔。这里依山傍水,春有鳜鱼肥,夏有稻花香,秋有红薯甜,冬有莲藕鲜。然而深植在记忆空间里的还是爷爷种的那棵大枣树,那大大的红枣,甜透了我的童年,又传递着我对爷爷无边的思念......

爷爷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善良、勤劳、节俭。他个子不高,古铜色的皮肤,国字形的脸,额上被岁月刻了个深深的“三”字。他双眼总是闪着慈祥的光,白胡子随着嘴唇的翕动一翘一翘的。爷爷最擅长种枣树了,他种的枣树是村中一绝。那棵枣树挺着三、四丈高的身躯,巍然屹立在老屋西边的土坡上。树干有磨盘粗,冠如华盖,褐色的树皮皴裂着,就像饱经风霜的爷爷。在我心目中,爷爷就是枣树,枣树就是爷爷。

春天,别的树都绿油油的了,可枣树还光秃秃的,灰色的树枝上有许多小刺,冷冷清清地扎在蓝天里。我急了,伙伴们也急了,大家都想知道:枣树怎么还不长叶子?怎么还不开花?什么时候会结枣?

爷爷耕田回来,不待脱下沉沉的蓑衣,我就拉着他来到枣树下,用急切的口气问道:“爷爷,枣树怎么还不长叶儿啊?”

这时,爷爷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乐呵呵地说道:“荣子,莫急,莫急,等布谷鸟儿叫了,它就会发芽长叶儿的!”于是,我夜夜梦里都是布谷鸟的叫声。果然,春末,布谷鸟儿斜飞在原野上空,“割麦——插禾——”地叫着。这时,枣树睁开了那惺忪的睡眼,抽出许多尖尖的嫩芽,过了几天,终于换上了一件清新淡雅的嫩绿衣裳,芽儿一个个舒展开来,那椭圆形的叶儿反射着柔和的春阳,明亮地映照在我的眼睛里,也映照在我的心里。一天,爷爷就牵着我的小手儿,站在大枣树下指着那个大树枝对我说:“乖孙儿,看,这树枝上不长出叶子了嘛,马上就要开花了!”看着这绿色葱茏的枣树,听着清脆的布谷鸟叫声,我幼小的心里满是喜悦!

到了五月下旬,枣树星星点点地开出许多黄里泛绿的小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我这个小馋猫的眼里,这哪是花啊,这分明是一颗颗甜甜的枣啊!我沉浸在枣花微微的幽香里,看着这满树的小精灵没几天就变成一颗颗诱人的绿宝石,我的嘴里就不自觉流着口水,却不敢去触碰它,因为我答应过爷爷,不到枣子成熟绝对保护好每一朵花儿,随意采摘那就是浪费,因为大半生浸泡在苦水里的爷爷最反对浪费了。爷爷六岁丧母,十二岁丧父,不知吃了多少苦,他一生养育了八个子女,由于家境贫寒,子女患重病却治不起,先后夭亡了三个,失子之痛让爷爷过早衰老,也养成了勤俭过日子的习惯。记忆里,爷爷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老棉袄,老棉袄右边肩膀上还有个大大的补丁,腰间系着一根草绳,脚上是一双泛黄的解放鞋,鞋子用根麻绳系着。

暑期到来了,我最喜欢在大枣树下闻着花香乘凉、玩耍、吃饭了。在枣树下的小方桌上,爷爷总会捡起我吃剩下的腊鱼骨头,放在火钳上烤干,然后做下酒菜。他左手端起一个小酒盅,头微微上扬,轻轻地抿一口自家酿的糯米酒,右手捏着一根烤过的鱼骨头,放到口里嚼得嘎嘣嘎嘣响,眯缝着的眼里写着满足。

日子,在我掰着的手指头间滑过,秋天终于来了。枣儿淡绿的脸先是泛着淡淡的黄,不久就染上了红晕,有的甚至咧开了嘴,好像在告诉我它已经成熟了。我和小伙伴们哪里受得了这种诱惑哟!于是,我们姐弟仨和村中的孩子们便日日聚在枣树周围,跳起来摘,用石头掷,用树枝打,“十八般武艺”齐齐施展,枣儿就噼里啪啦落下来了,我们疯抢着捡起地上散落的枣儿,手指捏着靠近鼻子用力嗅闻,那味道好香啊!轻轻地咬一口,那淡绿色的果肉可真甜啊!那甜,甜在我们的嘴里;那甜,甜到我们的心里。可惜,好景不长,挂在树枝低处的枣儿,都进了我们的小肚皮里了,挂在高处的枣子,在秋阳中闪着诱人的金光,我们却只能在树下望“枣”兴叹!

“爷爷,什么时候开始打枣子啊?”我就天天跟屁虫似地缠着爷爷问。

爷爷总会耐心地对我说:“地里还有很多事哦,乖孙儿,你先去玩,等我一有闲就打枣给你吃!”

对爷爷的话,当然最信了,我便天天盼着爷爷能闲下来。终于,有一天,在饭桌上,我听见奶奶对爷爷说:“地里的事做得差不多了,今天有闲,就把枣收了吧!”啊,我们姐弟仨期盼的最开心的日子终于到啦!“打枣啰——打枣啰——”我们兴奋得边蹦边喊,这喊声一下把邻居家里的小孩儿都给勾引过来了。爷爷从里屋拿来两个大篾箩,还有三个“钢盔”:水缸的木盖、锅盖、瓷盆。为了保护我们的头不被枣子打着了,爷爷就把这些盖给我们当作“钢盔”。我排行老大,就选了水缸的木盖,弟弟选择了锅盖,我俩不约而同地留下了最轻的瓷盆给小妹。这时,只见爷爷欣慰地笑了,那一撮白胡子随着秋风起起伏伏的。一切准备就绪了,我们姐弟仨跌跌撞撞地“跑”到枣树下。小叔敏捷地爬上树干,接过奶奶递过的竹竿,一阵狂扫,顿时叶子漫天飘飞,枣儿、叶儿如一阵狂雨般从天而降。这些滚圆的枣儿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音乐大师,敲击着我们头顶的“钢盔”,“劈劈啪啪——”、“砰砰砰砰——”、“咚咚咚咚——”汇集成一曲曲美妙悦耳的丰收交响乐!在此起彼伏的“乐曲”声里,我们撒欢奔跑着、嬉闹着,争先恐后地去抢地上那一个个圆滚滚的红枣儿。有时手臂和后背被枣子砸得生痛,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枣雨”整整下了个把钟头,我们捡的枣足足装了两篾箩。爷爷和奶奶喜滋滋地把枣洗净,然后招呼村中的孩子们过来,两位老人家先把几个枣放在孩子们的手心里,又细心地把枣装在他们的衣兜里、裤兜里。“吃枣子啰,吃枣子啰——”我和小伙伴们在枣树下欢呼雀跃着,嬉笑声久久回荡在院子上空……

“百人吃百人香,一人吃烂肚肠。”是呀,爷爷这句简短的.话道出了快乐在于分享的真谛!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爷爷,这位善良的老人,成天在田间地头扒拉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一家人的吃食辛劳着,却从未想过拿这些枣去换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锅瓢碗盏,因为他想让枣树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开心快乐呀!此时,他就静静地站在一边,望着我们憨笑着,额头的“三”字刻得越发深了。

又到枣花飘香时抒情散文冬天,枣树的叶子被北风扯光了,它终于能舒展身子啦,灰褐色的枝干在寒风中伸向天空,在飘飞的雪花里,演绎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枣树下,爷爷用箢箕挑来肥沃的塘泥,埋在深土里做肥料,他哼哧哼哧地喘着气,腾起一阵阵的白雾,我用冻僵的小手为爷爷擦汗,爷爷慈爱地看着我。

枣花香来香又去,荏苒之间,我长大了,随着爸爸的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离了胡家村。由于工作很忙碌,很少有时间回趟老家。一个太阳炙烤着的秋日,爷爷居然找到我工作的地方,只见那古铜色的脸都变得透红了,滴滴汗水从那“三”字的沟壑里沁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着,那一撮白胡子随着汗水紧紧贴在下巴上。不等我让他坐下喝杯开水,爷爷就迫不及待地把一个深蓝色的旧布包放在桌子上,用那双鼓着青筋的手抖抖索索地解开包带说道:“几次捎信让你回家打枣子,知道你工作忙,我今天给你带了些枣来,荣子,快尝尝看好不好吃?”我拿起一个枣,咬了一口,对着爷爷拼命点头,“好吃!好吃!”趁爷爷不注意,我背转身擦了擦眼泪。爷爷都七十多岁了,这么大热的天,为了给我送二十多粒枣子,徒步走了十里多的崎岖山路啊!这沉甸甸的枣子,每一颗都凝聚着爷爷对我的宠爱啊!看着爷爷弯曲的背、粗糙的手,泪水不觉涌出,模糊了我的双眼……

又到枣花飘香时,夜阑人静,窗外无月,枣花读信,我读光阴。在如水的流年里,那棵大枣树日逐衰老了,也远离了我的视线,但它永远扎根在我的心田,在我的心里它永远枝繁叶茂;又到枣花飘香时,那淡淡的清香带着粘稠的思念,在夜风里飘飘悠悠……

篇3:又到槐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又到槐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出得超市步入居民区的林荫小径,一位敦实魁梧、衣着讲究的中年男士,正揪着一根长长的槐枝掐槐花呢。身边是一个帅气文雅的年轻小伙,兜着一个塑料袋目不转睛地看着一把一把的花蕾投进袋子。只要瞟一眼俩人的长相,便可断定,那是一对父子,一对对生活颇有激情的父与子。我禁不住停下脚步把目光投向展示旺盛生命的槐树,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的枝条仿佛翡翠似的吸人眼球,嫩叶丛中绣着一串串珍珠般大小的乳白色花蕾,把一树碧绿装点得妩媚而动人。我没有去惊动他们,轻轻绕过去径直而去。

继续在通往家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留意着身边一棵又一棵的槐树,我的眼睛没有骗我,的确,槐香四月醉芳菲的季节来临了。想必,故乡的槐花也正在绽枝吧?那是怎样的一种热烈?怎样的一种曼妙?生命那头的故乡,从初春时节的杏花吐蕊到暮春时节的梧桐花盈枝,最亮丽的要数槐花了。也只有槐花盛开的日子,我才会淋漓酣畅地沉醉在春的神韵里真真切切地感受什么才叫春眠不觉晓。故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庄,五六十户人家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缘于左邻右舍间隔距离畅阔,好多“不速之客”便随心所欲地择地落户了,如杨树、桃树、杏树、枣树,尤其是槐树,竟然成了小村香火颇旺的大家族。坡坡梁梁,山山峁峁,沟沟壑壑,随处可见槐树的身影。当百花凋谢,榆钱柳絮疯狂曼舞的日子,槐树炫耀生命力的时刻到了,看吧,漫山遍野,村里村外,如云雾翻滚,似海浪奔腾,抑或又是飞瀑垂宇,那磅礴的气势,那恢弘的阵容,不能不让人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画面。如果你置身于门前庭院蓊郁茏葱郁的槐树下,那垂挂在枝头的静雅花束,在煦风中婆娑,酷似精巧的铃铛在心情摇曳,颇富诗情画意。

踏着如血的残阳把本来不重的.书包扔进家门,小伙伴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疯疯癫癫地跑向槐树。男孩子手提长长的铁钩猴子般爬上高高的树杈,一枝一枝地把缀满槐花的嫩枝扔在地上,我们这些天生爱美的山里女孩子,你给我往头上别,我给你往头上插,有时还编成花环戴在颈上。唱呀,跳呀,童谣里散发着清新甜润的槐香。男孩子就不同了,看我们打扮得有模有样尽情欢快着,坐在树上一边品尝槐花,一边欣赏表演,直到夜幕降临,男孩子的背心,衣兜揣着满满的槐花,我们才吃着、说着、乐着向家跑去。

春夏交替的日子,槐花是餐桌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早上,左邻右舍的老老小小,端着或白或黑的粗瓷大碗扎成堆儿,金灿灿的玉米粥上堆着小山似的凉拌槐花菜,尽管食材相同,但不同人家槐花菜的味道不同,大家你尝我的,我尝你的,嘴里还不停地啧啧称着。中午,农田里忙碌了一个上午的男男女女收工归来,小院里一桌槐花美餐早已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了,槐花饺子,槐花饱子,槐花窝头,槐花饼、槐花卤……坐在小马扎上品着野味十足的槐花佳肴,一家人兴致盎然地聊着农家田事,好不温馨!饺子、饱子是庄户人少见的稀罕美食,邻里之间自然是你送他,他送你,品鲜尝味的。那时的母亲最擅长做槐花饺子,用自己家母鸡生的草鸡蛋和槐花调成馅包的饺子,别提有多独特了。第一拨煮熟的饺子母亲一准是吩咐我东家一碗,西家一碗,再给孤孤单单的王伯伯送一碗,才会轮到我吃的。王奶奶的槐花烹饪手艺却是槐花加上些许槐叶、玉米面和佐料搅拌起来上火焖蒸,蒸出的食物黄中有白,白中带绿,酥酥的,软软的,蘸着小葱辣椒,即使是吃过山珍海味的人也会爱不释碗的。

时光好快,一转眼,四十多个春秋过去了。都市的槐花开了,故乡的槐花还会远吗?那冰清素雅的色泽,是我记忆中最绚丽的画卷;那纯真朴实的清香,是我生命中最甜润的回味。它与热烈的夏荷作比,荷的味道似乎过于寡淡了;它与华贵的牡丹同语,牡丹的容颜似乎太过娇艳了。它不正是乡野里端庄温柔、冰晶玉洁的村姑吗?那无需雕琢的自自然然,那不用刻意的大大方方,那与生俱来的默默奉献,不正是大山之子敦实厚道、无求无欲的完美诠释吗?

又到槐花飘香时,满城无处不飞花,而我的心依旧醉在故乡的槐香里……

篇4:又到米兰飘香时抒情散文

这时节,是收获的时节,虬枝满硕果,诚实压枝头;这氛围,是喷香的氛围,沁人之心脾,满室皆呈香。

主干依旧挺立着,再重的果实也能承担得起;错落有致的花枝上,黄橙橙的米粒招摇着,似是在显摆什么。绿叶与颗粒交相辉映,终究还是没有颗粒显眼。一串串,像金黄的珍珠,光芒耀眼,像串起的小米粒,一派丰收的景致。

我想,我想让这情景停滞,让米兰尽情地绽放自己的辉煌;我要,要这一时刻停留转动,摄下这片刻的记忆,永存于脑海,没有别的涵义,只是让芳香永驻。

有人说,秋天是萧条的',秋日又是短暂的,但是当你欣赏了满身金灿灿的米兰,你自会改变看法。

又到米兰飘香时,这可是劳动和汗水的结晶,水分、阳光、肥料,促成了你的成长;适时地关注,默默的坚守,加速了你的成熟;不与她花比高低,只顾自个露芬芳,这便是你,我的米兰。

闻香知图报,奉献自相知,还是想看看你的香艳。

篇5:又到桂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又到桂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新的学期到了。老师们,同学们一齐动手清理干净了校园里古柏树的枯枝、老叶,除掉了花坛里的杂草。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新桌椅。在校园里显眼的地方又增添了许些名言警句和规范行为的警示语、图。三根熠熠闪光的旗杆屹立在新修的`舞台边上,同学们在五棵大白树下学习、游戏。整个校园里琅琅书声,欢歌笑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看着这些。高兴,舒心之后,总莫名其妙地觉得少了一点儿什么。是什么呢?我常常思索着,纳闷着……

中秋节到了,人们沉浸在合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时,我闻着月饼的清香,猛然记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哦,是的,我久久思索着,想念着的应该是母校的桂花树。记得小时侯在学校读书时,爷爷就告诉我,学校操场上的那棵粗大的桂花树,已经有几百年的树龄了。那时候,每到秋天桂花一开,真的是“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整个小镇上都闻得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仿佛笼罩在飘香的空气之中。走在街上的任何地方,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心的欢喜之情。大家不论在干什么、说什么,都不言而喻地、会心地点一点头,都知道会说桂花开了,桂花开了。

学校的桂花树是一棵金桂,金桂开的花分外清香。于是,总有一些人想去摘一两枝回去,插在玻璃瓶里,放在屋子里,顿时,屋里充满了桂花的香气。还有一些人乘学校放星期或无人时,便用竹竿偷偷地敲打一些桂花,捡了回去泡桂花酒喝。渐渐地桂花树的枝干枯萎了,茂盛的桂花树慢慢地秃顶了。最终在操场硬化(铺水泥地面)后,桂花树在努力地挣扎后死去了……

枯树干也被砍掉后在原树根上又覆盖了水泥,现在的小学生也许不知道,在他们做操的脚边,曾今有一棵令小镇骄傲和自豪地桂花树……

篇6:又到金桔飘香时抒情散文

又到金桔飘香时抒情散文

金秋十月桔黄时,被金桔树包裹的金桔之乡遂川县堆子前镇,就浸泡在一片金桔的飘香之中,那是最艳丽的时节,放眼一望满山的金桔树挂满了金灿灿黄橙橙的金桔子,就像千万盏红灯笼,把桔乡映照在辉煌灿烂之中,占尽了桔乡的美丽风光。清晨,打开门窗,一缕缕如梦似幻的清香就扑鼻而来,当你用鼻孔去捕捉它时,它的味道好像又没有,当你不去捕捉它时,这香味又时不时地钻入你的鼻孔,沁入你的心扉,像要和你捉迷藏一样,忽隐忽现……这时你才真正体会到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的意境。十月的金桔四溢飘香,让堆子前小镇别有一种风味。

中国金桔之乡———江西遂川堆子前镇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温和、湿润的气候及秋季昼夜温差悬殊,形成了适宜佳果栽植的理想之地;遂井公路十公里金桔长廓,低矮延绵的丘陵山坡,每到秋熟桔黄季节,绵绵的山坡,叠叠层层,翠中金光缀点,朝夕斜阳,耀眼金光在果园里闪亮发光!

桔园的秋色之美也是变幻无方、斑斓耀目的。绿色丛中霍然夺目的金黄,明绿底色里突出的果黄,略带青涩的没有成熟的果子的浅绿,班驳光亮的橘叶的翠绿,如同画家手上的调色板;整个桔园呈现在一片黄绿、翠绿、碧绿、金黄等浓浓淡淡、令人沉醉的色彩之中,而这样的色彩更像画家笔下的油画;金橘金黄的釉色更是诱人,这种色彩你在市场上看不到,让你看了不仅眼馋,而且嘴更馋。

来到桔园,我迫不及待地摘一棵金桔,我削开薄薄的金黄的果皮,一股浓郁而纯正的橘香扑鼻袭来,我不由得深深地吸入一口气,精神也为之一震,一身的疲惫早已无影无踪,接着我看到的是汁丰欲滴、个大饱满的桔瓤了,桔瓤呈红黄色,泛着诱人的光泽。我早已口舌生津,垂涎欲滴了,掬一瓣入口,润甜爽口,清香独特,沁人心脾;食毕,桔香在唇齿间久久不散,令我食不绝口,我一连吃了好几个才罢休。

桔子金黄,人称金桔。桔熟后那诱人桔黄的皮表,如同金铂裹裱,黄灿得着实可爱。每到十月金秋,辛勤劳作一年的果农,脸上总漾溢着笑容,挂在脸上的喜悦绽放笑绉,果农喜上眉梢的喜悦抵消了一年辛勤的劳作;金桔黄灿之时正是果农最幸福之时,抚着黄灿灿的果子甜足了心。每到桔子采摘季节,堆子前的大街小巷、果店摊铺,到处堆存着金灿灿的金桔子,处处玲琅满目;婆娘背上的娃子,在街上路过,娃子让这金灿灿的桔子逗得欢笑跳跃,摇晃咯笑不停,摆摊者此时无不塞上一把硕大桔子给娃,娃子连皮带肉啃得汁湿娘衫。在盛产金桔子的堆子前镇购买卖桔子不是斤两计算,而是以大车、板车、箩筐为单位,无论闲熟生人,只要你在果堆前稍停片刻,热情好客的果主便把颗大、金黄、蜜甜的金桔子兜到面前,非让你尝个够!我是土生土长的堆前人,桔子与我结缘,乡村田埂山岗、菜园边角、鱼塘堤基,见缝插针都栽有金桔树。

春暖时节,米花白的桔花香满庭园;清晨,晨雾还未散尽,长嘴蜂鸟群集采蕊,翠红相间的小鸟在桔林丛中欢快飞梳,细长弯嘴渗吮花汁,无意间蜂鸟成了授花人!春去秋来,白花花结出了青果,树下劳作纳凉的果农打心眼看得高兴,施肥、松土、除草、剪枝的劳苦,全被棵棵桔树果挂赘技喜乐得眉展笑容。桔子也像任何作物,喜爱农家肥;积肥是农家注重的活儿,乡村每早,老人小孩肩挑箩筐,手持粪棍,目盯路傍,盯的就是牲畜散落地上的粪便;如遇稀泥牛粪,粪棍拾捡不上,俯身亲手捂捧粪便,粪便在拾粪的眼里是青绿绿的庄稼、黄灿灿的桔子,用此肥施入桔树,果会更甜,来年更加丰产。金桔,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农家人常把它淹泡瓶坛中,有用蜂蜜泡,也有用盐浸;家人中有肝脏虚火积痰在胸者,杯水冲上几个淹泡的金桔,喝下定能心旷神怡,倾刻痰化嗓清胸舒,有桔到病除之药用功效。金桔适植能力强,遂川堆前、上坑、大汾、草林、西溪等西部山区十多个乡镇均有种植,处处可见金桔踪影,香花不断;城镇居家,喜欢用金桔点缀门庭楼台,“金桔”谐音祥吉——四季常吉,户户欢迎;它,遍布遂川各地,花飘沁香、果惠人家,深受众人所爱!

受到金桔飘香的诱惑,我最喜欢的是到果园桔林中独坐,静静的桔林,绿色的桔树,淡淡的清香,这里没有艳丽的喧哗,只有淡泊和宁静。黄橙橙的桔子,却孕育了鲜艳艳金灿灿的果,它或许昭示着我们的人生,辉煌灿烂都是从简朴开始的'。

在桔园里,我遇到了一位摘金桔的老伯,与之交谈,据他说,他用金桔泡酒好多年了,金桔能酿酒,它有一种特别的清香,饮之可以清肝明目,但起码要泡一年以上。金桔酒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香味呢?且让我拾上几棵,回去泡上一壶酒,待到明年金桔飘香时,品味那金桔浓浓的香醇烈酒,待到春花烂漫时,再来桔园品赏金桔树散发的桔花清香,那该多有另外一种情趣吧。

与摘金桔的老伯述谈,他讲述了关于金桔的许多传说故事,尾尾说来,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井冈山下的遂川县堆子前镇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山高密林中,云霄弥漫、泉水潺潺,这里种植金桔的历史已有千余年,宋代已闻名京师,成为当时皇室的贡品。我再三观赏桔树上的金桔子,只见桔黄色的桔子呈倒卵形,外皮金黄色,果肉淡黄色。早在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归田录》载明:“金桔,以远难致,都人初不识,明道景祷初,始与竹子全优至京师,金桔香清味美联社,轩之樽俎间,光彩灼烁,如金弹丸诚真果也。都人初亦不甚贵,其后因温成皇后尤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欧阳修美遂川金桔为“珍果”,享有“桔中之珍”的盛名。据农科院食品研究院以及中医学研究表明:金桔子的色、香、味、型俱佳、其鲜果色泽金黄,外型如椭圆或倒卵状椭圆,像鸽蛋,具有肉厚皮薄,汗美味带微酸,芳香悦人,风味醇厚,营养丰富的优点。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介绍,金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不仅主治“下气快膈,止渴解醒,辟自,皮优佳。”果实煎汤或泡茶内服,能“理气、解口渴、止咳、化痰、治胸决郁结,伤酒口渴、食滞胃呆”。老伯说,金桔树干短小秀丽,枝叶于翠,是理想的盆景装饰,无论置于室内室餐,均可供观赏,全国很多地方都来这里采购定购。

金桔子有如此荣誉和珍贵的价值,金黄色的瑞果挂满枝头,象征硕果累累的丰年景象。

篇7:又是枣花飘香时散文

又是枣花飘香时散文

喜欢枣树,在屋后的院子里,种着几株枣树。如今,枣树都已高高耸立。枣树不爱张扬,总要待暮春才发新叶;满树翠绿时,不是清香扑鼻,你就根本感觉不到她正开花时,那花密密的分布于枝叶间,一粒一粒的,嫩绿泛黄极不显眼。

我喜欢枣树,也喜欢咏枣的诗句。白居易的《杏园中枣树》一诗好,“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等诗句,描述得真;美得也实。王安石的《赋枣》好,“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我以为诗句是托物寄情,“美”与“良”不止是颂枣,更多的恐怕是抒写诗人的'志向。

又到夏初,正是枣花飘香的时节。每到这时,一有空闲,总爱到院子里看看。枣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时,最易让我想起小时候吃枣的事。

我舅家那里到处皆枣,成片成片的枣园。小时候,每到暑假后期,临近开学之前,大概是枣子成熟的时候,我就要到舅舅家玩上几天,说确切点,就是要去舅舅家吃枣子。印象中,每次去,都能尽饱口福。那里的枣,一色的“珍珠枣”,果小核微,清脆香甜可口。到打(收摘)枣时,人们准开恩,谁家的小孩都可上树吃枣。记得,那里的枣园中,枣树大棵的居多,那大棵的枣树,枝干遒劲苍黑挺拔,坚实柔韧又少棘,是屁孩们极爱攀援的,树干往往被屁孩们爬得溜光。我们爬在树上吃枣,吃得十分尽兴;爬在树上玩乐,玩得也十分过瘾。

多少年来,时常回味小时侯的那种“尽兴”与“开心”,更于心底感激那些淳朴厚道的枣园农人。我把这些视为美好的记忆,多年后,在自己的庭院栽种枣树,除了缘于枣树的含蓄,就是缘于这美好的记忆。

篇8:又到丹桂飘香时

又到丹桂飘香时

又到丹桂飘香时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初三(12)班 魏吉铭

九月的思念像一阵凉风,幽幽地拂过我的心头。我如红尘飞舞的一朵桂花,在这平凡无奇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回忆。

刚进入秋季,各大超市便打起了桂花茶叶的广告,形式不一,款式多样,甚至连味道还经过分类。货架台上,茶叶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真的无法认真评选。于是,便随便拿起了一两包。

回到家后,母亲帮我精心斟了一杯。而就在茶水流入嘴唇的那一刹那,脑海中的一切突然变得朦胧,似乎在寻找什么?是在寻觅一种似曾相识,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回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甜心而温情的过去?

寻,再寻,寻了良久,便放下了杯子或许,由于它惊动了我那原本平静的心清,卷起了层层涟漪。

独自走到自家的丹桂下,仰头,而眼角似乎溢出泪水。

小时候,每年春初,母亲都会与外婆去山上采茶叶,新鲜的叶子,如苍翠欲滴的珠玉,捧在怀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远不凋零的.花。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份喜悦依然在。

采摘完茶叶,母亲便开始了在大灶中炒做,我也像尾巴一样跟在她屁股后面,似乎一离开她便会失去理智。抬起头,无意间注意到了母亲那并不高大的背影,她整个人都在动,左手时不时地拭去额头的汗,或是拨开遮掩了眼睑的发丝。我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她的侧面,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含着几根发丝,淡淡的笑靥在眉眼里伸展、流溢;她那尖圆的下巴上,挂满了泪珠,不留神,还以为是水晶。在黯淡的大灶间,母亲竟是如此地迷人,在我心里烙下了刻印……

最后,她把自家的桂花撒入了做好的茶叶中。自始至终,她没有一刻怠慢,她一直是那么地专注,专注得产生了心灵上的美感。

桌子上的坛坛茶叶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沁人心脾,但我没喝,因为那时的我并不喜欢喝茶。可母亲温情的姿势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梦里,尽管我未曾记得那茶的味道。

如今,由于爸爸生意失利,母亲再没做过茶叶……

此刻,面对着买来的茶叶泡制的茶水,面对着桂花树,我的心湖根本无法平静,或许,这就是秋给人的震撼吧!

(指导教师:苗文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