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萌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考化学复习基础知识点记忆口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考化学复习基础知识点记忆口诀,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高考化学复习基础知识点记忆口诀
6.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口诀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
7.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
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
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8.制氧气口诀
口诀1: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口诀2: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
9.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 所得气体纯度大。
10.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篇2:高考化学复习基础知识点记忆口诀
11.金属活动顺序表口诀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12.盐类水解规律口诀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13.盐类溶解性表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1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口诀
化合多变一(A+B→C), 分解正相逆(A→B+C),
复分两交换(AB+CD→CB+AD),置换换单质(A+BC→AC+B)。
15.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口诀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6.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 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篇3:高考总复习化学基础知识点
1 .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3 . 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 . 化学能量
(1)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 . 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6 .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 . 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 .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9 . 电化学知识
(1)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 . 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 . 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注意N中的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重点。
(4)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 . 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13 .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该内容的作答并不难,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
(2)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3)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 . 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 . 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 . 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 . 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
(2)回顾近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篇4: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
篇5:必考化学高考基础知识点
化学高考必考基础知识点归纳
1高考化学必考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5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5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57.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6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6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6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6.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6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6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6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70.优先氧化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如还原性:S2->I->Fe2+>Br->Cl-,在同时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71.优先还原原理又如Fe3+、Cu2+、Fe2+同时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性最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被还原,即Fe3+、Cu2+、Fe2+顺序。
72.优先沉淀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如Mg(OH)2溶解度比MgCO3小,除Mg2+尽量用OH_。
73.优先中和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给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发生:NaOH十HCl=NaCl十H2O,再发生:Na2CO3十HCI=NaHCO3十NaCl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74.优先排布原理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相同。离核愈近,能量愈低。电子排布时,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待能量低的轨道排满之后,再依次排布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去。
75.优先挥发原理当蒸发沸点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时:低沸点的物质优先挥发(有时亦可形成共沸物)。将100克36%的盐酸蒸发掉10克水后关于盐酸浓度变小,因为HCl的沸点比水低,当水被蒸发时,HCl已蒸发掉了。石油的分馏,先挥发出来的是沸点最低的汽油,其次是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76、优先鉴别原理鉴别多种物质时:先用物理方法(看颜色,观状态,闻气味,观察溶解性),再用化学方法:固体物质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鉴别;用试纸鉴别气体要先润湿试纸。
78、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A的转化率不一定降低。对于有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一定降低;但对于反应:2NO2(气)==N2O4(气)当它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若增大NO2的浓度时,因体系内压强增大,从而时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及平衡向右移动。那么此时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了。
79、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80、同分异构体通式符合CnH2nO2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酯、羟基醛通式符合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二烯烃、炔烃。
2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很多同学一上高中跟不上化学课,原因可能有的同学初中化学基础没有扎实,其实没关系,在学习高一化学的过程中,你可以抽时间多复习一下初中的知识,初中的化学知识是很简单的,可以多问老师或者同学,把以前落下的知识补补,这样你能更好的进入高中学习状态!
其次,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有设计好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包括单元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等等。好的学习计划能使我们学习的时候有个目标和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一定要坚持到底!
接下来,我们每节化学课前,都要好好预习一下本节课化学教材中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方程式,反应原理,概念等等,对于不清楚的问题我们标记下来,一定要做到对于那些内容不了解心知肚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要学习的东西有个大体的了解。
篇6:化学高考重要基础知识点
化学元素周期律
第一片:概述
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决定因素:周期表中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内容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逐渐增加至稳定结构
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化合价
最高正价从+1逐渐增加到+7(一、二周期除外)从第ⅣA族出现-4逐渐增加至-1,最后以0价结束
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相同,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
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1)
1.化合价知识:
⑴数值是化合物中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化合物)或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数目
⑵单质化合价为0,但化合价为0的不一定是单质,如HCHO、C2H4O2中的C的化合价等(也可能是分数→氧化数)
⑶金属只有正价,有负价的一定的非金属
⑷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F、O除外)
⑸F是唯一没有正价的元素(O有+2价,OF2)
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
⑺通常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⑻共价化合物中,若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原子,为8电子稳定结构。
2.粒子(包括原子和阴、阳离子)半径大小对比:通常情况是:先对比电子层数,电子层数愈多,其半径愈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再对比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愈大,其粒子半径愈小。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2)3.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对比
⑴金属性强弱对比标准:
①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靠前的金属金属性强
②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前、同主族靠下的金属,金属性强
③和水或酸反应产生氢气剧烈的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的金属,金属性弱
⑤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
⑥电解池中阴极优先放电(即氧化性强)的金属阳离子的金属性弱(Fe3+→Fe2+例外)
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的金属,金属性强。
⑧电负性小、第一电离能低的,金属性强。
⑵非金属性强弱对比
①非金属单质和氢气化合的难易,越容易化合的,非金属性强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出来的非极性,非金属性弱
⑤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后的,非金属性强;同主族靠上的,非金属性强。
⑥电负性大、第一电离能高的,非金属性强
⑦对应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的,非金属性弱。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3)
4.物质熔沸点高低对比
⑴不同晶体类型间的对比: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间差别较大,很少对比,通常高于分子晶体。
⑵同类晶体之间的对比
①原子晶体间:原子半径小的,共价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
②离子晶体间: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能越强,熔沸点越高
③分子晶体间:
A.看有无氢键,有氢键的熔沸点高。无机物有HF、H2O、NH3,有机物有低级的醇和酸。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间引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C.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量接近的,分子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D.同分异构体间:链烃及其衍生物,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芳香烃的两个取代基时,邻、间、对位熔沸点降低。
④金属晶体:差别较大,通常是价电子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⑤合金的熔沸点一般是比任一组分的熔沸点都低。
⑥固>液>气,脂>油,石墨>金刚石,AlCl3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4)
5.常见的10电子和18电子粒子
⑴10电子粒子
①原子:Ne,
②分子:CH4、NH3、H2O、HF,
③离子:
A.阳离子:Al3+、Mg2+、Na+、H3O+、NH4+;
B.阴离子:N3-、O2-、F-、OH-、NH2-。
⑵18电子粒子
①原子:Ar,
②分子:F2、HCl、H2S、PH3、H2O2、SiH4、CH3F、N2H4、CH3OH、C2H6,
③离子:
A.阳离子:K+、Ca2+,
B.阴离子:Cl-、S2-、HS-、O22-
化学高考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来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即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⑴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S、气→g、液→l)
⑵生成物不标明↑或↓符号
⑶除非特殊条件,反应条件一般不写
⑷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其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可以是分数(一般不写成小数)。
⑸方程式后面写出反应的焓变△H,△H的大小随方程式系数的改变而改变。
⑹反应环境在常温、常压下不需要标明,其他温度或压强需要标明。
⑺△H=生成物总内能-反应物总内能=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⑻对比焓变、△H大小时带正负号,对比反应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时,不带正负号。
3.燃烧热和中和热
⑴燃烧热:101KP时,1mol的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
注意①可燃物只能是1mol
②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常考的是H→液态水、C→气态CO2
③看清楚题意要求的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还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前者方程式系数不必刻意,如果是后者,可燃物系数只能是1。
⑵中和热:酸碱中和生成1mol的水放出的热量
注意:
①只能是生成1mol的水
②实验测定中防热量损失的措施
4.盖斯定律
⑴含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⑵应用: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适应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下的反应。具体体现在:,则:△H1=-a△H2或
则: 。即:方程式按照一定的系数比加减时,其焓变也必须按同样的系数比进行带正负号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