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名著故事梗概3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名著故事梗概3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名著故事梗概3篇
名著故事梗概3篇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篇2:经典故事梗概

二十世纪初期,维也纳有一位极负盛名的钢琴家——维特史坦,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弹炸断了右手;当时,他原来用来弹奏钢琴的右手,血流如注,自己也被吓得哭喊大叫!
可是,尽管维特史坦如何大吼哭叫,都无法改变他右手被炸断的事实!怎么办没右手,怎么弹钢琴钢琴家的生命就此打住吗不!不!绝不!维特史坦大声地向命运恶神发出怒吼:“我绝对不低头!即使只剩下左手,我也要继续弹钢琴,永远不停歇地弹下去!”
后来,维特史坦到处恳求作曲家,特别为他剩下的左手谱写乐曲,而他仍然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篇3:经典故事梗概
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杀死我,但你不会战胜我。”人们把这句名言写进了名言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我看来,在动物界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动物是麻雀。
我曾经做过驯养麻雀的试验:将捉到的麻雀系在绳子上或放进笼子里,放上它喜欢吃的食物。可是从失去自由开始,麻雀就拒绝进食进水,瞪圆一双愤怒的眼睛,咄咄逼人。过了几小时或十几小时,甚至在更短的时间里,它就会气绝身亡。我觉得,麻雀的死属于自杀而死,但是它没有“服毒”或“上吊”,怎么会死呢?问过老人,老人说,麻雀“气大”,你捉住了它,它就气死了。
我想这样的解释确实有些道理,麻雀讲的是骨气,要么拥有自由、拥有蓝天,要么就去死,绝不苟活。
后来我对麻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感到麻雀身躯并不高大,模样并不美丽,但有一种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道理很简单,麻雀这种不屈的种族精神使麻雀彻底摆脱了人类的牢笼,也彻底摆脱了被奴役、被玩弄、被异化的命运,它们始终拥有自己的蓝天、自己的自由。我想这大概是麻雀种族所以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篇4:经典故事梗概
有一个人,从小离开了他的家,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他找了二十年,走了几千里路,找得非常辛苦。
最后,他经过一个农家,时候是在晚上,他看见农夫和他的太太,小孩,正在一块说说笑笑,享受天伦之乐。
他看了之后,觉得已经找到人生意义,就结束了他的流浪,回到家里去了。
篇5:历史故事梗概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历史故事梗概2:吕端宰相肚里能撑船
据传吕端在相位的时候,曾遭奸臣陷害,被削官还乡为民。吕端得旨后二话没说,便和书童背上行囊,挑上书籍,离开京城上路向家乡走去了。
吕端在路上行走数日,回到自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摆席大办喜事,原来是为老弟结婚设宴,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参加赴宴。这些人见吕相爷回来了,又是大礼参拜,又是重上厚礼,只弄得吕端哭笑不得。他见此情景只好当众言明真相:“我吕端现在已被革职还乡为民了!”谁曾想到,吕端的实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势力眼的官吏和豪绅们个个百色突变,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视,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礼品离坐而走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这个时候,村外传来了马蹄声声,鞭声脆震长空。原来是皇上派御史来给吕端下旨的。那御史骑马直到吕端家门口,下马便大声喊道:“吕端接旨!”只见吕端急率全家老细,跪在地上静听“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着,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唯有吕端本人心中有数,猜出十之八九。只听那御史宣旨道:“吕端回朝复任宰相,钦此!”全家人听后三呼万岁。
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绅,闻听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支吾其词,听不清说了何等言语。吕端对于这些势力眼们的行为表面上无动于衷,可心中暗笑。
在那些官吏当中,自然少不了本县那位七品知县。他坐着轿子走后复返,忙跪在吕端面前,一边像捣蒜棰子似的给吕叩头,一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相父,我不是人,大人不怪小人过。”吕端的书童很是生气,上前揪住那知县说:“大胆狗官,竟敢戏弄我家相爷,摘去你的乌纱帽!”
书童此举,吓坏了那个知县,他便双手紧捂头上的乌纱帽。吕端这时才上前拉住书童道:“不要这样!”书童很生气地说:“相爷,像他这样的势力眼,不能饶恕!”
“小弟呀,此言差矣!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们就应高兴,不必惩罚他了。我们何必强迫别人做他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吕端说过这些话,感动得那位知县非常内疚,忙说:“相爷呀!相爷,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哪!来,相爷,兄弟的喜事咱们重新操办,我给新娘抬轿子。”
吕端闻听此言,心想,我倒看看知县做何游戏。谁知那知县真的让新娘坐上花轿,他和三班衙役们抬着轿子,吹吹打打地沿村转了一圈,弄得吕端只是大笑,笑这些势力眼们的所做所为。可是从此“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就传开了,一直传至千年后的当今。
难不倒的相爷
吕端为官40年,为相4年,不傲不贪,两袖清风,也不与贪官污吏们来往。深得百姓称道。因此,那些贪官污吏,屡屡想方设法算计他。
有一年春天的一日,风和日丽。宋太宗在御花园摆酒筵,宴请满朝群臣。在鼓乐声中文武百官,个个入席就座,把酒举盏。大家兴致一时浓烈,奸臣王继恩趁机在太宗面前捉弄吕端,想给他难堪,便说:“圣上,为助今日酒兴,何不出几个题,叫吕相爷答来?”
太宗一听,倒觉合乎本意,便唤过吕端道:“朕来问你,当今何处酒好?”
“杏花村酒最好。”吕端脱口而出从容笑答。
太宗又问:“何以见得呢?”
吕端笑答:“有唐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时酒价每升多少银两呢?”太宗追问到这个地方,众人都为吕端捏着一把汗,惟恐吕相爷答不出来。可王继恩却心中暗喜,他想,这回看吕端怎么回禀圣上。可是吕端却显得轻松坦然。他先是看了一下众人,然后不慌不忙地向太宗沉吟道:“这酒价吗—”他故意顿住了以后的话。王继恩借机接过话茬说:“吕相爷因何不往下说了呢?”
吕端看了王继恩一眼,从容地说出:“唐时酒价每升30元钱。”
王继恩听后又觉有缝可钻,就机说道:“启禀圣上,吕端他分明在欺骗圣上,相隔一百多年的酒价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太宗问道:“吕爱卿你且说来。”
吕端很坦然地说:“唐时酒价每升30元钱,绝无差错,臣记得杜甫有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太宗大喜道:“杜甫诗真可称为一代史书也!吕爱卿,你呀,一代奇才呀!”
众人听得吕端如此熟读唐诗,又如此切题,个个翘起了大拇指。可是王继恩仍不死心,又出花招,想把吕端灌醉,让他酒后丢丑,好让圣上加罪于他,便请圣上为吕端换大酒杯饮酒。太宗依了王继恩,让吕端换大杯。吕端本来酒已差不多了,却唤道:“告官家换大杯饮酒!”
吕端话音刚落,王继恩又觉有缝可钻,乘机挑唆道:“万岁,吕端借酒气诬蔑圣上为官家,还不问罪?”
未等太宗问话,吕端对太宗道:“启禀圣上,为臣没有醉酒,也没有犯上,只是引经据典让圣上心悦一番罢了。”王继恩又添油加醋地追问吕端:“你称圣上为官家,还不是犯上?”
此时,吕端已是怒不可遏,指着王继恩说道:“你这个人,因何连称圣上为官家都不知道,还配在朝为官吗?”
太宗忙道:“吕爱卿,快给朕讲来!”
吕端便慢条斯理地说:“臣记得在蒋济万机里说过‘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连三皇五帝都称官家,我称圣上为官家,并无过错呀!”
太宗听后点头称是,众人也十分叹服。王继恩觉得事情不妙,便偷偷溜之乎也。太宗又举杯与吕端畅饮,众人也纷纷向吕端敬酒。都说:“真是难不倒的吕相爷呀!”
在真宗为帝之时,实相吕端久病不僡。真宗为了解除吕端的劳累,下了一道诏书,免去了吕端每日朝拜的礼仪。有事靠书信沟通视事。并授以太子太保,卒后赠司空。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初三(5月9日),吕端在世6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