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rrr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于圣诞节的习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于圣诞节的习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于圣诞节的习俗

篇1:于圣诞节的习俗

有关于圣诞节的习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国过圣诞节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12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是热不可耐的仲夏季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可以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这种酷署和严冬景象的强烈对比,恐怕在西方国家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天,父母给子女最好的圣诞礼物,莫过于一副小水划。圣诞节到海里弄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征。节日晚上,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用石头垒起露天灶,架上枯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和“袋鼠舞”,一直要闹到深夜才结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也有家庭,在傍晚时分,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的一起到餐馆去吃圣诞晚餐。因为每家饭店酒店都不会放过这个挣钱的好机会,提前多少天都已经把店内装点一新,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腊鸡、火鸡、猪腿、美酒、点心等。在美国,过圣诞节比较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晚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在丹麦,圣诞晚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在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感到清新和浪漫。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在大唱赞颂耶稣的圣诞歌之后,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则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醉度圣诞。英国人、德国人都喜欢畅饮啤酒。英国人除开怀畅饮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而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举家团聚。

圣诞节这一天,圣诞老人驾着有杉树枝点缀的红色雪橇,手拿各种精美的圣诞礼物,沿街散发。路过的行人为能得到这种礼物而感到幸福。

天真的孩子们,穿着白色的礼服,头戴金色的饰环,扮成可爱的小天使,手持燃起的蜡烛,和大人们一起唱赞美歌,神态庄重地颂经祈祷。

圣诞节一大早,美国的许多家庭,都会早早起来,携亲带友,一起结伴外出,赶到很远的各大教堂举行隆重的礼拜仪式。人们在基督神像前,手按圣经,大颂赞美诗、齐唱赞美歌,度过他们欢乐而难忘的一天。

篇2:圣诞节习俗是什么

1、装扮圣诞树

圣诞树的习俗来源于德国,是由一些常青树砍伐而成。一般会在树上装饰金银条带、拐杖、苹果、小礼品等。

2、互赠圣诞卡片

圣诞节这一天,外国人会寄送圣诞卡片,以表现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圣诞节卡片一般印有圣诞节期间的图片,比如雪景、雪人、圣诞老人和驯鹿等。

3、给亲友送礼物

这个传统来自于耶稣出生的时候,三位东方博士给耶稣送来贺礼。因此每年圣诞节的时候,亲朋好友都会互赠礼品,圣诞老人赠送礼品的传说也源自这个故事。

4、唱圣诞歌

圣诞节期间总是会回荡着一些传统的圣诞歌曲,给圣诞节增添氛围。现在常见的'圣诞歌有《第一支圣诞歌》《白色圣诞节》《铃儿响叮当》等。

5、制作圣诞美食

很久之前,人们就会在平安夜吃一些特殊的美食,比如梅花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圣诞节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果脯、圣诞蛋糕等。

篇3: 圣诞节习俗

1、圣诞卡

圣诞卡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资料。

2、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此刻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

3、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4、圣诞树

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之后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但是如今在我国,不少年轻人都把圣诞节视为情人节来过,往往会在圣诞节当天互送鲜花、巧克力等礼物来庆祝。

篇4: 圣诞节习俗

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务必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篇5: 圣诞节习俗

在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在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在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在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在英国,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

传统的.圣诞大餐,在最早的时候流行吃烤猪、火腿,因为在天主教国家看来,猪象征着“富裕”。不论是早期的烤猪、火腿,还是之后的火鸡、三文鱼,总之都是以肉为主。因为在靠天吃饭的时期,“饥饿”是常有的事,能在一年之尾享受一顿“大块肉”晚餐,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除了吃肉,圣诞大餐还是有红酒,这一传统构成的理由是:肉象征着耶酥基督的肉身,红酒代表他的血。耶稣替人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就应被纪念的。

篇6: 圣诞节习俗

法国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务必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和德国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美国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丹麦丹麦人对不合意的圣诞礼物,可去商店兑换价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12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正是热不可耐的仲夏时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能够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这种酷暑和严冬景象的强烈比较,恐怕在西方国家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子女最好的圣诞礼物,莫过于一副小水划。圣诞节弄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征。节日晚上,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用石头垒的露天灶中用枯树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向闹到深夜才结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

波兰在波兰每年12月25日、26日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大街小巷都有圣诞树上的装饰品出卖。节日里亲友之间相互祝贺,互赠礼品,表示友好。晚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12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例外。

于圣诞节的习俗(精选6篇)

保加利亚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向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道:“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各个国家圣诞节过法:

英国

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

圣诞碎肉饼等。每一个家人都有礼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礼物是在

圣诞节的早晨派送。有的唱圣诞歌者沿门逐户唱歌报佳音,他们会被主人

请进屋内,用茶点招待,或者赠小礼物。

美国

因为美国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庆祝圣诞的情形也

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仍多依照他们祖国的风俗。但是,在圣诞时期,

美国人的门外挂着花环以及其它别致的布置则是一样的。

法国

法国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诞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会参加子夜弥撒。

在完毕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里,团聚吃饭。

这个集会,讨论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释,

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圣诞在法国是一个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儿童会放鞋子在门外或窗外,接收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

里有礼物给最美丽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据说在耶稣

诞生时,曾有一头牛向他吐气来使到他得到温暖。

意大利

每一个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圣诞前夕,

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时参加圣诞弥撒。完毕之后,便去访问亲友,

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人有一种很好的风俗,

儿童们作文或撰诗歌,表示感谢他们的父母在一年来给他们的教养。

他们的作品,在未吃圣诞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

桌布里,父母装作看不见。在他们吃完大餐之后,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读。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诞节时,更有明显的表现,美一个家庭,不论贫富,

都欢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能够去,各种食品摆在桌上,任人来吃。

瑞士

瑞士的圣诞老人是穿白色的长袍,戴上假面具的。他们都是由贫苦人所扮,

结队向人讨取食品和礼物。在收队后,他们就平分所得的东西。

丹麦

丹麦是最初推出圣诞邮票和称防痨邮票的,这种邮票发出来筹款

作防痨经费。在丹麦人寄出的圣诞邮件上没有不贴上这种邮票的。

收接邮件的人,看见贴有愈多圣诞邮票的,会觉得更喜欢哩!

智利

智利人庆祝圣诞节,必有一种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饮品,是用咖啡、

牛乳、鸡蛋、酒和发酵的葡萄合制而成。这种饮料为什么被叫做【猴子尾巴】

呢?倒没有人能够解释。

挪威

挪威人在圣诞前夕临睡前,家里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双鞋子,

由大至小排称一列,是各人轮流唱出他最喜欢的圣诞歌或圣诗一首。

爱尔兰

爱尔兰的每一个家庭,在圣诞节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烛或灯在窗门架,

表示欢迎救世主降生。

苏格兰

苏格兰人在家里找寻向别人借来的东西,必需在圣诞节之前都归还与物主。

他们多是在新年的首个星期一那天赠送礼物,并不是在圣诞节期间送的,

小孩子和仆人都会得到礼物。

荷兰

荷兰人的圣诞礼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时会被藏在布丁

羊肠里面。

俄罗斯

公历新年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只有教徒才庆祝圣诞,

而且宗教味道更浓一些。

德国

德国的每一信奉耶稣教的家庭,都有一株圣诞树,圣诞树是在德国

最先有的。德国人对于制圣诞节饼是很讲究的。饼有很多款式,在亲友之间,

彼此均有赠送。

◎浪漫派

用烟花在雪地里放一圈或组成图形或字,然后与她在中心仰望这片灿烂!

◎现实派

家庭烧烤和红白葡萄酒—顺便……买条金鱼送给她吧,挑个漂亮的鱼缸。

◎求爱派

花20块钱,买20个氢气球,把家的屋顶全部飘满,然后,再买几个彩灯,吊在气球下边,有点节日氛围,再就是买些女友爱吃的小零食,等女友回来关了灯,只开几个彩灯,来个浪漫大餐,然后给她说爱的宣言。

◎节约派

留在家里,打开音乐,大放节日歌,如果有红酒就倒两杯,没有就用白开水,互相举杯庆祝,祝对方快乐健康。

◎孝顺派

拿出50元,跟她一齐给自己和她母亲买一些她们最爱吃的东西,各自提回家,出来后,再买两张电影票,买点零食。看完、吃完各自回家,心里也踏实。

◎纪念派

拍照,是必须要的,自己买菜在家做饭,很温馨,能够相拥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平安夜的气氛……总之只要两个人在一齐,怎样样过都是幸福快乐。

◎体贴派

我会买她最想要的东西。

◎传统派

买三朵玫瑰送给她,一齐去吃顿好吃的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能够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基督教堂在圣诞夜时就会门庭若市。一到圣诞节,这些教徒即前往教堂同庆耶稣诞辰。午夜时分的礼拜,备受非基督教徒青睐,纷纷前往教堂满足其好奇心。当然,教士也不失时机地向来者讲述基督降生于伯利恒--马槽的故事。

圣诞PARTY:

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歌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感情聚会的好时光。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

圣诞大餐:

圣诞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们或许会用微波炉自己做,此刻的人们过节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馆里用餐了,商家们也会利用机会赚顾客们的钱,当然还有许多圣诞节食品,姜饼、糖果等等了。

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此刻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那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还有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能够,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礼。要是有人圣诞节送小汽车那怎样办?那最好就叫他写张支票放进袜子里好了。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

报佳音:

圣诞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报佳音”的人称为ChristmasWaits,这项活动往往要进行到天亮,人数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大,大街小巷满城尽是歌声。

颂歌:

圣诞节时唱的赞美诗称为“圣诞颂歌”。圣诞颂歌很多,曲谱多取自著名音乐家的名作。经常唱的有《普世欢腾,救主下降》、(JoytotheWorld!)、《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WeHaveHeardonHigh)、《缅想当年时方夜半》(ItCametbeMidnight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恒》(OLittleTownofBethlehem)、《牧人闻信》(WhileShepherdsWatchedTheirFlocks)、《远远在马槽里》(AwayintheManger)、《荣耀天军》(Angels,fromtheRealmsofGlory)、《听啊,天使唱高声》(Hark!theHeraldAngelsSing)、《圣诞钟声》(IHeardtheBellsonChristmas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Night)最为有名。据说,1818年在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上住着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牧师一摩尔。这年圣诞节,摩尔发现教堂里管风琴的管于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样庆祝圣诞呢?摩尔为此闷闷不乐。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记载着,那稣降生时,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后,高唱颂歌:“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摩尔写好歌词后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葛路怕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

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之后有两个商人飘过那里,学会了这首歌,他们为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听后大力赞赏,下令把《平安夜》定为全国教堂过圣诞节时必唱的歌曲之一。此外,有条件的教堂每年圣诞节时还会演唱德国著名音乐家韩德尔的《弥赛亚》(又名《救世主》)等音乐作品,透过这些音乐崇拜活动来加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圣诞老人:

据说他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孩子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头上寻找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如今,圣诞老人已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不仅仅是过圣诞节时不可缺少的人物,而且也是欢庆新年时不可缺少的人物。

圣诞树:

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先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节节礼:

指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给邮差或佣人的节礼,通常放在一个小盒里,所以英文称为”ChristmasBox"。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