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嚒嚒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古代人民写的读书名言,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古代人民写的读书名言,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人民写的读书名言

篇1:古代人民写的读书名言

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9)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1)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4)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5)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篇2:古代人民写的读书名言

1) 至乐莫如读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0)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2) 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4)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15)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篇3:古代人民写的读书名言

1)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2)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4)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5) 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7)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2)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6)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8) 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9) 山之石,可以攻玉。

20)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篇4:古代读书名言

古代读书名言

更多推荐

1、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读书名人名言大全

3、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

4、读书的.名人名言大全

5、名人的读书名言

6、有关于读书的名言

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6、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4、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古代人民写的读书名言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18、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DD苏轼

1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2、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2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2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7、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3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DD孟子

4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4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0、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5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DD朱熹

5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5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55、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5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9、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60、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6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6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63、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4、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6、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篇5:古代读书名言

1.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2. 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

3.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4.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9.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2.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4.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17.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9.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20.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2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3.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2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5.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26. 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7.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28.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9.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30.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篇6:古代读书名言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9.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1.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2.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3.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1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6.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17.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8. 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2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2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2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4.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25. 读书贵在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陆九渊

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3.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4.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读书贵博、贵精、贵通。——张之洞

9.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1.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1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1. 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2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4.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

2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26.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28.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29.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3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33.读书贵博、贵精、贵通。——张之洞

34.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6.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3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3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4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5.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6. 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47.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48.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9.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

50.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