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珉而好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清明思念雨征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清明思念雨征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清明思念雨征文

篇1:清明雨思征文

清明雨思征文

今晨朦胧间,听见妈妈似夹着狂风骤雨般喊着什么清明节,什么起床了。微闻室外纷纷落雨的滴答声,开窗,凉风杂着雨丝扑面而来,才惊觉:又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

犹记得去年清明,也是这样连绵不断的雨,我同父母、亲人去江北扫墓并看望曾外祖父、祖母,两位八十好几的人了,仍很硬朗,穿着朴素而干净,没有一点老人的气味。见我们来了,激动地握着我的手,粗糙而温暖。两位老人居住简陋,年年耕着一块不小的地,靠卖菜度日,知道我们回来,早备下了午饭。一桌菜,多半是荤的,大家尽量吃,也吃不完那满席热情。我和他们见面很少,也不相熟,可每次来,望着门前一只短腿草狗伴着一棵高大而枝杈分明的银杏,总觉亲切,一阵阵朴实无华的芳香和着风迎我来,又送我去。

家乡这块江南之地,本就是流水经岁月堆积而成,没多长历史,而我父母双方的先辈也是后来迁移定居于此,不过百年多的历程,实无任何历史可追溯,可也就是这样无根的一群人,凭着踏实勤劳,代代繁衍到我这一辈。

爷爷是他们那个年代的高中生,本事想靠读书读出些门道的吧,最后却仍做了个木匠,一干就是一辈子,在我懂事时才完全退休,帮着做了几十年农民的奶奶理着那一亩三分地,直到拆迁后,两人去那尚未征用的土地上种些青菜蚕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奶奶总爱带我去田间做些细碎农活,松土、挖坑、撒种子、施肥、除草,烈日高照下,一老一小挥汗如雨,老的干重活,小的在一旁帮衬,不时有几句指点,于是一个静看,一个立即动手尝试。奶奶总道:即使我将来不耕地种田,一些简单的农活学学也是要的。

我在泥地里过完了我的童年。

时至今日,我仍喜欢踏上那松软的.土地,那是最原始、最本质的生命起源之地,是最踏实的存在。

现在,我和父母生活,他们从未希望我有多大的成就,从未希望我要怎样的出人头地,只愿我踏实,努力自己想努力的,坚持自己要坚持的,将来,过得比他们好,就好。从来顺其自然,从来没给我过多压力,又同时管教着我,引导着我这样的家庭里,我是幸运的。

我们这个大家庭,没有哪个特别有成就,农民、屠夫、老师、工人。经商者,上班族,都是平凡的工作,挣着平常的钱,过着普通的生活,可从老至少,每一个都踏踏实实地努力着,朴朴素素地生活着,勤勤恳恳地坚持着,我想,可能这就是家风,就是延续就是传承。

冷空淡碧,翳柳轻云,护花深雾。窗外的雨仍淅淅沥沥地下着,微寒的风拂动着花盆中忘忧草正绿的长叶,天已渐昏,一切似笼了一层灰纱。清明过后,天该真正暖起来了吧。

篇2:清明征文

清明征文200字

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

二、

清明思念雨征文(通用8篇)今天是清明节,天气阴沉灰暗,还不时飘一阵毛毛细雨,仿佛空气中充满了忧郁和思念,给人们追思故人的情怀平添了几许哀愁,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早晨,爸爸早早起床,神情肃穆地把奶奶的遗像擦了又擦,然后轻轻的摆在台子上,似乎怕惊醒了沉睡的奶奶。爸爸在奶奶的遗像前摆上水果等祭品,并燃上了三炷香,随着袅袅升起的香烟,爸爸庄重的向遗像鞠躬行礼,然后妈妈和我也都行了礼。寄托思念的?[香渐渐的充满房间,飘向远方,带着我们全家人对奶奶的思念飞向另一个时空,不知道奶奶能不能收到这份后人的情思。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用来祭祀祖先、祭奠英灵、怀念去世的亲人,是一个哀伤和思念的.日子。这一天,国家要为民族的先人、英烈们举行公祭,以继承民族传统,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鼓舞世人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家庭祭祀祖先主要是为了发扬孝道,报父母养育之恩;祭思故去的亲人,是为了抒发绵绵的思念之情。这其实都是寄托精神的一种形式。

今年的清明节让我们中国人多了一份哀思。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夺走了许许多多同胞的生命,在地震伤痛的记忆还未完全抚平之时第一个清明节到了,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地震的那一刻,仿佛又看到了废墟下压着的书桌、课本和一双双稚嫩的小手......

让升腾飘散的烟云带去我对逝去的亲人和灾区小朋友的思念:愿他们安息!

篇3:清明征文

再过两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与我们相约而至,在这个愈来愈受人们重视的节日里,冰河解冻,百艳争妍,枯枝绽绿,鸟语虫鸣,世间万物都在始发着同一个主题,我们,更不堪滞后。

红袖添香经典文学编辑部将偕同你一道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我们希望,能用你精美的文字记录精彩的瞬间,用你经典的词汇诠释感人的故事,用你脍炙人口的语言编织五光十色的春光与讯息。编辑部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将你相约“清明”的点点滴滴,包括踏青的、访友的、出游的、祭祖的、扫墓的以及感时的等等等等,同时也将你身边与“清明”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散文、小说、杂文、现代诗歌、古典诗词以及歌词等文学形式向编辑部撰稿,届时,编辑部将汇编成“清明专题”在首页推荐阅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所有撰稿均在个人管理中心“短篇创作”里投稿,要求在主标题里标明字样,便于集中搜索。

2、投稿经编辑审核通过后,择优录用。录用的文章会出现在以后制作的专题汇总中,不再另行通知作者。

3、对特别优秀的作品编辑部将评选出前三名给予纪念奖。

4、自即日起即可投稿,投稿截止日为4月8日24:00。

附:《清明时节》佳作荟萃

篇4:清明征文

今天是清明时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时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时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时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时节)。久而久之,清明时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爸爸的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篇5:清明征文

回了老家,天空蓝中透绿,飘着银丝似的云,犹如老人的白发,我坐在车里,正是清明时节,冬天仍未完全离开,所以太阳看似烈日炎炎,但凉风徐徐,也不显得热。

到了山脚下,我们下了车,还需要走一段山路,崎岖的山路上,路边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植物。奶奶把一株有浓烈腥味的草,连根拔起说:“这是鱼腥草,它的根凉拌起来十分美味,而且只有这时候才有,应该算得上一种特色小吃吧。”

接着往前走,地势越来越高,在一片小小的树林之间,就是爷爷的坟了,我们清理起来,把原本遍布蜘蛛网,灰尘堆积的墓冢扫的干干净净,摆上祭祀的食物、水果,我们双手合十跪地叩首,许愿希望爷爷能保佑家人平安。

祭拜结束以后,我和爸爸闲聊:“清明节为什么叫清明节?”爸爸说:“它也叫踏青节、行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为的就是慎重迢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我又问:“清明节还有什么习俗吗?为的都是什么?”二伯说:“就是这些习俗他们的作用也大不相同,烧纸钱是为了先祖们能在天堂过上好日子,扫墓和鞠躬是为了受到保佑,也会为了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当然了,也没必要特别悲伤,因为清明节不仅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说着,二伯摸了摸我的头:“清明节也是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烧完纸钱,我们将一根嫩竹插在坟头上,每年如此,那坟头早已成为一片竹林,象征着胸有成竹,考试名列前茅。临走前大伯和爸爸点起鞭炮,打破了山林间的寂静。

回程的路上,爸爸告诉我,爷爷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上过战场打过仗,可惜我还没出生爷爷就去世了。我感慨万千,心里对这位从未蒙面的爷爷多了些敬佩之意,这时我不禁想起一首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清明是一个令人忧伤,寄托哀思的节日。回头望去,爷爷长眠的山上飘着缕缕青烟,似乎带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篇6:清明征文

清明节——遥寄思念

这是一个勾起伤心往事的节日,是一个缅怀过去的节日,是一个雨水纷扰的节日清明,一切都那么缥缈,给人一种云雾般的感觉。 也许,在他人眼中,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日子,是令人惆怅的。但,是否可曾换一个角度。清明节的确是阴雨缠绵的,杜牧就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对已故亲友的祭拜,这一天人们难免有那么一丝的伤感。可是,偏偏,我却有不同的一番见解,我认为它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清明祭祖,上坟、烧纸,寄托哀思,怀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国的传统也是文化。自殷商时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对祖先的崇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认为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对话,是与人间联系的主要媒介,还肩负着保佑子孙后代的重任。除此之外,殷人还认为人即使身体不存在,灵魂也是存在的这个观念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涉及到每个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时候,报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个人对亲人们的诚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人性深处的道德理性重被唤醒。

这一天,即使远在海外的游子,也会遥祝自己的亲人们在天堂里生活得幸福快乐!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还加强了亲友间的联系和团结,在共同的先祖和亲人墓前,缅怀他们为家族的繁衍壮大作出的一切,继而学习他们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强自身的修养,从

而与家人亲友一起,继续发扬家族的传统美德。

清明也被称为清明节,这一天悲伤的成份并不多,相反节日的气氛倒是比较浓厚,因为扫墓是与天堂里的亲人的一次聚会,先让久违的亲人们品尝家乡的小吃,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然后与各路后人相见言欢,互诉衷肠,向他们告知家族的各种悲喜信息,唠叨唠叨自己的心思,如此一来,对亲人的思念就变得真实了。

现在,清明节已被列入法定节假日,我们都会放假三天。清明节,它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怎可抛弃?难道又要将它拱手相让给其他的国家吗?因此,我们要沿袭这一习俗,让它永驻人们心中,让中华儿女都记住,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属于我们中国人的!

细雨如歌,滋润春天,风细细,望极春愁。潇潇春雨,一番洗大地。清明,这阴雨缠绵的日子,永留心中!

篇7: 清明征文

云雾袅袅意清心,甜润的空气清新的味道弥漫在上空,看窗外雾气飘渺缠绵,低低地向你倾诉它地哀思,思绪漫舞如飘飞的絮。.....

清明。琴

鞠一杯香茗,奏一曲筝曲,望向远方如黛的青山,隐约念起意女子的琴声,悠然婉淡,畅怀中透出一缕淡愁,又至清明,她抚琴低吟,清秀的脸庞上凝住了两行泪,一曲《相思》用古筝特有的风韵奏出了她对亡夫的想念,浅唱婉婉,温润的泉从她的指间悄然滑出,带去她心底最真是的牵挂。琴韵,当清明时分听到一支黯然却也动人的筝曲,何以不勾起对过世亲人的怀思?忍不住低头落泪,魂牵梦绕中不知多少次在琴边怀念,逝去的亲人若能听见这幽幽的琴声,难道不会增一份安然清明——琴,秀逸中略带伤感,寄托中不失惆怅。

篇8: 清明征文

一座孤坟边,远远便望见一位老人独坐于坟旁,手持一把素花,神情似迷离非迷离,似哀伤非哀伤,只听他喃喃自语道:“哎,又是一年啦,儿子,你还好吧!”问问才知那是一位儿子过早离世的孤苦老人,借清明来给儿子谈谈心中的念想,说了不久,竟不禁老泪纵横,但也带宽慰地叹道:“不用担心我和你妈,我们一切都还好。”清明至,魂飘然,悲!又叹清明,苦思亲,怨!雨意清明,惨淡笑,伤!

绵绵的雨揉打着我的心扉,淡淡的雾摇曳着我的怀念,泪眼朦胧,依稀望见黛山伤灯火阑珊处,思想有些迷蒙,心有些颤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