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开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琼台观,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琼台观,希望大家喜欢!

琼台观

篇1:琼台观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目录概述布局名称概述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布局

三观建筑物,均利用地形特征,各以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显得合理而严谨。上观早废,今存遗址,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尚存石雕玄武像和明碑。琼台中观,现存元代石殿和清代重建的正殿、配房14间,建筑面积479平方米,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元代石殿,位于大殿右,坐西朝东,石结构,九脊歇山顶(已残),石雕须弥座。墙厚0.94米,面阔进深一间,建筑面积18平方米。正殿,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硬山顶,清式屋架,前为廊后封檐。面阔3间13.13米,进深9.85米,通高11.03米。琼台下观,现存正殿、配房等13间,建筑面积571平方米。正殿为清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屋面为干 阴阳板瓦。前为廊后封檐,前檐饰11组五彩重昂清式斗恚正面为隔扇门。面阔3间13.65米,进深10.80米,通高9.80米。殿前北配房在1987年冬被大雪压塌,现存遗址;现存南配房面阔5间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构架,正面全为木装修。

名称

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数百年岁月和战乱兵火,使琼台观的房屋毁损严重。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玄武,下观亦只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了。 在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这座面积只有18平方米的石殿对研究武当元代道教史有着重要价值…… 在琼台观海拔1450米的悬崖上,有座岩洞叫太玄洞,是古代隐士修行之地。因岩洞在峭壁上,攀爬路上处处惊险,稍有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 太玄洞是个双层岩屋,到第二层要利用云梯爬上去,所以当地人又管太玄洞叫“梯子岩”…… 顺着梯子进入第二层还要经过一道天桥。在洞中悬空架桥,这种别致奇特的结构,在武当山岩屋建筑中是首次发现。 太玄洞的历史相当久远,因缺乏文字依据,我们只知道它在明永乐十年进行了重建。当年太玄洞在悬崖上的双层庙观从远处看既玄妙又险峻,是武当山的一大奇景胜地。

篇2:琼花观

琼花观,旧称“蕃观”,后称“琼花观”,位于江苏扬州城东琼花观街,是扬州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曾屡次修缮,今殿宇已圮,仅存琼花台和“蕃观”石匾,乃清代名士刘大观手书。

目录景区简介主要景点历史沿革相关传说收缩展开景区简介

琼花观,旧称“蕃观”。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观”,后称“琼花观”。 位于扬州市区文昌中路(原琼花路)的北侧,是扬州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厘观”。“蕃厘”出自《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蕃指多、大,代表福气,蕃即多福大福。举世无双的扬州古琼花就生长在蕃厘观,因此俗称琼花观。 琼花观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宋代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于观内筑“无双亭”,以 供养花。一到暮春三月,琼花观中的琼花盛开时节,朵之奇葩,倘若蝴蝶戏珠,好似八仙起舞,以其绰约的芳姿与那美丽动人的传说,迎接着中外游人。

主要景点

现观内的古建筑有由淮南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所建三清殿、欧阳修所建“无双亭”和一座玉钩古井。原有门前牌坊、三清殿、弥罗宝阁、文昌祠、深仁祠、竹轩花亭、无双亭和芍药亭等建筑,规模宏大,景色优美。明朝扬州知府吴秀在观里建玉皇阁,阁为三层,即高大又壮丽,登阁就可以俯视全城。如今观前的石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兔,象征着月亮。门楼三间,上嵌一方石额。其后为具有民族风格的三间单檐山门殿。观内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三清殿”,平台四周围是以白石栏杆,殿前种植有两棵银杏树。平台石梯两侧各种植一株龙爪槐与两株琼花。观门到大殿的正中一条甬道,甬道中种植一棵老榆树,两侧各种植四株琼花。甬道东西两侧各建两层楼结构的仿古廊房。而在大殿后方围墙外的后花园里,小桥流水、九曲碑廊,造型别致的琼花台与无双亭更是巧夺天工,整个花园浓缩江南园林美景之精华,令人流连忘返。

历史沿革

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即西汉元延二年,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唐时增修,名”唐昌观”。宋徽宗取多福大福之意,赐名“蕃观”。琼花观和琼花有着解不开的渊源。琼花观观名之由来是宋时观内有一株天下无双的琼花。明代曾屡次修缮,今殿宇已圮,仅存琼花台和“蕃观”石匾。相传隋炀帝也曾专程下扬州观琼花。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时人有诗云:”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又云:”天下无双独此花。”宋仁宗、宋孝宗都曾将它移植都城皇庭内,均不得活,只能重迁回扬州。整宋一代,古琼花都于扬州历经劫难,长生不死。直至宋亡元兴,这株“举世无双”的琼花神秘凋零。 元代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琼花枯死,道士金丙瑞补植聚八仙,并筑琼花台一座。每当暮春三月,琼花观内琼花盛开时节,朵之奇葩,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以其绰约的芳姿和那美丽动人的传说,迎接中外游人。现观内的古建筑还有有由淮南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建三清殿、欧阳修所建“无双亭”和一座玉钩古井。 蕃观历史悠久,其前身是西汉时代所建的后土祠。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后土祠就是祭祀地神或土神的庙宇。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经淮南节度副使高骈增修,易名唐昌观。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扬州太守因观内的琼花树叶茂花繁,洁白可爱,首咏《琼花诗》。自此,琼花之名,遂名闻海内。欧阳修任郡守时,因扬州琼花“世无伦”,而在观内琼花树旁筑亭,其匾额上书“无双亭”,以作饮酒观赏琼花之所,并作诗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取《汉书・郊祀歌辞》“唯泰元尊,媪神蕃”义(蕃,即多福的意思),改庙名为“蕃观”,宋徽宗钦赐“蕃观”匾额。世人以此观中有琼花,故俗称为“琼花观”。 明代扬州知府吴秀在观里建玉皇阁,阁高三层,高大壮丽,登阁可以俯视全城。时至清代,琼花观已逐渐衰败,到了民国时期,蕃观内的建筑物已基本毁于大火。现今的蕃观是由扬州市政府出资于1993年开始重修,历时三年,耗资1800万元,重建后的蕃观,观门仍朝南。观前的石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免,象征着月亮。门楼三间,上嵌一方石额,“蕃观”三个大字为清人刘大观所题。其后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三间单檐山门殿。观内的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三清殿”,平台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殿前植有两棵银杏树。平台石梯两侧各植一株龙爪槐、两株琼花。观门至大殿的正中一条甬道,甬道中有一棵老榆树,两侧各植四株琼花。甬道东西侧各建两层楼结构的仿古廊房。而在大殿后方围墙外的.后花园内,小桥流水,九曲碑廊,造型别致的琼花台、无双亭更是巧夺天工,整个花园浓缩了江南园林美景之精华,令人流连忘返。 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蕃观内,故为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而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在明人写的《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一类小说里,都大肆渲染隋炀帝和琼花的神奇故事。在清代的一些笔记中,又常常记载江湖隐士或山野奇人寓居在琼花观里。《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落魄的晚年常常流连于琼花台畔,悲悼自己的坎坷身世也像琼花一般。他的侄儿金兆燕有诗云:“峨峨琼花台,郁郁冬青枝。与君攀寒条,泪下如连丝。”描写了吴敬梓在琼花观里怆然涕下,泪湿衣衫的情景。

相关传说

传说一

传说琼花观和琼花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汉代扬州城东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人特为之建“琼花观”。相传隋炀帝下扬州也是为了观赏琼花。 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宋仁宗、宋孝宗都曾移植琼花于皇宫内,均不得活。宋亡元兴,这株琼花神秘凋零而死。 琼花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花卉。琼花原物现今虽已不存,但长期以来,扬州人民约定俗成,已把聚八仙花视为琼花。琼花观作为千年古道观,历经兴衰沧桑,作为扬州著名道观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始终享有崇高的地位。

传说二

“明月三分州有二,琼花一树世无双”。在扬州关于琼花的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琼花原生于天上,一日有仙人降至扬州,夸说琼花之美,世人不信,仙人便取出一块白玉种在土里,顷刻间发芽、长高、开花,花色如玉,人们遂称之为“琼花”。相传隋炀帝要赏此花,专门开凿运河前往扬州观赏。因为琼花有冰肌玉骨之质,它又与宋之兴俱兴,与宋之亡俱亡,故曾被人视为吉祥的象征。据说,北宋时宋仁宗曾把琼花从扬州移植到汴京御花园里,但第二年就枯萎了,只好又送还扬州,琼花到了扬州又复茂如故。金国的海陵王攻占扬州后,又把琼花连根拔起掠去,幸而有道之士太守对残根辛勤培育,才使琼花绝处逢生。南宋的孝宗听说琼花极美,又把它移往临安宫中,但琼花到了临安便憔悴无花,只得又遣还扬州。到元世祖时,蒙古大将阿木以十万兵马攻破扬州,烧杀抢掠之下,琼花终于死去。这一系列神奇的传说,都使得琼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使琼花观成为江淮一带著名的道观,以至于一般老百姓只知道琼花观的名字,却不知道有蕃观的名字。

篇3:海口琼台书院

海口琼台书院 -资料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现在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

其主楼魁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资料

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生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院求救,镇台派人追至,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门前挡驾,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生与婢女终成眷属。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篇4:琼台师范学院学费

琼台师范学院简介:

琼台观(精选11篇)琼台师范学院(Qiongta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是以培养培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省属师范类高校,海南省小学和幼儿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

学院前身乃创办于1705年的琼台书院,19改办新学,更名为“琼州府中学堂”,附设师范班,后又更名为“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广东琼台师范学校”、“海南师范学校”及“海南琼台师范学校”。与海南临高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部同意在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琼台师范学院,成为以培养培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本科院校。

篇5:琼台书院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琼台书院位于琼山市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现在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

其主楼魁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导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篇6:琼台书院导游词

琼台书院和人们想得不一样,原以为不过是夕阳下的几座老房子,没想到第一眼看到竟是一座漆色斑斓的牌楼,门楣上笔力遒劲地写着“琼台书院”四个字,左首还挂着“琼台师范专科学校”的校牌,人在楼下,很有些一脉书香百年传承的感觉。

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书院比起来,琼台书院应该是被发扬光大的一种,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它属于这个城市,但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上,它只属于这所高校,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因为它用“琼台”这一拗口的称谓作校名,找到的就是归属书香门第的感觉

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创建之初,仅一亭二院,书籍不多,设备简陋,后经几次扩建,遂成为斋舍齐全,藏书颇多的大型书院。“奎星楼”是书院主体建筑,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文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建于乾隆十八年。

琼台书院为当时琼州最高学府,常设执教并主持院政的掌教一人,由道台从德高望重的进士或举人中聘任。

清代琼籍之进士,举人多数入第前曾在此攻读。

1895年维新变法后,曾数度易名。

1951年命名广东琼台师范学校,海南建省后改名为海南琼台师范学校。

解放后,琼台书院曾几次维修装饰,基本保持原貌。清雍正年间,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日文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

院求救,镇台派人追至,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门前挡驾,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日文与婢女终成眷属。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东南约5公里的府城镇琼台师范学校内,据说是为纪念明大学士丘浚曾而建,是省级文件保护单位。

琼台书院是海南著名的名胜古迹,是海南省旅游涉外定点单位,也是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 琼台书院曾为清代琼州最高学府,常设执教并主持院政的掌教一人,由道台从德高望重的进士或举人中聘任。从创建之初就是海南人读书登科之地,曾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清代琼籍之进士,举人多数入第前曾在此攻读。民国后,书院办过中学、师范,为当时的革命培养了许多骨干分子,办师范后,又为海南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琼台书院博物馆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展示了琼台书院三百年发展史及海南教育史。

清朝雍正年间,在琼台书院曾发生过后人广为传播的《搜书院》的故事,当时任掌教的进士谢宝,不畏强权,机智地放走遭受诬害的婢女和书生,严词拒绝镇台乱搜书院。粤剧、琼剧曾以此作为题材编成剧本演出,还拍成电影在海内外放映,使书院更加闻名遐迩。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

篇7:琼台仙谷诗歌

琼台仙谷诗歌

金盘玉露,暮寒疏钟。皓宇琼台,醉魂未醒。

倚楼望极,碧池潭星。湖光烟月,帘卷乾坤。

绿云十里,闲落花影。竹风习习,亭榭林清。

泛舟天涯,崇山峻岭。信信游疆,谁古谁今?

江川何处,飘然奕渺,丹崖碧池,水阔天空。

篇8:琼台仙谷作文

老师,你像

我的老师非常地疼爱我们,她不顾自己的身体,生病了仍然坚持给我们上课。一天,老师慢悠悠地走进教室,缓缓地给同学们举了个躬,就开始讲课,

小学生作文大全

老师的声音很低,嗓子有些沙哑。过了会儿,同学们才发现老师的脸很红很红,班长站起来说:“老师,你身体不舒服吗?你休息会儿吧!”老师咳了咳,沙哑着嗓子说:“没关系,我能坚持。”老师就这样硬顶着,给我们上了一节完整的课。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天老师发着高烧在给我们讲课。老师,你爱我们,我们都知道,我把你对我们的爱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老师深爱着我们,但从不溺爱我们,她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作业,老师都看得很仔细,大到句子,小至标点,她从不放过,错了必须改正,如果书写不认真,那我们就面临重写两遍惩罚。

老师不仅书教得好,而且还很非常漂亮,她是我们学校公认的大美女。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匀称的身材……令许多女老师羡慕不已。

老师深爱着我们,我们也同样深爱着老师。当听说老师要离开我们麻痹的马博得

篇9: 琼台书院的导游词

琼台书院位于琼山市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现在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

其主楼魁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导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篇10:龙台观

龙台观 -资料

龙台观位于丹凤县城东30公里处的铁峪铺镇花子沟村,观的对面有一天然溶洞名为黄龙洞,洞高数丈,洞深无底,洞内钟乳奇观,如龙腾虎跃,似玉树琼阁,造型精美,

资料

山腰一股龙泉喷泻成瀑布披岩而下,为天然浴泉,游人可沐。

与洞相对的峻岩峰顶有龙台观,建于清治年间,前后古建三楹,拔峰而起,高耸云天。龙台观自然景观和隽秀古刹宜人,交通方便,一直是闻者神往,游者陶醉,往者了愿的游览胜地。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11:琼台仙谷作文500字

琼台仙谷作文500字

琼台风景区在我故乡――天台县城的北部,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状的神石,吸引了无数的浙江游客。

在百丈坑的入口处有一个怪石像唐朝的李白,背着手,高高地站在山峰上,好像在说:“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这就是有名的“太白吟诗”。

往里走五十米,有一大峡谷,谷底有“八仙湖”,湖中传说的群仙各具形态,正在打坐。原来是他们在天上飞,看到天台的.景色太美了,被迷住了,就留在了百丈坑。

再往里走,从谷底往左边的山峰上看,有一只神鹰在俯瞰,其正下方象一只乌龟在爬。原来是神鹰在天上飞,碰巧看到乌龟正在吃力地爬行就哈哈大笑,笑乌龟爬得太慢。这就是著名的“神鹰戏龟”。

沿着台阶上登,往峡谷右边的山峰上看,蜿蜒的几座山峰象骆驼,象飞马,象张果老的坐骑――神驴,原来是王母娘娘的寿宴,群仙正在“天马行空”、“神驴疾奔”或“铁驼狂弛”。

爬上山顶,两块巨石并排矗立,中间像天门,这就是著名的“琼台两阙”,其前面有一“仙人座”。传说赴宴归来的仙人仙姑,在这“仙人座”休息半天,夜晚回到仙居的仙人床恩恩爱爱去了,这就是有名的“天仙配”。

琼台这里还有很多的神岩,像“玉廷圣碑”、“双龙戏水”和“仙人脚”等等,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您去取名字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