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中作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客观的推进产品交互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客观的推进产品交互设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客观的推进产品交互设计
在中小企业中,许多产品或项目被反复做,反反复复,裹足不前,可以理解小公司的忐忑心态,怕投资商不满意,怕面向市场就倒掉,怕… ,怕的事情很多,给自己背的包袱太多,像蜗牛似的前行,甚至在反反复复中流产。“找到切入点,正视产品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句话是我的忠告。
1、先搞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很多小公司,因为看到别人都在做,还不明白要做什么就开始做了,做来做去生成了一堆垃圾。就算你在盲从和抄袭,也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虽然校内网和海内等在抄袭国外的facebook,但他们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人群定位也较准确,校内网定位于校内学生,很明确,也很准确,并获得了一定成功。虽然我们都在骂当初校内网他们抄袭的太直接(据说源代码都直接抄袭),但这只是品质问题,并没影响到他们成功。
2、找到好的切入点
在商业规律中有这么一条禁忌:“勿拾人牙慧”,甚至有的书里放出狠话:“拾人牙慧者必死”。总之都在倡导产品要有自己的特点,再退一步讲,就算你没有特点,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切入点。何为切入点?简而言之,产品怎样去做才能让用户乐于接受。分析市场和目标用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至于分析什么,这里仅分享一个简单的思路:
(1)如果市场空白,无竟品。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调查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分析出各需求的强烈程度。需求总是很多,抓住强烈需求、提炼出主要需求。我们再基于这些主要需求去做产品时,起码心里有了底气。
(2)如果市场有竟品,竟品的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了,调查用户的真实需求亦不能省略,
有效分析点如下:
a.目标用户的主要需求
b.对手做了哪些功能,满足了那些功能。可以搞个产品对比列表出来。
c.对手的发展方向分析
d.对手的特点罗列
e.对手的缺点罗列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找切入点了。没有竟品,我们会直接考虑基于那些需求去做,做到那些,划分产品阶段及发展方向;有竟品一般我们会先考虑如下切入点:(1)可替代性、(2)差异化、(3)资源或成本优势。做了这么多分析的工作,如果你还是迷茫,那么请你让位给别人吧!
3、客观对待产品的发展过程,沿着相对满意的方案前行。
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对满意”而非“最好”。很多领导都企图做到完美的方案之后才敢于迈出计划阶段,很多项目因领导者的质疑而不敢前进,拖来拖去,最后导致一个原本不错的项目流产。可这世上没有完美,只有更好。有了这个普遍的共识之后,我们应该勇敢的迈开步伐前行,何况任何产品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求证和改进。
小结:基于各种客观分析而做产品,也因此敢于迈开产品实施的第一步,甚至迈开推向市场的重大一步!
来自:www.ui123.com/blog/?p=106
篇2: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一、意料之外的事件;
二、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三、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四、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六、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七、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
要做的事情是: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必须多看、多问、多听,既要关注数字,也要关注人;
3、创新必须简单有效,目标明确;
4、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取得领导地位,
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
避免的事情是:
1、不要太聪明;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为现在进行创新!
创新的三个条件是:
1、创新是工作,要把创新当做工作那样去对待;
2、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德鲁克最后提出,企业家和创新者要做“保守的创新者”,“成功的创新者都相当保守,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遇。
原文链接:jary.findesign.cn/?p=3208

篇3:产品&设计&色彩交互设计
设计师得到产品设计需求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色彩的选择问题,产品经理最初也可能会提一些自己的意见,如
A:我觉得做一个蓝色的不错,就做蓝色的吧!
B:喜庆一点的,红色没错的!
C:这个颜色太压抑了,亮一点怎么样
D:这一块颜色好花啊!
作为设计师应该怎么去回答呢?
先简单分析一下ABCD,4位所要表达的潜台词,
A:对该产品从个人主观或个人经验所做出的色彩上的推荐
B:喜庆的!而不是真的要求用红色或者其他
C:设计图的感觉偏移了产品初衷和产品气质,觉得这不是想要的
D:主体不突出被干扰
在最早设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产品经理最终要求,产品表现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而不是讨论色彩排版细节,这样才能先找到根本,避免CD所出现的情况,早期对产品的理解,对后期设计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理解产品价值,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就能准确定位产品色系,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色彩定位方法论, 准确定位色彩方法有很多,如色彩心理选择法、图片映衬法、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等多种形式,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1.色彩心理选择法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性质。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给人不同的心理印象,色彩上从心理感受的大方向到小方向的细分,逐渐无限的接近最适合用户心理的色彩区块,
根据色彩心理属性来筛选色彩,大家都知道,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在心理上有强烈的冷暖的区分,
如红、橙、黄让人想到阳光、火焰和太阳给人温暖的感觉即暖色系,青、蓝、让人想到大海蓝天,给人清爽凉快的感觉即冷色系,在设计的时候最早考虑的是产品气质和宣传效果,需要给人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如果需要给人热情、活力的感觉就选择暖色系,如果需要给人冷静、高雅、庄严的话就选择冷色系,进行第一轮的筛选。
第一轮筛选后,比如选择的是冷色系,也就是色环右边的绿蓝紫区间,然后根据产品气质和色彩心理进行匹配缩小选择范围,调整小范围的色彩偏向,明度饱和度的微小差别,最后找到和接近最适合的色彩!
2.图片映衬法
在拟物化场景图片中寻找适合色彩,进行设计,例子:阅读器概念设计过程,虽然图形概念最终没有采用,但是设计过程思考方式可以进行参考。
最早设计的时候寻找了一些读书馆场景图片资料,然后在场景图片中取用3种色值作为软件主体颜色进行设计。
从图片中取用3中色值,进行场景化模拟!
最后实现效果:
3.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
即设计师提出多种色彩方案,以交互常用的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删选最适合的色彩,这种方式准确率高,缺点就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消耗比较多!
篇4:产品感悟一二交互设计
蛋王的BLOG八百年不更新,大仙表示很欣慰;大仙的博客好久未更新了,我表示很欣慰;其实我们都很懒,作为“高级打杂”的产品经理,我们确实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们很忙,
1、理理我的一些产品经理书籍:
启示录:前段时间,看到很多同行在不同的地方推荐《启示录》,于是果断地下单购买,并满怀期待地等待书送达。书送达后翻了翻,确实不错,然后读故事书般看完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书很不错,入行必备,实战型,有案例,收获不少。可惜的是阿里的色彩太溶,不够典型。
结网:这本书让你明白产品经理应该怎样做,偏理论,入门级读物,看完让你对这个职位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入行必备。
沸腾十五年: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堪称互联网教科书,让你了解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兴起和趋势,给你一个大局观。最让我感叹的时,看到介绍的一些项目,有我所经历过的,现在看成败,感叹颇多。
很感谢苏杰、狒狒、王坚,感谢他们的总结和整理,对于我们这个新兴的行业提供了一些标准和参照物。
理理书籍,整理后给个推荐指数(凭记忆),也算是给后来人一个参考。
目前在看的一些书籍:《创业邦》 《IT经理世界》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精通web analystics2.0》。关注产品运营、数据分析。
2.功夫在诗外
很喜欢纯银的博客,一些关于行业、心得、沉淀,《运气与浮云》 《杂念.职场》 《杂念.行业》,这几篇看得心有戚戚焉,
功夫在诗外,产品经理本身就是一段心灵的修炼过程。沟通、思维、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最近也正在把生活融入产品,把产品融入生活。
最近很少写关于一些工作和技能的文章,技能上已经到了临界点,现在欠缺的是火候,是一份为人处事的出容。
关于工作上的事,也一直在总结。最近积累和总结的一些方向: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产品经理、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商店、WAP产品设计、Symbian产品设计、Android产品设计、Iphone产品设计。这也是最近1年来的最大收获: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
产品经理需要阶段性的总结和沉淀,我经常隔段时间就会花一些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一些体会。
3、关于成功
成功的要素:天赋、努力、机遇。自觉得天赋不算很高,所以唯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弥补。机遇也有,但是很可惜,去年的2次机会都没抓住,所以现在需要更加的努力,在下次机会来时能做好准备。
做喜欢的事,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等量变引起质变。
有时在想这1年来的得失,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1个光杆司令(虽然有电子商务产品经理、无线产品经理、产品助理等3个岗位编制,但人真不好找)支持了公司1整年来的业务,策划了1个WEB站,2个WAP站,2个客户端,前段时间写半年考评时内牛满面。
4.现在&未来
现在,专注产品运营,努力把产品线运营起来。
未来,继续深入移动互联网和APP,这是最好的时代。
篇5:产品的价值交互设计
最近一直在想,我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最近也一直在对比,开发的价值,产品的价值,团队的价值,我的价值。
一直以来的开发经验,一直让自己看不起产品这份工作。
今天看着一片一片死在自己塔防下面的小妖,突然顿悟了。
如果把开发比做小妖, 3个开发,就是这样一个冲刺的小团队:
如果我作为一个开发,加入其中,那就是4个小妖,
生命:280
攻击:20-40
移动:中速
这样一个冲刺小队,初级箭塔倒是能闯过去,碰上点高级货,必定全灭了。
那换一个身份呢?假如产品是具备“鼓舞”技能的辅助职业:
如果我作为一个产品,加入这个冲刺团队,鼓舞同伴,给他们加攻击、护甲、速度和生命。
还有谁能挡住我们的冲刺?
篇6:无线产品规划交互设计
竞争对手分析:开发哪些平台客户端、提供什么功能、内容组成、有什么特色政策优惠、运营推广方式;挑选几个竞争对手做竞品分析,思考对方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方式,分析产品功能和业务流程。
用户分析:用户群体(移动互联网用户驱动性:草根用户-精英用户,用户使用习惯是不同于PC的)、手机支付用户规模(1.5亿网购用户)、用户需求:把握需求痛点。
市场分析:市场规模、渠道支持、移动支付、
核心竞争力:进入这个行业的优势、SWOT、能够做到多大规模
(3)功能需求
传统的需求包括:从用户需求而来、从运营需求而来、从竞争对手功能而来、从WEB移植过来
WEB产品移植到客户端的基本原则:满足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去除附加功能,而非从WEB端做迁移;考虑手机的特性,如二维码、地理位置,交互特性,做专门的优化,
需求分析后形成功能结构。
(4)业务流程和PRD
用户流程:分析用户进入站点流程图,任务流程图(手机上尽量降低注册流程,如非注册通道;),手机上的流程要区别于PC,为了用户体验做适度优化(考虑手机的交互特性,特别是要遵守平台特性)。
信息架构:导航和信息呈现,直接和一目了然。小屏幕不要想着多放内容塞满,界面排版要简单易懂;布局要考虑到流量以及手机上网速度,图片要做优化,图片尺寸要限定,要充分考虑页面的加载时间和数据读取返回时间。
PRD:撰写PRD,手机产品我比较习惯用PPT,在页面写说明文档同时可以提供界面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