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999co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爱告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幼师随笔,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爱告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幼师随笔,欢迎阅读与借鉴!

爱告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幼师随笔

篇1:爱告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幼师随笔

爱告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幼师随笔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也会发生各种状况,这就需要老师可以用正确的态度、方式方法来应对了。随着孩子们慢慢的长大,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尤其是升入大班以后,孩子们好像更加懂事了一些。口语表达能力渐渐地变强啦,经常会来和老师沟通,告诉老师一些自己的小秘密,还会关心老师的身体。让老师觉得分外温暖。

但是长大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尤其是在最近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告状”,从孩子们早上的区域活动开始,老师的耳边就一直围绕着告状的声音:“老师,雯雯又踩我脚了!”、“老师老师,航航抢走了我的积木!”、“老师!乐乐总是打我!他是故意的!”。一开始,老师在听到这些告状的声音时,会出面了解孩子们争执的原因,帮他们弄清楚谁对谁错,然后教育一番。帮助他们化解矛盾。但是老师一次次的调解并没有使“告状”的现象有所消减,每天的告状声依然在继续。

我开始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错误,孩子们好像并没有认识到告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师的帮忙调解反而让孩子们有了依赖性,于是每次遇到问题,第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告诉老师,让老师来为他“伸张正义”。于是,为了改变孩子们告状的问题,我决定用另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不再“告状”。

今天的户外活动中,浩浩又来和老师告状:“老师!硕硕刚才把我碰倒了!”。为了解决孩子们告状的问题,我把硕硕和浩浩叫了过来,让其他小朋友坐成圆圈。和小朋友们讲了浩浩告状的原因。然后对所有小朋友说:“孩子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你们长大了,大孩子是要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自己来解决和朋友间的不愉快。”接着我对浩浩说:“浩浩,你说硕硕把你碰倒了,那你想一想,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呢?”浩浩想了想,歪着脑袋说:“如果硕硕是不小心的,我希望硕硕跟我道歉,这样我就可以原谅他了。”硕硕听了以后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以后会小心的,浩浩我们还是好朋友吗?”两个好伙伴对视了一下开心的笑了。其他小朋友也跟着高兴的鼓起了掌。

“你看,你们这不是能够解决的很好嘛?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不再求助于老师,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不会来和老师告状了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我们能行!”

当看到孩子们既认识到了告状不是一件好事情,又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我感到非常欣慰。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总是有阴天也有阳光,而老师要用细心和耐心帮助孩子们驱逐成长中的小乌云,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篇2:爱孩子一定得有耐心幼师随笔

很多人都觉得,每位老师都很有爱心,非常喜欢孩子,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但其实并非如此,老师能够做到有爱心,关爱孩子,都是在“耐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太阳,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们一个个都很任性,自理能力差,无理取闹。作为幼儿师师,不仅要爱他们,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吃好、玩好、睡好,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教育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我们班曾经来了一位小朋友,由于早产,在家里家长加倍呵护,孩子来幼儿园自理能力很差,连最简单的吃饭都不会,拿着勺子吃饭,连嘴巴都找不到,一口一口倒在身上,我一次一次教他怎么拿勺子,怎么吃饭,并与家长结合,要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经过锻炼,孩子终于会用勺子了;但孩子只会喝一些粥,不会咽面条、米饭、馒头,看着这样的孩子,每位老师都发愁,但我相信只要有耐心,孩子一定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各方面能力一定会正常。每次吃饭我都一次一次喂他,一次一次教他,经过半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可以正常进餐,家长很满意。

现在孩子毕业了,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说;“你谁都能忘了,可一定不能忘了你们的郭老师。”听到这句话,我很感到,我的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篇3: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案例:

爱告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幼师随笔“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让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小旭又打我了。”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向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爱告状”在幼儿期是比较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巧妙应对孩子爱告状的行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细找原因——了解告状的具体原因

孩子有的是为渲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是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告状;有的是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而告状;有的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把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原因一:依赖成人的态度来评价自己

在幼儿园,幼儿总是依据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进行告状,如:“老师,某某打人了。”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老师,他把菜倒到桶里了。”其实,他心里不能确定这样做对不对,而是要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判断。

原因二: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

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跑到老师那儿告状:“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我"没扔玩具,“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

原因三: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而导致

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比如:“老师,某某不把玩具给我玩。”

二、对症下药—一巧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能侧面反映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呢?

首先。端正态度——-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但最好“忽略”孩子告状的内容。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其次,巧用策略——分析原因,区别对待

教师在处理幼儿因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1.求助类的告状。如“某某打我了”,“某某不把玩具给我玩”。对于这类问题大人不要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和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

2.“检举揭发”类告状。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可以这样引导告状的孩子: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么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3.为自己辩解类的告状。如“是某某叫我在书上画的”,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该教育的绝不忽略。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三、多元锻炼——培养良好的能力与品质

太喜欢告状,一方醍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应开展多科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多评价——在幼儿看动画、听故事等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有关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

多讨论——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教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

多实践——给幼儿一些实践的经验,让幼儿与教师共同解决一些告状行为,让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明白告状的一些不良因素。

总之,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同一个问题,教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处理告状问题上首先要“以孩子为本”,在不影响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谨记一句话:孩子是用来培养的,一切以不损孩子的“利益”出发。

篇4:可爱孩子的新思维幼师随笔

可爱孩子的新思维幼师随笔

一进我们的活动室,你就会被一个机灵的男孩所吸引,他的双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欲望。每次的活动只要他有兴趣,他的小手一直高举,别人不知道的知识他也能说出一二。

午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一直能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看,那里专心看书的不就是他吗?玩具旁投入地搭玩具的`也是他,排队了一直动个不停,还一直扑倒在地上去的还是他,真的是个能静又能动的孩子。

散步的时侯,我们被草地上的一切新鲜事物所吸引,我们一起观看着蚂蚁合作搬食物,看蜘蛛、看小鱼……

“沈老师,你看柳树的叶子呀”,一个孩子的声音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注意,“这些叶子怎么了呀?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洞洞呀”,“肯定有坏蛋做的”,“是小虫做的”……“小虫子在哪里呀?”我也寻找起罪魁祸首来,可是没找到,我放弃了,又关心起其他孩子的新发现来。

“快看,坏虫子在这里”他激动地拿着一片叶子跑了过来,一看真的,这片叶子的反面停满了黑黑的小虫子,原来吃柳叶的是这些坏家伙。“你是怎么发现的呀?”我问,“我先看见这片叶子有一个小洞,摘下来一看就发现了”,我们都被他的新发现所吸引,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看这些黑黑的小虫……

午睡起床后,我们又扯起了这个话题,问问该怎么对付这些虫子,他的思维最活跃“拿小棒把虫子打死”,“不够高怎么办?”我问,“请直升飞机帮忙,用水把他们冲下来……”他一次次地想出新的方法。

可爱孩子的新思维、新发现让我们的每一天更精彩!

篇5:让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幼师随笔

让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幼师随笔

基于班里的小朋友对爱护环境意识有些薄弱这一问题,我认为,是时候给小朋友们上一堂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了。于是在星期一上午,我组织幼儿认识了“城市美容师”。首先,我让幼儿通过网络图片认识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其次,通过总结引导幼儿尊重、爱护环卫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成果。最后让幼儿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成果和劳动后的喜悦。

等小朋友们亲身体验过劳动的不易,小朋友们都感受到了劳动是非常辛苦的这件事。紧接着,我就和小朋友们进行了谈话,我说:“我们中2班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小社会,那谁来做这里的‘美容师’呢?”小朋友齐声说:“我们。”“是啊,我们都是‘美容师’,我们要保持班级的干净、整洁,我们都要做‘美容师’,垃圾不能乱扔,看到纸屑要捡起来,游戏结束后要把所有的玩具都整理好,能不能完成任务?”小朋友又齐声回答:“能”。

游戏时,小朋友各就各位,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前几次游戏发现,娃娃家东西最多,有时会到处乱扔——桌上桌下、厨上、床上、凳子上,应有尽有。今天我特意关注了娃娃家,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从一开始就忙得不得了,购物、带着娃娃去看病、去吃点心、去理发等等。游戏结束时,真的,桌上、厨上甚至床上都放满了东西。评价活动时我让小朋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俊俊说“要把东西一样一样都收拾好。”小朋友都同意他的说法和做法。于是根据幼儿好胜的特点,鼓励他们来个整理东西的比赛“看看哪个地方收拾得最快最干净”。小朋友的兴趣很高。

果然,爱护环境这节课没有白上!因为在游戏结束后,我和小朋友们对他们的活动区域进行评比的时候,我们发现:各个区域都比平时要收拾得好,速度也快,尤其是娃娃家,收拾得很好,桌上、地上都干干净净的,他们还能将超市里的物品一样一样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因此,老师给他们进行了奖励,并希望他们每次游戏都要这样做,其他游戏区也要像他们一样收拾得好。通过游戏,不仅让幼儿更了解了“美容师”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幼儿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