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描写白雪的古诗《北风行》赏析,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描写白雪的古诗《北风行》赏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描写白雪的古诗《北风行》赏析

篇1:描写白雪的古诗和赏析

描写白雪的古诗和赏析

对雪

唐代: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就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一样的洁白。 这个时候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注释

⑴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⑵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鉴赏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

作者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于是作者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qíqū)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高楼四望,一片洁白,作者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篇2:描写白雪古诗

1、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2、门外东风雪洒裾。——苏轼《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3、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4、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5、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朱敦儒《念奴娇·插天翠柳》

6、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7、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8、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9、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10、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大须《暮雪》

11、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12、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13、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14、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15、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16、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17、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18、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

19、春思淡,暗香轻。——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20、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姜夔《钓雪亭》

21、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孙道绚《清平乐·雪》

22、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3、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24、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张孜《雪诗》

25、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

26、陇头行客空情切。——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7、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28、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29、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阴铿《雪里梅花诗》

30、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31、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李商隐《对雪二首》

32、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33、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34、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吴文英《无闷·催雪》

35、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36、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37、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

38、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39、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40、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41、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42、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3、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44、雪花全似梅花萼。——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45、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陆游《落梅》

46、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47、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48、半夜萧萧窗外响。——孙道绚《清平乐·雪》

49、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50、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德隐《新秋晚眺》

51、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曹组《蓦山溪·梅》

52、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53、靖康耻,犹未雪。——岳飞《满江红·写怀》

篇3:描写白雪古诗

1、窗外的白雪,不停地落在我的纸上,我突然感到了生命的虚度。春花秋月,没有使我止步,这场白雪却使我迷路了。我相信,天使的羽翼就隐在白雪中,用科学的显微镜只能探到一片虚无。肉质的眼白雪地跋涉过久,会导致白雪盲,只有暂回红泥火炉的小屋,温上一壶酒。

2、白雪,一朵一朵的,飞舞,旋转,飘零,最后落地,一切都是银装素裹的样子了。突然想起谁的“白雪似蝶飞”的比喻,蓦然间,我好如真的看到了热闹的蝴蝶翩跹起舞。

3、飘飘洒洒的白雪花,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从天穹深处飘落下来;又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洁白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灵致敬。白雪花越来越密,在天空中无休止地散落着,校园里弥漫着无数如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的滋润着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校区打扮一新。

4、天空中白雪花纷纷扬扬,急而快,可是尘埃够不着它。有些白雪花不知害怕还是惊喜,和同伴们紧紧凝结在一起,仿佛把广垠的大地和无边的天空连接起来;把团结与分离连接起来;把自然与人心连接起来。

5、浮生一梦醉眼看,海如波,心如皓月,白雪似天赐。你自妖娆,我自伴,永不相弃!春花哪堪几度霜,秋月谁与共寒光。

6、冬天,大白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7、扬扬洒洒的白雪花,伴着冬日的瑟瑟冷风,驱走冬日枝枯叶败的萧条,让人真亲切体会冬日独有的乐趣。白雪中听白雪,没有风中听白雪那样暴虐,恐惧,白雪中听白雪享受一种亲柔,飘渺与惬意。

8、这样浅的蓝显得天是如此之高。一线白雪白的云飘渺如一道浅溪直直流过去。从天的这头,到天的那头。积白雪在这样明媚的天色下前所未有地素净,也前所未有地璀璨。遍地晶莹光芒细碎耀眼,看久了,似在眉宇间熠熠生辉,满眼都是清澈的光亮照人。

9、中午,我吃过午饭,拉开窗帘一看,啊,眼前的景色令我大吃一惊――外面居然在下大白雪,此时我才深深体会到“鹅毛大白雪”这个成语的含义。我望着窗外出神了,等回过神来时,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白雪依旧下这,屋顶上树枝上路上都以铺盖上厚厚的一层积白雪。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白雪花在轻轻飘落,在上演着一场好戏,真如是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王国。马路上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白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

10、白雪花,翩翩联联,轻轻悠悠,如洁白的`鹤羽,装点着水瘦山寒的世界。一忽儿,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挂,缟素鳞鳞状的瓦棱,你映着我,我衬着你,真是个明光耀眼的玉雕的乾坤!

11、白雪下了一天一夜,停了。经过一天一夜的大白雪,房屋被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柳枝变成了银条。大白雪把杨树的枝条打扮得如美丽的珊瑚,又如奇异的鹿角。麦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子。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白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整个大地都变成玉琢银雕的世界。小孩子们高兴极了,有的打白雪仗,有的堆白雪人,还有的滑白雪橇。冻得手和脸红通通的,头上却冒着汗,欢笑着,嬉闹着。

12、第二天清早,白雪花没天盖地地飘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湿味的初冬的白雪片飘积在道边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树枝丫被白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振落在枝上的积白雪。近处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白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白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溶入迷蒙的空际,自己也变迷蒙了。

13、冬泳的人,可曾想到用白雪的光焰沐浴!晶莹闪烁的土地哟,我是走向我的来世,还是回到我的前生?我时常冥想着这场白雪的边缘,那黑白相间,为一切征程划定的界限。

14、下午放学的时候,天空中下起了鹅毛般的大白雪。白白雪在天空中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屋顶上汽车上树木上都好象穿上了银装;田野里的庄稼公园的草坪都盖上了一层白雪白的棉被。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白色,真美啊!

15、多美的小白雪花啊!开始时,零零落落,又小又薄,又轻,又柔,就如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一片片小小的羽毛,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接着小白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变得密密麻麻,就如调皮的白雪娃娃用力摇动天上的玉树琼花,那洁白无瑕的花儿纷纷飞下来;后来白雪越下越大,小白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我扯,你抱住我,我拥紧你,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整个世界都变得迷迷茫茫的,美不胜收。

篇4:李白的北风行赏析

描写白雪的古诗《北风行》赏析

李白的北风行赏析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是一首乐府诗。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胡应麟《诗薮》)。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北风行》就属于这后一类。它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篇5:描写白雪的古诗《北风行》赏析

描写白雪的古诗《北风行》赏析

北风行

唐代: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这一?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这一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这一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这一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这一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注释

⑴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⑵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⑶这一: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⑷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⑸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⑹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⑺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⑻“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⑼“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这一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这一反其意而用之。

⑽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

赏析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这一基础上,诗人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这一,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这一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诗人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这一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诗人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这一时这一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诗人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诗人的剪裁功夫也于这一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这一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这一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诗到这一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这一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这一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篇6:描写白雪的优美古诗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篇7:描写白雪的优美古诗

朝代:唐代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蹋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篇8:桃源行古诗赏析

桃源行古诗赏析

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音:

wàng yí gōng zhōng lù wéi mǎ ,qín rén bàn sǐ zhǎng chéng xià 。

bì shí bú dú shāng shān wēng ,yì yǒu táo yuán zhǒng táo zhě 。

cǐ lái zhǒng táo jīng jǐ chūn ,cǎi huā shí shí zhī wéi xīn 。

ér sūn shēng zhǎng yǔ shì gé ,suī yǒu fù zǐ wú jun1 chén 。

yú láng yàng zhōu mí yuǎn jìn ,huā jiān xiàng jiàn yīn xiàng wèn 。

shì shàng nà zhī gǔ yǒu qín ,shān zhōng qǐ liào jīn wéi jìn 。

wén dào zhǎng ān chuī zhàn chén ,chūn fēng huí shǒu yī zhān jīn 。

zhòng huá yī qù níng fù dé ,tiān xià fēn fēn jīng jǐ qín 。

翻译:无

字词解释:

⑴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⑵望夷宫:秦国宫名。鹿为马:指鹿为马。

⑶商山翁:指商山四皓。

⑷薪:柴火。

⑸漾舟:泛舟。

⑹世上:指渔人。

⑺山中:指桃源中人。

⑻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吹战尘:指发生战乱。

⑼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宁:岂。

背景: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初,梅尧臣、王安石俱在京师,交往甚密。王安石出知常州,梅尧臣有《送王介甫知毗陵》,又有《桃源行》一诗。因此,王安石的《桃源行》当属嘉祐初年所作。

赏析:

自晋末陶渊明创作了一篇《桃花源记并诗》之后,历代文人歌咏桃花源之事的篇什便层出不穷。王安石的'《桃源行》就是利用这个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凭着自己的想象,作了一番再创造。全诗一反历来桃源诗以景象描写为主的传统,主要由议论出之。更洗削神仙氛围,而着眼于历史的兴亡。既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又道出了对淳朴平等社会的向往,反映出作者致君尧舜的理想,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诗作特点。

此诗开头四句意在典出桃花源的来历。诗一赵高的指鹿为马说明秦时的朝政昏暗,大权旁落,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又以修筑长城而人民死者枕藉,表明了民不堪命。下面引出桃源避世的叙述。“此来”四句描写桃花源中与世隔绝、平静安逸、没有等级、没有压迫的社会生活。“渔郎”以下四句写渔人误入桃源及于桃源中人彼此感叹人世变幻的情景。最后四句借桃源中人之口,感叹天下纷扰不安,太平盛世一去不返。最后一句,不仅有感于改朝换代的沧桑之变,而且隐含历代的君主统治都与残酷短命的嬴秦相类似的意思,与开头二句遥相呼应,反映出作者致君尧舜的高远理想,故全诗的意义也就超出了歌咏桃花源的范围,而富有强烈的现实精神了。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篇9:山行古诗赏析

山行古诗赏析

山行

〔清〕姚 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①扑扑②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①舂(chōnɡ)锄:白鹭。②扑扑:鸟扑打翅膀之声。

1.请对一、二句中的“劝”与“趁”进行赏析。(4分)

2.有人说,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是否同意并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4分)“劝”字将布谷鸟人格(拟人)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趁”字将舂锄人格(拟人)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2分)。这两个词语紧扣春耕期间鸟类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描写春耕营造氛围(2分)。

2.(4分)同意(1分)。开头两句用整饬而形象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第三句扣一“行”字,写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为结尾句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作铺垫。最后一句展现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有了呼应,诗人山行欣喜之情得以抒写(2分)。总之,末句卒章显志,是全诗主旨之所在(1分)。(如若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赏析: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是清朝散文家姚鼐所创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描写作者山行所见所闻,赞美和歌唱大自然与山乡农民和谐的景象。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现出来了。这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平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作者本来就热爱自然,本来就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极为欣赏,当自然景物已经和人们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诗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和歌唱呢?

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篇10:北风行,北风行刘基,北风行的意思,北风行赏析

北风行,北风行刘基,北风行的意思,北风行赏析 -诗词大全

北风行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篇11:北风行,北风行李白,北风行的意思,北风行赏析

北风行,北风行李白,北风行的意思,北风行赏析 -诗词大全

北风行

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纹金@x。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