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无月阿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王维山水诗的色彩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王维山水诗的色彩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王维山水诗的色彩美
王维山水诗的色彩美
王维创破墨山水画,被后人尊为南宗画派之祖,他深谙绘画奥秘,能够在诗中借助绘画方法表现外物,他的山水诗有鲜明的色彩感。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注重描绘花的形状、色彩和开落的姿态,作者在鲜艳的芙蓉花后面衬出了深黛色的背景,构成宁静恬淡的气氛,山色、树色、花色和空间的透明色形成和谐明艳的色调。又如《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雨滴,色彩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络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淡黑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由此可见,王维是极善于描绘景物颜色的。他的山水诗中不仅止有浓重晦暗的色彩,而且呈现出各种柔和鲜艳轻淡浓重的色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当时王维做河西节度判官。在此之前王维虽已经历过几次政治挫折,但他对朝廷还是充满希望的,还是带着乐观昂扬的情绪的。此时他山水诗的色调以暖色亮色为主,表现他乐观积极的思想状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创造了一个辽阔雄浑的意境。画面上,白茫茫的沙漠,浓黑的狼烟,碧绿的江水,殷红的落日,传达出一种苍劲雄奇的崇高美,反映作者当时乐观进取的奋斗精神。
王维归隐后的山水诗多以冷色暗色为底色,创造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表现诗人清俊孤寂超尘出世的禅寂生活。
日光是明朗美丽、热烈明快的,但归隐后的王维更多的是写深黑的幕色降临之前,鲜艳而不刺目的夕阳之辉。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人描绘了深黛色的苍山和幽深的树林,画面的底色于是呈现出日暮时分的苍翠色。画面中还有一小丛青苔和几束透过树丛照进的红艳纤细的夕阳光线,光线对诗境呈现色彩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假如没有这一束束红色的夕晖,整个画面就只是没有生气、幽暗的深黛色,它带给人的不是恬静和谐的美,而是一丝阴暗的恐怖感。光线和暮色形成明暗对比,鲜艳的红色和深沉的黑色协调构成一体,使人产生宁静、恬淡、神怡的美感。
再如:“ 荒城临古渡,落叶满秋山 “ (《归嵩山作》) 是洒满苍翠秋山上空的余晖。“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落日的余晖洒在渡口,染红了一片江水,村头一支浓黑炊烟袅袅升起。“ 斜光照墟落,穷苍牛羊归。“ 两句让残红的夕阳苍色的暮天为画面染上了暗红色的底子,奠定了画面惆怅的基调。
王维非常懂得各种颜色的搭配的重要性,他常通过各种颜色的搭配和对比反映主观情绪。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响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再现了雨中山林的景象,以苍翠空寂的山林做广阔的背景,淡墨的袅袅炊烟灵动飘逸,青云直上,黄鹂婉转吟唱于浓郁苍翠的夏木之间,白鹭悠闲地飞翔于碧绿的水田之上,穿灰色衣服的诗人楼前禅坐,在苍翠的松树下折碧绿的向日葵。诗中青、黑、黄、白、灰、绿等各种冷暗颜色互相调和映衬,描绘了一幅清新恬静的隐居图。漠漠水田给人的是一片广漠明净的淡彩,而阴阳夏木则是葱葱郁深沉的浓色,王维运用这种强烈的对比色彩,似乎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夏日的绿荫与绿荫之外水间那种鲜明的界线。我们从诗所得到的美感和影像,主要由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映衬来决定的'。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世的闲情逸致。
王维的能呈现如此的色彩美,主要是诗人在诗运用了绘画的虚实技巧和绘画所特有的静态描写方法。例如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来春山应是郁郁葱葱的,而王维却用一个空字来描绘,于是在诗境中成为空白意象,成为幻想中的形象,这一笔实际上就是虚笔。实写落在一轮明月和受惊的山鸟及桂树上,作者自己——观察这些景物的人,也是画外的虚笔。作者“计白当黑”,让那一片空白中呈现出苍翠的山色和皎洁的月光,这样,虚处不是空虚,而是各有景致,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含蓄有致。
《栾家濑》描写景物也是虚实结合的:“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跳波”和“白鹭”都是鲜明生动的形象,是实写,而飒飒的秋风和细雨则是虚写。茫茫无边的秋风雨雾都作为虚写被水、鹭的失态暗示了出来。从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使王维诗歌造成一种空灵感,从而就有了鲜明的色彩美。
篇2:王维的山水诗讲究色彩
王维的山水诗讲究色彩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文章冠世,画绝古今”。“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其作品对我国古代诗歌影响深远。本文注重从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入手,以其能与大家一起领略其诗歌的深邃、优美的意境,一起来看看吧。
王维山水诗具有的艺术特色,妙在笔墨之外,韵味之中,疏写景物,遥深寄托,远韵移人,高致超俗,的确充满使人惊绝的奇趣和发人深省的理趣。
1、情景交融的境界
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不但受传统儒学的影响,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他把陶、谢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开拓了新的境界,成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集大成者,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给人以空灵之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呈现出“有无相生、动静谐和”的特点。他的诗作总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那种特有的整体氛围总是暗合着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2、灵流动的禅趣禅境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与禅的关系当然是较为密切的,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有“诗佛”之称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多蕴禅理,将禅意和诗意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空寂淡远的意境和情感,以至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如:《辛夷坞》:木末辛夷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前人称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境界。禅宗崇尚山水的胜景的风格,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他的《竹里馆》就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境界,虽然孤独,但也蕴籍。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着禅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3、融诗情画意于一体
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家,又是山水画派的开创者。在其山水诗中,以他画家独有的敏锐目光,抓住人物、景物的特点,讲究构图与布局、对比与烘托、线条与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形象简约鲜明,色彩清新淡雅的优美图画,时而气象阔大,雄伟壮观,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时而幽静清新,精美雅致,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的每一首山水诗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不仅是“诗中有画”,且“画”中有情,诗情画意,水乳交融,请看他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诗要表现终南山的雄伟壮观,却不从自然状貌作直观的描摹,而是用惊叹夸张的口吻,开始就表现它高近天都、横连海隅的气势,概括出远观的印象。
接着写登山所见的近景,只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白云缭绕、青霭濛濛的云海之端,那奇异惊喜的心情随之而出。再如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他的《双江临眺》则是在另一角度上驰骋想象之作: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空。如此震撼人心的动感和气势,只有在充分发挥诗歌艺术的特长的基础上,使虚实相生,“目击”与“神游”相融,才能创造出来的境界。他讲究构图美,虚实并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足见他在这方面高人一筹,有独到之处。
4、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直是古代艺术家追求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王维山水诗歌的无限魅力主要来自于其深邃的意境。在选景方面,他似乎刻意又随意,能朴素而自然地为情造景。他惯于捕捉与塑造那种虚空不实、变幻无常的自然之景,并巧妙而自然地把自身进行的理念思维和审美体验与眼前之景结合在一起,从而把佛学禅理有机地组合到诗情画意中去,这些自然景物在他的笔下自然、随意、可触、可感,似乎是俯仰既得、随意拈来,却又古灵精怪、瞬息万变。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王维的山水诗长于刻画自然物在一刹那之间的分藉现象。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首先,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美。《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满枝盛开的桃花,带着晶莹闪亮的点点水珠,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更显得鲜红娇艳。这是近景的特写镜头。远处,嫩叶青青的柳丛,在轻纱般薄薄的晨雾之中,恰似又多了几分浓绿。一宿山雨吹落的满庭花瓣,还未见家童来打扫,黄莺那清甜的`报春之声远远传来,不时打破这春山的宁静,而“山客”在融融的春光里,依旧梦意酣然。诗中“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却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而这种“静”是闲适而恬静之境。而诗人之“乐”也就在这里。其次,自然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的浑圆美。《积雨辋川庄作》诗中写道: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这首诗更是以自然界的整体性来展示其形式美诸因素,有动静相随的时序流动。空林、烟火、水田、白鹭、夏木、黄鹂、露葵、海鸥,一连串的自然物在诗人流动的意念中层层展开。《出塞作》就表现了一种火热的斗争热情,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第三,空灵清妙的禅意美,超然独特的自我风格。他所表达的这种空寂闲静的禅意,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林幽深,诗人独坐,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唯有明月为伴。这个境界,可谓空寂闲静之极。
总之,作为古代山水诗的代表诗人,王维诗歌中那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意境和渺然的禅趣确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不仅注重于为情设景,更擅长于借景寓情,写景生动别致,有“入画”之感,寓情精妙高远,有溢于“言外”之妙。情与景相得益彰,令读者体味到无穷的旨趣。欣赏王维的山水佳作,能够增强我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王维的山水诗蕴含着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获得探索的快乐,享受祖国优秀文化的滋润,从而拼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
篇3:王维山水诗
关于王维山水诗
1、山中 ——王维
溪清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2、山居秋螟——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4、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5、送祢郎中——王维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6、送钱少府还蓝田 ——王维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桃源行——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篇4:王维山水诗
王维山水诗四首推荐
晓行巴峡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下同)。巴峡,长江东流至湖北巴东县西,巴山临江而峙,所以叫巴峡。
际晓〔际晓〕天刚亮。投巴峡,余春望帝京〔帝京〕指京都长安。。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晴江一女浣(huàn),朝日众鸡鸣〕清晨,旭日东升,群鸡鸣叫不已;江边早已有女子在洗衣了。。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miǎo)行〕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
登高万井出,眺迥江流明〔登高万井出,眺迥江流明〕登高远眺,眼前一片村落涌现;远望江流,十分明亮。井,指村落。眺迥,远望。。
人作殊方语〔殊方语〕异乡语言。,莺为故国声。
赖〔赖〕多亏。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终南山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七。终南山,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
太乙〔太乙〕终南山的主峰,这里指整个终南山。近天都〔天都〕唐朝首都长安。,连山到海隅〔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连绵起伏直达海边。隅,靠边的地方。。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①〔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从终南山向四周环视,白云缭绕,连成一片;而山间的青霭淡淡地飘浮着,远看若有,进入其中却又若无了。青霭,即山岚,青色云气。。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意思是说,天之分野自中峰而变,壑之阴阳因气候而异。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对应地上的'州国区域,称为分野。分野中峰变,即站在中峰,峰之两侧虽有一峰之隔,分野就变了。众壑,指终南山众多的山谷。。
欲投人处〔人处〕有人居处的地方。宿,隔水问樵夫。
汉江临眺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八。汉江,即汉水,源出陕西宁强北冢山,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入长江。临眺,登高远望。
楚塞三湘接〔楚塞三湘接〕楚塞北临汉水,南接三湘。楚塞,泛指楚的边境。三湘,湘水与漓水同源合流,而后分离,称漓湘;合潇水,称潇湘;合蒸水,称蒸湘,总称三湘。,荆门九派通〔荆门九派通〕楚塞西起荆门,东达九江,汉水贯穿其中。荆门,山名,在宜昌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水浩淼,似乎要流出天地之外,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远眺汉水,水势浩荡,郡邑好像在水边浮动;江水无际,浪涛起伏,远天似乎随波澜而晃动。浦,水滨。。
襄阳〔襄阳〕今湖北襄阳,在汉水南岸。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留醉与山翁〕留下来与山翁共醉。山翁,指晋山简。这里指当时襄阳的地方官。。
送梓州李使君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梓州,今四川三台。李使君,姓李的刺史。
万壑树参天〔参天〕形容树木高耸入云。,千山响杜鹃〔杜鹃〕鸟名,又名子规。杜鹃鸣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古代诗词曲中常借以写别离。。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树杪百重泉〕远望山中飞流瀑布,好像在树梢上倾泻。。
汉女〔汉女〕嘉陵江古称西汉水,因而人们称生活在西汉水的少数民族妇女为汉女。输〔输〕交纳捐税。布〔(tóng)布〕花织成的布。花,是一种木本棉花。,巴〔巴〕古国名,在重庆东部。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文翁翻教授〕《汉书·循吏传》:“文翁为蜀郡守,见蜀郡辟陋,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子弟,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当年文翁治蜀,不强行征敛,反而实行教化。文翁,汉朝人,汉景帝时任蜀郡太守。翻,通“反”。,敢不倚先贤〔敢不倚先贤〕怎敢不效法文翁去教化当地百姓呢?敢不,怎敢不。倚,效法。先贤,指文翁。上句和这句是诗人对李使君的勉励。。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对自然观察得极为细致,审美的感受又非常敏锐。他的山水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山水景物,更传达了他的感情,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了一体,创造出了纯美的诗境。阅读这四首诗,要多加体会。前人说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王维这组诗中,有有画意的诗句吗?试找出一、二例,先用语言描述,再尝试用画笔表现。
篇5:王维山水诗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篇6:王维山水诗
唐代: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译文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注释⑴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
⑵际晓:犹黎明。
⑶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⑷女浣(huàn):即浣女。浣,洗。
⑸朝(zhāo)日:早晨初升的太阳。鸡:一作“禽”。
⑹水国:犹水乡。临水城邑。南朝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唐孟浩然《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诗:“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⑺树杪(miǎo):树梢。《陈书·儒林传·王元规》:“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杪:一作“上”。
⑻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万井:千家万户。唐陈子昂《谢赐冬衣表》:“三军叶庆,万井相欢。”
⑼眺迥:远望。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一说为阆水和白水。
⑽殊方语:异乡语言。殊方:远方,异域。汉班固《西都赋》:“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⑾故:一作“旧”。
⑿赖:多亏。多:一作“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