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ix7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篇1: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和估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教学内容,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索、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的春季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你们看,小动物也来凑热闹了,开起了它们的运动会。

(出示第63页动物运动会的主题图)

教师:动物运动会上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呢?

教师;从你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很明显啊,135个比40个多。

教师: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能用算式表示吗?

(板书算式)

教师: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板书算式)

教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不过要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就要用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绿更美,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植树活动。(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2:我还知道了这是600株树苗。有可能每捆100株,6捆就是600株。

学生3:图中还告诉我们,这600株树苗要平均分给2所学校,问每所学校分得多少株?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算式)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教师:这个除法算式与过去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能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计算的方法和答案吗?

教师:那试试吧。

(2)汇报交流。

教师:不错啊,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再做。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教师:做除法想乘法,很好的主意。

教师:哦,你能举一反三,真棒!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通过对这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解答,你们得出了什么方法没有?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已有的经验,发现了平分6捆树苗和平分6株树苗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把“株”这个单位换成了“捆”。计算的时候,不管是做除法想乘法,还是根据6÷2=3推出600÷2=300,都能得到正确答案。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对口令游戏

(1)师生对口令。

800÷4400÷2900÷3600÷2500÷5

(2)同桌两人相互出题对口令。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订正答案。再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道共4组题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火车车厢上的题目,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集体订正,不仅可以让学生顺着开火车,还可以倒着开。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口算和估算(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4页例2。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口算

600÷3800÷4840÷2

500÷5360÷3240÷2

学生算后,让学生说800÷2和840÷2的口算思路。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关面积的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2:告诉我们要爱护草坪。

学生3:两个小朋友测出它的宽是6米,要求长是多少米?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真聪明,那么长是多少米呢?我们要计算才知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120÷6与刚才的口算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对,这就比我们学习的知识回顾题中的口算题稍困难一点,那我们能不能借用它们的算法来学习例2呢?下面请大家分成4人小组,进行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学生未能发现学生3说的这种方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会用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口算和估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5页例3,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现实情景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及方法。

2?在经历估算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体会估算的现实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科技活动感兴趣吗?

教师:神舟五号让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骄人成绩博得了满堂彩。大家想到科技馆去了解一下有关科技方面的知识吗?

1?引导观察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这所学校的同学们也和我们一样对科技知识感兴趣呢。你们看,他们正排队进入科技馆准备参观。认真观察,看看画面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信息?

教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3:分3批的话,平均每批进去多少人呢?

2?组织讨论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谁知道?

教师:从实际情况来看,每批进入参观的人数必须完全一样吗?

教师:那么你们认为怎样分配才能使每批进去的人数较为合理呢?

教师:怎样计算?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时候只需要一个大致的结

果就行了,不用非常准确地算出结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到估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板书课题)

二、运用转化,探究方法

1?引导分析

教师:根据图意,谁能来猜一猜平均每批进去参观的人数大约是多少呢?并说明你猜测的理由。

教师:那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教师:有根据,思路清晰,我想你的推断肯定也启发了其他同学。还有大胆猜测的同学吗?

教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吗?

学生2:因为574小于600,600÷3=200,所以推断出每批进去的人数不会超过200 人。

教师:你已经在对答案进行估计了,而且说得非常有道理,真是聪明的孩子。

2?探究方法

教师:574÷3大约是多少?应该怎样估算呢?能不能从刚才两个同学的发言中得到一些启示?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范围内讨论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谁来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

教师:就574÷3这道题而言,能具体说说吗?

教师:真棒!从旧知识受到启发,解决了新问题,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3?归纳方法,深化认识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不管是574÷3≈200,还是574÷3≈190,能从中明白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吗?

教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三、尝试运用,促进内化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1)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除法估算?

(2)各小组汇报自己讨论的结果,小组间还可以互评。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互相说一说怎样估算793÷4、539÷9。要求说出估算结果及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不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大概估计,得出商的范围。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计算后集体订正,巩固估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

笔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全班看卡片口算

600÷3800÷2150÷3400÷8

320÷4360÷9420÷2420÷6

教师:

篇2: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和估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教学内容,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苯岷暇咛迩榫叭醚生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碧剿鞑⒗斫馊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背醪脚嘌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索、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的春季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你们看,小动物也来凑热闹了,开起了它们的运动会。

(出示第63页动物运动会的主题图)

教师:动物运动会上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呢?

教师;从你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很明显啊,135个比40个多。

教师: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能用算式表示吗?

(板书算式)

教师: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板书算式)

教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不过要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就要用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贝瓷枨榫埃引导观察

教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绿更美,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植树活动。(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2:我还知道了这是600株树苗。有可能每捆100株,6捆就是600株。

学生3:图中还告诉我们,这600株树苗要平均分给2所学校,问每所学校分得多少株?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算式)

2弊灾魈剿鳎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教师:这个除法算式与过去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能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计算的方法和答案吗?

教师:那试试吧。

(2)汇报交流。

教师:不错啊,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再做。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教师:做除法想乘法,很好的主意。

教师:哦,你能举一反三,真棒!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3惫槟尚〗幔得出方法

教师:通过对这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解答,你们得出了什么方法没有?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已有的经验,发现了平分6捆树苗和平分6株树苗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把“株”这个单位换成了“捆”。计算的时候,不管是做除法想乘法,还是根据6÷2=3推出600÷2=300,都能得到正确答案。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倍钥诹钣蜗

(1)师生对口令。

800÷4400÷2900÷3600÷2500÷5

(2)同桌两人相互出题对口令。

2蓖瓿闪废笆二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订正答案。再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道共4组题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3蓖瓿闪废笆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火车车厢上的题目,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集体订正,不仅可以让学生顺着开火车,还可以倒着开。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口算和估算(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4页例2。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笨谒

600÷3800÷4840÷2

500÷5360÷3240÷2

学生算后,让学生说800÷2和840÷2的口算思路。

2背し叫蚊婊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关面积的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2:告诉我们要爱护草坪。

学生3:两个小朋友测出它的宽是6米,要求长是多少米?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真聪明,那么长是多少米呢?我们要计算才知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120÷6与刚才的口算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对,这就比我们学习的知识回顾题中的口算题稍困难一点,那我们能不能借用它们的算法来学习例2呢?下面请大家分成4人小组,进行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学生未能发现学生3说的这种方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会用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篇3: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探索规律) 备课资料(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探索规律(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生发现隐含的规律。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导入:

二.探究规律

三、总结

四、作业: 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找一找。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师板书

让生观察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发现。。。。。。

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写出11111×11111的积吗?试试看。

你还能写出别的算式和结果来吗?

你有什么感触呢?

2、出示例2.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424÷101=24 2424÷202=12 2424÷404=6

4848÷101=48 4848÷202=24 4848÷404=12

9696÷101=   9696÷202=   9696÷404=

引导观察横着看你有什么发现?

竖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你还有什么发现?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课堂练习

P 112页12题

分别说说有怎样的规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要学生学会利用规律解题。

114页练习22。

1,2,3,4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回答结果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独立描述

横着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竖着看被除数扩大多少倍,除数不变,商就扩大多少倍.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对除法计算中规律的探索,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规律的探索,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反思

(第 8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二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四、尝试运用

五、巩固练习

六、总结

七、作业: 师: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找寻一种新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几倍)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见解

观察数字

用除法来进行计算。

学生说方法,

回答:商都是4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举例说明

回答: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思考后汇报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几倍)

出示例3略出示:

生计算

8÷2=4 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80÷20= 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200= 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0÷=

观察是否具有以上规律?

8、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不变规律

9、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观察两种计算方法。

1.出示113页试一试第1题。

根据每组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个、第三个算式的得数。

(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2.议一议1500÷500怎样算简便?

3.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1、书P113页课堂活动  1、2。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第115页5、6、思考题

讨论后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说出注意的地方

学生判断。解答疑问。

独立填

写各题的商,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板书

商不变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验怎样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便。

教学反思

(第 9课时)

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二中6、7、8题。

教学目标

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提问

二、基本练习

三、观察与思考

四、实践应用

五、115页思考题

六、作业

师:在什么情况下除法中的商不变

(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1、P115页第6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

240÷30=    440÷20=

80÷20=   360÷90=

120÷40=    4800÷400=   2400÷60=   9600÷800=

启发用商不变的规律

1.25×4=100      125×8=1000

你有什么发现?

2.4500÷100      96000÷1000

计算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算这些题吗?说说理由。

如150 ÷ 25

×   ×

4    4

|     |

600 ÷ 100=6

生探讨余下题解法。

P115页第8题

发现规律,算出需要的时间。

3000÷300=10(分)

8:30出发,经过10分钟,也就是8:40分到达。

先观察算式特点规律,再计算。找发现。

尝试写这样的算式,并验证规律。

P115页第7题。

教学反思

(第 10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6~118页例1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注意对问题情境对理解,感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并解答。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

二、提出问题。

三、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1.出示情境。理解信息。

小明家有花椒树90课,平均每棵可以产花椒12kg。我们4人8天可以才摘花椒256千克。今年每千克花椒可以卖9元。

感知信息诸多,分类理清信息。

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师择重板书。

1、平均每人每天可以采摘花椒多少千克?

2、小明家共收多少千克花椒?

3、小明家对花椒收入有多少元?

。。。。。。

分析问题与那些条件有关,要解决问题怎么办?试试列算式,并对思路和方法进行解释。

1、平均每人每天可以采摘花椒多少千克?

256÷4÷8

8天每人摘÷8 =每人每天摘的

或256÷8÷4

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2、小明家共收多少千克花椒?

12×90=1080(千克)

C小明家对花椒收入有多少元?

要算花椒的钱,要知道什么条件?怎么办?

12×90×9

P117页课堂活动1题

生思考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说理由。

P118页第1、2、3题。

教学反思

(第11 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7~118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2、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注意对问题情境对理解,感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并解答。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教学例二

二、思考问题。

三、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1、出示例2情境,理解信息。

从雅安市到西藏芒康县到318国道长840km。一辆汽车早上6:00从雅安市出发开往芒康县,3时行了180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什么时间能到达芒康县?

阅读理解信息。

师讲述318国道,是公路代号,不是运算条件。

照这样的速度,汽车什么时间能到达芒康县?

根据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所用时间)

所用时间又怎么办?

尝试列式

840÷(180÷3)

都是除法要先算180÷3,怎么办?

理解14时是什么?(经过时间)汽车什么时间到达的“时间”指什么?(具体时刻)

6:00+14:00=20:00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交流。

P118页课堂活动2题

生思考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说理由。

P118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 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0~122页整理和复习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整理:

二、复习知识点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560÷40=

260÷20=   110÷10=   280÷20=

2600÷200=  220÷20=    140÷10=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汇报发言

口答结果,说口算的方法

口答结果,说估算的方法

学观察,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确定除数(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整理和复习(第120页)

完成的1、2、3、4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21~122页1、2、3、4、5、6题.

家庭作业7、8、9、10题。

教学反思

篇4: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前六课时) 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第100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

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准备题: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三、练习巩固:

四、总结

五、作业: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3.小结: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 (板书:口算)

1、出示 :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              80÷20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如何计算?

练一练:

80÷40=    90÷30=   83÷20≈       80÷19≈

2、呈现主题图,创设情景。

我们学校师生准备出去旅游.现有200名师生,每辆车乘坐40人.租1辆需要840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解决问题:

(1)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列式:        200÷4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2)自主探索。

200里面有几个40?

几个40是200?

(3)合作交流

200是20个10,40是4个10, 20个10除以4个10,商5。

200÷40=5(辆)

(4)练一练:

120÷30   150÷50    160÷80

4.解决问题

(1)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指名回答,引出算式:840÷40

(2) 生讨论,集体解决.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避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1、口算下面各题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80÷40   450÷50    360÷90    810÷90

2、书后:(P100页   课堂活动)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P102页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本课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认知准备。

本环节的教学问题与情境紧密结合,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现学生的主体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估算除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学会其估算.

3、通过过去估算方法,引导学生类推迁移,掌握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准备题:

二、新授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作业 估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83÷4≈   795÷8≈

101÷5≈   998÷2≈

(一)创设新问题

599÷30≈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把599看作600  600÷30=20

所以599÷30≈20

(二)出示例2

生剖析图文信息,根据信息能提出哪些估算问题?

1、去三峡大坝大约要多少时间?

(1)从问题你明白了什么?(估算)

引出算式:  列式  624÷23≈

(2)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

2、回重庆大约要多少时间?

(1)学生独立探讨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并估算

(3)全班交流

3、反思。

观察分析算式意义,引导学生得出以下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被除数看作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数看作整十数,再相除。

P102课堂活动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P103页5、6、7、8题

熟记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做好知识的孕伏工作;同时为分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迁移能力,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达成对猜测能力的认同感,在不断地观察和交流中,从具体   逐步过渡到抽象。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上升为估算知识的理性思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P104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口算。

80÷20   60÷30   560÷4   100÷5    280÷70

2.

2、妈妈在超市里买了5双拖鞋,每双30元,妈妈拖鞋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妈妈有200元,最多可以买几双拖鞋?

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你能谈谈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吗?

2.小老虎出生几个月后(每月按30天计算)开始随母

虎外出?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解答算式180÷30=。

教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1:6个30是180,所以180÷30=6。

学生2:18里有6个3,180里有6个30,所以

180÷30=6。

教师:如果我们把刚才的口算结果用竖式表示出来,

这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算理:除数是两位数,我们要先

前几位?为什么?商应该怎么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让学生说出每步计算过程和所表示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竖式写完。注意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要工整、规范。

3.教学例1

第(2)问题:老虎出生后要几个月才开始独立生活?

列出算式720÷30=

教师:你能独立计算这个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进行笔算

4.4、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你能谈谈列竖式时要注意

哪些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时,先看被除数

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1.教师:同学们会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了吗?下面

请大家先说一说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再

计算。(P104页课堂活动)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习了什么知

识?

通过练习,为后面的试商作准备。

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入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尝试,讨论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同学们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和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笔算除法(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5页上的例2。

教学目标

1本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商大了要改小的试商方法,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蹦苡τ盟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

二、探究新知

三、新知巩固

四、总结

五、作业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1、出示例题:

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1)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2)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3)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

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4)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学生列式

除数不是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讨论汇报计算方法

学生叙说试商过程,讲解计算的过程

指名板演,讲述计算的全过程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出示例2:小猴和小熊开车去野生动物园,现离野生动物园612千米,平均每小时行34千米,好要几时才能到达?

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列式 612÷34=   (时)

现在你有办法解决吗?试试看。

生交流把612看作600,34看作30,

600÷30=20,在十位上商2。

列竖式计算

怎么试商呢?

第一次商2大了,改商1后余27。余27是27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在个位试商。商9大了,改商8。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576÷18=32

18

34)612

34

272

272

0

答语(略)

提问:这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用“四舍”的方法,(板书)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练习p105页课堂活动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P107页3、4、5、6题

观察后汇报计算过程

总结试商方法

读题分析后列式计算

学生叙说试商过程,讲解计算的过程

学生板演,说方法。

找出共同特点

独立计算后互相检查,讲方法 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为新知作准备。

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内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先估算后笔算的方式,用估算的算理为笔算的试商铺路,使学生沿着估算的思路自己找到笔算的试商方法,并在试商过程中体会调商产生的原因及调商的方法,这样在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中解决了试商和调商的问题以后,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就比较容易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点抓两个字--“借鉴”,使前两道题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探讨的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这样不仅使算理的推导过程变得简单,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主动依靠前面掌握的学习经验来探讨后面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笔算除法(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6页上的例3,课堂活动第及

练习二十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苯一步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试商小了要改大的调

商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

2蹦苡τ盟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课前侦测。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作业:

1、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试商的?

805÷23     884÷34

2、小结:昨天我们学习了“四舍”的试商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出示例3:野生动物园的猴馆占面积为850m2,猴子只数是17只。平均每只猴子的活动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获取信息

(2)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850÷17=

(3)自主探索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17最接近20,把17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50÷17转化成850÷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17,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生试做      4

17) 850  →你有什么发现?

68

17

5

17) 850  →商4小了,改商5。商完了吗?怎么办?

85

0

50

17) 850 →商的个位为什么写0?

85

0

答略。

(5)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除数不是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讨论汇报计算方法

学生叙说试商过程,讲解计算的过程

指名板演,讲述计算的全过程

780÷26  544÷17  898÷28 384÷16    775÷25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 “五入”试商(板书)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小,小了要调大。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5、6、7、8、9又怎么办?

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板书)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或小,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P108。 7.8.9.10.11题学生板演,说方法。

找出共同特点

总结试商方法

观察后汇报计算过程

独立计算后互相检查,讲方法 通过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

这个教学环节中对算法的探索一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二是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三是通过对算法的总结,来提高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水平。

教学反思

(第 6课时)

笔算除法(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9页例4,课堂活动,练习二

十一.

教学目标

1毖生再次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2蓖ü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总结,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蹦茉擞盟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

二、新授: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作业

1.计算897÷39    608÷32

2.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31)348

1、创设情景出示例4:

一个养鸡场养了许多鸡,每天要用86千克饲料。现运来688千克饲料够用多少天?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68比86小,86除68个十,商几个十?

商一个十都没有(也就是0个十)怎么办?

怎么试商呢?

第一次商7小了,改商8,刚好合适。

“8”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688÷86=8(天)

8

86)688

688

0

答略

2.练习280÷35 930÷31 怎样试商?

3.议一议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4.议一议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两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一位数?可不可能是一位数?

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计算的方法

读题列式

688÷86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

在个位试商

生说想法,把86看成90试商。

学生议论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P109.课堂活动第二题

用3,4,5,6,7这5个数字,组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第算式。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110页第1,2,3,4,5题。

学生总结: 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以及结合教科书提示,总结归纳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两种整除法的对比,引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的难点,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试商的方法,突破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

教学反思

篇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二、难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