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咕咕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
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整十加整十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加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仔细观察,说出图意,并解答。左边一箱装有20个苹果,右边右边一箱装有30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列式是20+30复习:3个十和5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是( )……
教师出示教材70页的情景图,说明水果店中原来有一箱苹果装满20个,这时又送来一箱装有30个苹果。问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探究与体验
1、学生按教师要求自己操作摆小棒,边摆边说,使学生充分反馈。
2、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一捆小棒是10根,两捆加上三捆是五捆,五捆是50根,三个十加两个十是五个十,五个十是50。所以,20+30=50。
3、学生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4、学生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说算理。
学生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如何进行口算呢?请大家先用小棒摆一摆,说说是怎样摆的,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20+30=50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你能举例说说吗?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教师大胆放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1、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2、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3、第4题 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篇2:《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96-97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十1、2、3、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题,让学生抢答。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加法
1、(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3)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4)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2、现在我们再动s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3、提出要求:
(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4、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5、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四、巩固练习
第97页“做一做”1、2题。练习二十1、2、3、4题。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等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保、植树绿化、保护视力等教育。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运用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准确进行计算。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34+25= 47-37= 56+34= 49-27= 1200-400=
50+300= 25+15= 70-35= 400-300= 800+20=
2、笔算:
27+68= 32-26= 90-58= 43+19=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进行环保教育,团结合作精神)
(2)小朋友们把捡拾到的废品都归类处理,看这是收集的瓶子。
(3)出示主题图:自己观察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问题。
预设: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
b、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多少个瓶?
(4)解决问题a。
请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180+340=
(5)揭题: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6)500瓶送一次够吗?学生自己解决
三、探究新知
A、例3 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小组学习)
1、提出要求:
①先独立计算。
②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180
+ 340
520
2、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l8+34=52,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3、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
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引: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1。
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应该是l+3+1=5,竖式计算时进了l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l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4、我会做(指名上台板演)
240+170= 180+350= 360+140=
4、解决问题b。
怎样计算340一180呢
②全班交流算法。
③如何笔算请一名学生板演。
④板书竖式。
⑤提出问题: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1?
⑥小练笔:
730-180= 530-190= 700-240=

C、小结: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吗?
四、课堂练习
1、书P99面4、5题。
进行乐于助人、植树绿化、保护视力等教育。
2、拓展练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做一做小裁判
2、找朋友。
3、完成下列竖式
4、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80+340=520 340-180=160
百十个百十个
1 8 0 3 4 0
+ 3 4 0- 1 8 0
5 2 0 1 6 0
篇4:《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重点)
2、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退位算理。(难点)
教学过程
学案导案
知识铺垫
课件出示:
20+40= 60-20= 42-18=
32+53= 24+16= 54+29=
独立完成同桌对改。
新知探究
一、学习例3
(一)自主学习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3、你能根据这两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4、看看这两数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学习
(1)同桌说一说怎样口算380+550=?
(2)自己先试着在下面列竖式计算:
(3)想一想: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4)同桌之间说一说,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应注意什么?
(5)同桌说一说怎样口算550-380=?
自主完成,全班交流。
(2)几个十减几个十=几个十
(6)自己先试着在下面列竖式计算:
(7) 同桌之间说一说,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应注意什么?
(8) 小组内说一说,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应注意什么?
当堂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810-230= 660+170=690-460=
470+550= 730-330=510-440=
2、牧羊伯伯养了200只绵羊,山羊有120只。
(1)一共用多少只羊?
(2)绵羊比山羊多多少只?
列竖式时注意要相同数位对齐。
先把题目读清楚,看清要求的问题,在列算式。
篇5:一年数学下《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
一年数学下《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操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口算:70+6=
90+4= 6+30=
复习:27可以分成( )和( ),42可以分成( )和( )。
口算: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去图书馆看书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今天老师就领你们去图书馆看一看。要想选你喜欢看的书,必须要闯过关卡才行,你们有没有信心? 恰当合理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并解答。(书架上面有有20本书,书架下面有16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列式是20+16或16+20)
学生按教师要求自己操作摆小棒,边摆边说,使学生充分反馈。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2个十加1个十和6个一,等于3个十6个一,是36。所以20+16=36。 还可能有:把16分成10和6,先算20+10=30,再算30+6=36。
3、学生按要说一说,再填书。 第一关:教师出示教材72 页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教师提问:如何进行记算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交给学生边摆边说,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了解学生摆说的情况)。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组内说,再汇报。
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出下面各题十位上得几,再计算。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先同桌或小组交流再填书,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让学生充分的`说,即可以深刻领会算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
第2题,找朋友,可通过故事的形式出现,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我和你捡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再列式口算。
第4题 :小动物回家先展示三个小动物后展示他们的家,提问:每个小动物要回哪个家?然后设计试题。(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代表一种动物进行口算,使每个学生都有口算的机会。)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练 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过程。
2、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和口算习题。 复习:
1、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口算 :(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其中包括36+20 恰当合理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与体验
学生按教师要求摆小棒,边摆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在集体交流时,可能会出现三种思维过程:1、从三捆中去掉两捆,还剩一捆和6根,是16根。2、3个十去掉2个十,还剩1个十和6个一,结果是 16。3、把36分成30和6,先算30-20=10,再算10+6=16
学生
1、教师提问:如果把36+20改成36-20又该怎样计算呢?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组内说,再汇报。
2、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和理由(先同桌或小组交流,再填书,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让学生充分的说,即可以深刻领会算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与应用: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练习。
1、学生观察情景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列式并口算。
2、自主小天地,学生编出自己的试题,同桌间互相解答。
3、完成练一练的1、2、3题,第1题:先说想法,再口算:第2题: 制成活动片,让学生 反复进行口算;第3题: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展示情境图。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篇6:几百几十减几十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9、“想想算算”,练习四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几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练习四第7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做第17页复习题。
(1) 学生在书上做第一组题,然后口述计算过程。
(2) 学生在书上做第二组题,口答结果,指出:几百几十都可以分成几百和一百几十。
2、板书:650-200,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老师板书成:650-200=450
600 50
3、引入新课。将200改成20,要怎样算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9第(1)题。
(1)650-20与上面一题比较没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是几百几十减怎样的数?
20要从多少里去掉?你认为这道题要怎样算?
老师配合板书 650 C 20 = 630
600 50
谁能告诉大家650-20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从50里减去20,而不从600里减?
(2)请小朋友在自己的书上把这道题算一算。
(3) 师小结。
2、教学例9第(2)题。
(1) 按上面的一题要怎样算?50减70不够减怎样办?现在怎样算?
师配合板书:650 C 70 =580
500 150
谁来说说50减70不够减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 请小朋友在书上完成。
(3) 这道题和上面一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讨论:上面这两道题还可以怎样想?
4、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口算练习四第5题。
4、做练习四第7题。
5、做练习四第8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几百几十减几十要怎样算/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6题。
篇7: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
一、口算基本练习
1、揭示课题
2、练习口算方法。
(1) 小黑板出示:
420+300 360+200 500+230
420-300 360-200 730-500
提问:几百几十加、减几百的口算要怎样算?整百数要和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或者相减?
(2) 小黑板出示:
37+20 40+53 65-50 27-20
370+200 400+530 650-500 270-200
提问:几十几加、减几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呢?
加减几十要和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减?加减几百呢?
二、加减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每人先估计得数哪几道比500大。(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
2、完成练习三第7题。
(1) 小黑板出示。
(2) 集体订正。注意说明后一组题的比较方法。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三第8题。
读题,提问:用哪两个条件解答的?为什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2、做练习三第9题。
(1) 指名学生读题,看图,说说冬冬家离学校多少米?,明明家离学校多少米?
(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 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5题。
篇8:几百几十加减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几百几十加减》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教学反思《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教学反思》。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篇9:《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比较粗糙和紧凑的课,因为担心40分钟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课上,我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没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也想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也是有点紧张,而无法达成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由此也说明以后备课不仅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还得多注意细节部分。
1、在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时,我让每个学生都说了算理,在复习笔算时也占用了不少时间,整个复习内容好似当成一节新授课在进行教学。但在新授时,由于时间不够,所以将教学内容拉得很快,也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只是自顾自的讲,自顾自的说。我应该将复习内容安排在10分钟之内,说算理时相应指名两个学生说就可以,不必每一题都要求他们说。
2、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学生虽然能较容易的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就有些糊涂。如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情况,340—180,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应该是一百。但学生说成是退一当十,我没有引起重视,一带而过。这样导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上有些糊涂。我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
3、备课时一直想着要以学生为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但在上课时,却总是忘了这一点。许多时候原本都是准备引导学生去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在实际中,都变成了我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一味地进行灌输,不考虑学生。
4、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应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5、课件的制作也相对简单,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还很高,到后面学生举手和发言的就少了,只是听、不愿思考问题。不是学生不想听讲,而是自己没找到能够吸引他们的教学方法。这里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自身的问题。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在备好课的同时也要备好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10:《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
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首先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把两个年龄段的体重放在课前进行分段统计,课堂上再交流汇报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再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当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工作之中。
最后通过观察对比突出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引导学生观察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突出复式统计表便于对比,更便于观察分析这一优点。然后请学生拿自己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时,引出我们怎样做才会有好的身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学生平时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篇1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有笔算两位数加减的基础,因此,列出竖式笔算是学生较容易掌握的。本节课时,主要是解决计算加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减法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教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回收矿泉水瓶,结合情境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了两个问题:
(1)两周一共收集多少个?
(2)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几个?
学生在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情境中,调动起兴趣,并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光说光练计算,使得计算课也能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无味。
在笔算中,学生计算顺序和计算过程有一定的基础,重点来解决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来减的问题,在这里,用2个问题提醒学生思考:
1、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
2、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1?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形式,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在小结的过程中再提问: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回忆,以及对计算时的习惯培养。
本堂课最大的缺点练习的内容较少应该适当的在增加练习的内容更好的巩固知识,另外就是课堂的调节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在经后的教学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缺点也是需要加强很改进的。希望在以后不断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篇1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
星期二的那天我上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这堂课。通过老师的指导让我学会了很多:明白了许多在平时课堂上自己不容易发现的问题,知道了这堂课的缺点在哪里,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下面我先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有笔算两位数加减的基础,因此,列出竖式笔算是学生较容易掌握的。本节课时,主要是解决计算加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减法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教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回收矿泉水瓶,结合情境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了两个问题:(1)两周一共收集多少个?(2)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几个?
学生在“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情境中,调动起兴趣,并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光说光练计算,使得计算课也能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无味。
在笔算中,学生计算顺序和计算过程有一定的基础,重点来解决“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来减的”问题,在这里,用2个问题提醒学生思考:1、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2、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1?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形式,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在小结的过程中再提问: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回忆,以及对计算时的习惯培养。
本堂课最大的缺点练习的内容较少应该适当的在增加练习的内容更好的巩固知识,另外就是课堂的调节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在经后的教学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缺点也是需要加强很改进的。希望在以后不断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篇13:贪恋几十秒美文
贪恋几十秒美文
有一次,我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那天,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像是落在树丛间的鸟雀,叽叽喳喳地闹个不休。
于是,我选择愤怒,突然大喝一声:“停!”众生骇,像突然被踩了脖子,喧闹骤止。
“没出息!”愤怒举着砍刀,从我的喉咙里冲出来。众生大骇。“这就像起床!”众生愈加惊骇,面面相觑。什么逻辑,这怎么跟起床扯到一起了。哦,天,老师疯了!鸟雀们彻底不吵闹了。看来,老师疯了,比吵闹好玩多了。我得解释,否则,我就真疯了。
上课铃响了,不安静学习,就像起床铃响了不赶紧起床一样,都是想多贪恋几十秒的欢娱。然而,这几十秒远不止是时间。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该起床了,还要窝在被窝里,似睡非睡,将醒未醒,一分钟,或者数十秒,沉溺,挣扎,拉锯,决斗。
尽管,脑海里百转千回,身体却深沉地贪恋着,蜷缩在那里,不愿动,不愿起。甚至,你还为是否继续贪恋下去而犹豫的`时候,就在上一刻,你旁边的那个人已经一跃而起。
那么,你跟这个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是的,当时只差几十秒,但若干年之后,你会发现,你与他相差的却是整个人生。
篇14: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7、“想想算算”,练习三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新
1、 口答。53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60可以分为几百和几十?
2、 口算第13页复习第2题得数,填在书上。
3、 请小朋友说出下面两题的口算过程和得数。(边说要求边板书算式,分左、右各一道)
53+40 93-40
4、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第(1)题。
(1) 在53+40下面板书:530+400=
(2) 提问:仿照上面一题,这道题可以怎样算?(配合板书)
(3) 指名口述530+400的口算过程,老师板书“想”的算式。然后再让几位学生说一说。
(4) 指出:口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因为几百要和几百才能直接加,所以先算几百加几百得几百,再把得到的几百加几十得几百几十。
2、教学例7第2题。
教法可仿第(1)题。
提问: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这两道题还可以怎样算?
让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出的算法,老师根据正确的'算法板书口算过程。
说明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用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是怎样算的,得数是多少,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加上的几百要加在哪一位上?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想想算算”第2题。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第1、2题中的第一组两道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得数校对。
2、完成练习三第4题。
让学生解答第(1)题,做好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然后提问:为什么要用260-100?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后四道题,第3题。
篇15: 几十斤母爱美文
几十斤母爱美文
中秋节恰逢妹大喜之日,我和”老公”就回了趟娘家;结婚到现在也就小半年的时间,可是”曾经”的家,现在就是娘家。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个多月没有回去过了,前几天妈还打电话,电话里妈说我狼的很(在我们那里就是不挂念的意思)。然后就匆匆挂了电话,能想到妈一定是太想我了,”妈妈”想念子女的程度一定超过子女想她的程度。
忙完妹的婚礼,我和老公也就收拾回家了;我们一路上掂着妈给带的沉甸甸的板栗,一路上抱怨,抱怨妈给我们拿的太多了,太沉了;在我们回家的一个月前妈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已经弄熟了,装好了袋子,就等着我们回去拿,那一颗颗收拾的干净的板栗上都凝聚了妈对我的”思念”和期盼。
年少的我们曾经很任性,如今我们已经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即将或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光阴渐渐染白了”父母”两鬓的青丝,在我们走向成熟的`同时,也慢慢的读懂了”父爱”和母爱。
无论我们的父母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我们曾经年幼还是如今的成熟,父母”永远”都将自己拥有的,认为是最好的东西无条件的给予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