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多一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HTML]

[/HTML] 一、知识要点

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反应速率的快慢;化学平衡状态是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的移动是研究在条件发生变化、化学平衡被破坏时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应正确理解区分这三个概念。

2. 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

篇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3、知道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5、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规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考查的知识点应主要是:①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②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判断;③确定某种情况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④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⑤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⑥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转化率或比较。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⑴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⑵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平均速率;⑶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⑷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5)平衡移动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⑹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平衡常数、消耗量、气体体积变化等。

从考题难度分析,历年高考题中,本单元的考题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都有出现。因为高考中有几年出现了这方面的难题,所以各种复习资料中高难度的练习题较多。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这部分内容试题应较基础,复习时应多关注生产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指明具体物质)。但各种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气体反应或溶液中的反应;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气体参加的反应;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测得,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原来的2-4倍,经验公式: ;

(4)使用催化剂,使原来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分步进行(本身参与了反应,但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从而大幅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3.浓度和压强的改变仅仅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温度的改变和催化剂的存在却能改变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

篇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

(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

A.1.2mol/(L·min)B.1mol/(L·min) C.0.6mol/(L·min)D.0.4mol/(L·min)

2.在2A+

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3.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增加浓度

4.已知450℃时,反应H2(g)+I2

(g)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

2HI(g) 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B.0.02C.100 D.无法确定

5.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 B.N2O4

2NO2

C.Br2(g)+H2

2HBr D.6NO+4NH3

5N2+3H2O

6.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

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10s后,

-1测得υ(A)=0.12mol·(L·s),则此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mol B.2.8mol C.3.2mol D.3.6mol

7.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氨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H3

N2+3H2,达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为a %的是

A.3mol H2和1mol N2B.2mol NH3和1mol N2

B.2mol N2和3mol H2D.0.1mol NH3、0.95mol N2、2.85mol H2 8.如图是表示:2X+

Y Z+R+Q的气体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t1时开始改变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A.减少Z物质 B.加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0t19.一定条件下将

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 t

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

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2 mol SO2 + 1 mol O2 B.4 mol SO2 + 1 mol O2

C.2 mol SO2 + 1 mol O2 + 2 SO3 D.3 mol SO2 + 1 mol O2 + 1 SO3

10. 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 B(g)C(g) +D

a(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资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A)·c(B)=c(C)·c(D),若在温度

不变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其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D )

A. 60% B. 24% C. 4% D. 40%

11.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 + 3B2(g) - Q,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BAB3AB3υ 3

B D A C

12.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 D.5%

13.在体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

为95%,此时容器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是( B )

A. 等于2.052.052.052 B. 小于 C. 大于 D. 等于 3333

14.在t℃时,将0.2 mol X和0.8 mol Y充入密闭容器中,当反应X(g)+

Y(g) nZ(g)+R(g)达到平衡

时,若将反应混合气体中各物质浓度均增大一倍,X的.转化率不变,并知c?X? c?Y?=c?Z?n c?R?,则X的

转化率为(A )

A. 80% B. 65% C. 4 5%D. 37%

15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为 X(g)+

3Y(g) 2Z(g),X、Y、Z 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1 mol / L,0.3 mol / L,0.2 mol / L,当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B )

A. X=0.2 mol / L,Y=0.6 mol / LB. Y=0.5 mol / L或Y=0.1 mol / L

C. Y=0.3 mol / L D. Z=0.4 mol / L

16.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 mol A、n mol B发生下列反应:mA(g)+n

B(g) pC(g),

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放入a mol A、b mol B、c mol C,要

使平衡后的浓度仍为W mol/L,则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ap+c=p m

mcpc2pmn C. +a=m;+b=nD. a=;b=;c= pn333 A. a∶b∶c=m∶n∶pB. a∶b=m∶n;

17. 在容积为1 L的固定真空容器中,加入3.68 g N2O4无色晶体,升温至20℃,晶体逐渐气化成无色气体,并部分离解为红棕色的NO2气体,直至达到化学平衡:N2O4

(g) 2N2O4(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从化

学反应刚发生直到化学平衡的全过程中,以下量的变化正确的是(温度不变)

( )

A. 气体总压强减小B. 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C. 气体的密度增大D. 气体的密度减小

18.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生成amol 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

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⑧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②⑧ B. ⑦④ C. ①③ D. ⑤⑥

19. 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N2(g)+3H2

(g) 2NH3(g),在反应起始时N2和H2分别为10mol和30mol,当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30%。若以NH3为起始反应物,反应条件与上述反应相同时,欲使其达到

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NH3的起始物质的量和它的转化率是 ( C )

A. 40mol;35%B. 20mol;30% C. 20mol;70% D. 10mol;50%

20. A、B、C、D四种物质均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加水稀释后,平衡向逆向移动

的是( cd)

A.

A + B C + D B. A + H2

O C + D

C. A + BC + H2O D. A + 2B + H2

O C

二、填空题

21.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其反应是:CO2+2NH3=CO?NH2?2+H2O。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

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2和CO2。H2是合成氨的原料,CO2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

考虑,选用 ?填序号?作原料较好。

A? COB? 石脑油?C5H12、C6H14?C? CH4D? 焦炭

作出这种选择的依据是

注:有关的反应如下:① C+2H2O=CO2+2H2 ② CO+H2O=CO2+H2

③ CH4+2H2O=CO2+4H2 ④ C5H12+10H2O=5CO2+16H2

22. 将2mol水蒸气和2molCO置于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 H2O 2H2 + O2 , 2 CO + O2

2 CO2 。

(1)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该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和 ,或和 。(填它们的分子式)

(2)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O2)平=a mol,n(CO2)平= b mol。试求n(H2O)平=

。(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

23. 已知T℃、P kPa时,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 mol Y,此时容积为V L。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应:2X?g?+Y?g?2Z?g? 达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0?4。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使温度和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再往上述密闭容器内充入4 mol Z,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容积为 ,Z的体积分数为 。

(2) 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使4 mol X和2 mol Y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Z的体积分数仍为0?4,则该密闭容器的容积为 。

(3) 若控制温度仍为T℃,另选一容积为V 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往其中充入一定量的X和Y,使反应达到平衡,这时Z的体积分数仍为0?4。则充入的X和Y的物质的量应满足的关系是:a n?Y?<n?X?<b n?Y?,其中a为 ,b为 。

三、实验题

24.实验室里常见到右图所示仪器,该仪器为两头密封的玻璃管,中间带有一根玻璃短柄。该仪器可进行多项实验。当玻璃管内装有碘晶体时,用此仪器可进行碘升华实验,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没有污染,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1)用此仪器不能反复进行的实验是(填序号)

A.NH4Cl固体受热分解 B.KMnO4晶体受热分解

C.白磷和红磷一定温度下互相转变D.无水CuSO4和胆矾的互变实验

(2)当玻璃管内装有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时,亦可反复进行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是 。

(3)如果玻璃管内装有大量红色溶液,加热时溶液颜色变浅,冷却时恢复红色,该溶液可能是,如果玻璃管内封有少量无色溶液,加热溶液时,溶液变红,冷却后恢复无色。此溶液可能是 。

四、计算题

25. 在一定条件下, A2 + B2

2 C 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A2)= 0.5mol·L-1 ,c(B2)= 0.1mol·L-1 ,

-1c(C)=1.6mol·L ,若A2、B2、C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b、c,试回答:

(1)a、b应满足的关系是 。(2)a的取值范围是 。

篇4: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加深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实验,体会用定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基本程序,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

(3)掌握“Na2S2O3+H2SO4=Na2SO4+S+H2O、FeCl3+3KSCN Fe(SCN)3+3KCl”等反应,体会用化学实验研究某个化学反应的一般程序。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定量实验中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方法。

(2)通过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推测理论规律,提高推理分析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本实验中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实验操作简便、推理和分析过程引人入胜,所以可以通过本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规律、研究自然现象的乐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实验共包含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5个内容,实验过程中既有定性研究要求、又有定量研究要求,要求学生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综合思维来分析和研究。实验中应要求带着研究的观点、在探究的层面上去思考。本实验的各个内容中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实验

内容

应巩固的知识

涉及的实验技能

注意事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硫代硫酸钠跟稀硫酸溶液的`反应原理、单质硫的颜色、溶解性等。

(1)量筒、烧杯的使用

(2)溶液浓度的估算

记录时间这一步中,要注意三支试管中溶液达到同样的混浊度,以免造成误差。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同上

(1)水浴加热

(2)温度计使用、温度的测量

注意在烧杯底部放一白纸作背景,以便观察。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过氧化氢分解;

氧气的检验。

(1)粉末状固状加入试管中

(2)液体倾倒入试管中

注意伸入带火星木条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迟。

注意不要加入太多的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氧化氮跟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胶头滴管的使用;

配制原混合溶液时,氯化铁、硫氰化钾的浓度宜低一点,后加的氯化铁、硫氰化钾溶液的浓度宜大点。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铁离子跟硫氰根离子反应;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注意对比。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篇5: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

是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值(减少值或增加值)来表示,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都有关,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也与溶剂的性质和用量有关。其中压力关系较小(气体反应除外),催化剂影响较大。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以达到某些目的。

二.计算公式

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

还可以用:v(A) / m=v(B) /n=v(C) /p=v(D) /q

不同物质表示的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本式用于确定化学计量数,比较反应的快慢,非常实用。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数值不同,故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物质。

三.影响因素

内因

化学键的强弱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例如:在相同条件下,氟气与氢气在暗处就能发生爆炸(反应速率非常大);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反应速率大);溴气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反应速率较大);碘蒸气与氢气在较高温度时才能发生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又分解(反应速率较小)。这与反应物X—X键及生成物H—X键的相对强度大小密切相关。

外因

1.压强条件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若体积可变,恒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减小。因为体积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减小。

2.温度条件

只要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当然,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次数增多反应也会相应加快(次要原因)。

3.催化剂

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却改不了化学反应平衡。

4.条件浓度

当其它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要想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必须先获得自由,即: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必须断裂。化学键的断裂是通过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碰撞来实现的,并非每次碰撞都能是化学键断裂,即并非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很少的。

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才有可能撞断化学键,发生化学反应。当然,活化分子的碰撞,只是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并不是一定发生化学反应,还必须有合适的取向。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和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即活化分子的数目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的数目,可以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则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大。

(注: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活化分子。)

5.其他因素

增大一定量固体的表面积(如粉碎),可增大反应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四.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不同时间反应速率不同。所以,通常应用瞬时速率表示反应在t时的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刚开始一瞬间的速率称为反应的初始速率。

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同一个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其反应速率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当正反应开始后,其逆反应也随之进行,所以实验测定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正反应和逆反应之差,即净反应速率。当然,有些反应的反应逆速率。当然,有些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非常小,完全可以不考虑,可以认为是单向反应。

五.测定方法

测量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需要测定某一时间附近单位时间内某物质浓度的改变量。但是,一般来说在测量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应用一般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反应速率存在困难。一个近似的办法是使反应立即停止(如果可以),如通过稀释、降温、加入阻化剂或除去催化剂等方法可以使反应进行得非常慢,便于进行化学分析。但这样即费时费力,又不准确,可以研究的反应也有限。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测量物质的性质,如压力、电导率、吸光度等,通过它们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实现连续测定。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篇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模拟题目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模拟题目

专题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并思考《创新设计》相关内容。

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其方法(三段式)。

3.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图像问题。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NO、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易造成大气污染。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科学家们正试图在汽车尾气排放管里填装特殊催化剂,使其发生反应.

2. CO(g)+2 NO(g) 2 CO2(g)+N2(g) ΔH<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C.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2.(安徽理综)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 N2(g)+CO2(g) ΔH=-373.4 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考纲点拨】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平均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5.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研究例题】

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g)+3 Y(g) 2 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0.04 molL-1(c1、c2均不为零),反应经4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1∶c2=1∶3

B.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间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v(Z)=0.01 molL-1min-1

C.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间内,Y的平均消耗速率v(Y)=0.015 molL-1min-1

D.达到平衡时,X、Y的转化率之比为1∶3

2.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 n Y(g) ΔH=Q 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

1 2 3

100 1.00 .075 0.53

200 1.20 0.90 0.63

300 1.30 1.00 0.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上海卷。17)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例2】(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ΔH<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例3】(2010天津卷.10)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 CH3OH(g);ΔH = -90.8 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2O(g);ΔH= -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O2(g) + H2(g);ΔH= -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ΔH= 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⑷ 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①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______ v逆 (填“>”、“<”或“=”)。

② 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 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 __________。

【例4】(2010上海卷.25)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g) 2SO3(g)+190kJ

⑴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 (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⑵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 。

⑶下列描述中通通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v(O2)正=2v(SO3)逆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⑷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molS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v(O2)= 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 mol<n(SO3)< mol。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

1.(2010福建卷.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B.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C.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D.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2.(2010四川理综卷.13)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3.(2010江苏卷.1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 NH3(g)

ΔH=-92.4 kJmol-1)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

NH3的浓度(mol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1>c3 B.a+b=92.4 C.2p2<p3 D.α1+α3<1

4.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A(g)+B(g) C(s)+2 D(g),可以说明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A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④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09宁夏卷.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 1/2X2(g) HX(g)的平衡常数

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

A.5% B.17% C.25% D.33%

6.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H2(g)+CO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如果此时测得CO2为0.4 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常数符合下列关系式: = ,由此时的温度为1000℃

7.(2010全国卷1)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⑶该反应的△H 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

实验②:v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v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0广东理综卷.31)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⑴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2H3BO3 +________。

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 +3CH3OH B(OCH3)3 +3H2O中,H3BO 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 。

②该反应的 _____0(填“<”、“=”或“>”)。

⑶H3B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 3(aq)+H2O(l) [B(OH)4]-(aq)+H+(aq)已知0.70 molL-1 H3BO 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 0 × 10-5molL-1,c平衡(H3BO 3)≈c起始(H3BO 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2010山东卷.28)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 SO2+2H2O+I2===H2SO4+2HI

Ⅱ 2HI H2+I2

Ⅲ 2H2SO4===2SO2+O2+2H2O

⑴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Ⅲ易在常 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的同时产生1mol H2

⑵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放映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⑶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⑷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2(g)+O2(g)===2H2O(l) △H=-572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 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

10.氮是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 NO2(g)===4 NO(g)+CO2(g)+2 H2O(g) ΔH1=-574 kJmol-1

CH4(g)+4 NO(g)===2 N2(g)+CO2(g)+2 H2O(g) ΔH2

若1 molCH4把NO2还原成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 kJ,则ΔH2= 。

⑵工业合成氨气需要的条件非常高但产量低,一些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氨的电化学合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电化学合成氨过程的总反应式为: N2+3 H2 2 NH3,则在电化学合成氨的过程中,阴极反应式为 。

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2与3 mol H2混合于一个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A点混合气体中氨占25%,试回答:

①N2的转化率为 ;

②图中在状态A时,平衡常数KA (填写代

入数值的表达式);当温度由T1变化到T2时,KA KB(填

“>”、“<”或“=”)。

③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如表所示:

c(N2) c(H2) c(NH3)

0 0.6 1.8 0

3 0.52 x 0.16

6 0.36 1.08 0.48

9 0.36 1.08 0.48

反应从0 min到3 min之间,H2的反应速率为 ;反应在3 min时,条件发生了改变,改变物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H2的浓度

篇7:高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1)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

公式:V=△C/△t常用的单位:mol/(LS)或mol(LS)-1

反应物: △C=C0-Ct生成物:△C=Ct-C0

(2)对于同一条件下的某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可能一样;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相应计量数之比。

例如:mA(气)+nB(气)pC(气)+qD(气)则:v(A)∶v(B)∶v(C)∶v(D)= m∶n∶p∶q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对于可逆反应,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总是同方向的,V正和V逆的变化是增大都增大,减小都减小,决不会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最根本因素是物质的性质(内因)。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单位体积所含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减少反应物浓度,会使单位体积所含活化分子数减少,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只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因为压强的改变归根到底是由于气体浓度发生了改变。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气体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相当于减小气体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注意:对于参加反应的固体、液体或溶液,由于改变压强,对它们的浓度改变很小,可以认为它们的反应速率与压强无关。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温度升高,几乎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都会增大。不管在正反应还是逆反应,也不管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5)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本质原因: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分为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

(6)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光、反应物颗粒大小、原电池反应、溶剂、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等都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变化。

3、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恒温时:增大压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恒温恒容时:

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速率加快

②充入惰气,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气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总之,压强改变,若引起浓度改变,速率则改变。

4、碰撞理论对反应速率变化的解释

(1)任何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是有效碰撞。

(2)在碰撞理论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而这个决定于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不管改变哪一个外界条件,只要能达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的目的,就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篇8: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 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和 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 。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 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 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9min         B.27min

C.13.5min      D.3min

4.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在最初0.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 ,则在0.2 s时,箱中有     mol C生成。

【作业 】P.36 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 ( 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篇9: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 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和 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 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第 1 2 页

篇10: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 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和 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 。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篇11:化学反应速率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 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篇12: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 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9min         B.27min

C.13.5min      D.3min

4.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在最初0.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 ,则在0.2 s时,箱中有     mol C生成。

【作业】P.36 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 ( 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篇1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易错教育论文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易错集锦教育论文

1.要正确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质

即浓度的影响,这是因为容器的体积改变致使气体的浓度同时增大或减小。

例如,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Q达平衡,“通入SO3后,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说法是错的。很显然通入SO3后,SO3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这里的压强的改变,并未影响SO2和O2的浓度,仅改变了SO3的浓度,对正反应速率无影响。

2.应用勒沙特列原理研究平衡时,要注意三点

(1)针对平衡体系。如对一个刚开始的气态反应,增大压强反应总是正向进行而不服从勒沙特列原理;

(2)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可用勒沙特列原理判定移动方向。当有“多个”条件改变时,若多个条件对平衡影响一致,则可强化此平衡移动,但多个条件对平衡影响相反时,应根据各条件改变对平衡影响的程度,判定移动方向;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而不是“消除”。如某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体系升温10℃,由于化学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的结果,使反应体系的最终温度小于(t+10)℃。

3.外界条件变化时,我们往往不是从正逆反应速率增大或减小的程度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而是从平衡移动的方向来确定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大小

分析平衡是否移动的`思路如下

不要把正反应速率增大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等同起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同时也增大,平衡可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也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只有当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虽然减小,只要正反应速率仍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也会向正方向移动。

不要把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会使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增加,但所增加的这种反应物转化率并没提高。

4.化学平衡的移动是有方向性(向右、向左)的,而反应速率的变化是无方向性的

外界条件变化时,对于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同步的。如温度升高时,反应的体系同时升高温度,绝不可能温度的变化只作用于正反应或逆反应,而是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会增大。由于正逆反应的反应物速率增大或改小的程度不一样,就引起了平衡向某一方向的移动。

5.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1)从反应速率判断:v正=v逆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

②速率相等

同一物质

消耗和生成

同一物质

速率的数值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

消耗或生成

不同物质

速率的比值与化学计量数相等

(2)从混合气体中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判断

(3)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等判断,需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篇14:高考模拟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解答题

高考模拟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解答题

1、在2 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υ(NO2)=2υ(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υ逆(NO)=2υ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2、(10分)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s)+H2O(g) CO(g)+H2(g) ΔH=+131.3 kJmol-1,ΔS=+133.7J(Kmol) -1

①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 有关;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H—O键

c.v正(CO) = v逆(H2O) d.c(CO)=c(H2)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H2O CO H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实验1中以v(CO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③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且t<3min,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 (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 ,右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

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下列措施中能使

c (CH3OH)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考纲点拨】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删除活化能)。

③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④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⑤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⑥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⑦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研究例题】

1、江苏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 , 某 I2、KI混合溶液中,

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教师点评:根据题中图示可知,c(I3-)是随着温度T 的升高而减小的,说明:

I2(aq)+I-(aq)=I3-(aq) 是一个放热反应,即△H<0 ,所以A错误;

根据平衡移动规律,c(I3-)变小,则c(I2)应变大,所以 状态B的c(I2)大,所以D错误;

正确答案为B、C。

2、20高考安徽卷

27.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L)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 。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

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

(mo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Ⅰ 280 1.20×10-3 5.80×10-3 82

Ⅱ 124

Ⅲ 350 124

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2.[14分]

(1)<;(2)1.88×10-4 ;

(3)5000;(4)C、D;

(5)①280;1.20×10-3;5.80×10-3;1.20×10-3;5.80×10-3;

②如图:

教师点评:该题综合考察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化学平衡等知识,并考察了实验化学的设计思路。体现了新课程变化。

(1)该反应气体减少,△S<0非自发,所以一定是放热才有可能自发;

(2)υ(NO)= ;υ(N2)= υ(NO)=

(3)利用三段式计算出c(CO2)=9×10-4;c(N2)=4.50×10-4。

(4)加压、降温使该反应平衡正移。

(5)Ⅰ、Ⅱ比表面积不同,应控制温度相同,验证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

Ⅰ、Ⅲ比表面积不同,温度不同;验证反应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所有浓度应控制相同。

②Ⅰ、Ⅱ温度相同,平衡不移动,但Ⅱ的速率大;

Ⅲ的温度高,速率最大且平衡逆移,c(NO)增大。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年高考重庆卷理综

13.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D

【例2】、2009年高考山东卷

14.2SO2(g)+O2(g) V2O5△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解析】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如果是通入惰性气体增大了体系压强,反应物浓度未变,反应速率不变;降温,反应速率减慢,达到平衡的时间增大;D是反应速率的定义,正确。选D

【例3】 (10分)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2(g)=N2O4(g) △H=-57.20kJmol-1。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 达到平衡。

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2)25℃时,1.00g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 (l) ,放出19.14kJ

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 (l)的△H= kJmol-1

(3)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

c(NO2)=0.0300molL-1、c(N2O4)=0.0120molL-1。

计算反应2 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

(4)现用一定量的Cu 与足量的浓HNO3 反应,制得1.00L已达平衡的N2O4和NO2

混合气体(17℃、1.01×105Pa),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多少克?

【例3 】解析:(1)由于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要提高NO2转化率,则应该采取:

①降低温度,②增加NO2的浓度③增大压强等措施,所以B、C符合要求;

(2)由1.00gN2H4(l)放出19.14kJ,则2mol(即64g)N2H4(l)放热为1224.96kJ,

所以 △H=1224.96kJmol-1

(3)、(4)见答案。

答案:(1)BC (2)-1224.96

(3)根据题意知平衡时: c(N2O4 )=0.0120molL-1 ,c(NO2)=0.0300molL-1

K= c(N2O4 )/c2(NO2) =0.0120/0.0300×0.0300 =13.3

答:平衡常数为13.3。

(4)由(3)可知,在17℃、1.01×105Pa达到平衡时,1.00L混合气体中:

n(N2O4 )=c(N2O4)×V=0.0120molL-1×1.00L=0.0120mol ,

n(NO2 )=c(NO2)×V=0.0300molL-1×1.00L=0.0300mol ,

则n总(NO2 )=n(NO2 )+2×n(N2O4 )=0.0540mol

由Cu+4HNO3=Cu(NO3)2+2NO2↑+2H2O可得:

m(Cu)= 64gmol-1×0.0540mol /2 =1.73g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1.73g。

【例4】(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 (g)+3H2(g) 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恒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 反应的△H(填“增大” “减小” 或“不改变”)。

(2)已知:O2 (g)=O2+(g)+e- H1= 1175.7 kJmol-1

PtF6(g)+ e- PtF6-(g) H2= —771.1 kJmol-1

O2+PtF6- (s)=O2+ (g)+ PtF6-(g) H3= 482.2 kJmol-1

则反应O2(g)+ PtF6(g)= O2+PtF6- (s) 的 H=_____________ kJmol-1。

(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 [Cu(OH)2]=2.2×10-20。

(4)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

【解析】(1)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恒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反应体系体积增大,平衡左移;使用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没有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H不变;

(2)利用盖斯定律, H1+ H2+(- H3)= —78.2 kJmol-1;

(3)由于,KsP [Cu(OH)2]=2.2×10-20<Ksp[Mg(OH)2]=1.8×10-11,所以先生成沉淀;2NH3H2O+Cu2+=Cu(OH)2↓+2 NH4*;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原则,c(NH4*)=c(Cl-),则[H+]=[OH-];溶液显中性;Kb= [OH-][ NH4*] [NH3H2O],c(NH4*)=c(Cl-)=0.005 molL-1;[H+]=[OH-]=1×10-7 molL-1(因为是25℃下且为中性);[NH3H2O]=a2molL-1-0.005 molL-1,则:Kb=10-9a-0.01molL-1。

【答案】(1)向左;不改变

(2)—78.2 kJmol-1

(3)Cu(OH)2;2NH3H2O+Cu2+=Cu(OH)2↓+2 NH4*;

(4)中;10-9a-0.01molL-1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有1-2的答案)

1、2009年高考宁夏卷理综

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 1/2X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5% B. 17% C. 25% D.33%

3、200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

9.已知:H2(g)+I2(g) 2HI(g);△H < 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

4、2009年高考安徽卷

1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1/2N2(g)+CO2(g) ⊿H=-373.4kJ/mol

在恒容得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5、2009年高考四川卷理综

13.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

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

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气体体积/L

C(Y)/molL-1 1 2 3

100 1.00 0.75 0.53

200 1.20 0.90 0.63

300 1.30 1.00 0.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取5等份NO2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g) N2O4(g),△H<0 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7、2009年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

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 )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 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 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 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I2 的作用是将TaS2 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 和S2 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8、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B.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v(X)=0.3mol/(Lmin)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二、非选择题

9、2009年高考全国II理综

27.(15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 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

(4)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 等于______;

(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 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10、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 ,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v(p-CP)= 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 的角度分析原因: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10时,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11、(10分)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l)+H2O(l) HCOOH(l)+CH3OH(l);△H>0

某小组通过试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组分 HCOOCH3 H2O HCOOH CH3OH

物质的量/mol 1.00 1.99 0.01 0.52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反应时间范围/min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

平均反应速率/(10-3molmin-1) 1.9 7.4 7.8 4.4 1.6 0.8 0.0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12、(10分)

(1)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ΔH>0,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若要增大M的转化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填序号)。

A.加入一定量M B.降低反应温度 C.升高反应温度

D.缩小容器体积 E.加入催化剂 F.分离出一定量P

② 在某温度下起始反应物的浓度分别为:c(M)=1 molL-1,c(N)=2.4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若保持温度不变,起始反应物的浓度改为:c(M)=4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则a= molL-1。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试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Fe2O3(s)+3CO(g) = 2Fe(s)+3CO2(g) ΔH=-24.8 kJmol-1

② 3Fe2O3(s)+ CO(g) = 2Fe3O4(s)+ CO2(g) ΔH=-47.2 kJmol-1

③ Fe3O4(s)+CO(g) = 3FeO(s)+CO2(g) ΔH=+640.5 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3)一定温度下,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和K2SO4,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c(CO32-)∶c(SO42-) = 。

[已知Ksp(Ba SO4) = 1.3×10-10,Ksp(BaCO3) = 2.6×10-9]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答案:

1、【答案】D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众多,本题从浓度和和温度两个因素考查,非常忠实于新教材必修2,只要抓住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便可以选出正确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来源于课本,考生很有亲切感。

2、【答案】B

【解析】1/2H2(g)+ 1/2X2(g) HX(g)的平衡常数K1为10,那么HX(g) 1/2H2(g)+ 1/2X2(g) 的平衡常数K2为1/10, 2HX(g) H2(g)+ X2(g) 的平衡常数K3为(1/10)2=0.01.设HX(g)分解xmol/L,有, 2HX(g) H2(g)+ X2(g)

1 0 0

x x x

1—x x x

K3= xx/(1—x) 2= 0.01 ,得到x=0.17,所以, 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B. 17%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平时要掌握方程式的变化对于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影响和数值的改变。

3、C

4、【解析】C

第11题是一道化学平衡题,题中涉及到新教材中新引人的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等概念,本题考查内容较多,分别为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题给信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A错。

B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B错

C项:化学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C正确

D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N2 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D错。

5、C

6、BD解析:在恒容状态下,在五个相同的容器中同时通入等量的NO2,反应相同时间。那么则有两种可能,一是已达到平衡状态,二是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仍然在向正反应移动。若5个容器在反应相同时间下,均已达到平衡,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B正确。若5个容器中有未达到平衡状态的,那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会出现温度高的`NO2转化得快,导致NO2的百分含量少的情况,在D图中转折点为平衡状态,转折点左则为未平衡状态,右则为平衡状态,D正确。

7、C解析:高温区TaS2反应生成TaI4气体至低温区,从而在低温区重新生成TaS2,一段时间后,杂质留在高温区,TaS2在低温区,从而达到分离效果。不同温度下反应的方向不同,TaI4的量与温度高低有关并非保持不变,A错误;因为是在同一密闭系统中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I2的量不可能不断减少,而是充当一个“搬运工”的角色,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B错误,C正确。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正比,D错误。

8、A

9、【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注意图像和有关计算。

(1)根据题目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描点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利用“三步法”求解

aX + bY cZ

开始 1.00 1.00 0

转化 0.45 0.9 0.9

平衡 0.55 0.1 0.9

根据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2Y 2Z。

(3)根据图像可知在3min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其平均速率为0.083mol/Lmin。

(4)X的转化率等于0.45。(5)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1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条件为升高温度。在2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3中,平衡正向移动,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压。

9、【答案】(1)

313 3

6.0

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8×10-6molL-1s-1

(3)因为H2O2 在高温下可发生分解反应。

(4)降解反应停止。

(5)迅速向溶液中加入NaOH 使pH=10。

10、【解析】

第8题是一道新型的实验探究题,根据题给信息能很容易解决这道题。

第(1)题:由题中“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在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这句话中的信息能解决表格的第二列“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表格这一行应该填写“313,3,6.0,0.30”,第三行①③对比可以发现其他温度.浓度均没发生变化,就pH值由3变成10,所以第三行空中应该填写的是“探究溶液的pH值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2)题很简单,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结合图像即可计算出结果,v(p-CP)=(1.2-0.8)×10-3/(150-50)=8×10-6 molL-1s-1。

第(3)题提示“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 的角度解释”,通过平时的学习知,H2O2 温度高时不稳定,故虽然高温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就是导致H2O2 分解,没了反应物,速率自然会减小。

第(4)小题,可由图像观察得到,图像中随时间变化曲线③表示在pH=10时,浓度不变,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为0,化学反应停止。

第(5)题,可以根据第四小题回答,使反应迅速停止,可以向溶液加碱,调节pH=10即可。

11、解析:(1)15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6.7%,所以15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6.7%==0.933mol;20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11.2%所以20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11.2%==0.888mol,所以15至20min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933mol—0.888mol=0.045mol,则甲酸甲酯的平均速率==0.045mol/5min==0.009molmin—1。(2)从题给数据不难看出,平均速率的变化随转化率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不变。因为反应开始甲酸甲酯的浓度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大,后随着反应进行甲酸甲酯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当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

(3)由图象与表格可知,在75min时达到平衡,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24%,所以甲酸甲酯转化的物质的量为1.00×24%==0.24mol,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得平衡时,甲酸甲酯物质的量==0.76mol,水的物质的量1.75mol,甲酸的物质的量==0.25mol 甲醇的物质的量==0.76mol

所以K=(0.76×0.25)/(1.75×0.76)=1/7

(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减少,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T1,又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减小,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时的平台要低于T1。

答案:(1)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045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9molmin—1(2)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后不变;原因: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应开始甲酸甲酯的浓度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大,后随着反应进行,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减少,反应速率不断减慢,所以转化率增大的程度逐渐减小,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转化率不变。

(3)1/7

(4)图略。作图要点:因为T2>T1,温度越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下降,T2达到平衡时的平台要低于T1;另外温度越高,越快达到平衡,所以T2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T1。

12.(10分,每空2分)

(1)① C F ② 25% 6

(2)CO(g) + FeO(s) = Fe(s) + CO2(g) ΔH=-218.0 kJmol-1 (3)20

篇15:化学反应速率公式是什么

定义:v=dζ/dt,v=dc/dt,v=△c/△t

单位:mol/(L·s)【(L·min)(L·h)】

计算公式:

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

还可以用:v(A) / m=v(B) /n=v(C) /p=v(D) /q

不同物质表示的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本式用于确定化学计量数,比较反应的快慢,非常实用。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数值不同,故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物质。

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注意①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由浓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决定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保持时间单位的一致性.

②对于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可以用每一种反应物和每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得到的数值大小可能不同,但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对于下列反应:

mA + nB = pC + qD

③化学反应速率不取负值而只取正值.

④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不是以同样的速率进行的,因此,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表达式:△v(A)=△c(A)/△t

对于可逆反应:

mA(g) + nB(g) = pC(g) + qD(g)

(1)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有v(A):v(B):v(C):v(D)=m:n:p:q

(2)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Bp任何时刻时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时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时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