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彧冬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让音乐融入幼儿常规教育工作总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让音乐融入幼儿常规教育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让音乐融入幼儿的常规教育综合工作总结
让音乐融入幼儿的常规教育综合工作总结
在4月份的青年教师成长组的活动中,我们共同学习了《幼儿教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文。文中讲了一些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很是受用,尤其是——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这个方法,我也经常在使用,觉得很有效。
记得还没有运用音乐规范幼儿行为之前,要让孩子搬椅子进来,并把椅子摆好上课都是要喊半天和催半天孩子才能把椅子搬进来和摆好,现在只要唱“找位子”的歌,孩子们就会自觉的把椅子搬进来,并能放在指定的位置。
之前盥洗的时候,孩子们小便好就跑出来,不愿意洗手。现在好了,孩子可喜欢洗手了,因为他们喜欢一边唱着洗手歌一边洗手。《洗洗小手》歌曲:捲起袖口,洗洗小手,我们来洗手。打开龙头,搓搓肥皂,脏脏都冲走。
户外活动前《找朋友》,开始我老是叫排队了,排队啦,找一个好朋友拉起来。一直催着还一边组织孩子拉手,真的忙不过来,甚至有时会很烦躁。现在只要唱《找朋友》歌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拉拉手,一起走,我们都是好朋友。孩子们也一边唱一遍找朋友,不用老师一边说一边组织拉手了,而且孩子非常高兴找到朋友,像歌词里面一样找到朋友那种愉悦的`心情,不再是死死的排队而已了。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是要唱《follow me》。孩子就会跟着歌声走,也会愉快的唱歌这首儿歌,一边走一边唱:come on,come on,follow follow me。你跟着我来,我跟着你。我们一起排队。come on,come on,follow follow me。你跟着我来,我跟着你。我们一起排队,洗手手。
饭前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休息一下,让胃也好好的休息一下。我们会唱《感恩的心》,感谢厨房师傅们辛苦给我们煮饭,从而孩子也知道感恩,不要浪费食物。
午睡我们会放一些轻柔的钢琴曲,这样孩子也会安静下来并跟着这优美的曲子一起进入梦想。孩子不再在卧室到处跑,到处叫了。我也不用使劲的催促孩子安静睡觉了。
慢慢的我从喊到唱歌儿,从烦躁到快乐,从急躁到轻松,真的让我轻松了好多,也和孩子快乐相处。音乐是孩子最喜欢和最轻松愉快的教学和培养良好常规的好方法,歌声往往有着潜移默化,慢慢的影响孩子的作用。因此,我终于体会到音乐在常规中或每一个环节相结合的作用了。之前我在常规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没有音乐给孩子传递来得快和更容易接受,而且儿歌里面的歌词让孩子很快就能理解老师要求的意思,不用老是意味的喊或催促了。
音乐融入幼儿的常规教育中,教师减少了许多指令性或命令性的语言,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融洽了师幼关系,减轻了教师许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这些符合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常规培养的要求,音乐使幼儿的行为有了优美的信号指示,它不仅培养了其规则意识,逐步养成文明、礼貌、积极、向上、有序的行为,又使幼儿对音乐的鉴别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了新的发现,提高了幼儿整体的音乐素养,温馨了整个班级氛围,使孩子们在园期间吃得舒心,学得开心,玩得愉快,使教师工作轻松、愉悦,充满童心!
篇2:让孤独的幼儿融入集体教育随笔
让孤独的幼儿融入集体教育随笔
记得开学时,我发现刚来的新生凯凯上课不专心,总爱趴到桌子上,不与小朋友玩耍。遇到小朋友来找他说话,他就很生气地推打小朋友。早操时,小朋友都认真地做着操,他却装成要摔倒的样子,一会儿撞撞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撞撞那个小朋友。区域活动时,他总是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往自己的怀里揣,有时还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人家不给,他就动手打人,还警告小朋友如果告诉老师他还要打。

遇到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凯凯生长在单亲家庭。现在由妈妈来照看,父亲很少与凯凯见面,妈妈由于要承担凯凯的生活费学费,经常加班或外出,把凯凯留在幼儿园,很少顾及孩子。从家访中可以看出,凯凯妈虽然文化水平不高,没时间来照看孩子,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只是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和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通过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育策略:
1.给予凯凯以母亲般的关爱。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凯凯来园时规则意识较差,不懂得与小朋友分享,性格孤僻,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与他交谈,了解他的想法,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肯定,让他融人集体。如果他积极发言。我就悄悄告诉他:“如果你每天都积极发言,老师每次都第一个请你上来,还跟你做好朋友。”课余活动时,让他亲近老师,多赞扬,多微笑,让他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老师对他的爱就像妈妈一样温暖。
2.创造条件帮凯凯交朋友,培养他的自信心。在全体幼儿面前树立威信,使他树立自信心。在上课、游戏和其他的一些集体活动时,有时凯凯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对自己的周围环境感到很陌生。在此情况下老师为他找一个自理能力较强、胆大、活泼、热情、乐于助入的孩子做他的玩伴,会使他在集体生活中感到不孤独。
3.家园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从家访中可以看出,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时间来照看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间接、婉转、灵活的办法,努力让家长了解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重视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一些母爱。
通过几个月的家园配合,凯凯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攻击行为明显减少,能与小朋友友好交往,有时还能主动做出谦让;愿意为集体服务,有时也会帮助其他小朋友;能较准确地按要求完成简单指令,主动与老师交流,表达内心的想法。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工作上应做有心人,要关心、爱护每个孩子,对于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们应予鼓励、引导、表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应相信他们是会改正的,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做到让孤独的幼儿融入集体,愿爱像磁石一样牢牢的把孩子们吸引在温暖的集体中。
篇3:让音乐伴随幼儿成长教育心得体会
让音乐伴随幼儿成长教育心得体会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左脑的发展,到经现代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表明:左右脑功能虽然侧重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几亿根神经相连,两半球大脑只有共同活动,互相合作,才能得到高度发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喜欢音乐,他的“音乐”给了他最佳的思维能力。这足以证明音乐能促进大脑发展。幼儿期是音乐智能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进行了音乐教学方面的积极探索,让幼儿喜欢上音乐,通过音乐促进幼儿个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说,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主动调节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而年龄越小,学习和兴趣的关系就越大。因此,只有通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喜欢上音乐,乐意主动地参与各类音乐活动,实施手段如下: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会跳;一个以歌传情的地区,人人皆能首好歌,可见社会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有利于兴趣发展的环境。所以除了有计划的每周两堂音乐课,我还注意将音乐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如早上来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早锻炼时带领幼儿做一些有精神的韵律活动;进餐时播放一些抒情优美的曲子;每天下午利用5分钟播放一些儿童歌曲,让幼儿自由地随着音乐唱唱跳跳;在区域活动中设置音乐角、小舞台,让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隔一阶段就利用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播放一些儿童歌舞表演。慢慢地他们也喜欢看了,同时也喜欢跳了。就这样,我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接触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和音乐交上了朋友。
2、增强音乐课的趣味性。
幼儿时期是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时期,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如果要孩子象成人那样,光靠意志来参与活动,那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加强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在教授蹦跳步时我选择《小狗乖乖》的音乐,通过模仿小狗的各种动作来练习蹦跳步为了避免内容的单调乏味,在教学中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3、恰当使用教玩具辅助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学唱歌、舞蹈、或欣赏音乐,生动有趣的教玩具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让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是有趣的。如在教授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我借助一只玩具电话让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从而体会该如何唱好歌曲。在创编舞蹈《小海军》时,又和幼儿一起制作了海军帽,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玩具、教具消除了老师与孩子上课时紧张的气氛,使幼儿能自然、愉快地学习音乐。
二、在应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创造性音乐活动的真正目的是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心智的满足,在挖掘音乐潜能中让幼儿释放能量,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
1、优化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幼儿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会使孩子心理稳定,创造性思维也将处于最机佳状态。在每次活动中,我努力做的到面带微笑,尊重鼓励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允许他们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尤其多关心胆系小、腼腆、内向单位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地参与音乐活动,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
2、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展开丰富联想。
每一首乐曲由于节奏、速度、力度的不同各有其特点,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而做教师的正是要帮助幼儿打开理解音乐之窗。如在教上果子舞时,首先我让幼儿倾听音乐然后配1生动的讲解和图画:美丽的秋天到了,果园里许多果子都成熟了,人们都高高兴兴地到果园去采果子,可以怎样来做摘果子的动作,该怎样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呢?然后再让幼儿随音乐来摘果子。活动中,孩子们想了了很多动作,有挎个篮子一只手采的,有背个筐俩只手采的,有用拍手来表现快乐的,还有用转圈来表达的……不管动作是怎么做的,他们感觉都非常高兴,表现出了音乐欢快的情绪。
3、鼓励求异思维,挖掘创造潜能。
创造性思维中,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眼异是创造的途径。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更的多地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激励孩子求异思维。如我常常会问:“你还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看法吗?”“还有新的唱法吗?”“还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吗?”通过类似的提问来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创编舞蹈时,为了能让幼儿更后好的发挥,听音乐做动作,我采用了小组创编的形式。如在创编舞蹈《小树叶》时,我设计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树叶形象,鼓励每个小组自己动脑筋编动作动作,让小树叶跳起舞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己想、自己编、自己跳,虽然编出的动作不如教师设计的那么优美,但却富有童器趣,体现出孩子门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三、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儿时经常哼唱的歌曲《一分钱》至今还记忆犹新,这首曲调曾在几代人中吟唱,使我们从小就懂得拾的到东西要交公。可见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使人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1、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音乐中大量健康而富有情趣的歌曲,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良好性格品质单位途径。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选择一些有针对意义的教材,充分发挥其教育性。如歌曲《好朋友》表现了幼儿喜欢和人交往的特点,体现了幼儿与人的合作。《我的好妈妈》表达了小朋友对妈妈的关爱……这些歌曲通过教师充满赞美情感的演唱和语言的渲染,将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造就美好心灵。
2、促进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是不通的,但音乐是相通的,这说明了对沟通人的心灵,促进人际交往具有积极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小朋友找个伙伴一起唱歌,找个朋友一起跳舞。音乐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沟通渠道,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在优美的旋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敞开心法扉,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学会理解、接纳、欣赏、帮助别人。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幼儿生活中去,使幼儿无论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地表现,使幼儿生活音乐化。”让音乐成为开启幼儿智慧的金钥匙,丰富情感,完善个性,使他们能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是我工作目标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