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要如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大舜耕田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大舜耕田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篇1:《大舜的故事》读后感
《大舜的故事》读后感
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了百善孝为先。每一个人的童年经历,都会是助他或她的成长成才之路有所影响。幼年大顺从父母那里得到爱,是助他人生起航的和风。大顺所具备勇气、智慧与宽容等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挫折中磨练出来的。舜不仅勤劳而且富有,智慧宽容等美德。大舜不仅孝敬父母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舜还具有探索创新精神,制造出了陶器;这些陶器,制作精美,陶胎薄如蝉翼,在灯光的照映下晶莹剔透,不含任何杂质。舜以其仁爱宽厚之心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追随。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舜朝父,讲的'是大舜有一次带着娥皇和女英回乡探亲,大舜以其孝行感动了父母和弟弟,最终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了。通过这本书,我联想到了自己,当舜小小年纪不能上学,只能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不论寒风刺骨还是赤日炎炎而我却在宽阔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舜是多么渴望知识呀!我是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中长大的,而舜他小时候几乎没有受到爸爸妈妈的一丝丝关爱,继母还变本加厉的迫害大舜,就连以前疼爱大舜的父亲,听了继母的话,也变得糊涂十分,但舜都报以宽容,孝顺之心对待。
舜通过自己的努力,经历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终于成了一位尊老爱幼、宽容有孝心的一位长子。
(中国大学网)
篇2:关于舜历史传说故事
一、舜基本介绍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以孝行闻名。后经四岳举荐,舜被尧立为为继承人。舜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后又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谥号为舜。
二、舜概述
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姚姓,名重华,建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和帝丘(河南省濮阳市),为五帝之一,奉为华夏至圣。
《离娄下·第一章 》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范县在东夷、冀州和中原的交界地带)。”
《元和姓纂》载:“姚,生于姚墟,一说出生于诸冯,子孙以姚为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舜后胡公妫满封于陈,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眭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徙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代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 ”
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3]《姓解》记载:“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
《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虞有两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 而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尚书》云:“德自舜明。”《尚书·尧典》记,舜 “尧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
《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里说的舜和虞帝,史称虞舜,又称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是上古五帝之一。
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
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妫氏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 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舜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范县濮城镇),渔猎于雷泽(今河南濮阳范县濮城镇东南),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顿丘(今河南濮阳清丰县)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
他在历山(今山东鄄城,因黄河淤积而消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四方部族首领)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另见舜文化、虞舜文化。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氏,称姚氏,世代相传,史称姚氏正宗。因而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东汉在中央政府任尚书的妫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
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二十八年后去世。舜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
“从夏开始,夏朝的世系非常清楚,十七个王。”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学家专家组认为“夏是最早的王朝,但中国文明的起源远在其前。”
禹与舜不可分割,当一些人还捧着顾颉刚先生“考证”的“大虫”来质疑我国上古文明史时,岂知,在尧舜禹之前的-30,我国已经有了仰韶文化较大规模的城(如郑州的西山古城)。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这段时期里面(“这一段用历史传说来说大约就是尧舜那个时代”),古城已经很多。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古城林立;一些陶器、玉器上的符号“如果说和文字没有关系,恐怕就不好讲了”;中国也出现了礼仪性的大墓;出现了含锌的铜基合金和含铅的铜基合金,也就是出现了黄铜器和青铜器。“到夏代的时候,青铜器就普遍使用了。”上述四项,就是世界公认的“文明”的标志。
三、舜历史传说
舜帝陵庙遗址舜生在平阳西南数百里一个小小村落的农家中,他的体形有非常奇异的地方,他眼内瞳子都有两个,他的掌心纹路象个“褒”字,他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取名叫舜,舜是一种花卉,他的号就叫华,排行老二,就叫仲华(与“中华”谐音)。可惜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后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喝饱吃足,他只能枵腹而寝。然而不管后母如何待他,他总是笑脸相迎、谦谦如也。有一年冬天,气候大寒,舜身上还只穿两件单衣,瑟缩不堪,邻里秦老汉实在看不过去,出面干涉,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但家中却坚持要舜放牛,好在教书先生善良,在秦老汉的帮助下,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他从先生那里知道:一个人虽有聪明睿智之质,经天纬地之才,仁圣忠和之德,但是“学问”二字终究是不可少的。要求学问,必须读,要能读书,必先识字。他也悟出为人要诚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这年过了残冬,舜已经十六岁了,生得高大,俨如成人,从此开始艰辛的耕作,后母规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须劳作,连中餐也不准回去吃,有人问他,他答道:“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他渐渐得到当地人的敬重和称誉,但舜无缘无故被三次逐出家门。这其中日子虽然清苦,但舜却加紧学习,包括师事八岁的儿童蒲衣子。他从蒲衣子那里学到许多运动的道理,包括足的容宜重,手的容宜恭,目的容宜端,口的容宜止,声的容宜静,头的容宜直,气的容宜肃,立的容宜德,不偏不倚,无懈无情。
舜的道德修养越来越高,他多次耕作的历山地方人越聚越多,已由一个荒僻的地方,成了个大都会,但他却仍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一日田间劳作时,他以鸟为例,信口而歌:“涉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思父母兮历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歌罢,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这年舜已经三十岁了,
也就在这时尧帝已深知舜的为人,终于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出嫁前尧帝嘱咐两个女儿:“大凡为妻为妇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性,刚强的多;女子气性,假使也刚起来,那就不好,夫妇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协力,遇到这种情况,为妻的总要见机退让。”完婚之后,舜带着两个妻子回见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他那后母生的弟弟象见到两位嫂子的绝色姿容,竟起了不轨的心思。娥皇女英嫁给舜之后,过起了艰苦的生活。像念着两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时候找嫂子闲谈,希望用吊膀子的方法来勾引嫂子,娥皇女英是聪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越是如此象便越是有心,竟觉得只有杀死舜,才可将嫂子抢到手。象通过母亲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后放火烧屋,用泥土封井,妄图把舜烧死,把舜封在井中闷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来,舜总是不记前嫌。
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尧对舜更加欣赏,终于尧把舜召到京城,开始委舜重任,舜大举推荐人才,舜于是“宾于四门,纳于大麓,烈火风雷不迷,虎狼腹蛇不害。”于是尧死后,舜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勤政爱民,为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他规定各部落君长定期来蒲阪朝见天子一次,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国各地巡狩一次,每次除了大臣随扈以外,娥皇女英都随行照顾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爱非常,舜左右逢源,二女雨露均沾。这年盛夏来到洞庭湖,因天气太热,娥皇女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继续南巡。
这晚,女英忽然梦到了舜帝,不象个天子模样,坐着一辆瑶车,有霓施、羽盖拥护着,自天空降下来,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女英醒来,非常焦灼,惦念舜帝,急急告诉娥皇,娥皇口中虽说“妖梦是不足为凭,只怕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但内心也十分焦灼。不久,果然传来了舜死在苍梧山的消息,还带来了舜帝给娥皇女英的遗嘱:“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听到噩耗,觉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多年的艰苦奋斗,那么多年的恩爱相亲,都一去不复返了。娥皇女英浑身哆嗦,哭了好几回,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娥皇女英一天比一天悲伤,健康也受了损害,眼泪渐渐地哭干了,一滴一滴的鲜血从眼中流出来。这晚浓雾渐渐地把整个君山罩住,天空中闪电一道急过一道,云越积越厚,天空好象要倒扣下来,突然间狂风卷着暴雨呼啸而来,洞庭湖掀起层层巨浪,都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倒。娥皇女英一片至诚的思念、悲痛终于感动了上天,天神将她们流出的眼泪,流出的血泪都一点点收集起来,都把它们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这狂风暴雨中,娥皇女英突然间头脑是那样地清醒。突然间明白好象舜正在召唤着她们,两人都好好地修饰打扮了一番,就像是迎接远行归来的舜一样,携手投入洞庭湖中。顿时风停雨住,波澜不惊,君山上那丛丛翠竹都浸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成了二妃对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
篇3:中华传统美德――舜的故事
舜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兜(音huāu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有人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
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等到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中华传统美德――舜的故事]
篇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舜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
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
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篇5: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舜的故事
九嶷山舜源峰的北边有一个孤单的小石山,石山下面有一个小岩洞,因为这个小山其形如象,故名“象岩”。传说这座象形石山,就是舜的弟弟象变成的。
象是舜的后母生的,后母为了让她的亲生儿子得到娥皇、女英,多次指使象去陷害舜,都没有成功。舜虽然知道了其中内情,但是对父母还是很孝敬,对象也如同胞手足一样亲热。这样就使象感动得又后悔,又惭愧。
后来舜帝要南巡,象便对舜说:“哥哥,让我跟你去吧!”舜帝想到弟弟从小娇生惯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吹不得风,淋不得雨”怎能吃得苦?便对象说:“弟弟,我这一去不知有多长日子,而且到南方那种荒凉的地方去,道路遥远,你怎么受得了?还是留在家里好。”
象说:“我再也不愿跟母亲在一起了,我过去对你不起,我现在愿意分担你的艰苦。”
舜帝见弟弟态度诚恳,便答应下来。
头七天,他们遇到了暴火日头,茅草晒得要冒烟,石板上能烫熟鱼虾。
象被晒得火烧火燎,起了一身水泡。舜帝劝他:“弟弟,这日头你受不了,快转回去吧!”象说:“哥哥,我不怕!”
第二个七天,他们遇上了一场暴风雨,茅草打得爬了地,飞鸟打得断了翅膀。象一身淋得透湿透湿。舜帝劝他:“弟弟,这么大的风雨你受不了,还是转回去吧!”象说:“哥哥,我不怕!”
第三个七天,他们遇到一座大山,悬崖峭壁,连猴子也难得攀上去。舜帝又劝他:“弟弟呀,这山高路远,你受不了,还是赶快转回去吧!”象没有说话,却第一个向山上爬去。
这样走啊,走啊!一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这一天来到了洞庭湖边,只见波浪滚滚,天水相连,湖面百鸟飞翔,湖中鱼群戏水。舜帝见了不禁赞叹道:“好一个鱼米之乡!”
这时象指着湖水说道:“哥哥,你看这水多清多明,我真想下去洗个澡!”
舜点头说:“去吧,洗去一身污垢,会更有精神。可不要走远了,洗一会就上来。”
象下到湖里,洗了一会就上了岸。说也奇怪,象的皮肤变得油黑发亮,四肢变得又粗又结实了,一下成了一个身高八尺,腰圆体壮的大汉子。舜帝看了,心中好不高兴!
又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他们来到一个大山前。刚刚爬上一个山坳,突然听得一阵呼呼的风声从右边的崖石里传来,接着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出现在不远的山路上。象说:“哥哥,你到那石头后面去,让我去收拾那大虫!”说着折了一根大树枝,迎面向那老虎走去,舜帝哪里阻拦得了!那老虎吼了一声,就朝象猛扑过来,象急忙闪身躲过;老虎又将尾巴一扫,象又闪开;这样闪来躲去,老虎几番扑空,渐渐地减了威风。这时只听象大吼一声,乘个空儿举棒向老虎的后腿打去,老虎惨叫一声,两条后腿被打断,一个翻身,骨碌碌滚下了万丈深沟。
舜帝这才放下心来,对象说:“好险呀!想不到你有这般大的胆量,这般大的力气。”
不久,他们来到九嶷山的消韶峰下。山下一块大平地,长满了齐胸高的荒草,一条河水从九嶷山里流出来,穿过平地,向北流去。舜帝赞叹道:“这是个水足土肥的好地方,如果开垦出来,老百姓就可种出好多粮食!”
象看到哥哥时时关心着老百姓,便说:“哥哥,你先走吧,我留在这里开垦荒地,给老百姓种庄稼,然后再去找你。”
舜帝听了,高兴地说:“好!”
“哥哥,你要多加小心,有什么危险,你就返回来找我。”象有些不放心。
舜帝高兴极了,亲切地说道:“弟弟,你在这里开垦荒地,可要注意休息。至于我,你放心好了!”
舜帝离开了消韶峰,继续向南,朝九嶷山的腹地进发。
象就在消韶峰下辛勤开垦耕种,饿了吃些野果、烧只野兔、喝口山泉,累了就躺在枯草上歇息。日子一天天过去,象耕了九百九十九亩田地,从不叫声苦,可心里老挂念着哥哥。
一天,忽然传来一阵轰隆哗啦的巨响,只见一股股黑水从九嶷山中汹涌而来,眨眼间小河两岸就被黑水淹盖了。这股黑水一直流了三天三夜才消退。
原来舜帝在九崖山里与一条作恶多端的巨蟒搏斗了三天三夜。那黑水便是巨蟒的污血。舜帝杀死了巨蟒,消除了大害,自己也不幸身亡。
消息传来,象悲痛万分。想起自己过去对哥哥不起,想起哥哥对自己的宽容和教导,一边痛哭,一边向九嶷山里奔去。由于过度劳累和悲痛,他没能到达目的地,便倒在路上再也没有起来。
象死后,化成了一个石象。他前肢跪下,低着头,长长的鼻子直插地里,朝着远处的舜源峰伏拜。
篇6: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舜的故事
舜帝陵庙遗址舜生在平阳西南数百里一个小小村落的农家中,他的体形有非常奇异的地方,他眼内瞳子都有两个,他的掌心纹路象个“褒”字,他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取名叫舜,舜是一种花卉,他的号就叫华,排行老二,就叫仲华(与“中华”谐音)。可惜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后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喝饱吃足,他只能枵腹而寝。然而不管后母如何待他,他总是笑脸相迎、谦谦如也。有一年冬天,气候大寒,舜身上还只穿两件单衣,瑟缩不堪,邻里秦老汉实在看不过去,出面干涉,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但家中却坚持要舜放牛,好在教书先生善良,在秦老汉的帮助下,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他从先生那里知道:一个人虽有聪明睿智之质,经天纬地之才,仁圣忠和之德,但是“学问”二字终究是不可少的。要求学问,必须读,要能读书,必先识字。他也悟出为人要诚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这年过了残冬,舜已经十六岁了,生得高大,俨如成人,从此开始艰辛的耕作,后母规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须劳作,连中餐也不准回去吃,有人问他,他答道:“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他渐渐得到当地人的敬重和称誉,但舜无缘无故被三次逐出家门。这其中日子虽然清苦,但舜却加紧学习,包括师事八岁的儿童蒲衣子。他从蒲衣子那里学到许多运动的道理,包括足的容宜重,手的容宜恭,目的容宜端,口的容宜止,声的容宜静,头的容宜直,气的容宜肃,立的容宜德,不偏不倚,无懈无情。
舜的道德修养越来越高,他多次耕作的历山地方人越聚越多,已由一个荒僻的地方,成了个大都会,但他却仍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一日田间劳作时,他以鸟为例,信口而歌:“涉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思父母兮历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歌罢,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这年舜已经三十岁了,
也就在这时尧帝已深知舜的为人,终于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出嫁前尧帝嘱咐两个女儿:“大凡为妻为妇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性,刚强的多;女子气性,假使也刚起来,那就不好,夫妇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协力,遇到这种情况,为妻的总要见机退让。”完婚之后,舜带着两个妻子回见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他那后母生的弟弟象见到两位嫂子的绝色姿容,竟起了不轨的心思。娥皇女英嫁给舜之后,过起了艰苦的生活。像念着两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时候找嫂子闲谈,希望用吊膀子的方法来勾引嫂子,娥皇女英是聪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越是如此象便越是有心,竟觉得只有杀死舜,才可将嫂子抢到手。象通过母亲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后放火烧屋,用泥土封井,妄图把舜烧死,把舜封在井中闷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来,舜总是不记前嫌。
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尧对舜更加欣赏,终于尧把舜召到京城,开始委舜重任,舜大举推荐人才,舜于是“宾于四门,纳于大麓,烈火风雷不迷,虎狼腹蛇不害。”于是尧死后,舜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勤政爱民,为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他规定各部落君长定期来蒲阪朝见天子一次,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国各地巡狩一次,每次除了大臣随扈以外,娥皇女英都随行照顾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爱非常,舜左右逢源,二女雨露均沾。这年盛夏来到洞庭湖,因天气太热,娥皇女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继续南巡。
这晚,女英忽然梦到了舜帝,不象个天子模样,坐着一辆瑶车,有霓施、羽盖拥护着,自天空降下来,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女英醒来,非常焦灼,惦念舜帝,急急告诉娥皇,娥皇口中虽说“妖梦是不足为凭,只怕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但内心也十分焦灼。不久,果然传来了舜死在苍梧山的消息,还带来了舜帝给娥皇女英的遗嘱:“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听到噩耗,觉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多年的艰苦奋斗,那么多年的恩爱相亲,都一去不复返了。娥皇女英浑身哆嗦,哭了好几回,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娥皇女英一天比一天悲伤,健康也受了损害,眼泪渐渐地哭干了,一滴一滴的鲜血从眼中流出来。这晚浓雾渐渐地把整个君山罩住,天空中闪电一道急过一道,云越积越厚,天空好象要倒扣下来,突然间狂风卷着暴雨呼啸而来,洞庭湖掀起层层巨浪,都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倒。娥皇女英一片至诚的思念、悲痛终于感动了上天,天神将她们流出的眼泪,流出的血泪都一点点收集起来,都把它们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这狂风暴雨中,娥皇女英突然间头脑是那样地清醒。突然间明白好象舜正在召唤着她们,两人都好好地修饰打扮了一番,就像是迎接远行归来的舜一样,携手投入洞庭湖中。顿时风停雨住,波澜不惊,君山上那丛丛翠竹都浸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成了二妃对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
篇7:《虞舜耕田》读后感
《虞舜耕田》读后感
《虞舜耕田》x後感 《虞舜耕田》的故事列在《德育n本》孝篇首篇的位置。W孝道,首以大舜榭模。 前兹眨W生J真x了@篇文章,不禁感男钠穑提P下了自己的感受。下面W生⒆约旱囊稽cx後感c大家分享一下: 一、“H憎我。孝方t。” 《弟子》中f“H憎我。孝方t。”父母不喜g我或者管教^於的r候,我一有㈨,而且能蜃约悍词zc,w父母的良苦用心,努力改^K且做得更好,@N孝的行樽钍请y能可F。@是真正的大孝。 舜生活在O其毫拥募彝キh境中,父母和弟弟“常\害舜”比“H憎我”的“憎”程度更深,可舜]有怨天尤人,]有自卑哀戚,更]有逃避F,他始K想到的是要M孝道,要更好地侍奉父母,以求得父母的g心。 大舜不H做到了“大孝”,做到了“至孝”。 反省:我出生r父母年o已很大了,因殒⒚枚啵父母忙於生,ξ夜芙痰纳佟N男∫T了,所以受不得一c批u和教,因此常常撞父母,和父母狻⑺F狻_M入青春期後,我_始得nd、多愁善感,和同g人比起恚我因楦改改昙o大而感到自卑,X得自己得到的父酆湍凵伲家庭h境]有e人家好,所以性格_始扭曲,怨天尤人,自卑,多愁善感,不合群。 F在才JR到:]有孝心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付出,只知索取;一旦有什麽事情不自己的意,或者_不到自己的要求,就生起怨恨心。@N心理l展下去是很可怕的。一ψ约焊改付疾恢感恩的人怎N可能感恩e人呢?所以以前的我硬泳λ人起抱怨或嗔恨心。@拥娜松怎能@得幸福呢? 和大舜比起恚自己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有父母疼我畚遥有哥哥姐姐P心我呵o我,可自己因椴欢得感恩,不知道惜“福”,NN不好的心理е伦约旱.人生之路走得很坎坷很曲折。 二、“大孝K身慕父母” 文中f“舜孺慕泣”,“孺慕”一~的意思是:如孺子之慕父母。 小孩子都是尾坏秒x_父母的,心e非常依俑改福一刻也不意和父母分_,那真是一w真o我的心。而我L大了呢?想的是自己的WI、自己的事I、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名利、自己的…… 古人f:“大孝K身慕父母。”我W古人,r刻把父母放在心中,B父母之身,B父母之心,B父母之志,@才是大孝。 三、“行有不得,反求T己。” e人ψ约翰缓茫首先就是看e人的缺c、找e人的^失,甚至以怨抱怨、以牙牙。而}人的第一念是反省自己哪鹤龅貌缓茫不H反躬自省,努力做到更好,改@NF睢 大舜至孝感天,他最K感化了他的父母和弟弟,一家人其啡谌凇4笏此居之地,f民咸集,“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就是典ef的“正己化人”。 拓展:和C社,奈易銎稹 我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只要自己能以真\心去做,我的善心善行能拘焉磉所有人的善良本性。 四、“天下o不是的父母” 古人f:“家h不可外P。”孔老夫子在《Z》中也f“父樽与[,子楦鸽[”。舜的父母、弟弟λ春懿缓茫\害他,里lh有h,而大舜“罪引慝”,承J是自己做得不好才使父母@Υ自己,所有的e都在自己身上,父母]有^失,因此更加用心地侍奉父母。《弟子》中f:“P人骸<词骸!彼以我拇笏瓷砩峡吹降亩际巧频摹⒑玫摹_@是值得我效法的地方。 反省:W生以前自卑自己的父母年o大,J樽约喝鄙俑勰郏很可z,所以就把自己的不快贰n愁煸谀上。Y果е伦约盒愿衽で。性格Q定人的命\,所以自己人生遭遇很多不,@都是自己造成的,怪l呢。 拓展:我c人相,喜g聊fs,有rδ人u^足、fL短,@都是不可取的。f是非之就是是非之地,是非多的地方就有矛盾,就不和C。所以我做到[P善,只f好的,只看好的,存好心,f好,行好事,做好人,@社不就和C了幔 五、“勿畏y。勿p略。”“勿自暴。勿自。}ct。可Z致。” 文章第二段v到:“人之,至舜而O。”天下像瞽瞍@印爸令B”的父H恐怕很少。但舜都能用至\心感化父母和弟弟,使他由鹤g喜,由“B、ā傲”椤霸嗜簟保忠信、孝。我]有遇到舜@拥哪婢场壕,舜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我要相信:人皆可以蛩础 有了信心,我W}Wt才能不噙M步,不嗵嵘,不嗫拷目恕 二零一一年一月十六日篇8:《大舜的故事》读后感修改篇
《大舜的故事》读后感(修改篇)
舜在五岁前,还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家庭的,然而,这时厄运却突然降临,舜的母亲不幸去世了,父亲也失明了,所以,父亲又娶了一个叫壬女的老姑娘,舜的继母整天都在迫害大舜,大舜也从未反抗过,依然孝敬继母,后来,继母又生了一个弟弟和妹妹,就更加对顺不好了,当继母知道舜当上皇帝时,非常的'不高兴,便开始陷害大舜,继母贪图顺的财产,弟弟贪图嫂子的美貌,所以继母和弟弟一直想方设法害死舜,可是都化险为夷,虽然如此,但是舜却依然孝敬父母,呵护弟妹,以德报怨。 通过这本书,我联想到了自己,当舜小小年纪不能上学,只能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不论寒风刺骨还是赤日炎炎而我却在宽阔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舜是多么渴望知识呀!我是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中长大的,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舜他小时候几乎没有受到爸爸妈妈的一丝丝关爱,继母还变本加厉的迫害大舜,让舜尝尽了酸甜苦辣,就连以前疼爱大舜的父亲,听了继母的话,也变得糊涂十分,但舜都报以宽容,孝顺之心对待父亲和继母。 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日子,尝尽了酸甜苦辣的生活,终于成了一位尊老爱幼、宽容、有孝心的一位长子。篇9:《大舜的故事》读后感修改稿 二
《大舜的故事》读后感(修改稿 二)
孝和德是我国的传统的优良品质。它无时无刻的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自古以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具有优良品质的人。其中,最被人赞颂的二十四个人被称为“二十四孝”。而名列榜首的就是舜。 舜的童年是幸福的。可就在他五岁那年,遭遇了他一生最大的不幸:他生母去河边捕鱼的时候,突发洪水,将她卷入河中,不幸去世。而父亲妫弦也因病弄瞎了眼睛,改名瞽瞍。瞽瞍后又娶了一个刁蛮歹妇。后母看舜非常不顺眼,在有了自己的孩子象以后,更是对舜百般虐待。然而舜却对父母不失孝道,十分孝顺,对弟弟也非常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时,及时逃避;稍有好转,就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孝道,的确让人敬佩。后来,部落首领尧知道了舜的品行,对他进行层层考察,最后决定将大位禅让于舜。 在舜当上部落首领后,他用品德感化人民,关心人间疾苦。并启用了“八元八恺”,还创作了《南风歌》,《韶》乐等许多乐曲。他天天忙忙碌碌,却还抽出时间回家探亲……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出大舜的孝心和优良的品质。 大舜的孝,感动了上苍,令部落首领刮目相看。我想,我们既然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且生活在大舜耕耘的土地――历山脚下,就应当继承大舜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学校――舜耕小学,也传承大舜的优良传统。你走进了这所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舜文化的百米长廊。在那里,你就能看到舜的第一“优点”:孝。而我们作为舜耕学子,也应像舜一样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即使不能像舜一样做的那么极致。但在家里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帮着父母干。比如说:擦地板,擦玻璃,倒垃圾,洗袜子等。而在父母劳累的时候,就要给家人及时的减轻疲劳,揉肩捶背……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但是,现在许多同学却没有这样孝顺父母。而是在家里像“小皇帝”,“小公主”那样指使家人。渴了,让父母倒水端到自己跟前。饿了,还要父母端过碗来。自己的东西自己不收拾,反而让父母替自己收拾……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孝道么?这不是孝顺。反而是家人“孝顺”你自己!他们那么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等来的却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就一定非常伤心。小乌鸦反哺。大人将小孩抚养成人,含辛茹苦。而大人老了以后,却没有人能照顾他。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不让他们再伤心。在孝这一点上,我承认自己做的有些欠缺。比如说:跟家长经常控制不好情绪,跟家长顶嘴。这一点我需要改正。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做得很好的,起码上面我所说的我都做到了。而现在,不管是你还是我,都应尽力孝顺父母。而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舜文化发扬光大!而作为舜的继承者,我们就应像舜一样孝顺家长,做一个真正的舜的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