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6746989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题,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题,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遗物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C、英国D、加拿大
2、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神话传说的人物有关()
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
3、半坡人的集体生活是按什么结合在一起的()
A、财产多少B、能力水平C、性别D、血缘
4、远古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能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B、使用天然火C、普遍使用制造石器D、懂得人工取
5、为巩固统治而大规模分封诸侯的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商业活动B、废除旧贵族的实权C、发展农业生产D、增强秦国的实力
7、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使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题材――“楚辞”,后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A、孔子B、屈原C、韩非D、孙武
9、“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10、下列原始人类中出现了私有财产的是()
A、山顶洞人B、大汶口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1、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人物是()
A、黄帝、炎帝B、黄帝、尧帝C、炎帝、尧帝D、尧帝、舜帝
12、既做过部落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
A、黄帝B、尧帝C、禹帝D、舜帝
13、商朝都城多次迁移,最后稳定在()
A、亳B、阳城C、殷D、镐京
14、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的.是()
A、商汤王B、周文王C、周武王D、周幽王
1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B、为了奖励功臣C、为了笼络先代贵族D、为了发展手工业
16、最能说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以确立的是()
A、诸侯在葵丘会盟B、诸侯拥护齐桓公C、诸侯赞成“尊王攘夷”D、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17、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诸侯国,在战国时期仍然强大的有()
A、齐国、楚国B、齐国、吴国C、吴国、楚国D、楚国、秦国
1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多年来一直造福中国人民的水利工程是()
A、战国时修建的都江堰B、战国时修建的郑国渠C、秦朝时修建的灵渠D、西汉时修建的白渠
19、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20、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二、改错题(请将下列各题中的错误之处划横线并改正过来,每题一处,共10分)
21、河姆渡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
22、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2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24、“家天下”变为“公天下”的标志是分封制取代了禅让制。
25、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公元前60年,死于公元3年,那他活了63岁。
三、简答题(说出下列历史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烽火戏诸侯27、卧薪尝胆28、问鼎中原29、退避三舍30、徙木立信
四、问答题(30分)
33、春秋争霸战争的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有哪些?(4分)
3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但最彻底的变法属秦国的商鞅,请问:
(1)商鞅变法的最高支持者是谁?(2分)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哪一条?(8分)
(4)商鞅变法有何意义?(6分)
35、西周时期,有位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之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
(1)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4分)
(2)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4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二、改错题。(原题上表明错误处,更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21、;22、;23、;24、;25、;
三、简答题(10分)
26、;27、;28、;29、;30、;
四、问答题。(10分)
31、A、B、C、D、
E、F、G、
32、A、B、C、、
篇2:七年级下册期中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两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分别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其中不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
A.两对对顶角分别相等B.有一对对顶角互补
C.有一对邻补角相等D.有三个角相等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已知点A(2,1),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则点C的坐标为()
A.2 B.(2,0) C.(0,1) D.(1,0)
4.已知点A(-1,0),B(1,1),C(0,-3),D(-1,2),E(0,1),F(6,0),其中在坐标轴上的点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是由线段AB经过平移得到的,已知点A(-2,1)的对应点为A‘(3,4),点B的对应点为B′(4,0),则点B的坐标为()
A.(9,3) B.(-1,-3) C.(3,-3) D.(-3,-1)
6.以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7cm,5cm,12cm B.6cm,8cm,15cmC.4cm,6cm,5cm D.8cm,4cm,3cm
7.如图,已知∠B=∠C,则∠ADC与∠AEB的大小关系是()
A.∠ADC>∠AEB B.∠ADC<∠AEBC.∠ADC=∠AEB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7 B.8 C.9 D.10
9.如图,下列推理及所注明的理由都正确的是()
A.因为DE∥BC,所以∠1=∠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因为∠2=∠3,所以DE∥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因为DE∥BC,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因为∠1=∠C,所以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0.只用一种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时,判断能否作平面镶嵌(无缝不重叠)的.依据是()
A.正多边形的材料B.正多边形的边长C.正多边形的对角线长 D.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
11.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和4cm,则符合条件的直l的条数为()
A.1B.2C.3D.4
第7题图第9题图第13题图
12.△ABC的三条外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相交构成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3.如图,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引A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且∠AOC=2∠BOC,则∠AOD的度数为________.
15.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的度数为.
16.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将△ABC沿BC方向平移可以得到△DEF,如果AB=8厘米,BE=4厘米,DH=3厘米,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平方厘米.
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
17.如图,∠ABD与∠ACE是△ABC的两个外角,若∠A=70°,则∠ABD+∠ACE=___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
19.把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
20.已知x=3、y=2是关于x,y的方程|ax+by-8|+|ay+bx+7|=0的一个解,则a+b=.
篇3: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某游客从余杭(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到达洛阳,这位游客最早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归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时兴衰,考当今得失
3.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皇帝,正确的是
①唐高宗 ②唐太宗 ③唐玄宗 ④武则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4.武则天陵墓前立着一块“无字碑”,如果添加碑文,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她重用酷吏,打击元老重臣 ②她采取各种措施压榨百姓,增加农民负担 ③她爱才、惜才,选拔了一批治国能臣 ④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人物,为唐朝的发展作出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大治的隆盛时代,唐朝全盛时期的年号是
A.贞观 B.天授 C.开元 D.天宝
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一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A.水排 B.筒车 C.曲辕犁 D.翻车
7.“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A.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B.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8.柳宗元诗云:“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其中,“文皇”是指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9.“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余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震动中外。”给以上材料填上一个人名最恰当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法显 D.摩达
10.假如时光返回到唐朝,你生活在唐朝都城长安,不能看到的是 .
A.长安城规划得很整齐 B.人们以茶会友,以茶入诗
C.市民在瓦舍看戏 D.街上到处都有外国人
11.下列科技成就中,出现在隋朝的一项是
A.发明雕版印刷术 B.《丹经》中记录火药配方
C.设计建造赵州桥 D.发明活字印刷术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对贫富不均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作者是被誉为“诗圣”的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3.春节晚会上的舞蹈《飞天》令人过目难忘,《飞天》的艺术形象取材于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麦积山石窟 14.10举兵进攻北宋,强迫北宋政府签订澶州之盟的是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5.岳飞的《满江红》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是指
A.西夏强迫北宋进贡“岁币” B.签订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把皇帝掠走 D.岳飞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
16.“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苏湖地区每一年的粮食大获丰收 B.全国的粮食都是由苏湖地区提供的
C.宋朝粮食产量大 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7.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是
A.士人 B.农民 C. 工匠 D.商人
18.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所谈到的历史人物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蒙哥 D.拖雷

19.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设置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尚书省
20.《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促使棉花变成百姓衣被原料的人物是
A.毕昇 B.沈括 C.孙思邈 D.黄道婆
21.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兴衰得失的经验教训,供封建统治者借鉴的史书是
A.《诗经》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唐律疏议》
22.明清时期世俗文学兴起,广为流传的文学体裁是
A .诗歌 B .戏曲 C.词 D.小说
2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其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称“宰相”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剧名过于哗众取宠,以此提高收视率
24.明朝大臣宋濂在家请客喝酒,朱元璋询问他请了哪些人、做了哪些菜,他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朱元璋派去监查宋濂的机构是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军机处
25.清朝官员胡中藻因所做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被乾隆皇帝定成叛逆大罪。这反映了
A.官员公开反清 B.清代的八股取士
C.皇帝明察秋毫 D.清代制造文字狱
26.郑成功曾经给侵略台湾的殖民统治者写信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A.日本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27.10月,胡锦涛同志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在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 D.《中俄新约》
28.明朝末年,以图文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一本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本书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
29.现在的北京故宫,始建于
A.金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关于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西方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 ②有利于中国人选择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③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④闭关政策有利有弊,利弊相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改错题:找出错误并作简要更正,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
31、“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唐朝创立的。
32、宋朝时人们普遍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33、在元朝融合形成的民族是维吾尔族。
3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一带。
35、明清时期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质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逆差。
三、材料题:1题,共1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 元朝时,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__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__喇嘛”封号。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2分)
(2)除了__外,清朝初期还册封了哪一位喇嘛教首领?(2分)册封他的皇帝是谁?(2分)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3)以上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四、小论文题:共15分
37、东莞的城市精神被定义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敢为天下先的东莞人以兼收并蓄的胸怀大胆引进外来的技术、资金,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层次的人才。正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莞人”用汗水和智慧成就了东莞今天的繁荣,铸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东莞奇迹”,也形成了开放多元、兼收并蓄的东莞文化。
请以“新莞人”与东莞的发展为主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和你身边的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要写标题,要有自己的观点,能自圆其说,力求文字通顺,150字以上。 提示:主题并非你的小论文标题。
篇4:七年级下册期中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期中历史知识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杨广)从6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地位)
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意义)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6,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7、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8、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历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9、我国历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唐玄宗 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
11、唐朝饮茶风俗流行,唐朝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1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3、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 长安城内 坊 是居民区,市 是商业区。 14、隋文帝 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设置 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15、唐朝科举制度逐步完善,以进士 和 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16、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 扩大国学
规模,武则天 开创 殿试 和 武举,唐玄宗 时 诗赋 成为进士科考试重要内容。
1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8、科举制影响:1.政治上:科举制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教育上: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读书风气盛行。3.文化上: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
19、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 “和同为一家”。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20、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意义)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22、隋唐对外交往特点:交往活跃,与亚、非、欧国家,都有往来。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23、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华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事件:鉴真东渡。意义: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24、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 天竺(印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我国新疆的重要典籍。鉴真和玄奘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国文化。
25、列举出隋唐时期我国名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答:① 隋 朝 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的城市。
③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
④唐 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⑤隋唐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26、唐朝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称“颜筋柳骨”。
27、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彩塑和壁画。 28、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9、960年,赵匡胤 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宋真宗时,
和辽签订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保持和平局面。
30、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 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银川)。宋给西夏岁币,向宋称臣。
31、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 金,定都会宁(后迁都中都) 32、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33、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郾城大捷),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杀害。
3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5、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重要粮仓。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6、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7、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天下冠”。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38、宋朝是我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
39、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0、北 宋前 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1、北宋初年,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后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在(民族融合的表现)。对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后来衣饰精美华丽。说明经济发展和奢侈之风盛行。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传开。 42、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43、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 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44、12,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统一蒙古。
45、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元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政权。
4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7、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通惠河和会通河,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元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台湾(琉球)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
48、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①汉族人迁到边疆,开发边疆;②边疆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和江南;③原先迁到内地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融合一样;④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49、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原料:粘土。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0、战国的“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1)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也称《老子》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①顺应自然;②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最终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的统治局面,即“文景之治”)
篇5: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4题,共28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
2、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忽必烈
3、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
5、唐朝是我国历最繁荣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7、“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
8、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
A、辽B、金C、蒙古D、唐朝
9、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笔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0、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B、南朝C、隋朝D、南宋
11、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的史学著作。以下哪一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B、明朝入股取土
C、汉武帝泒张骞出使西域D、清朝的-
1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彊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14、张择端是历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A、人物画B、山水画C、风俗画D、花鸟画
二、材料解析题
15、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三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3分)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1分)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1分)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1分)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1分)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1分)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2分)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1分)
16、材料: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3分)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1分)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2分)如何评价它?(1分)
(4)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谁的贡献?(1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1分)
17、材料:“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彊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请回答:
(1)大元王朝(即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建元时把都城定在了哪里?(1分)
(2)元朝是中国历少有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例子,请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和时间分别是什么?(2分)
(3)元世祖时开凿漕运和海运,其目的是什么?(1分)其中漕运和海运的起点分别在哪里?(2分)无论漕运还是海运都必须经过哪个地方,最后才能到达终点?(1分)
(4)元朝彊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采用“行省”制度,其中专设宣政院,管辖一个地区,请问宣政院管辖的是哪个地区?(1分)并使该地区成为了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5)元朝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请问在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什么民族?(1分)
返回目录>>>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DBADDDBABDCCDC
二、材料分析题
15、(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16、(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造纸术
(3)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7、(1)大都
(2)1276,南宋灭亡
(3)为了便于南粮北运;漕运起点:杭州;海运起点:刘家港;直沽
(4)-藏地区
(5)回族
返回目录>>>
●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地位)
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意义)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7、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8、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历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9、我国历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
11、唐朝饮茶风俗流行,唐朝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1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3、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长安城内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14、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15、唐朝科举制度逐步完善,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16、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重要内容。
1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8、科举制影响:
1.政治上: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上: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读书风气盛行。
3.文化上: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9、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20、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意义)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22、隋唐对外交往特点:交往活跃,与亚、非、欧国家,都有往来。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23、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华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事件:鉴真东渡。意义: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24、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印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我国新疆的重要典籍。鉴真和玄奘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国文化。
25、列举出隋唐时期我国名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答:
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的城市。
③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
④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⑤隋唐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26、唐朝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称“颜筋柳骨”。
27、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彩塑和壁画。
28、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9、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宋真宗时,和辽签订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保持和平局面。
30、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银川)。宋给西夏岁币,向宋称臣。
31、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后迁都中都)
32、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33、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郾城大捷),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杀害。
3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5、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重要粮仓。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6、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7、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天下冠”。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38、宋朝是我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
39、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0、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1、北宋初年,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后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在(民族融合的表现)。对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后来衣饰精美华丽。说明经济发展和奢侈之风盛行。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传开。
42、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43、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44、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统一蒙古。
45、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元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政权。
4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7、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通惠河和会通河,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元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台湾(琉球)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
48、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①汉族人迁到边疆,开发边疆;
②边疆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和江南;
③原先迁到内地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融合一样;
④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49、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原料:粘土。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0、战国的“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1)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也称《老子》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
①顺应自然;
②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最终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的统治局面,即“文景之治”)
返回目录>>>
篇6: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试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4题,共28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
2、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忽必烈
3、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
5、唐朝是我国历最繁荣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7、“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
8、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
A、辽B、金C、蒙古D、唐朝
9、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笔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0、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B、南朝C、隋朝D、南宋
11、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的史学著作。以下哪一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B、明朝入股取土
C、汉武帝泒张骞出使西域D、清朝的-
1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彊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14、张择端是历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A、人物画B、山水画C、风俗画D、花鸟画
二、材料解析题
15、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三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3分)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1分)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1分)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1分)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1分)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1分)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2分)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1分)
16、材料: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3分)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1分)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2分)如何评价它?(1分)
(4)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谁的贡献?(1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1分)
17、材料:“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彊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请回答:
(1)大元王朝(即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建元时把都城定在了哪里?(1分)
(2)元朝是中国历少有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例子,请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和时间分别是什么?(2分)
(3)元世祖时开凿漕运和海运,其目的是什么?(1分)其中漕运和海运的起点分别在哪里?(2分)无论漕运还是海运都必须经过哪个地方,最后才能到达终点?(1分)
(4)元朝彊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采用“行省”制度,其中专设宣政院,管辖一个地区,请问宣政院管辖的是哪个地区?(1分)并使该地区成为了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5)元朝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请问在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什么民族?(1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DBADDDBABDCCDC
二、材料分析题
15、(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16、(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造纸术
(3)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7、(1)大都
(2)1276,南宋灭亡
(3)为了便于南粮北运;漕运起点:杭州;海运起点:刘家港;直沽
(4)-藏地区
(5)回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