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脆鲨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初中历史试讲范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中历史试讲范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加深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让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探究数据的处理。(2)探究活动的组织,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该节的难点。 (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把食物的营养成分填入教材“资料分析”的表格中。(表格1) 问题: ―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吃了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 ―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餐食物呢? ―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呢? ―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作用 来源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学习活动: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食物成分表”,并填写在教科书上。 表格1 分组讨论: ―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 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 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 师生小结: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设计意图: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本中的资料,查阅附表以及阅读第22页课文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交流研讨,说出每人早餐或中餐常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种营养物质,以及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人体细胞的成分有什么内在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对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学生从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情感的和谐发展。 问题: ― 主要了解营养物质中富含能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中还有哪些不含有能量,但对身体也有重要作用的物质呢? ― 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 学生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生小结: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看病方式,学习无机盐与维生素 问题: ― 要保证健康生活,只是多喝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奇怪的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 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不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请同学作出诊断。 学生活动:课前挑选的一名学生扮演一位缺钙的病人。 学生小结:缺钙影响骨骼发育。 问题: ― 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 如果病人缺钙比较严重,还应当补充一种维生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小结:牛奶、排骨、虾皮。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 问题:有“小患者”愿意上台让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 学生活动:(略)气氛非常活跃。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争论热烈,查食物成分表现积极。 学习任务:对照学生作诊断,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 维生素种类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 胡萝卜、菠菜、韭菜、番茄、辣椒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猪瘦肉、菠菜等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辣椒、菠菜、大白菜、马铃薯等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动物肝脏、禽蛋等 师生小结: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问题: ― 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多补充哪类食物呢? ― 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阅读教科书P28~P29“第七类营养素”。 学生小结: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芹菜,这种情况就消失了;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很好,而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问题: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谈自己收获及感想。 教师总结: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板书与总结】 糖类: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维持体温恒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第七营养素:篇2:再别康桥试讲
再别康桥试讲
再别康桥中国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看看老师们试讲会怎么说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再别康桥》,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志摩{板},昨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毛泽东诗词的宏阔意象及其所传达的高远意境之美。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诗人徐志摩,走近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走近他多情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师:其实,对于徐志摩和他的这首《再别康桥》,我们在座的许多同学并不陌生,有的同学早已读过、摘抄过|、背诵过。昨天也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 **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徐志摩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考入北京大学, 19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师:坐下,你的了解很详细。同学们对徐志摩有怎样的印象?
生:浪漫、天真无邪,崇尚自由~~~
师:关于徐志摩有说不尽的话题,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纯粹绝美的诗,值得我们长久地去品读。除了咱们同学刚才所说的,在这节课里再让我们品一品,看她还能给我们带来那些美的享受。
师:大家看看题目(指)《再别康桥》,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从文章的眼睛推断,这首诗抒发的大致是什么情感?
生:离别之情。
师:离别何处?它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离别康桥。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这里留学。
师:恩,题目中《再别康桥》“再”字(指),说明了这是作者第二次离开剑桥。19诗人徐志摩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诗人离开剑桥回国,临行时,诗人留给了康桥一首诗《康桥,再会吧》以倾诉自己的惜别之情。1928年, 诗人又故地重游,心潮澎湃,在归国途中诗人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写成了《再别康桥》。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有感情地读一下这首诗,在阅读时再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生:齐诵全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师:注意下,第三节“青荇”的“荇”应该读 xìng 而不是 xíng,在课文注释也有标明
师:我们都知道,新月派诗人都比较推崇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的“三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三美”?
生: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板}
师:回答得不错,那今天我们便从这“三美”开始品读这首诗,从直观上来说,我们在读的时候比起其他诗感觉更加的流畅,舒服,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采用押韵。“来、彩;娘,漾;摆草……”都押韵
师:对,每节的双行都基本上在押韵, 那全文是不是押同一个韵呢
生:不是,每一切都在换韵,而且,其他也在押韵,“柳、手、影、荇……”
师:很好,(我刚才还听同学在说)这样,便造成了一种音乐的波动性和跳跃性,我刚才还听有同学在说第一切和最后一节有些特别,怎样特别呢?%%%同学
生:两节句式都差不多,而且形成了前后呼应。
师:对,很好,这样便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回环之美。在文中,我们还看到有些地方前后承接,如“梦、寻梦:放歌、沉默”这样便产生了音乐的旋律和灵动,[这便是“三美”中的……]这便很好地体现了诗歌“三美”中的……
生:音乐美。{板}
师:我们再看这首诗,临别之际,诗人向哪些对象──做了道别?
生: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 {板}
师: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离别的对象一般都是人,而《再别康桥》却由人间向“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自然物转移,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
师: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称作意象。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物象就属于意象。那么,上述物象中寄托着诗人对康桥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先看第二节,第二节写的是“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同学
生:柳是“金柳”,影是“艳影”。 坐下
师:恩,“金柳”为什么像“新娘”? **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因为柳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色彩光泽鲜艳好看。
师:还有谁来说说看看?
生:……
师: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苍松翠柏,那么还能不能说是“新娘”,为什么?***同学
生:不能。因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而苍松翠柏是阳刚之美。
师:恩 请坐 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而这里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在我的心头荡漾”,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师:回答得非常好。坐下 第三节写“青荇”。这一物象中又寄托了诗人对康桥什么样的情感呢?前后桌,交换一下意见。 2min 好了吗,谁来谈下看法 %%同学
生1:在诗人的眼里,“泥”是“软泥”,“波”是“柔波”,草是“油油的”。这些描写都寄托着诗人对康桥的喜爱(板)。
生2:“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生3:“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就是再也不愿离开康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无限的喜爱和永久的依恋(板)。
师:大家都回答得非常正确。从上述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节都是一个可以画得出来的画面。这些画面涂上了“金”“艳”等亮丽的色彩,描写了七色的“彩虹”。这就体现了三美中的?
生:绘画美 (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学家也是画家,而且是艺术手段更加高超的画家,他们不用画笔,可以把很多美好的事物画得栩栩如生,在座的你们也可以是画家,用你们想象的笔,把文章画得更美,把生活画得更美。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第45节(读)师:彩虹似的梦。寻梦?有哪位同学知道作者的梦是什么?
生:~~~不知道
师:其实就是诗人的愿望和思想。寻梦就是寻找自由,寻找爱情。)1920---1922这2年在英国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发生了大转折。对他后来人生有着很深的印象。在社会思想方面作者认为应该有英国式的民主政治。在教育上作者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大自然,因此,他常骑车到青草更青处,仰看星星,听听夏虫叫,听听水流。
师:那么关于人生的梦是什么呢?同学们,就用三个词来表达
生:“爱,美,自由” (板)
师:非常好,徐志摩一生追求的就是“爱,美,自由”。{指}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写诗人留恋忘返,放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着陶渊明的动人幻想。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着徐志摩的美好理想。可以说,这是诗人现实中的桃花源。
师:先前说整首诗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和依依不舍之情,我们再来看第6节,¥¥同学(读)仔细体会,看这其中的感情有没有细微的变化?
师:首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喜爱和眷恋,把金柳比作新娘,可见康桥魅力无穷,其次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油油的水草在对他招手致意,并甘心与康桥融为一体,康桥培育了诗人的“梦”,可见它是诗人的精神家园,于是,在寻梦的星辉斑谰里放歌,感情步步升腾,此时,应该是兴奋和喜悦的',文中有一个字使感情发生了变化。“但”,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觉默是今晚的康桥。此时,作者的苍凉与无奈也透露无疑。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师:前面说过这两节句式相似,文字也差不多,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同学
生:首尾呼应,形成一唱三谈,反复回旋的意思效果。
师:诵读第一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一个词?为什么?大家仔细找找看 **同学
生:要特别注意“轻轻”这个词。因为它反复了三次,反复的目的在于强调诗人动作之轻微。
师:请坐 对“轻轻”这个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掂着脚尖,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师:诗人为什么“轻轻的”走?这反映了他对康桥的什么情感?
生:~~
师:人们通常对自己喜爱的东西轻拿轻放。由此可见,诗人是怕打破康桥的宁静和美好才“轻轻的”走的,反映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和留恋不舍之情,从而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师:最后一节用“悄悄”替换了第一节的“轻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更能表达作者的不舍之情。
师:恩,“悄悄”渲染了一种无边的寂静,从而强化了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情感,多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情绪,升华了情感。
师:好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下今天的内容(指) 以后我们鉴赏诗歌把握好意象 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比较多,出新出奇比较不易。我设计本课重点放在诗歌意象的把握以及为何要用该意象而不用同类的意象等方面,旨在探索中华文化传统的远远历史以及为此而创造出的认人能认同的意象。
总的来说,这次公开课还是较为顺利,也少许取得一点成效.。教师们的正面评价是: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把握,教师基本功扎实,板书漂亮,诗歌朗读指导抓得好,自己能做到声情并茂;教材处理合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思路清晰,讲课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能深入文本,分析到位;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件制作精美。
可能大部分听课老师碍于情面,桌面肯定较多,只在教学课件字的 颜色,课文朗读时背景的搭配提出一点建议。
但我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 导入尽管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回忆旧知,启迪新知,带动学习兴趣,但不是很简洁,时间上控制不到位,有拖沓嫌疑。
2. 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意象分析的到位,面面俱到,没有取舍,有平均化力气的现有,重点不够突出。
3. 设置问题没有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问题没有层次感;也缺乏循循善诱的启发艺术。
4. 教的多,练得少,教练结合的 时间搭配不是很科学。
5. 时间把握不够准,有拖堂现象。这可能与事先没有试讲有很大关系
篇3:怎么学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其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其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其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其四,“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其五, 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头绪。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 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其六, 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 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篇4:初中英语试讲自我介绍
初中英语试讲自我介绍
Hello, everyone! My name, gradu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Anyang.
Yeah, learning first put side of the character is fairly easy-going! Life, generally not do the fight thing, and others should also come together.
And then talk about learning. I have many hobbies: Mathematical Olympiad, swimming, calligraphy, and more or less won a number of large and small prizes. In class work, but also due diligence. Only some minor shortcomings, is a little afraid of the teacher, may be too awe, extremes meet.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everal new teachers to make a friend.
In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 will be more stringent demands on themselves, because I know many bus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xam ranking system and how much to give me a little pressure, but I will turn the pressure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I believe that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learning career, we can get along, make progress together, nor because of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gap. As the saying goes: despise others is a great sin. Therefore, everyone should be generous h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riendship. Although faced with a picture of a strange face, but there will always be gradually met, and I hope you can bind to a lot of friends that can go hand in hand back. In addition to the family, Mo friendship is the most valuable. Therefore, we must reach out and do not stick to the bits and pieces of the primary school, because we can no longer children.
Junior high school for three years, now is a new beginning, both successfully and the cornerstone of the stumbling block is a failure. However, whether it spring and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I firmly believe will read good! Thank you!
My Future Will Be Bright
I have a belief deep down within my heart that my future will be bright.
My future will be bright with all my loving families. Whether time find us far apart or it keeps us close together, they are always standing by my side.
My future will be bright with all the close and caring friends of mine. Whenever I am sad and down, I know they would hold my hands and warm my heart.
My future will be bright with the belief in brighter days. Life doesn’t always play by rules, and we must fac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days that things could be better. But I have a belief which see me through the dark times.
I have a belief that joys once lost can always be found.
I have a belief that there is rainbows after every storm.
I have a belief that in the long run, my efforts will give back as much as I give, without a doubt.
This belief gives me hope that is as certain as sun when the world seems to be wearing a frown.
It is a steady and joyful light in my life.
It is a blessing I continue to count on through the years.
It is a light that will shine in me until the end of time.
It is a treasure a million times more valuable than the ones some people spend a lifetime trying to find.
Now, m dear friends, carry the sun inside you, and reach out for the dreams that guide you where you want to go. You have what it takes to make your path of succe.You have the courage and strength to see things through. You have the smile that will guide you to the beautiful tomorrows.
So, with so much to be thank for, I believe that my future will be bright, and I believe that our future will be brigh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My name is XXX. I’m from XXX. I am 12 years old. I’m a boy, and I am a student. My favorite color is green. My favorite fruit are apples and watermelons. My favorite foods are pizzas, hotdogs and hamburgers.
My old friend is XXX. This is my new friend, XXX. look, This is Mr. Ji, my English teacher, and he is my cousin.
Look, I have a family photo. This is my grandfather. he’s not very old. He is 64. he likes watching TV. This is my grandmother. She’s 60. She loves me very much. Who’s this woman? She’s my mother. She is 36. She’s very beautiful. Who’s that man? He’s my dad. He’s 36, too. He always go to school with me. Who’s this boy? ha, ha, it’s me. He’s smart.
My speech is over. Thank you everyone, goodbye!
篇5:赤壁赋试讲教案
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欣赏一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
[放录音,学生听]
二。初步感知课文特色。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教师点题: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三。问题探讨。请看下列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可对“徘徊”进行详细解释。运用《说文解字》
三.听朗诵一边跟读第一段。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全班齐读
(展示问题二: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月出》
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展示问题三: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如何通 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
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展示问题四: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明确: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自由朗读二、三段,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要读出苏轼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气势。
(展示问题五: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
“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 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你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明确: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
问题: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明确: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展示问题六: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有许多问题:
(展示问题七: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却是应该争取的;声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听、看而存在,此处是否反映了苏轼唯心主义观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是不对
的。)
(展示问题八: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明确: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象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
下面一起朗诵四、五两段,着重体会景、情、理的交融。
总结: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 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
[赤壁赋试讲教案]
篇6:试讲要讲哪些东西
试讲要讲哪些东西
一般来说,对应聘者试讲的内容不加以规定,由应聘者自行决定试讲的内容和主题,应聘者可以讲一道题目,或者讲一个知识点,或者讲一种解题思想。只要是和应聘者所应聘职位相关的知识都可以讲述。十分钟的试讲或许无法洞穿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但是绝对能看出来一个人对“老师”这一个职位的准备是不是认真。
在面试的过程中曾经发现过有的`应聘者十分钟的试讲有八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在讲笑话或者是所谓的“段子”,
这体现了现在校园中对新东方课堂和新东方文化的一种误解。可能有的应聘者是通过所谓“XX语录”之类的东西了解新东方的,但是这并不是新东方所看重或是注重的事情,我们所要求教师呈现出的课堂,是一种高效的,实用的课堂。尤其是在面试阶段,我们看重的是老师对知识的熟悉和清晰的表达能力。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绝对不是这个老师笑话讲得好,而是这个老师课堂讲的实用,知识讲的扎实。

篇7:试讲个人总结
一直以为上课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是当我真正着手准备上一节课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分析教材、安排教学步骤、写教案、准备教具,一直到试讲,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
虽然自己感觉教案写的不错,但是老师还是不太满意,因为我们虽然教案写出来了,但我们不会讲,只会按照教案上的念,也许是我们太过于紧张了。 试讲还算顺利,很感谢积极配合的同学们和提出改进意见的方老师。一节课下来,初上讲台的我感触颇深。
一是,不是不讲难点,而是要把难点讲简单。
指导老师再给我们作评价时总说我们没抓住重点、难点,在刚开始备课的时候我将比较难的部分都略去,不放入课堂。后来我在安排教学步骤时发现,如果只是一味地只讲简单的,学生就吸收不到新的知识,我们的教学也就没办法达到提高学生新知识的获得。讲得简单,并不是不讲难点,而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将难点解释清楚,让学生听懂并学会运用。
二是,自己明白,学生才能明白。
一直以为备课是备学生的,临上讲台,才发现备课其实备的是老师。在试讲过程中我们讲完一节课的内容后,指导老师会提出一些新问题,让同学回答,只要自己能深入透彻地了解一些其它的问题,解释清楚,学生才能明白。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下功夫去了解和认识与本课有关的一些相关知识。
三是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演戏如此,教学亦如此。不到20分钟的试讲,我足足准备了一周,虽然小学的课本我们已熟练掌握,但是不知道该怎样把那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们,队友们也是如此,对于课本的内容虽熟练,但不知道该如何传授。在我看来,上一节课就像打一场仗一般,但这也未免有点夸张,战场上的学生们既是配合你完成任务的战友,又是妨碍你前进的敌人。如何在战役中获得主动权,带领战友们清除障碍、完成任务就是老师的职责。所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堂课,不是写好教案就可以的,还需要你缜密的思考,正确的分析和反复的操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只要超越自己,那就是胜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了任务,虽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但你已经做到了,你的付出就有了价值,你也就有了成就感。完美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但她好比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一样,最重要的是自我尝试的过程,虽然我们在其中摔过跤,受
过挫折但我们收获了一份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的实力实现了目标。
在这次试讲过程中,我收获比较大,学会了如何写教案,如何在讲台上讲课,该奖些哪些内容,虽然讲的不太理想,但是我至少努力了。在此,谢谢指导老师费心为我们组知道我们讲课时的不足,也谢谢队友们在组织试讲过程中勇于提议,我看到了我们团结的一面,老师虽然严厉,但在是将过程中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以后我们要从事小学教育,我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会努力、认真的学习,多探索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易懂。总之,这次试讲我收获很大,我坚信,只要付出了,一定会有回报的。
篇8:试讲个人总结
由于下学期我们要实习,所在系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班要在实习前完成校内试讲,在讲的过程中,我们七个人一个小组,有指导教师马老师负责主要试讲工作。
这是我正真意义上的试讲,之所以说是正真意义上的,是因为虽然之前小组内也进行过几次试讲,但是都没有做到较为充分的准备,而这一次完全不同。为了培养我们将来作为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基本功,学习对师范生都会安排试讲,对于试讲,我认为自己是比较生疏的,于是决定先自己讲几次,找找毛病,改正了,再在请指导老师指导一二。马老师是一位十分有经验并专业的教师,他对于数学知识的通透程度让我非常敬佩。所以在了解了教材之后,写完第一份教案,请他给我进行了指导,并对自己的教案作出了修改,试讲从下午4点到6点半左右,通过试讲,我们都各自暴露了很多问题,也得到一些启示和体会,每位听课的成员都会针对试讲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此次试讲无疑对我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是有帮助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平时学习方面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 教学准备方面。可能是第一次写教案吧,所以教案写得不是很详细,感觉像是为了应付完成一件任务一样。
第二. 在实际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第一次讲课普遍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方面的问题。讲课声音不够大,而且吐字不是很清晰,语速把握的不是很好,有点过快,可能是紧张所导致的吧!
2、 变化方面的问题。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基本上都是一问一答的。
3、 组织方面的问题。虽然跟学生有几次互动,但组织的不是很好,有种学生反客为主的感觉,还出现了一丁点的尴尬。
4、 仪态方面的问题。可能是第一次上讲台的原因吧!到了讲台上后,过于紧张,声音发颤,有时忘了要讲的内容、有时忘了接下来该干什么,在讲台上一脸茫然。
5、 演示方面的问题。做图不够准确,仅是随意的画个图像向学生讲解。
6、 在本次试讲中,我还没有做到完全的脱稿,有可能自己的内心对于此次试讲还是有点紧张的,所以完全脱稿后对于一些问题讲的就不是很清楚。
第三. 在教学环节安排上没什么新意,只是简单的说几句导入语言,然后就照着教案的内容讲了。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想完全改进,我个人认为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自信,站在讲台上就要把自己当作老师,而要做到自信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掌握了今天要教学的内容。
第二. 读透教材,我觉得这是教学最最重要的,也是我目前做的还不够的地方,所以备课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定要认真备课。如果对自己所教内容熟悉,不但可以上好课,而且可以遮盖自身的一些缺点。
第三. 讲课内容需要详略得当,更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让他们回答问题,上台做一做等。
第四. 数学学科其实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很丰富很有趣的一门学科,所以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联系实际生活。
总的来说,这次试讲对我来说是一次促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向有经验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为将来作老师打好基本功,这样以后就能更有效地教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试讲结束了,学习生活依旧,不过是要过充实的生活了,希望在下次的讲课中能好好的表现自己。
篇9:试讲教案2
试讲教案2
一、活动目的:1、探索套圈的方法,学会二人、三人协调地动作,并能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多种套圈的姿态。
2、乐意与每一个同伴合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课前幼儿学会音乐游戏《套圈》;音乐光碟、音响。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直接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套圈的
游戏吧!”
2、幼儿听音乐自由结伴三人玩游戏――《套圈》
3、听音乐放松练习:双手侧平举,头顶合拢,打开背后,右手抱肩,举起放在头顶,成圈后缓慢放下。
4、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是几人在套圈?那么,两个人能不能套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配班教师和自己一起示范两人套圈。
2、幼儿讲述教师和自己套圈的差异。
3、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我们套圈的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们是手拉着手,老师没有拉手是自己用双臂围个圈,去套别人那么,你们想试试吗?
4、幼儿找好搭档后在音乐伴奏下练习第一遍后提问:
(1)、小朋友们,套圈的时候听到的这个音乐,你们有什么感觉呢?(优美、舒缓)
(2)、听到这么舒缓、柔和的音乐,怎样在套圈的时候跳出这种感觉呢?
5、教师小结并示范动作要领:“老师在套圈的时候,手指要并拢做动作要很缓慢,很优美,注意伸展上肢,面带微笑,脚可以在地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线,套住同伴后,自己的'身体要保持不动,别人出来以后可以做一个很优美的动作,等着同伴来套你。同时要记住再做每一个动作之前要先吸一口气,这叫提气,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
6、幼儿听音乐练习第二遍,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7、幼儿探索三个人在一起套圈的方法。
师:“刚才是两个人在套圈,如果现在在增加一个小朋友三个人在一起怎么套?”
8、幼儿讲述自己套圈的方法,并请幼儿示范一到两次。
师:“你们跳得都很美,老师也想试一下,你们要仔细看老师跳的美不美?美在哪里?”
9、教师表演3 人套圈,幼儿欣赏。
(三)、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3 人套圈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幼儿自由练习3 人以上的套圈。
篇10:试讲教案怎么写?
试讲教案怎么写?
试讲之前的教案应该如何完成?很多人在网络上搜索教案,弹出一大堆的东西,有些很复杂,有些又很简单。
严格意义来讲,我们写的不能算是教案,只能算是简案。
简案算是一个横空出世的词,主要是应对考试过程中,完整的教案写不完,所以才造了一个名词叫简案。那教案和简案有什么关系呢?
简而言之,简案是教案的删减版。简到什么程度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先来看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3、巩固提高:
4、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标配的教案,这个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们来依次进行解释。
一、教学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下面给出了三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条的顺序不能颠倒,内容缺一不可,因为它涉及的'是新课改的理念问题。如果你写的时候没有这三个条目,那么在考官看来,你可能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理念的,这个就很严重了。
二、教学重难点
有些考生分不清什么算是重点,什么算是难点。
重点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比较具体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比较虚的。
举例: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让小学生掌握生字词,掌握某些句式,这就算是重点。而比如说你让小学生体会文中对话人物的情感动态,小学上是很难理解这种东西的,这个就叫做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下面的四条是教学过程四部曲,比较流程化的东西。
导入――新课―――巩固――小结
四、板书设计
网上有很多漂亮的板书设计,很有学生看到之后也觉得很惊艳,很羡慕,想要尝试着自主创新。但是,请各位考生明白,这种创新,是建立在长时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建议请大家不要去模仿,就是中规中矩来用就可以了。那什么是中规中矩的使用板书,就是黑板分两边,左边作重点内容书写,右边作草稿纸来用,随时可以擦除。
试讲教案你会写吗?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讲和答辩,因此编写教案设计是每个面试考生都会遇到的,所以对于每一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都一定要会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篇11:初中英语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Students can master some works and expressions, such as : sprained ankle, choking, bleeding, broken bones, snake bites, nose bleed.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for general idea and specific information.
②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talking about first aid.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istening, and raise their enthusiasm to learn more about first aid.
②Stimulate student′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knowledge and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 listening for general idea and for specific idea.
(2)教学难点:Teach students how to listen to some long sentences.
4.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Step 2 leading in —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Step 3 presentation — Listen to the passage three times, First listen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then listen to find the answers on the book and the last time listen to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ractice —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about the first aid instructions.
Step 5 summary — Ask the students to summa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t.
Step 6 homework — Write a short article to introduce a first aid instruction.
5.板书:First aid
A nosebleed
Sprained ankle
Clothes on fire
Choking
篇12:agriculture试讲说课稿
agriculture试讲说课稿
第19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19课,教材以“agriculture”为中心话题,讨论了古代和现代农业的差别,并提到了农业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要学习重点句型“it is/ was ? that”表强调的用法,学会如何来给别人建议以及说明自己的观点。教材中安排了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并有很多学生讨论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词汇的掌握,学会modernize, fertilization, irrigation等新词汇
②语言技能:
听:能听出材料中讲到了什么东西,并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句子的对错及补充句子。 说: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用学过的句型给别人一些建议。
读:能快速读懂文章并根据文章内容做题。
写:能利用所学写一个种植花园的计划。
③学习策略:主动参与讨论,陈述观点,互相学习。
④情感目标: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建议,找到英语学习的作用。
⑤文化意识:通过讨论一些农业及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问题并提高他们环保的意识。
3、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重点: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给别人建议。
②难点:“it is/ was ? that”表强调的句型用法。
二、说学生
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管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本节课,我会运用一些图片,配以丰富的色彩,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用ppt来教学。高中生很在乎他人评价并且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发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不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引导他们思考,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三、说教法
1、教学原则:
①活动性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
②任务型原则:任务驱动—激发动机;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
我会将听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discuss,陈述并记录观点,组织语言进行综合陈述等来培养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及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对于重难点,我会给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例子来让他们练习,熟悉。
3、教学手段;
①图片辅助:给学生呈现相关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②非测试性评价:我会让学生做听力答题,评价自己对听力的理解程度,在语法知识学习后进行rewrite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正。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因此,我会以学生为中心,给机会让他们来表现自己,帮助他们找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并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以及交际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程序
(一) 导入设计
1、 我会问学生他们每天吃什么,过去人们每天吃什么,人们吃的`习惯有哪些改变来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话题中;
2、 我会让学生看书上的图表,找出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3、 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种改变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三)新课呈现
1、听力(10):
①我会先告诉学生他们将听到一段关于农业的材料,让他们仔细听,并判断书上第二题中的句子的对错。
②听完后让学生回答第二题,不对的要给出理由。
③让学生看第一题,找出哪些是听力中提到了的。
④让学生先看第三题,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内容将空格补充完整并 进行简单的讲解。
2、说:
①我会问一个学生如果给他一块地,他想种些什么,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给他一些建议,用那些短语,并解释那些短语的意思。
②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进行讨论。
③让每组同学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扮演领导的小组成员仔细听,做笔记。 ④让扮演领导的小组说他们的意见并给出建议。
3、阅读:
①让学生看图,讨论古代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②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选择题。
③让学生找到“fertile”等词语,引导他们找出这些词的名词和动词形式,简要讲一下这些构词法,并告诉他们如何在句中区分他们的用法,最后给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巩固。 ④解释文中其他重要词语和句子。
⑤
(四)巩固操练
这部分主要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一项运动”的话题,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并针对伙伴所说的内容做好笔记。
(五)课程总结
我总结本节课所讲的生词及语法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并准确掌握本课所授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
根据小组活动讨论的内容,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伙伴最喜欢的一项运动”的80字作文。
六、PPT设计
根据教学程序的安排,我把PPT分为review,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sten and answer, key structure, special difficulties等若干板块,使整个教学过程结构紧凑,充分体现了其程序性。
每个板块都用高度概括的关键词来呈现,便于学生识别及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充分体现PPT设计应有的概括性。
PPT中穿插各种图片、音频文件等多媒体资源,不但增强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而且使PPT更具艺术性,以满足高中学生的艺术培养要求。
篇13:试讲教案怎么写?
试讲之前的教案应该如何完成?很多人在网络上搜索教案,弹出一大堆的东西,有些很复杂,有些又很简单。
严格意义来讲,我们写的不能算是教案,只能算是简案。
简案算是一个横空出世的词,主要是应对考试过程中,完整的教案写不完,所以才造了一个名词叫简案。那教案和简案有什么关系呢?
简而言之,简案是教案的删减版。简到什么程度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先来看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3.巩固提高:
4.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标配的教案,这个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们来依次进行解释。
一、教学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下面给出了三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条的顺序不能颠倒,内容缺一不可,因为它涉及的是新课改的理念问题。如果你写的时候没有这三个条目,那么在考官看来,你可能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理念的,这个就很严重了。
二、教学重难点
有些考生分不清什么算是重点,什么算是难点。
重点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比较具体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比较虚的。
举例: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让小学生掌握生字词,掌握某些句式,这就算是重点。而比如说你让小学生体会文中对话人物的情感动态,小学上是很难理解这种东西的,这个就叫做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下面的四条是教学过程四部曲,比较流程化的东西。
导入--新课---巩固--小结
四、板书设计
网上有很多漂亮的板书设计,很有学生看到之后也觉得很惊艳,很羡慕,想要尝试着自主创新。但是,请各位考生明白,这种创新,是建立在长时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建议请大家不要去模仿,就是中规中矩来用就可以了。那什么是中规中矩的使用板书,就是黑板分两边,左边作重点内容书写,右边作草稿纸来用,随时可以擦除。
篇14:试讲教案怎么写?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讲和答辩,因此编写教案设计是每个面试考生都会遇到的,所以对于每一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都一定要会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篇15:《乡愁》试讲教案
《乡愁》试讲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国标教材,《乡愁》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朗诵,能说出诗中的四个意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情入景的体验作者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语言特点及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情感目标:学习诗人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唤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说出诗中的四个意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位揣摩语言;
(3)体味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情感的体验和美感的'熏陶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识生字词,能独立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教学设计 学生评价资料
教学资源:ppt课件、音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
应用分析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文学常识介绍
新课学习之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写作特色
课文总结作业延伸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a.通过回忆思乡诗句导课
b.《乡愁》歌曲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余光中(1928~ ) ,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1949年去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万圣节》《白玉苦瓜》等作品
1949 年以蒋x石为首的国x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乡愁》写于1972 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1、播放余光中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从而让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2、幻灯片显示朗读诗歌的要求,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放声朗读,思考: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节奏,读出什么感情来2分钟后挑出你喜欢的一节,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
3、投影显示课文停顿指名读,学生评价
4、听读,学生品评
四、细心品味语言
1、大声朗读,看看抒发的什么感情那些地方写得好?
预设:这一节写出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叠词“小小”用的好,邮票虽小,思念浓浓;“一枚”用得好;“这头”、“那头”用得好
2、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你喜欢哪一节?看看它抒发的又是什么情感?哪些地方写得好?3分钟后交流
3、自学指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四节有相同又有不同,能告诉老师你的发现吗?
五、再悟情感
1、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学生交流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解读,师生评价
2.研究性学习
乡愁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情感,这些情感作者用那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呢?
3、从研究“物象”开始进而一节诗一节诗的研讨
请学生把每一节诗读一读并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谈一谈
教师恰当的启发、点拨、补充、解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4、分别指名学生来交流讨论结果
六、写作特色
本诗的又一亮点,就是其写作特色
1、主题的深刻性: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现实感
2、意象的独创性: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3、形式美
①结构美:寓变化于统一
②音乐美: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反复吟咏,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七、课文总结作业延伸
学生回忆自己所积累的思乡诗句
学生听
生自由朗读
学生品评
学生读,学生评
学生合作讨论,运用发现法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个时间线索
篇16:社戏试讲教案
社戏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字词在文中的特殊语义。
2、能力目标:体会叙事的详略、学习人物与景物刻画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取向(人情美、风情美、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2、难点:如何通过语句与事件表情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有过什么有趣或好玩的事情呀?(让几个同学起来发言,跟大家分享下,老师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同学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好,同学们的童年果然是丰富多彩,下面咱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看他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把这些事情呈现在纸上的。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有关社戏的图片,同时,播放课文的录音)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请两三个同学用一句话简短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在乡村和农村小伙伴看戏的一次经历)
(三)研读课文
1、默读——划分段落、理清情节
(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钱的波折
(4)夜航去看戏途中
(5)赵庄看社戏
(6)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后,请同学站起来说出自己划分的段落与概括的段意,最后从几个同学中选出一个划分最好的写在黑板上,老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2、在文章中做旁注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语段。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有寓意的词语语段勾出来,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并追问学生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觉得写得好。最后请同学发言。
A 例子(词语):“咱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
几个动词,将少年开船的动作合作划船表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心情愉悦。
B例子(语段)“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留了艇子看着连喝起彩来……”
运用的手法:比喻。好处:富有童话色彩;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悦的心情,而老渔父的喝彩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的驾船技术。
C语段例子(11段)这是月夜行船的一段,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景物立体感由此而生。(让学生进一步分析)
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子好吃?戏好看吗?
明确:“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份特有的农村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诚朴、祥和、亲密的关系。这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过的,在后来的人生路上也非常少见到,这正好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3、重点品评偷豆的是与非
“偷”是不好的行为,为什么在我这个有修养的城里人看来却是有趣的?
偷的豆:贬——褒——(作者觉得)好吃——为什么?可以看出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取向?向往什么(人情)?讨厌什么?
送的豆:褒——贬——(作者觉得)不好吃——为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取向?向往什么?讨厌什么?
由此不难得出这是一种什么种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学生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解答
(四)拓展延伸
A:选择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B:以说故事的形式复述本文。让同学们给文章改变标题,分析“社戏”这标题好不好,由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标题?为什么要换标题?
(五)小结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给同学们传授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学习详略得到的写作手法以及写景、叙事、写人的表现手法。背诵喜欢的段落、句子。
篇17:试讲开场白技巧
试讲开场白技巧
感情接近法
通常,考官与讲者在开始时感情上会有一段距离,一不小心就会给人一种“说教感”,下面坐的可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哦。这就需要讲课者一开头就“抓”住考官,
使其感到你与他的感情是相通的,乐与听你“演讲”。
例:同学们,鲁迅是老师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是位“牛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他写的“故乡”,看看他到底“牛”在哪?
悬念吸引法
悬念,这里是指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所产生的急于寻求结局和答案的心理。在开场白中巧设悬念,可以牢牢地吸引考官的注意,使其不能不认真下去。
例: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就有个疑问,为什么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呢?为什么亲人的长相又有相似的地方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揭晓,遗传的秘密。
故事入题法
故事中生动感人的形象,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激发情感的效果。例:同学们,从前有个人他叫牛顿....(你懂的)
名言诗歌警策法
名言、诗歌,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利用名言、诗歌开头,能启迪心灵,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你告诉了考官,你是很有文采的。
新闻提醒法
用新近发生的一些比较新奇的事件开头,往往能使考官感觉感到好奇新鲜,收到以奇制胜的效果。
注意事项
1、要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
2、要紧扣主题。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3、要不落俗套。少说套话、废话或过分谦虚的话。
4、要讲究文采。力求一开口就能拨动考官的心弦。
精彩的演讲开场白
一段精彩的开场白有三种作用。第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听众的好奇心;第二,概述你演讲的主要内容;第三,向听众阐明听你演讲的必要性。
1、引人入胜的开头
开场白的主要目的就是赢得听众的注意。由于听众对演讲的第一印象会很快形成,如果开场白不能吸引他们,那么其他部分就只会白白浪费掉了。举例:想像一下现在是2050年。你已经65岁了。你刚刚收到一封来信,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不,不是你赢什么彩票。当意识到在过去的40年中自己的少量投资的'策略现在终于有了可观的收益时,你不禁喜上眉头。
2.概述要点
在开始演讲后的几秒钟内,听众应该对你要谈到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不要因为讲了几个笑话或例证导致离题万里,而把根本目标抛到了脑后。
举例:今天我来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有助于你理财。第一,你如何挣钱?第二,你如何投资?第三,小钱如何生大钱?
3.向你的听众阐明听你演讲的理由
即便你已经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也阐明了演讲的话题,你也必须告诉听众为什么要接着听下去。
举例:
弄清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的确可以带来意外的收益。你只需要很少的投资,严谨的态度,挣得10万美元不在话下。
篇18:幼儿园教案试讲
一、试讲者的形象准备:
1、着装;2、姿态3、礼仪(鞠躬和站位);4、语言
二、明确有关试讲的七个问题
1、明确试讲和说课的区别:
(1)目的不同:试讲是幼儿会学;说课是听者能懂。
(2)内容不同:试讲教什么?怎么教?;说课为什么这样教?。
(3)对象不同:试讲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或者领导。
(4)形式不同:试讲展示的是师幼互动;说课是解说、独白。
2、试讲的含义:
试讲是对面试者的口语、形体语言、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思想、技能和基本功(弹唱、讲故事等)的全面展示。
3、试讲形式:
(1)真实课堂(有生试讲):有幼儿和评委的场所,面试者要做到:能调控、善应变;过程全、逻辑情;一课时、控节奏。
(2)模拟课堂(没有幼儿):无幼儿有评委,面试者要做到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知识点的教学;要把幼儿活动演示出来,注意眼神和语气的运用,有现场感;注意环境是理想的,如果没有教具,假设它是存在的,把它演示出来。
4、特征:
(1)实践性。
(2)完整性(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3)虚拟性(演出来)。
(4)预设性(目标、过程的准备)。提示:没有相关实践的人,要多看一些实践性的视频。
5、误区:
(1)目标泛化(吧目标说清楚,要有操作性);
(2)无可操作的设计(和说课一样描述性);
(3)忽视师生双边活动;把握不好教学时间。
6、注意事项:
(1)讲课要有激情;
(2)多媒体(简笔画)(黑板)等材料的使用;
(3)试讲中有提问,有停顿,有回答,有反馈;
(4)能体现幼儿的活动(游戏、讨论、操作),要作出指导和观察的样子;
(5)尽快切入重点(开始部分不宜过长);表情动作要自然。
7、了解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的特点,具备教学技能和备课方法。
三、试讲抽到题目后的准备工作:
1、教学准备:
(1)熟知教案,通过对教案的理解、对教案进行完善和调整。
(2)教具设计要新颖,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3)教师要切身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4)为幼儿提供了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环境
2、教学设计:
(1)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新颖。
(2)突出重点难点,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3、教学组织
(1)情绪要饱满,积极向上。
(2)教师教态具有亲和力,语言的表达要儿童化,肢体语言形象生动。
(3)要有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对幼儿的驾驭能力。
4、教学指导
(1)讲解大方自然,声音洪亮清晰明了。
(2)示范科学规范,做示范的位置和角度让幼儿一目了然。
5、活动效果
(1)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教学过程生动有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有适合的活动延伸。
(4)教师能够巧妙的应付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篇19:兰亭集序试讲教案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
《兰亭集序》中的“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美谈佳话。千年以降,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些文人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
一、说教材地位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鲁人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文明的踪迹,这篇序言代表了曾经辉煌一时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应该重温并永恒铭记。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这类课文要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教材更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理念。另外,学生是在高一下半学期接触到这一课,他们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很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归纳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的义项;(2)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疏通文意。
2、讨论质疑法,通过讨论交流疏通词句及设计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解决疑难。
3、归纳展示法,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小组内要及时归纳讨论成果并积极展示。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
以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兰亭集序》的图片导入
这样导入可以让学生初步领略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古文兴趣。
1、目标展示
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便于检验学习效果。
2、 简介作者并介绍“序”
让学生读导学案上有关作者简介和“序”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简要了解一下“序”的内容、分类。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划重点字词。
4 、教师范读
通过老师的范读,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比如“禊”、“觞”、“怏”等;常考名句中易写错的字词,比如“禊”、“激”、“觞”“幽”等。同时, 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使学生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精练优美、自然清新语言之美。教师相机有针对性的做朗读指导。
5、小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预习时存在问题的词句。
基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先解决阅读理解上字词的障碍,因此我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预习时存在问题的词句的环节。
由学生四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把重点的多义实词,如:“毕”、“咸”、“修”、“引”、“次”等,重点的虚词,如“之”、“以”、“其”等,词类活用和句式,归纳整理在导学案上,讨论总结并分组在黑板上展示,讨论不能解决的难句,教师加以讲解,教师重在点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好词句疏通工作。
6、再读课文。
在疏通文字之后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接着分析课文理解思路,由学生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和字词。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情感思路,又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明确文意的情况下,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作者的感情是体现在“乐、痛、悲”这三个字上。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上的局限,他们很难理解作者在游乐的时候为什么会生出“悲痛”之感,这也是学生理解文意的难点。根据这个情况,就可以设计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一:作者的乐由何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回答)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而“痛”?
问题三:“痛”与“悲”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因何而悲?(质疑法)
问题一是对文本的分析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二需要老师结合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过的文章、名句加以引导去感受作者对美好易逝、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庄周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样学生就能顺畅的理解文中作者由“乐”到“痛” 的情感转变了。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和生都是大事,作者为何而痛?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这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我准备这样来突破:让学生回顾当学案上的时代背景,东晋士大夫们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玄学、清谈之风盛行。而王羲之的人生观是反对清谈,颇想有所作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自己的处境及在有生之年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之痛,怎不令他“感慨系之”!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真正含义,也在于此。
设置问题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领悟:俯仰古今,人们对死生问题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一般的痛,由一己之痛想到天下人之悲,是千古同悲。
7、能力拓展
根据《兰亭集序》中的有关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王羲之与文人墨客在兰亭集会的盛况,100字左右。
设置这一环节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归纳整理文言词语
(3)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并欣赏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相互交流。
附板书设计:兰亭集序
“乐”
“痛” 死生亦大
“悲” 深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