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蛋是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我的一纸会计接交书美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我的一纸会计接交书美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的一纸会计接交书美文

篇1: 我的一纸会计接交书美文

我的一纸会计接交书美文

一天我在老房子里清理卫生,在一个角落里,我无意间发现了这有些发黄的会计接交书,拿在手里看了看,让我回想起当年的往事……

那还是在分田到户前夕,我们生产队会计换届, 在大队干部的主持下,通过社员口头选举一致同意,我就这样莫名奇妙的被选上了生产队会计。

我的前任会计名字叫孙连昌,他人很聪明能干。他的离职,也不是因为他在会计工作里出了经济问题或是业务能力不强,听说是因为计划生育超生!

生产队会计,别看就是一个管账的人。 说实在话,真正能做好会计这份工作也不是那么简单轻松容易的事,别看那时候的生产队很穷,社员干了一天也挣不上几毛钱,可是,生产队的帐目哪项都不能少,依然是五脏具全。全队几十户人家,一百多口人,不是象家里过日子的这点小账、出出进进了事。 单凭账目的收方负方,就有几十个科目。

其中账目收方科目有:固定财产基金、折旧基金、公基金、生产费基金、畜禽基金、公益金、储备粮基金(包括储备粮款)、社员生活基金、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付业收入、渔业收入、其它收入、贷款、暂收款(其中包括:予购定金)和社员往来(队欠)。

账目 付方科目有:固定财产、粮食物资(其中包括储备粮)、饲养畜禽、农业支出、林业支出、畜牧业支出、付业支出、渔业支出、其它支出、折旧费、管理费、待摊费用、基建投资、暂付款、社员往来(欠队)、税金、存款和现金。

我虽然是被选上生产队会计,可是面对队生产队的会计帐目我是一窍不通,就如赶鸭子上架!就连最起码的算盘儿加减法我都扒拉不利索。我只好是从头学起会计帐目和珠算。

我正是接生产队会计帐单的时间是: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那天,天气很冷,大队李会计和另外一个小队会计顶着严寒,一齐风尘仆仆来到我家。同时也通知了我们生产队的原会计,把所有生产队的帐本传票全部都带来过目交帐。并立据为证! 全文如下:

接交书

因工作调动,由原会计孙连昌同志,交给孙喜臣同志,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十月份帐目如下:

一九八○年总帐壹本、收支明细帐壹本、实物明细帐壹本、社员劳动工分登记薄壹本、往来明细帐壹本、现金出纳帐壹本、组收支明细帐两本、一九八○年1――12月份传票肆本、记秤过码单壹本共11页、工票和猪票壹本、社员劳动工分报单1――12月份的共壹拾久张和户口登记薄壹本。

一九八一年总帐壹本结到10月末、收支明细帐壹本、劳动工分登记薄壹本、实物明细帐壹本、社员往来帐一本、一九八一年1――10月份传票共叁本、社员劳动公布表壹拾张、(1――10月份)记秤过码单一本共三张。

交接时办理社员往来收付方明细表各壹份、暂收款暂付款明细表各一份、劳动工分表结到10月份各壹份、生产队用工表各壹份、10月份资金平衡表各壹份、现金结存额和出纳员结存额平。

交出人:孙连昌、(公章)

接收人:孙喜臣、(公章)

监交人:李绍秋(大队会计),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自从我接过来会计帐以后,我就走马上任了,这时候生产队会计不但是管生产队里的帐目,还要管两个小组的帐目。生产队里没有资金往来,小组的资金由小组自己支配管理,会计就是经管一下帐本,没有实权。

尽管我们生产队按着上边的政策,进行了改制分成小组,可是还不近人意,效果并不理想,依然是粮钱欠收。

一九八二年我们生产队是全大队最差的生产队,排名倒数第一。提起这段历史社员们是苦不堪言,到如今还是耿耿于心。社员们风吹日晒雨淋劳而无功,白白忙活了一年,到头来不但一分钱没挣,而且每个劳动力还赔进去三百多元钱,成了远近闻名的.“倒刨队”。究其原因……一言难尽……

一九八三年农村进一步改革,执行了连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了农户家里,尽管社员们挺开心,可是,全队社员都背着沉重的债务进入了改革大潮之中。

生产队解散了社员们自由了,农村的手艺人也不在受生产队管治了,各显其能的时候来了,这时候的我才真真正正的领略到农村手艺人的优越性,我开始了从事我的特长职业――木匠。

这时的 生产队会计无意当中、也就成了无的放矢的空架了,上边虽然还没有下令取消小队会计,可是小队会计已经真就不起啥作用了,在这样情况下我就提前提出辞去这一头衔。

我交帐的那天,不是交给了我下一届会计,而是交给了大队会计……

我两年多的会计生涯就在这样的形势下画上了句号,这个会计头衔也就这样在我人生旅途上留下了一段记忆,事后多年还有人叫我孙会计……

如今回想起来这段经历,不知是什么滋味……

这件事到现在已经快40年了,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当差,也是最后一次。这份会计接交书,几乎要成为文物了,它记载了改革前生产队时期社员与生产队的经济往来关系。

篇2:为伊书一纸芬芳的爱情美文

为伊书一纸芬芳的爱情美文

都说文字是最打动心灵的力量,我希望,能用一纸墨香浸染一个伊人灵魂

——题记

又是一年情人节,在这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时刻,虽我还是一个人,但我却不能抑制地想为你执笔,书一纸芬芳,透一缕情长,遥寄远方伊人,驱这寒冬冰凉,慰卿心中悠悠。

你我虽不是雨中的邂逅,也不是像林夕歌词中的“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但也是缘分,让我在那烟花似火,人气如潮的时分遇见你,应感谢上天,在我的`生命中安排遇见你,不早也不晚,我未婚你也未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应感谢缘人,扯上了你,也拉上了我,我欣然你亦不拒,悄悄地就让我撞上了你,多好的开始;更应该感谢你,容忍了我的不经意间打扰,放我走进了你的世界,允我慢慢地靠近。

也许,你我,情言之过早,毕竟时间没容我来深情,也未给你去生情,但,一段情始于心动,一个心动,也许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我承认我已开始被俘虏。

交不需太久,处不必太长,时间能许下很多,但也可能错失很多,对的人,可能就一眼,你应该就是我要找的人,此生愿为你奔赴;注定的人,可能就一下,原来我要找的就是你,此生只有你共。剩下就是留给时间慢慢去苍老,最长的情总是要一生去陪伴。

我知道,你是个爽直、长情的人,从你初次见面,说了“我们还是陌生人”和从没有拒绝,我就知道,但你冰冷的外壳并不是我的阻扰,因为我从未曾怀疑过我的热情,赤诚的心会告诉我,走近你,走近你,你会是一个能相守于一生平淡的人,即使飞蛾扑向流火,也得有向死而生的决心。

此刻,我知道,你也是一人,过着一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我已在心里许下一千一万个无声的盛情邀请,愿能与你共,也许不可能有回应,不管时间还是距离,可是我不能让你一人,别人可以收到大捧艳红的情花,我却想你的情人节一样第一无二,虽不是情人,我却能送给你一纸最长情的告白,言虽不美,但被爱却是最幸福的,也是最好的祝福,情人节快乐!

我的一纸会计接交书美文

篇3: 书,我生命的食粮美文

书,我生命的食粮美文

我从记事开始起就喜欢看书,尤其是课外读物。从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武侠小说《五英花令》;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到雨果的《悲惨世界》;从《鲁宾逊漂流记》到《朝花夕拾》……

我在书海中徜徉,透过文字去感受不一样的世界,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怒,或哀,或乐,透过文字去获得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我时常在空闲的周末,泡一杯柠檬薄荷茶,打开一本书细细品读。我很享受读书的过程,每次它都把我带到未知的`世界,让我体会从未有过的新鲜与刺激!

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像呼吸、吃饭一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良师益友,不但让你眼界开阔,更教你做人的道理,让你变得更好。体会书的背后作者所表达的美好愿望和意义。

比如读《悲惨世界》书中描述那些生活在贫穷和痛苦的悲惨命运下的小人物的辛酸苦辣,如果你只看到表面上写的那些痛苦,那就错了。我们要学习故事中主人翁的不为悲惨而屈服,不为贫穷而堕落,在悲惨命运下还不放弃希望的精神,面对苦难仍能以宽容的心包容这个世界。有句话说的好,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的环境那就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是不是感觉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广阔了,以前你看不惯的那些人和事突然就看顺眼了呢。

这就是书的魅力之所在,指引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有时候,我们经常在聊天中说错话遭到朋友打趣,“多读点书吧”! 确实,当下每个人不管年幼还是年长,都应如此。

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篇4:我的锦书美文欣赏

我的锦书美文欣赏

一阵阵寒风吹响了秋天的号角,不知不觉间又到立冬了。一眼望去,绿叶鲜花尽数凋零,偶尔看见的几枝芙蓉,却也忍不住在寒风中摇摇欲坠。

一个人走在宽敞的大路上,昨夜的雨水还拖着残余的身躯,甚至是那垂漏于树叶之间的水珠,也在风中垂落。忽然一个不注意,一滴顽皮的水珠滴进了我的脖子,忍不住就打了一个颤栗,心中却是在责怪着这水珠。不曾想,更多的水珠敲击着地面,逼得我连连后退,看着那些接连不断的水珠,似乎看到它们在嘲笑着我,不禁皱下眉头,暗自不爽它们的调皮。

忽然一阵声响打扰了我的沉静,抬头而看,只见一群大雁从天上经过,只听得一声鸣叫,曲折迂回。此刻,我忘记了那些调皮的水珠,眸中渐渐陷入了回忆的漩涡。

十一年前的那个十一月,我也是看见了这样的一群大雁,当时很不解的问父亲:

“阿爸,那群鸟为什么要飞走啊?”

“为了生活。”父亲满脸严肃的对我说。

我看着父亲,轻轻摇了摇头。

许是觉得自己刚才的神情吓着了我,顿时笑着说道:

“你好小,很多事情等你长大了,自己就会去切身体会,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的。”

我幽幽地点了下头,似懂非懂。

当时的那个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闪而逝,我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再问下去,只是发现那时的画面已经不再清晰,就连对当时父亲的模样,也仅是那略带微笑的脸……只是,最后却是那张脸也不再清晰。黝黑的皮肤中夹杂着皱纹,就如那时光之水无情冲刷黑土地后留下的条条沟壑,填补不平;还有那双深邃而阅尽沧桑的两眸,无不用他大半辈子的阅历为我看却人生道路中的坎坷。

许是觉得此景中想此情无比伤感,承受不住来自心灵的威压,我的心情复杂无比。年幼无知时,我可以肆无忌惮地享受父母亲的呵护,无忧无虑的.幻想,傻傻地以为“所谓生活,不过尔尔”。那些在乡村生活的日子,是我童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时光在变迁,岁月又长,我在长大,而你已老,事实证明你当年的话很是有理。曾以为树上的毛毛虫永远做不了翱翔于天的雄鹰,纵使奋力浴火,也不过飞蛾一只。越大的自信越大的颓废,所谓坚强,在颓废的背后总会被款款击落。直到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乡村,没想到此去竟就成为了故里。走在陌生的道路上,对那未知的世界总会有莫名的恐慌和兴奋,只不过,在这探寻的途中,我慢慢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你曾说既然知道成不了凤凰,就不要总是随波逐流,毛毛虫怎么了,知足了就会安逸,于是我放弃了浴火,平凡而过;你曾说功名利禄皆是浮云,做自己就好,于是我学会了不再强求,淡然以对;你曾说选择了就要从容面对,有很多事不容后悔,于是我背井离乡了……

风横过,吹落了满地残,墨了无痕,千秋恋。我从来都知道,此一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逃脱得了命运的牢笼。往事随风,抓不住的过往,如梦。呆呆地望着那群即将飞走的大雁,心里不免徒添烦恼,或许在十一年前,我们也曾见过呢?

然而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忽然间才发现,我与这群大雁是多么地相似呀!我们都为了生活不断地向前去,并没有谁告诉你哪个方向是正确的,哪个才是适合的,我们都只能一味地折腾于这十丈红尘。可我们又是那么的不同,自由、快乐,所有想要的都是那么得不确定,看似一眼的距离,却实如万里。

烟雨红尘,总是绵绵路,太冷的秋冬,过热的炎夏,都是这起伏之路上的蘼荼。父亲您曾说过,那些都太不适合我,只怪当时莽撞,真真尝试了这其间的酸甜苦辣后,才知道“身在红尘中,起伏不由我”。这一刻,我有太多的话想要和您说,父亲您知道吗?大雁终究还是飞走了,我不知道来年它们会否到这里来,但我却知道,我一定会来。

寒风吹过,水珠已所剩无几,而我收拾好情绪,又迈开了前进的步伐,这一次,我没有寻求任何人的陪伴与保护,只想一个人找到一个地方,可以承载我未来与过往的梦。时光飞逝,大雁已走,纵有太多的惆怅,也只能在变迁的岁月中浮华为空,我不曾欢笑,不曾悲伤,只愿这大雁为我传送一封锦书,去消除您眉间那淡淡的忧愁。

您收到了吧?

篇5:美文欣赏谁动了我的书

美文欣赏谁动了我的书

一本书、放在案头,似被冷遇,但你别去动它,别去整理,因为我知道它在那儿,而且知道读到了什么地方,,也知道下次什么时候会去动它。

读书不是一口气的事情,不像写诗一气呵成,是要慢慢龃嚼的。但也不是逐字逐句的去读音节,那会因小失大,顾此失彼。要看读什么书,歌赋诗词当然要去意会,因为不可言传。现代小说就可以一目十行的看。经典可就要读他的经络和骨髓。

那本“叔本华人生哲学”放在案头有些日子了,妻子以为我读的差不多了,将它挪了位置,就被我发现了,为什么?因为我常常会瞄它一眼。书、有时摸它一摸,有时瞄它一眼,有时掸掸尘土,你都会有所体悟的。这叫温故而知新,甚而有集腋成裘之功效

以前只知道叔本华说过:“快乐不是最佳状态”,在某一章节里看到了如此的论述:“幸福不过是一场梦,不幸才是真实的”,“贤哲所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忽然就联想到范仲淹的“画粥为齑”,继而是屈原、杜甫、曹雪芹,东西方的哲理原来也是同源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一生也没过上几天好日子的`。

书乃知识也,知识是越吃越饿的东西,只有读了一半不再想往下读的人才会以为自己都懂了。读书是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过程。但有时为了节约时间,是可以倒过来看的,我就常常是习惯先看最后的几节、几页。读书是一种修为,像是气功。不要一听说气功就以为那是武夫的事,不然,文人骚客在提毫书画的时候,是要气沉丹田的,久而就之,气色好了,胃肠好了,曰:“写字作画,功夫在外”也。

只有读书的时候,人才是平等的,上大夫也好,小庶民也好,如若读着同一本书,他们的心境就在同一个位置上,伦敦地铁里的流浪汉要是正好和某位大学者读着同一本书,他们的灵魂就在同一个高度上。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这个权利,除非你自己。

我不喜欢人动我的书,所以,当我读“米兰·昆德拉”的那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但凡精彩之处,皆朗读于声,与妻子共欣赏之。妻子也是爱书之人,想当初结婚那时,还从上海特地买了四本一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是曾被打入冷宫后解冻的一大批外国文学,是由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巨作,以贝多芬为原型的一个伟大音乐家的心路历程。

你要是细心之人就会发现,一个人在读书的时候,或许他就变了一个人,抑或是入了进去,他便和书的主人公共悲欢、共涕零,他和书中的伟人共思想、共鸣之。怎么会不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素养,成为你身上的一部分。这是谁也拿不去的,谁也学不了的,除非他也如你一样读那些书而且要读得进去,像吃进苦荞一样,不得有须臾的怕苦。读书并不都是愉悦的,有时很枯涩的。

读书是种享受,但却决不是身体的享受,我和妻子在这点上有共识,读书决不能半依半躺。那不虔诚不说,其实反而更累的,这倒是实在话。读书必得正襟危坐去读,大脑清晰、思维活跃。事半功倍。读书的享受实乃是内心的享受,灵魂的遨游。和身体无关,因此,病榻上的人也能享受读书之乐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像茗茶、品酒,尝珍馐一样出于同源,是要慢慢地品,方才能够品出味、尝出美来。所以读书又是一种奢侈,而且越是孤寂之人,越是容易得到的奢侈,那些心浮气躁、工于算计之人,万万得不到的。因此、读书是排遣孤寂的良方,是修为素养的良机,是和知识不期而遇的良缘。你不能说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使一个人高尚的了。

读书在于选、在于精,最忌烂、最忌粗,有人粗读是为了下一步的精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如入天堂,一本坏书能令人如堕地狱。严格说,书没有好坏之分,就看你怎么认识,许多杰出的人恰恰是从别人的反面学到的东西。把蒺藜薅掉烂在地里就变成了肥料。

读书纯属一个人的个人行为,没有必要大张旗鼓、招摇过市,也没有必要一哄而上,人云亦云。读书完全是你自己的事,看你在什么方面要下什么功夫。读书在于用,学以致用,但不能急功近利,现买现卖,得要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慢慢的变成你身体中的氨基酸,再拿出来用方才适合,否则水乳不融,貌合神离,贻笑大方,害人害己。

把读书融进我们的生活中去,一定会受益匪浅,笑傲人间。

篇6:书中有我的忧伤美文欣赏

书中有我的忧伤美文欣赏

我沉迷与书海之中,不为那一世的许诺,不感那人生的惆怅,只是那书中有我的忧伤。

-----题记

匆匆,时间就在我的身旁悄悄的溜走,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无法去捕捉时间的影子,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再也寻不到“她”的方向。这是朱自清的感伤,可这何尝不是我的忧伤,我不敢去想象时间的脚步在我生活里走走停停,我怕春的花香,夏的细雨,秋的落叶,冬的雪花在我的生活里慢慢的消失;我怕燕子飞去会飞回,花谢之后有花开,而我的日子一去就不复返;我怕时间的脚步带走我的.记忆,带走我最爱的人;我怕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离我远去而我只能在书里独自感伤。

相思,梧桐枯叶落尽,秋风细雨。西楼月光斜射,三杯美酒。那借酒消愁随不解愁,可相思之情又怎能三言两语诉尽。李清照的愁情不过同我一样“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的愁情我有感触,两地分离却心连一起,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时常会在深夜独自一人望着窗外的明月时油然而生。也许是遥想远方的亲人,也许是借明月遥寄相思,也许是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读她的诗,品她的人生,却感伤自己的生活。

有本书说“许多时候我们思念的不是对方,而是那些逝去的共同回忆”。也许是相思,也许是感叹,相思远方的友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可不管怎样这都是文人在叙述,到底是感伤自己的生活还是在叙述他人的故事,当我们读者细读时就好像作者为我们量身定做,就是在说我们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总能够让我们在别人的文字中感伤自己的生活。

虽说书中有金屋有美玉,有凄美爱情,有靡靡之音,有纯纯的初恋,有悠久的历史,有感人的故事……可我觉得当我们真正的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我们自己的故事,就能品出我们自己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