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xiao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犬咬伤前后预防护理,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犬咬伤前后预防护理,希望大家喜欢!

犬咬伤前后预防护理

篇1:犬咬伤前后预防护理

摘要:随着家养宠物的直线上升,狂犬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我国狂犬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全国因感染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分别达到3311例、2650例、2216例、例,北京市因感染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分别为2例、5例、6例、9例。

以来,北京市因感染狂犬病已死亡1人。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通常由病犬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主要有恐水,怕风,光,声等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

了解犬咬伤前后的治疗护理预防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犬咬伤 疫苗 健康宣教

我院是最早进行狂犬疫苗接种的单位,疫苗接种相关健康宣教多年,仅20至今就有2350例病人进行疫苗接种,针对狂犬病潜伏时间波动大,但一般为1—3个月,病死率高,结合我院所作的工作浅谈如下体会:?

1 指导预防?

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①孕妇不养犬、猫等动物;②养犬、猫等动物,就必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③不被这些动物所伤;④如有伤口避免接触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⑤小孩大便时避免被动物舔舐肛门;⑥避免与家养动物亲吻;⑦禁止食用患病动物的肉及其制品;⑧不要挑逗犬如挑逗犬玩耍时,要注意不要伤及自己。

2 伤口处理?

多数病人于咬伤后错过了早期伤口处理的最佳时间。

早期的伤口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首要环节,首先咬伤后第一时间挤净伤口周围的污血,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20%肥皂水或碱性清洁剂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就近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伤口处理。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深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再用75%酒精消毒,继之用3--5%碘酒消毒。

伤口不宜包扎、缝合,伤口应尽可能暴露。

被严重咬伤者伤口周围及底部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伤口表面不使用外用药,视伤口情况可配合破伤风抗毒素及抗感染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咬伤后已过了一段时间也不可忽视伤口处理。

3 狂犬疫苗接种?

接种对象,可分为两种: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

3.1 咬伤后预防。

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伤(即使很轻的抓伤),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

3.2 无咬伤预防。

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畜牧人员、屠宰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疫苗制造人员、狂犬病人的医护人员、岩洞工作人员,以及与其他哺乳动物接触频繁人员及严重疫区儿童、邮递员、去疫区旅游者,均应用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3.3 正常人被疯动物或可疑动物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注射的`时间越早越好,并要进行全程免疫。

犬咬伤前后预防护理(精选4篇)一般性咬伤的注射和程序:一般性咬伤包括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抓伤,破损皮肤被舔伤。

需注射5支,应该0天(第一天即注射当天)、3天(第四天,以下类推)、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用量相同。

禁止殿部注射。

全程免疫1—3年内再次治伤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全程免疫在3年以上者应全程接种。

严重咬伤者的注射程序:严重咬伤包括头、面、颈、手指一处或多处咬伤、咬穿皮肤或舔触粘膜。

这些病人应加倍注射并和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

注射时首针剂量加倍,并于全程免疫后15、75天或10、20、90天加强。

4 接种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在我院接种的患者中,少数患者注射局部有红肿现象或全身反应,如低热,可自行缓解,偶有皮疹。

未见速发型过敏反应,若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神经性皮疹等较严重副反应者,可作对症治疗。

5 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此类患者因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狂犬病知识,多有恐惧,焦虑心理,希望得到全面的治疗护理指导,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对预防接种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患者,运用不同的交流沟通技巧,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解决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5.1 告知患者伤口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会伤口自行简单的处理方法。

按时换药,遵医嘱适当暴露伤口。

伤口较重者遵医嘱口服或输液对症治疗。

5.2 疫苗接种后,接种部位24小时不沾水避免局部感染。

5.3 疫苗接种后在院观察20—30分钟,无反应后离室,离室期间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可电话咨询,必要时到院就诊。

5.4 接种疫苗期间切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5.5 嘱患者全程疫苗接种,强调必要性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5.6 告知患者前三针疫苗接种非常重要尽量按时接种,若有遗漏咨询医生及时补种。

总之犬咬伤前后的预防护理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期待大家共同努力探讨未知世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医务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版 北京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203月?

[2] 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8 区疫控中心办公室

篇2:预防被狂犬病犬咬伤

被狗咬伤已经愈合的伤口出现麻木、痛、痒和蚂蚁爬的感觉。大约经过数小时至2天,病人出现躁动不安,极度恐惧,口角流出很多唾液,感觉过敏,微风、轻碰亦能引起咽喉部痉挛和呼吸困难,甚至全身阵发性痉挛。怕水、怕风、怕光,病人不能喝水,如勉强喝水就会发生咽部和喉头痉挛,严重者甚至看到水、听到水声就会发生同样现象。大约经过1~3天,病人变得安静,抽搐停止而全身麻痹,肌肉松弛,下颌下坠,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心力和呼吸衰竭而死亡。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救。所以,关键在于预防。

首先是加强犬类管理,严格控制养犬,养犬按公安等部门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按期注射犬用狂犬疫苗,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处理。

其次是狗咬人(不管是疯狗,还是外表正常狗)都应争取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如果周围一时没有水源,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然后再设法去找水。伤口冲洗要彻底,狗咬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冲洗时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冲洗干净。如果伤口出血过多,应设法止血,但不要包扎,再送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另外,被动物咬伤后72小时内,必须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正规的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咬伤严重者除用疫苗外,还需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周围进行局部浸润注射。

篇3:对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月~1月来我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共1540例,男813例,女728例,年龄1个月~7周岁。

1.2 方法

1.2.1 接种前

1)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 对我院辖区内每个新出生儿童及学龄前儿童,建立计划免疫档案,定期进行检验,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及预防接种情况。

家长对“应用某种疫苗的必要性,会不会有副作用,甚至危险等”极为关注。

针对这一心态,做好各阶段的相应知识宣教和解释工作,提高家长重视小儿计划免疫的自觉性至关重要。

儿童预防接种后由于个体差异及疫苗的副作用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

因此在预防接种时,做好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指导是我们每个防疫人员的重要职责。

2)每次接种疫苗前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2]。

有一部分家长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局限,认识不到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对预防接种不重视甚至拒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计免门诊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面对面的宣教和采用电脑多媒体等,图片文字又有传单、墙报黑板报、宣传栏,同时还利用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使之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各种疫苗的接种,有效地提高了各种疫苗的接种和及时率。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身体近况,是否有过敏史,有无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不要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用。

因母乳中可能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存在,可使糖丸失去活性,应在哺乳前半小时或1小时空腹服用。

服用糖丸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否则同样会使疫苗失去活性。

3)做好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及注意事项的通知工作,并在每次接种后,认真交代家长下次何时来进行何种疫苗的接种,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家长,并设立咨询电话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

让家长了解疫苗的物理学特性、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取得家长配合,并引导、鼓励、安慰稍大一些的儿童,清除恐惧心理,主动愉快地接受免疫接种。

叮嘱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饥饿,不要吃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身体过敏的食物,用母乳喂养孩子的母亲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孩子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1.2.2 接种疫苗时

接种门诊配置有候诊(观察)室、登记室、接种室和冷链室。

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观察室,应保证候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温馨舒适,墙壁四周应涂成粉红色或天蓝色,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挂上色彩鲜艳的气球,并备有儿童喜欢的玩具及图书等,使儿童候诊或休息时有在家的感觉,减轻孩子、家长的心理压力。

做好接种时的检查与指导,药物检查:严格查对制度(如药物的有效期、是否变质、安瓿有无裂痕等等),并根据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械;仔细询问婴幼儿近期的身体状况。

对患有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中枢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注射,并给家长详细介绍原因。

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剂的不能接种,用了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接种;接种疫苗后针头拔出时应马上用无菌棉签(球)在皮肤上稍压一下,防止疫苗流出来或出血。

不要反复按摩注射部位,促使局部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引起感染性炎症;意外情况的处理。

个别孩子注射时由于疲劳、饥饿、过于紧张可能发生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虚脱症状,这时护理人员要镇静严密观察,让其仰卧,将头部放低,给予口服适量糖水,短时间即可恢复。

消除儿童的陌生感与恐惧感。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摘掉口罩,用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于月龄较小的儿童,应用手亲自抚摸儿童,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篇4:对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

方法 设计小儿预防接种中各个环节护理方法,通过信息传播、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结果 预防接种中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院负责辖区的接种率达到99.2%以上。

结论 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