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De記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保家卫国学生演讲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保家卫国学生演讲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保家卫国学生演讲稿
清晨,我亲吻一只白鸽,向着朝晖放飞希望。
黄昏,我手持橄榄树枝,朝着夕阳挥舞梦想。
我站在黄河源头,掬一捧黄沙,回味亲情;我漫步长江两岸,捧一汪生命之水,虔诚祈祷;我登上万里长城,敞开胸怀,感受祖国的风雨历程。
始终记得袭击我国南方的那场灾害。雪一直下着,情随时传递。人民子弟兵在风雪中开通一条条冰封的道路,那一把把铁锹透着爱的余温,那一双双大手传着情的温 暖。那厚厚的雪堆没有磨灭我们坚定的信念,那无情的风雪没有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风雪同舟,中华大地奏响了真情之歌;共克时艰,中华儿女谱出了感人之韵。 同是炎黄子孙,我们万众一心;皆是华夏儿女,我们把心凝聚。冰雪再冷,中国人的心是火热的;困难再大,中国人的心是坚强的。
始终还记得那一次地动山摇的汶川地震。记得奔波在废墟中的温爷爷日渐增多的白发,记得温爷爷“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的感人话 语。记得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私,记得全中国人民心连心手牵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难打不败自强不息的民族,挫折摧不垮坚强的民族神中华魂。地震能扭曲道 路,却折不弯中国人民顶天立地的脊梁;天灾能阻塞江河,却阻断不了全国人民一齐跳动的脉搏;乌云能遮盖太阳,却遮掩不了国人心中的五星红旗,心中的伟大祖 国!
08奥运,中华儿女独领风骚。当国歌唱响时,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当祖国的儿女在领奖台上站立时,多少人为他们骄傲,多少人为他们鼓掌,又有多少人喜极而 泣。运动健将们在汗水中努力,在万难中奋斗,那一颗颗赤热的心时刻为祖国而跳动,那一条条赤红的血脉分分秒秒为祖国而流淌。赛场上他们顽强拼搏,即使失败 了,宁愿哭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因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有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心血和希望,有着所有炎黄子孙的梦想。
“嫦娥”千年圆梦,“神七”再创辉煌。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再到“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的科技走上了康庄大道。当 “嫦娥”在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光环时,举国上下沸腾了!当翟志刚在太空挥舞双臂时,全世界震惊了!神州,五星红旗的大地,华夏儿女的故土,承载着多少希 望,承载着多少爱恋,承载着多少梦想。今天的中国,不倒的民族,东方巨龙背着坚定的信念,带着伟大的梦想腾飞了。
浩浩中华魂,绵延数千年。中国一路走来,艰辛当道,困难当前,那一双双紧牵的手,那一颗颗凝聚的心,那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那浓浓的华夏情红红的中国印,深 深烙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胸膛。今年是祖国的六十五华诞,母亲的六十五寿辰,我们高唱国歌,高举五星红旗,用最真的情为你歌唱,用最诚的心为你祝福!
飘舞的红旗,我永久的信念,你是我一生的追逐!
亲爱的祖国,我坚强的母亲,你是我不倒的支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的声音如此嘶哑,因为即使力竭我也要用干涩的喉咙歌唱:“祖国,我爱你!”
篇2:《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学生观后感700字
71年前的今天——1950年11月19日晚,我所在的志愿军黄海部队从临江跨过鸭绿江,在一个山沟里露营了三天。接着,五天急行军,赶赴前线与美军王牌——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作战。一路上夜行晓宿,所经村镇被美军飞机炸得硝烟弥漫,火光四起,一幢幢房屋。一座座校园,顿时化为一片瓦砾;不时的看到朝鲜妇女,老人背着孩子,顶着包袱,背井离乡,惶恐不安地朝着鸭绿江方向疾走。这与狼林山脉的崇山峻岭,密林深雪,互映出一派难于言表的凄凉惨状!
那是急行军的第四天,当晚预计行程140里。气侯严寒,达零下30多度,公路上的积雪,经人踩车轧,像镜面一样光滑。我们报话台的几个同志虽小心翼翼地走。仍不免轮番摔跤。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计算着数字。那一晚,我共跌了63个跟头,有的比我跌的还要多。遇到陡坡就向下滑,叫做“坐滑梯”。天渐渐亮了,离宿营地还有10余里。敌机飞来了,封锁着前面一个刚刚被炸而燃烧着的村子,它们好像发现了目标,不停地旋转着在公路上扫射。
指挥员立即命令部队向公路右侧山上疏散。山上积有半尺多厚的雪,我们反穿棉衣,白里朝外,隐蔽在山洞里。北风呼啸着吹起雪粉,冻得我们四肢麻木。粮袋在三天行军中吃光了,大家只是把水壶里的少量酱豆倒出来嚼着,渴了就吃雪蛋。下午敌机飞走了,我和同台的小周跑到离公路一里路的小村子里找东西吃。主人们因躲避敌机轰炸都不在了。经仔细寻找,发现了一个地窖便立即写了一个字条,夹了100元朝鲜币,放在窖里,以表酬谢。然后煮了半锅,吃了个饱,剩下的装在粮袋里,分给其他同志。日落天黑后,我们聚集起来继续赶路,这天是绕山路穿插到敌后,形成围歼之势。
经半个多月的激战,美军陆战一师被打得落花流水,除一部分仓皇从海上逃往“三八线”以南外,均在英勇的志愿军面前覆灭了。你看:从新兴里、柳潭里到下碣隅的公路两旁,美军的坦克、汽车东倒西歪,美军尸体个横躺竖卧,一队队俘虏低着头,弯着腰被押送往战俘营,枪炮、弹药、军毯、鸭绒睡衣、食品等战利品不计其数。上级发给我们通讯队20多个罐头,领导都分给了战士,战士又推让给干部。结果谁也不吃,一致意见,送到医疗队,慰问伤病员。在战场上,我获得了一个五分硬币大小的指北针。据说,美军排以上军官都配有它,71年来,我一直珍藏着,以作为战胜美陆战一师的见证。
篇3:《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学生观后感700字
“取得了军事经验”,是毛泽东讲抗美援朝意义时提到的第二条。他说:“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
毛泽东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经过抗美援朝,我们的军队朝现代化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和党中央就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军队距离现代化很远”。由于国内工业水平极为落后,没有现代兵工制造能力,武器装备较差。战争中苏联以半价援助了中国60个师的苏式现代武器,其中约4个师的装备我们转让给朝鲜,其余装备提供给56个师的志愿军和国内部队,这些部队很快完成大换装。换装后,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获得了全面提升。此外,中国的各大兵工企业也利用苏联提供的技术蓝图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国产现代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开始初具规模。
二是经过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兵种取得了同现代化装备敌人实际作战的经验。
毛泽东认为,取得与强大美国作战的经验,是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曾说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兵勇、干智”。由于有了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我们军队克服了过去的恐美心理,具有敢于同强敌较量的气魄,这在毛泽东的谈话中也有所反映。1961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我们的志愿军跟美国在朝鲜打了三年,美国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它的武器好。但是,只要不打原子弹、氢弹,打常规武器,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
篇4:《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学生观后感700字
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非常高兴,在中南海的院子里清唱了一曲京戏。接着他又对身边的卫士说:“我们可以脱军衣了,我脱,你们也脱。”脱下军衣,说明他内心的一些忧虑和担心解除了,已经在思考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
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评价抗美援朝,是在1953年9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他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他主要讲了四个意义,其中第一条就是“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他说:“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三八线是毛泽东当初决定出不出兵的一个“底”。毛泽东深知美军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对于中国的巨大危害。此外,还有更深层的忧虑:一旦朝鲜垮掉,按照斯大林的意见,朝鲜将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并将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那么,很可能将战火引到中国境内,即使苏联再次出兵东北,无论战争胜败如何,都无法保证在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
三八线对于毛泽东来说,还与解决台湾问题密切相关。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反应异常迅速、强硬,出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主要是担心同样的情况还会在台湾海峡、越南、缅甸出现,导致美国远东防线的崩溃。美国把朝鲜和我国台湾联系起来,毛泽东也不能将二者分开考虑。1950年8月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国。
朝鲜停战协定的最后签订,中朝军队守住三八线,拔去了插在中国头上的一把刀,使东北乃至全国可以安心搞生产建设﹔避免了在中国国土上与侵略者对抗的可能,将我们的“国防线”外移﹔也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争取到一些余地。毛泽东不能不为之感到欣慰。
篇5: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学生观后感
1951年的国庆节,是我在另一个国度朝鲜战场度过的一个国庆节。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将近一年。远离祖国的志愿军儿女对祖国一片深情,无限思念,这炽热的爱国之情都倾注在庆祝国庆两周年的活动之中。
当时,我是第三兵站医院的文化教员。在国庆节庆祝活动中,我的工作就分外多些。就拿办“国庆专刊”来说吧,军医和大多数护士能自己动笔写纪念稿,但许多文化低或没有念过书的护理员、炊事员和担架队员想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却不会写。于是,我这个文化教员得到病房,炊事班及担架队听他(她)们的口述,然后代他们写成文稿。我们这个野战医院医护、行政人员加上民工担架队员不过80多人,这次纪念国庆二周年的专刊共收到三十七篇稿件,我把这些文章贴在一幅红布上,挂在一个大防空洞的洞口。透过这“国庆专刊”上的一篇篇文稿,我似乎看到一颗颗鲜活的跳动的心。远离祖国的志愿军儿女的心和亲爱的祖国紧密相连,贴得如此之近。
节日会餐的菜肴并不丰盛,也没有美酒,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刚出国那阵儿,是一把炒面就一口雪。现在能吃到高粱米,还有少量的大米、白面,而且不时还有罐头食品改善生活。这些食品、物品是从祖国运来的,我们有一条敌机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了保证前方供应,志愿军的汽车兵、火车司机、工程兵战士付出了血的代价。这一天,我们吃到了雪白的大米饭,还有肉罐头,是出国以来最好的一餐佳肴。
晚上在防空洞里举行的国庆文艺晚会,将国庆二周年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晚会上有部分即兴节目,但大部分节目都是指导排练出来的。受欢迎的节目有女护士林枫演唱的《歌唱二郎山》,护士排男女护士的合唱《志愿军战歌》、《歌唱祖国》。演出结束,走出防空洞,就听到远处敌机炸弹的爆炸声,医院的王福荣政委风趣地说:“我们权且把它当作节日的礼炮声吧。”抬头一看,夜空中有敌机投下的照明弹曳光在闪烁。我凝望着夜空,联想到天安门广场上空那绚丽多彩的节日焰火。此时我们伟大的祖国首都正沉浸在国庆的欢乐中。于是,我们这些远离祖国的儿女,又情不自禁地高声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邰杰,女,1932年1月出生,河南南召人。194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不久分配到四十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1950年冬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抗美援朝赴朝参战。1951年6月调到志愿军第三兵站医院任文化教员。1953年10月朝鲜停战后回国。1954年9月-1956年8月在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调干学习。1956年9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大学(前身:长春计划经济学校、长春机械工业学校等)工作,任语文教师。1985年晋升为中文副教授。1988年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