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时已上春山,满目青翠如潮水般涌来,仿佛一夜之间,沉睡的天地被春风唤醒。山间的雾气尚未散尽,薄纱般缠绕在树梢与石阶之间,阳光斜斜地穿过林隙,洒在湿润的苔藓上,泛出点点金光。我坐起身,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竟不知自己何时从山脚的客栈走到了这半山腰的凉亭。记忆如同被春雨洗过的石板,模糊却带着清新的痕迹。昨夜分明是独坐窗边,听雨打芭蕉,饮一杯清茶,怎地一梦之间,竟已置身春山深处?这并非寻常的登山,而更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悄然步入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春天。

山风拂面,带着泥土与嫩叶的芬芳,我起身沿着石阶缓步而上。每一步都踏在松软的落叶上,发出细微的窸窣声,仿佛整座山都在低语。路旁的野花零星开放,黄的、紫的、白的,不争不抢,却自有一番风致。偶有鸟鸣从高处传来,清越如铃,又倏然隐去,只留下空谷回响。我忽然意识到,这山并非静止的风景,而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体——它呼吸,它生长,它用四季的轮回讲述着时间的秘密。而“醒来时已上春山”,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一种隐喻:人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自然悄然接引,从麻木的日常中抽离,重新感知世界的脉动。这种“醒来”,不是身体的苏醒,而是心灵的觉醒。我们常困于琐事、焦虑与重复的节奏,像被锁在牢笼中的鸟,忘了天空的广阔。而春山,正是那把打开牢笼的钥匙,它不言语,却以绿意、以风声、以花开花落,唤醒我们沉睡的感官与灵魂。

继续前行,山势渐高,视野豁然开朗。远处层峦叠翠,云雾如练,缠绕在山腰,仿佛天地之间有一幅水墨长卷徐徐展开。我停下脚步,倚栏远眺,心中忽然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这宁静并非来自外界的寂静,而是源于内心的澄澈——仿佛所有纷扰都被山风带走,只剩下一个“我”与这无边的春色相对。我想起古人常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所以令人神往,或许正是因为它的沉稳与包容。它不因人的悲喜而改变,却以恒久的姿态,接纳每一个前来寻访的灵魂。春山尤其如此,它不似夏山的繁盛、秋山的萧瑟、冬山的肃杀,而是以一种温柔的生机,抚慰人心。它不催促,不评判,只是静静地存在,等你“醒来”,等你看见。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醒来时已上春山”的下一句,或许不是某个具体的诗句,而是一种心境:**原来我本在春山,只是忘了归来**。

下山时,夕阳已斜,余晖洒在山脊,如金线勾勒轮廓。我回头望去,春山依旧静默,仿佛从未改变,又仿佛已悄然改变了我。这一程,没有惊心动魄的奇遇,没有刻意的修行,却让我重新触摸到了生命的本真。我们总在寻找意义,却常常忽略了意义就藏在最平凡的瞬间——一杯茶、一阵风、一次无心的登山。春山不语,却以它的存在告诉我:真正的觉醒,不是逃离世界,而是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不是追求远方的风景,而是学会在当下看见美。当人不再执着于“我为何在此”,而开始感受“我如何在此”,那便是真正的“醒来”。

醒来时已上春山,原来我本在春山。这山,是外在的风景,也是内心的映照。它提醒我们:春天从未远离,只要心还柔软,只要眼还清澈,我们便永远有机会,在某个清晨,被春风轻轻推醒,走进属于自己的春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