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白云舒复卷,山间清风去又来。

这句诗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句为“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飞鸟去还来”。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动静相生、虚实交错的自然画卷。白云在岭上缓缓舒展,又悄然卷起,仿佛时间在此刻凝滞,又似在无声流转;飞鸟掠过天际,去而复返,如同人生中的聚散离合,周而复始。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摹,更是诗人对生命、时空与宇宙秩序的深刻体悟。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句诗,便不只是在欣赏一幅山水图景,更是在聆听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哲思低语。

白云之“舒复卷”,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姿态,也是一种顺应天时的自然节律。它不因人的期待而停留,也不因风雨的催促而仓促,只是依着气流、温度与山势的牵引,在天地间悠然自在地舒展与收拢。这种状态,恰如庄子所言“逍遥游”——不滞于物,不役于形,心与道合,行与气随。古人观云,常将其视为隐士的象征,因其无根无系,随风而动,却始终保有自身的形态与气度。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常为功名所累,为得失所困,而白云却以它的“舒复卷”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逃离世界,而在于与世界保持一种从容的距离。它不抗拒风的吹拂,也不贪恋阳光的照耀,只是存在,只是流动。这种存在方式,正是现代人亟需重拾的生命智慧。

而“山间清风去又来”,则更添一层循环往复的意味。清风无形,却可感知;它拂过树梢,掠过溪谷,带走尘埃,也带来清凉。它去时无声,来时无痕,却总在人不经意间悄然回归。这正如人生中那些看似消逝的情感、记忆与际遇——你以为它已远去,却在某个黄昏、某阵风中,忽然涌上心头。清风之“去又来”,是一种温柔的提醒:一切都不会真正消失,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它象征着时间的循环,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在农耕文明中,人们依节气而动,春种秋收,冬藏夏长,正是顺应这种自然的循环。而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追求效率与即时回报,却渐渐遗忘了“去又来”的深层意涵。我们急于向前,却忘了回头看看那些被忽略的、正在悄然回归的温柔与宁静。

这句诗所描绘的,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宁,不在于掌控一切,而在于接纳变化;不在于追逐永恒,而在于理解流转。白云舒卷,是空间的自由;清风往返,是时间的循环。二者交织,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感到焦虑与疲惫,根源往往在于我们试图以线性思维去对抗循环的自然规律。我们渴望稳定,却忘了变化才是常态;我们追求永恒,却忽略了短暂中的美。而岭上白云与山间清风,却以它们的存在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另类的生活范式:不必强求,不必执着,只需顺应,只需等待。

当我们在某个清晨登上山岭,看云卷云舒,听风去风来,或许会突然明白:人生不必事事争先,也不必处处圆满。有些事,如白云,舒展时不必张扬,卷起时也不必失落;有些人,如清风,离开时不必强留,归来时也不必惊讶。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当下,保持内心的澄澈与从容。

岭上白云舒复卷,山间清风去又来。这不仅是自然的律动,更是心灵的回响。它提醒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仍有一种宁静可以抵达,仍有一种自由可以追寻。当我们学会像云一样舒展,像风一样往返,或许,才能真正读懂这句诗背后的深意——那不是逃避,而是回归;不是消极,而是觉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