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而上九万里的下一句是“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这句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原句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这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字面意思是:大鹏鸟展翅高飞,背负着青天,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它前进的道路。它既是对大鹏翱翔九天的形象描绘,更是庄子哲学中“无待”“逍遥”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庄子看来,真正的自由并非外在的放纵,而是内心对束缚的超越。大鹏之所以能扶摇直上九万里,并非因为它力量无穷,而是因为它顺应了自然之势,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最终达到“无所待”的境界。

大鹏的飞行,是一种象征。它不靠人力,不依权势,不凭情感,而是凭借风的积聚与自然的节奏。风若不厚,便无法托起大鹏的双翼;而一旦风势已成,大鹏便能“培风”而行,背负青天,一往无前。这种“莫之夭阏”的状态,正是庄子所推崇的“无碍”之境——不被外物所阻,不被名利所扰,不被情绪所困。在庄子眼中,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便如大鹏一般,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进入真正的逍遥之域。

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时代,许多人被焦虑、压力、欲望所裹挟,如同被无形之网束缚的飞鸟,看似忙碌,实则困顿。我们追求成功,却常为成功所累;我们渴望自由,却常为自由所困。庄子借大鹏之飞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责任,也不是放纵欲望,而是找到与自我、与世界、与自然的和谐共振。就像大鹏,它不急于起飞,而是等待“六月息”——风势成熟之时。人也一样,真正的突破,往往发生在积累足够、时机成熟之后。没有深厚的积淀,再宏大的理想也如无根之木,难以持久。

更进一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还蕴含着一种宏大的生命格局。大鹏俯瞰大地,眼中无山无河,唯有苍穹。它不因脚下的障碍而止步,也不因眼前的得失而动摇。这种“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俯视视角,提醒我们:当一个人站得足够高,看得足够远,许多困扰凡人的琐事便不再构成阻碍。人生的困境,往往源于视野的局限。当我们被琐事缠身,被情绪左右,被他人评价所牵制,便如同杯水坳堂中的小舟,寸步难行。而一旦我们学会从更高的维度审视生活,便能如大鹏一般,超越琐碎,直抵本质。

庄子的智慧,不是教人逃避现实,而是教人超越现实。他并不否定世俗生活,而是主张在世俗中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大鹏虽飞于九天,却仍生于天地之间;人虽追求逍遥,却仍行走于人间烟火。真正的“逍遥”,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能够从容前行。它不是对责任的推卸,而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接纳。当我们学会像大鹏一样,在风起时顺势而为,在风静时积蓄力量,在飞翔中背负青天,便能在纷繁世界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无碍之路。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不仅是对大鹏飞行的描绘,更是对理想人格的礼赞。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源于内在的坚定与外在的顺应;真正的力量,来自对时机的把握与对规律的尊重;真正的飞翔,不是脱离大地,而是在大地上积蓄能量,最终一飞冲天。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或许无法真正飞上九万里高空,但我们可以修炼一颗如大鹏般宽广、从容、无惧的心。当我们的精神能够“背负青天”,便再无什么能够真正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人生如鹏,不在于飞得多高,而在于是否真正飞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