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肩膀上是雾,这句话最初是从一位旧友口中听来的。那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我们并肩走在城市边缘的旧铁轨上,晨雾如薄纱般缠绕在肩头,远处的高楼若隐若现,仿佛被时间遗忘。他忽然停下脚步,望着前方说:“你看,我的肩膀上是雾。”我侧头看他,他的侧脸在雾气中模糊不清,却透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静。那一刻,我并未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只当是他在抒发某种诗意的感怀。然而多年之后,当我独自穿行于人生不同的雾境,才渐渐明白,那句话并非只是对自然景象的描摹,而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隐喻——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个时刻,感到自己的肩膀上压着一层雾,看不见前路,也辨不清自己。
那层雾,有时是迷茫。刚毕业那年,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一家媒体公司,却在入职三个月后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工作内容与理想相去甚远,每日的选题会议像是一场场无声的消耗,同事间的关系也如隔着一层毛玻璃,看得见轮廓,却触不到温度。我开始频繁失眠,清晨醒来时,总感觉肩头沉重,仿佛有一团湿冷的雾气缠绕不去。我试图通过加班、阅读、旅行来驱散它,可越是挣扎,那雾便越浓。直到某天,我翻到大学时写的一篇随笔,里面写道:“人不必在每一步都看清方向,有时低头走路,也是一种前行。”那一刻,我忽然释然。原来那层雾,并非阻碍,而是提醒——提醒我不要在慌乱中迷失自己,提醒我允许自己看不清,也允许自己慢慢走。肩膀上的雾,不是负担,而是对清醒的另一种守护。
后来,那层雾又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次是责任。母亲生病住院的那段日子,我每天往返于医院与工作之间,身心俱疲。白天在会议室里强打精神,夜晚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发呆,看着走廊尽头的窗户外,夜色如墨,雾气悄然爬上玻璃。我常想,为什么是我要承担这一切?为什么不能有人替我分担?可每当看到母亲虚弱却努力微笑的脸,我明白,这肩上的雾,是亲情的重量,是爱的具象。它不因我的逃避而消散,反而因我的承担而逐渐变得透明。我开始学着在雾中寻找微光——护士的一句安慰,病友的一个微笑,甚至窗外一株在风中摇曳的野草,都成了穿透雾气的光点。我渐渐懂得,有些雾,不是用来驱散的,而是用来承载的。它让我们的肩膀变得坚实,也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
再后来,我走过更多地方,遇见更多人,也经历了更多雾。有事业低谷时的雾,有情感失落时的雾,也有面对生死时的雾。每一次,我都曾试图用理性、用计划、用逃避去应对,但真正让我走出来的,不是驱散,而是接纳。我学会了与雾共处,学会了在模糊中前行,学会了在看不清的时候,依然相信自己的脚步。肩膀上的雾,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过程。它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也更真实地触摸世界。它提醒我们,人生并非总是晴空万里,有时,正是那层雾,让我们看清了内心的轮廓。
如今,当我再次走在清晨的街道上,雾气依旧会悄然爬上肩头。但我不再急于拂去它,也不再为它的存在而焦虑。我甚至开始欣赏它的美——那种朦胧的、温柔的、带着水汽的质感,像一首未完成的诗,像一段未说尽的话。我的肩膀上是雾,但雾的下面,是骨骼,是肌肉,是心跳,是生命本身。它不遮蔽我,反而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我正活着,正行走,正承担,正前行。雾终会散去,但那份在雾中行走的勇气,却永远留在了肩上,成了我生命中最坚实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