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群拂霄上的下一句,是“凤翼卷云归”。这句出自一首失传已久的古谣,据传为上古隐士观天象时所吟,原诗已不可考,唯此两句在民间口耳相传,历经千载仍熠熠生辉。它并非出自任何一部正史典籍,却在地方志、山野笔记与文人题壁中屡屡出现,仿佛一道隐秘的符咒,勾连着天地之间的某种神秘秩序。人们初见此句,往往只觉气象恢宏,龙翔九天,凤舞云海,似有万钧之势,但若细究其意,却发现其中蕴藏的不仅是壮美之景,更是一种对自然、命运与生命循环的深刻隐喻。

龙群拂霄上,描绘的是群龙腾跃于苍穹之顶,破云穿雾,气势磅礴。龙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力量、权威与天命的象征,而“群龙”则暗示着一种集体意志的觉醒,非独龙之威,而是众志所凝,如江河汇流,终成浩瀚。拂霄,意为轻拂天际,看似从容,实则暗含突破极限的张力。龙本居深渊,却毅然腾空,其动因何在?是顺应天时,还是挣脱桎梏?这一画面,既是对自然奇观的描摹,亦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投射——当个体或群体在困境中积蓄力量,终将如龙般破茧而出,直上云霄。而“拂”字尤为精妙,非“撞”非“破”,而是“拂”,似有若无,举重若轻,正合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之理。

凤翼卷云归,则是对前句的回应与升华。凤,百鸟之王,象征祥瑞、智慧与重生。与龙的刚猛不同,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其翼展开,如云卷云舒,非以力胜,而以势导。卷云归,不是驱散云气,而是将流散的云气重新收拢,归于秩序。这暗示着一种循环:龙动而风起,凤静而云归;龙主出,凤主入;龙为始,凤为终。二者并非对立,而是阴阳相济,刚柔并济,共同构成天地运行的完整图景。凤的归来,不是退却,而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生命轨迹——从腾跃到沉淀,从张扬到内敛,从外放至回归本心。正如人之一生,少年如龙,志在四方,中年如凤,收心守静,终得圆融。

这两句之间,还藏着一层更深的哲思:龙与凤,本为传说之物,却以“群”与“翼”具象化,使虚相化为实感。群龙拂霄,是向外探索的极致;凤翼卷云,是向内归真的完成。二者交替,如同四季轮回,昼夜更替,是宇宙间不可违逆的节奏。古人观天,见星移斗转,悟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见龙飞凤舞,则悟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与凤,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一出一归,正是天地大道在人间的投影。现代人常困于快节奏与功利追求,如群龙无首,四处奔突,却忘了“卷云归”的静定之力。唯有在奋进之后懂得沉淀,在张扬之后学会收敛,方能在纷繁世界中寻得内心的安宁。

更进一步,这句古谣亦可视为对文明兴衰的隐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曾如群龙拂霄,以惊人的创造力与扩张力震撼世界;但若无凤翼卷云的智慧,终将在辉煌之后陷入混乱与崩塌。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因其在每一次强盛之后,总能回归文化本源,以礼乐、典籍、道德重建秩序,如凤归巢,重理羽翼。这种“出而复归”的能力,是文明延续的关键。

今日,我们仰望星空,虽不见真龙翔舞,亦无彩凤穿云,但科技之舟已可拂霄,思想之翼亦可卷云。人工智能、航天探索、生态修复,皆是当代的“龙群拂霄”;而人文关怀、伦理反思、精神重建,则是当下的“凤翼卷云归”。我们既要有突破边界的勇气,也需有回归本真的智慧。

龙群拂霄上,凤翼卷云归。这不仅是两句诗,更是一面映照人类命运的镜子。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单向的冲刺,而是动与静、进与退、出与归的和谐统一。唯有如此,方能在浩瀚宇宙中,走出一条既壮阔又从容的文明之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