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羊的毛,下一句是“却怕它的角”。这看似一句戏谑的民谣,实则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往事。在西北广袤的荒原上,风总是带着沙粒与草屑,吹过牧羊人的毡房,也吹过少年阿木的心。他第一次见到那群羊,是在一个黄昏。夕阳把整片草原染成金红色,羊群如流动的云朵,缓缓移动在起伏的丘陵间。其中一只白羊,毛色格外柔软,像被月光洗过一般,在风中轻轻飘动。阿木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它的背,指尖传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与细腻,仿佛触摸到了某种不属于尘世的柔软。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自己恋上了羊的毛。

阿木是牧人的孩子,从小与牛羊为伴,却从未对任何一只动物产生过如此细腻的情感。他给那只白羊取名“云”,每天清晨为它梳理毛发,用山泉洗净草屑,甚至省下自己的干粮喂它。云也似乎认得他,每次见他走近,便轻轻“咩”一声,低头蹭他的裤脚。村里人笑他痴,说羊不过是畜生,何必如此用心。阿木不语,只是低头继续梳理那团如云似雪的毛。他喜欢在午后躺在草地上,把头枕在云的肚子上,听它缓慢的呼吸,感受那毛茸茸的温暖包裹着自己。他以为,这份依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某天,他真正明白了“却怕它的角”的含义。

那是一个雷雨将至的傍晚,乌云压得极低,风突然变得狂躁。云不知为何突然受惊,猛地挣脱了阿木的手,在草地上横冲直撞。阿木追上去想安抚它,却被它慌乱中扬起的角狠狠撞在胸口。那一瞬间,他感到一阵剧痛,整个人向后跌倒,肋骨仿佛被铁棍击中。他躺在地上,看着云惊恐地站在不远处,角上还沾着草叶,眼神却不再是温顺,而是一种陌生的、近乎野兽的警惕。阿木的心沉了下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恋上的,只是那柔软的外表;而真正属于这只羊的,还有那坚硬、锋利、随时可能伤人的角。他爱的是它的毛,却从未真正接纳它的全部。

从那天起,阿木开始重新认识云,也重新认识自己。他不再只抚摸它的背,而是学会观察它的眼神、它的动作、它沉默中的情绪。他发现,羊的角并非为了伤人而生,而是它们保护自己、表达情绪的工具。当云低头轻抵他的掌心时,角是温顺的;当它警惕地竖起耳朵,角便成了盾牌。阿木开始学习用更完整的方式去爱——不是只爱那令人舒适的柔软,也接纳那令人畏惧的坚硬。他为云修了更结实的围栏,在雷雨前提前将它赶回圈中;他不再强迫它亲近,而是给它足够的自由。云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渐渐地,它不再因雷声而惊跳,反而在阿木靠近时,主动低下头,让角轻轻抵住他的肩膀,仿佛在说:“我在这里,我不怕你,也不怕自己。”

多年后,阿木成了村里最懂羊的牧人。他不再只说“恋上羊的毛”,而是告诉每一个孩子:“你爱它的柔软,就得学会面对它的坚硬。”他常坐在山坡上,看着云和它的后代在草场上奔跑,角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他明白,真正的爱,不是选择性地拥抱某一部分,而是在了解全部之后,依然愿意靠近。羊的毛是温柔的象征,而角是生存的尊严。恋上毛,是初心的萌动;怕它的角,是成长的阵痛;而最终不怕它的角,才是爱的完成。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常被外在的柔软吸引,却往往在遭遇坚硬时退缩。恋人的一句冷语,朋友的突然疏远,理想的骤然崩塌,都像那对羊角,刺痛我们精心维护的温柔幻想。可若只爱柔软,便不配拥有完整的情感。唯有在柔软与坚硬之间找到平衡,学会在温柔中保持清醒,在伤痛中依然选择靠近,才算真正懂得了爱的重量。恋上羊的毛,是心动;却怕它的角,是恐惧;而最终不怕它的角,是勇气,是理解,是成熟的爱。

草原的风依旧吹着,阿木的白发与云的毛发在风中轻轻飘动。他们彼此依偎,像两个终于学会共处的灵魂。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没有完美的生物,只有愿意彼此理解的生命。恋上羊的毛,却怕它的角——这句民谣,终于被阿木写成了完整的故事:不是逃避,而是接纳;不是割舍,而是成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