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做个小尾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
《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收获:
1、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遵循兴趣教学的原则,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交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顺口溜和民间歌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机会尽量多收集一些。
4、学生分组合作增强了团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5、学生自由发言、抢答和辩论等,展示了学生的才华,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6、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
7、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了学生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勇气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教训:
对学生预习的情况没有提前做好调查,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史料补充过少,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因自己的能力知识而的`限而点拨不到位,学生展示的时间控制不平衡等。
三、今后教学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上一节课后,要在课下结合学生的反馈过来的意见对教案重新加以修改,知识传授不倒位的地方要下节课上适当补充,或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巩固。
2、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通过博览群书,网上阅读等方式给自己补充营养。
3、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让他们多给自己教学以指导。如多请他们听听自己的课,指出自己的优缺点。
4、积极参加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学培训,努力提高自己。
5、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
6、课下多总结多反思自己。
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将会专业素质得以大幅度 的提高。
篇2: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计划
根据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xx”规划和今年政府的工作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形势,现就XX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二)总体要求
1.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切实找准问题,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2.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合力。
3.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的重点和任务
(一)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相关工作。(市编办、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落实部门三定方案,实现审批事项“一门式”受理、“阳光式”操作、“一站式”审批。积极构建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构筑服务城市大建设的.基建审批服务新体系。(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
(三)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区属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加快推进县属企业改革,稳妥处置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市国资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加强银企合作、央企合作,推动直接融资,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市发改委、市金融办、蚌埠银监分局负责)
(五)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振兴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城乡统筹,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长效机制。(市发改委、市农委负责)
(六)加快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步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市创新办牵头)
(七)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突出产业招商和专题招商,组织重大招商活动。建立健全招商网络,提高招商能力。做好招商服务和项目实施。(市招商局牵头)
(八)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大力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产业,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市商务局牵头)
(九)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建设,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推进集体用地征收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加快土地流转办法的制定,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建设。(市国土局牵头)
(十)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以实行林业分类经营为重点,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林权保护,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加快国有场圃改革,推进森林资源流转,促进林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组合;扩大林业开放,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发展林业,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市林业局牵头)
(十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做好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办好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市人社局牵头)
(十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医药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财力保障和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医改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市医改办牵头)
(十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实施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市教育局牵头)
(十四)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积极推进国有演艺团体和电台电视台资源重组。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促进政、事、企分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大力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品牌。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文广新局牵头)
三、工作保障
XX年是全面完成“xx”规划目标任务和谋划“xx”规划的关键之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承担改革任务的各部门、单位对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要明确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做到职责清晰、分工合理。
市发改委要建立健全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做到年初提出工作要点,年中进行工作调度,年底要督促检查各项改革进展和落实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各牵头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报市发改委。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篇3: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计划
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计划
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
11,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继续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编制推动全民创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富民工程;健全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开发,信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引导民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规范治理结构,优化人才队伍,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二次创业”,做优做强民营经济,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三,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12,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贯彻《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五,加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2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年内完成宝胜股份再融资3亿元,实施扬农股份,联环药业再融资方案,争取长青农化,汇银家电等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亚星客车实现复牌上市;推动宝胜电气,诚德钢管,扬锻集团等企业上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培育牧羊集团,顺大半导体,双兔米业等20家以上上市后备企业.做好城建控股公司,琼花科创股份公司顺利发行企业债券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全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组建创业投资公司,扶持上市后备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企业做优做强.
22,规范土地市场建设.贯彻国家和省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通知精神,在完善经营性用地出让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统一公布制度;将土地出让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明确土地出让金用途;改革征地补偿机制,实行片区价格制度;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实行城乡地籍管理一体化.
23,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探索营造人才资源社会化,市场化
中国大学网篇4: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其重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一系列改革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该提法与以往提法相比有重大创新。以前的提法强调股份制只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现在强调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重大变化将使国有企业多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创造了使更多的民营企业和外商进入国有股份公司投资的机会,从而扩大了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控制力,增强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因而,“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对传统的单一成分的公有制概念的一个根本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这对于下一步使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决定》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虽然过去也有过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提法,但是像这样把它作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出还是第一次。过去人们对于资产问题总把“公”与“私”完全对立起来,其实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无论是公有资本,还是非公有资本,它们通过股份制都变成了社会资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股份制程度越高,社会资本的数量就越多。
第一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表明我国企业的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没有现代产权制度,就不可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现代独立的产权体系和产权制度,公有财产权和非公有财产权才能流转顺畅和得到严格保护。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产权转换,促进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使资本等生产要素根据市场要求流向效益高的部门、产业和企业,加速了各类资本的优化组合。这对于民企进入和重组国有股权上市公司给予了肯定。国有股转让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将使民企在购买和重组上市公司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提法,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通过吸收民间资金和非公企业进入,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平等竞争将成为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民营资本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资本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最近有的地方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开放了一些基础设施,但是各地发展差异很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非公有资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有关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建设,将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无论是土地征用、投融资、税收等方面,还是对外贸易等方面,非公有经济作为市场主体都还没有完全能够享受到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尽快消除体制性障碍。使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都享受同等待遇,使它们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使它们的活力竞相迸发,这将有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发展。
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从提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到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经济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没有现代市场体系,就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只有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市场体系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要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改革的推进都需要依托各类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这样一个载体。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把资本市场提到其他要素市场之先的高度,这对于资本市场地位的提升、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一次提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随着改革深化,大量富余农民要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但是由于农民自身素质需要提高,加之原来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使农民在城里就业很困难。要创造条件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这样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城市过剩的工业商品才能有销路。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平衡有序转移。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因此,创造平等的城乡劳动者就业制度,能为农民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农民切实带来实惠,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第一次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在严格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市场主体必须讲信用,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那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有高效益。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表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第一次提出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市场经济要求全国应该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生产要素应根据市场信号的要求自由流动,使它们向效益好和其产品有市场需求的那些部门、行业、企业和地区流动,在市场信号的调节下重新配置生产要素,通过自由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淘汰那些效益较低、亏损严重的企业。但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害怕竞争,为保护本地区落后的产品,出台的一些措施和文件严格禁止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区市场,通过设置行政壁垒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形成严重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废止这些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保护落后的消极做法,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论文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RW S33*[!~06j1 zUc5I bVJ d=u qq`e .电子商务论文 aUZ?t GD s4 wHVbv Xq% K?\
第一次提出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有明显不同,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任何事情任何活动都必须由政府审批,其结果是政府把微观管死,企业既无活力,又无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微观领域退出,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了市场调节,企业根据市场信号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采用什么方式生产。市场管不了的和市场管不好的,则由政府来管理。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一重大转变是对政府的严峻考验。过去改革重点是调整微观主体利益,所以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下一步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经济调控,调整政府各部门利益,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在调整微观主体利益时能够做到态度坚决,那么,政府在调整宏观部门利益时态度能否做到坚决,这是对政府的一个考验。所以,宏观改革是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环节。只有搞好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心环节,使中心和重心二者有机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取得成功。
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过去我们对国际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紧急情况和自然灾害等比较重视,但是,对卫生疾病等方面的情况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当“非典”来临的时候,有关主管部门一开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GDP指标,也要重视人文GDP指标,在社会经济发展顺利时,更要做好防范突发事件的准备。特别是,除了要重视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紧急情况,还要重视卫生疾病等方面的紧急情况,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对各种紧急情况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只有当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具有较强的能力时,才能使因各种紧急情况的出现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一次提出由国家审批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其他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过去,企业的投资和一些项目投资必须上报国家,完全由国家审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企业已成为市场主体和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由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决定,自己承担投资风险。但是,一些大的重要的投资项目还必须上报国家,由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由于国家管的范围过宽和条件过严,审批程序和环节较多,一些投资项目审批时间较长,给一些地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国家管得过多过严,也影响了审批质量和效率。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对投资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缩小国家对项目投资的审批范围和权限。我国投资体制的这一重大改革,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的金融市场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组成,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保持我国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就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包括发展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在发展国债市场的同时,还要发展公司债券和地方债券市场;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包括发展本币市场和外币市场;大力发展保险市场。只有使这些市场充分发展,其功能充分发挥,才能通过金融市场完善的整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推动我国金融稳定运行。同时,形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一旦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就可以及时有效地给以克服,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篇5: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20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区委、区政府构筑生态型石化基地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消除影响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我区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广覆盖、多层次、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体制保障。为此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使区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的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兼顾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创新体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在搞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使城乡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以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为重点,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继续以放心、放手、放开、放胆的姿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抓紧清理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研究制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发展。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力度,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以民引外,帮助其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创新体制,规范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进一步调整全区所有制结构。 3、以完善国资管理和营运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及其控股、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资分离、政企分开,明确权责关系。逐步创造条件对现有授权经营主体打破行业界限,进行资产重组。扩大其资本规模,提高营运效率。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继续完善国有股权代表的激励机制,使其责、权、利得到统一。要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未纳入授权范围的资产要进行委托管理。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切实解决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已改制企业要通过国有股减持等形式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对垄断行业要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继续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以文化卫生等系统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一是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对事业单位按监督管理、社会公益和中介服务、生产经营进行分类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对可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型、社会中介服务型,以及事业单位附属的三产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同时进行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文化领域的准入限制,充分利用我市非公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文化,促进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要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改造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企业。继续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组建若干个文化产业集团,并以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为契机,促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救助体制改革。对市属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选择1至2家市属医院作为试点,吸引民间资本,改为股份制营利性医院。继续搞好药品集中招标工作,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要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制,解决弱势群体的治病难问题。全面实施市区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尽快实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同时,继续搞好农村卫生院改革,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市属校办工厂的改革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5、以完善产权交易规则为重点,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结合我市前一阶段企业改制的实际,要围绕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规范产权交易和监管的办法。从我市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际出发,要以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针,认真处理好国有股权转让、经营者持大股、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三者关系。既要坚持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性和竞争性原则,同时也要体现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要求,抓紧制定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规定和制度,并精心组织实施。要从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规范政策入手,在提高持股职工风险意识,实施规范管理的同时,不断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以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尊重广大持股职工的意愿为基础,鼓励职工所持股权依法向企业经营技术骨干集中或转让给外来投资者。 6、以吸引外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深化外经贸管理体制和外经贸企业改革。充分利用外资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契机,实施大项目推进策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利用外资大项目的领导、协调、决策机制;实施重点区域策略,确立利用外资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开发区主战场策略,发挥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招商引资本的龙头作用;实施领域多元化策略,从较早以工业为主的利用外资,向全方位、多领域利用外资转变;实施以外引外策略,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促进其增资扩股,同时,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桥梁作用、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努力使外企成为招商主体。从而使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继续加大外贸和外经工作的力度,创造对外经贸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7、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行电子政务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要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性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或者不应当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去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和WTO要求,制订保护公平竞争的.各项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在政策上消除所有制歧视,鼓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得到健康发展。 8、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重解决还具有浓重计划色彩缺乏市场效率的城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对国有单一投资的项目公司要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要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通过项目法人制度吸引社会资金直接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资产经营权、收费权有偿转让等方式筹集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外部资金。对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为社会资本提供可供选择的介入领域。要改革现行的投资规模控制方式,建立投资分类管理体制,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要探索发展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债券、基金、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力度,促进我市大都市建设步伐。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发掘和培育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wenmi.net证券市场的筹融资功能,鼓励和推进我市各类优质企业到境内外上市。加快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增强其持续融资能力。要发挥市工商信托公司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根据国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和争取设立杭州证券投资基金。建立和引进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开辟风险投资资金渠道,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基础产业和优势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要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要以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交流为契机,改革我市的金融体制,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想方设法从上海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来杭设办事处、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杭,争取金融机构来杭发展。鼓励杭州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到外地设立窗口。市商业银行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引社会资金参股,条件成熟时也可引进外资参股,并争取上市。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要稳步推进产权交易,提升我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完善交易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产权交易机构。积极探索非上市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交易,为改制企业股权流动和我市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提供平台。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体系,保证产权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9、以提升要素市场功能为重点,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重点培育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对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地产市场等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以规范和发展。要打破垄断,逐步改变要素市场依附于相关主管部门的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要不断提升市场的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逐步深化,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的产生方式。除继续完善对现有企业经营者的录用、评价、考核、激励办法外,要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为各类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服务。二是重组现有商品专业市场。要推动现有商品批发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产重组,促进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市场交易主体向公司企业转变,推进竞买制、拍卖制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有型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三是规范发展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经济主体,对经济的发展、市场秩序的规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亟需发展和健全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我市要在调查研究摸清现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有关指导意见和促进政策。在此基础上,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改制转型,强化其自律机制。要规范政府监管行为,做到管而有度、放而有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四是继续发展现代流通业态,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连锁超市和和现代物流配送。 10、抓好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要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完善职工持股制度,保证职工包括经营者以按股分红的途径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获得应有的激励。在高新技术企业试行技术入股办法,把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作价折股由科技发明者和贡献者持有。探索管理要素作价入股的方法、方式,体现经营者管理要素在企业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提倡建立各类商业保险在内的补充社会保险,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编织牢固的安全网。要做好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广泛开展就业培训,继续推行政府出资金购买就业岗位的举措,开辟非正规组织就业,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关注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构筑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网络。同时,要研究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11、统筹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消除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系,引导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有序集聚。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保护进入城镇的农民的利益,免除农民对产权流失的担心。要通过劳动力、资金、土地、房地产等要素市场的建设,以政策调控和市场服务来促进经济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逐步实现经济要素从城乡分割到市场调节与有序配置,促进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和产业升级。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不断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走体制创新促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二是大力培育发展中心镇。推进中心镇行政管理、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户籍制度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体制创新,促进中心镇发展。同时,要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通过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以释放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同时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农村专业市场等,促进乡镇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互动、互促的运行格局,并以此形成中心镇的产业依托,加快中心镇的发展。三是解决城中村问题,提升城市品位。随着城市扩容和撤村建居工作的深入,亟需解决城中村问题。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建设大都市的高度,着眼于城乡管理体制的变革,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逐步解决城中村这一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问题。通过户籍、土地权属、管理体制的转变,使城中村融入大都市。篇6: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近日下发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意见》提出,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意见》全文如下:
篇7: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就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家精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围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性矛盾凸显、风险隐患增多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更加突出基层实践和创新。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创新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改革试点,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基层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规律,推动面上制度创新。
更加突出抓改革措施落地。坚持改革政策要实,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加强对方案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一)全面落实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制定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指导意见,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布局。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健全企业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推进中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方案。出台加强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的意见。
(三)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企业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研究提出公有制经济之间股权多元化改革方案。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地方国有企业因地制宜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四)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售电侧改革、交易机构组建及电力市场建设等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出台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出台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推进食盐生产批发管理体制、食盐政府定价机制、食盐储备体系等改革。出台深化建筑业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五)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废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改善和优化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从典型案例入手,总结保护产权好的做法和经验,纠正破坏产权的行为,出台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的意见,让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等依法得到保护。
三、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
(六)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深化开放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知识产权、科研院所、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试点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
(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的优化布局及分类整合,健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及其管理制度,改革和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统一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深化国家科技奖励改革。
(八)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改革,出台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办法。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统一的外国人才管理体制。
(九)营造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对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活动的普惠性政策支撑体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统筹研究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建立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创新监管方式,为新兴领域创新创业营造宽松环境。创新通用航空新兴业态运行监管模式,出台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相关政策。
(十)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及时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养老健康领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增加有效供给。
(十一)健全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指导意见,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完善“三去一降一补”的体制机制
(十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改进和规范审批行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广网上并联审批等新模式。制定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基本流程、标准指引及规范办法。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开展国务院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国家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研究制定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精简投资审批,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和投融资机制。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十三)健全有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体制机制。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给范围,住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转向以租赁补贴为主,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研究鼓励住房租赁经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和监督考核制度,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适当增加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改制。支持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
(十四)强化降成本、补短板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和追溯体系,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推进食品、工业消费品等品质提升和供给创新。创新补短板投入机制,保持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制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办法,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推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运营,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
(十五)深入推进价格改革。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完善环保电价、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完善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择机理顺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铁路运价形成机制改革,扩大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定价范围。扩大民航国内航线客运经营者自主定价范围。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和市场价格行为规则。
(十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持续推进工商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试点。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限制。深化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建立完善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有机对接和信息共享,完善经营异常名录等信用监管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双告知”职责,探索综合执法模式。
(十七)健全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机制。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研究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建立健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互为补充的储备制度。
(十八)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出台重点领域(政务、个人、电子商务等)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整合。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发展信用服务业,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和信用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全面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篇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简析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简析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一条贯穿其中的.色彩浓厚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轨迹,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回顾和研究这一改革和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 者:叶顺煌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刊 名:发展研究 英文刊名:DEVELOPMENT RESEARCH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篇9:发展要紧紧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尊敬的党支部: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表明,发展要靠改革。
过去3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跃居第二位,从低收入经济体进入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回首36年的改革历程,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一路走来,基本场景是:当发展面临体制障碍难以前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通过改革扫除障碍、增添动力,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逼出来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农民在全国率先搞大包干,就是因贫困和饥饿所迫。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体制一改就大变样,温饱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我们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及时在全国农村推开这项改革,随后又在城市和其他领域进行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实践证明,只要紧紧依靠改革,坚持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就能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创造活力,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就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实现良好开局,靠的也是改革。去年,面对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矛盾相互交织的严峻局面,我国经济不仅避免了“硬着陆”,而且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增长平稳、就业扩大、物价较低、收入提高,既好于预期,在国际上也很抢眼。取得这样的成绩,很重要的因素是靠改革。
我们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分批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特别是向市场、向社会放权,激发了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增强了市场主体发展信心。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是实现去年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我们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根据去年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确定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处于这个区间,就着力促改革、调结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态势,我们保持定力,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声音变调,坚持不扩大财政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也沉着应对。资金紧张怎么办?我们千方百计盘活财政、货币资金存量,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压减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最大限度挖掘资金潜力。同时,想方设法用好资金增量,优化财政支出和信贷资金结构,集中用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结果没有多花钱却多办了事,还办成了一些大事。
我们着力依靠改革实施结构调整。从优化供给和改善需求两侧精准发力,主要运用市场化办法并辅之以差别化政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既大力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又加大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发生了可喜变化。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0%,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东部地区;
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这既拉动了当期增长,又为长期发展铺路搭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回过头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靠改革创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去年实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今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靠改革。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有潜力、有基础的。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千千万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潜在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处理好改革与发展速度的关系非常重要。推进改革需要相应的经济环境,从实际情况看,速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改革。如果发展速度过低,就业会出问题,居民收入增速及民生改善步伐也会相应放缓,老百姓就会不满意,改革就难以推进。但发展速度高了,会使各方面的关系绷得很紧,容易引发通胀,妨碍结构调整,也会影响改革。我们要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保持合理的、没水分、有质量、有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增长。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总体有利于经济增长。今后,我们要更好地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汇报人:
.07.15
篇10:区商务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区商务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中共兰山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xxxx年工作要点》,区商务局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分线落实,全力以赴抓好改革要点的落实。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科级以上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科室在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的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x―x月份,全区实际利用市外资金xx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xx%;完成过亿元项目xx个,完成全年任务的xx%。预计x―x月份,实际利用市外资金xx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xx.x%;完成过亿元项目xx个,完成全年任务的xx%;完成利用境外资金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x.x%,完成全年任务的`xx.x%。
认真学好用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组织全区xxx多家外贸企业,参加全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专题培训会,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市场采购贸易的流程及优惠政策。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市场采购备案经营主体xxx家,其中,商户备案xxx家,代理商备案xxx家(贸易公司备案xxx家,货代备案xx家,报关行备案xx家),采购商备案xxx家。
落实好“互联网+外贸行动”计划,建设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引导对外贸易经营备案企业,充分利用x商城跨境电商创业园、x巴巴等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拓展外贸新渠道。鼓励现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国际营销业务,发挥好伊亲、新明辉等网上商城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拓宽我区产品进出口渠道,推动外贸进出口不断扩大。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与当前“优进优出”的质量要求相比,我区企业出口主要以板材、食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核心优势不够突出,导致价格压的比较低、利润比较薄、竞争压力增大。二是利用外资质量不高不大,外资项目小而不强。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契机,围绕“四新”促“四化”的发展要求,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领外贸稳定增长,实现外贸外资外经良性互动,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是深度挖潜外贸出口点。高效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努力为市场采购贸易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备案服务,鼓励出口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运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推动全区外贸出口实现大幅增加。
二是提高外贸核心竞争力。按照“优进优出”的要求,实施科技兴贸、品牌强贸战略,着力在外贸出口的结构水平、品牌质量上下功夫。
三是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发【xxxx】x号文件精神,积极参加xx周等各项招商活动,展示、宣传好兰山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考察投资。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发挥走出去的双向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获得资源、技术、品牌管理、市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篇11: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双语)
处理好改革与发展速度的关系非常重要。推进改革需要相应的经济环境,从实际情况看,速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改革。如果发展速度过低,就业会出问题,居民收入增速及民生改善步伐也会相应放缓,老百姓就会不满意,改革就难以推进。但发展速度高了,会使各方面的关系绷得很紧,容易引发通胀,妨碍结构调整,也会影响改革。我们要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保持合理的、没水分、有质量、有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增长。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总体有利于经济增长。今后,我们要更好地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at we correctly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orm and the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right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required before reform can be advanced. According to our experience, conditions for reform are not ideal when economic growth is too fast or too slow. When economic growth is too slow, employment inevitably becomes a problem. The corresponding slowdown in the growth of incom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wellbeing becomes the cause of public dissatisfaction, which in turn becomes an obstacle to the progression of reform. When economic growth is too fast, however, various economic relationships become overstretched. This overly rapid growth gives rise to inflation, becomes an obstacle to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even hinders reform. This is the reason why we must take resolute steps to rectify the tendency to gaug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solely on the basis of growth speed. Rather than pursue speed alone, we must strive to maintain genuine growth that is reasonably paced, high i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of benefit to our initiativ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orm may be regarded as a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being mostly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For this reason, we need to better link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ensuring that the two are able to support, complement, and mutually reinforce each other.
篇12: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双语)
我们着力依靠改革实施结构调整。从优化供给和改善需求两侧精准发力,主要运用市场化办法并辅之以差别化政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既大力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又加大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发生了可喜变化。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0%,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这既拉动了当期增长,又为长期发展铺路搭桥。
We devoted major efforts to carrying out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rough reform. In a precision effort to optimize supply on the one side of the equation whilst improving demand on the other, we drew primarily on market forces backed by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to support, guarantee, and advance certain sectors while controlling, scaling back, and withdrawing others. On the one hand, we engaged in major effort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worked actively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serious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in certain industries. On the other hand, we stepped up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weak areas such as urban renewal,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of these efforts, the pace of our economic restructuring has picked up, and particularly pleasing developments have been seen in our demand, industrial, urban-rural, and regional structures. In 2013, consump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50% of China’s GDP, up 4.1 percentage points from the previous year; the service sector accounted for 46.1% of our GDP, surpassing the secondary industry for the first time; and grain output exceeded 600 million metric tons, increasing for the tenth consecutive y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utpaced that of its eastern region, and rural incomes continued to grow at a faster rate than urban ones, signaling the further reduct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initiatives we have taken in restructuring are not only driving our growth at present, but will also pave the way for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回过头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靠改革创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去年实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Failing to plan for the long term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trouble in the short term. Looking back now, if we had opted for short-term stimulus policies instead of turning to reform, that is, our three-way approach of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scaling back administrative power, adopting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macro-control, and carrying out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t is likely that last year would have played out very differently. Moreover, we would probably have created many difficulties for ourselves in the years ahead. Last year taught us that reform and innovation not only allow us to address the striking problems that we face in the short term, but also enable us to lay down a foundation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今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靠改革。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有潜力、有基础的。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千千万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潜在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To achieve sustained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e must continue to rely on reform. China is still in the midst of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 in which it may achieve a great deal. With the continued progression of new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IT applic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e will find ourselves with ampl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This means that we have both the potential and the foundations to maintain a medium-high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come. However, we also need to be aware that China has entered a painful phase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a phase in which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i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gear. In other words, we have come to a critical uphill stretch in our development. If we do not deepen reform, we will lose the momentum to keep on developing, and we may even risk falling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Therefore, we must advance reform with unbreakable resolve, resolutely remove the defects that are present in our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We must unleash the creativity and enthusiasm of millions upon millions of people, give full expression to our hidden strengths, and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for years to come.